㈠ 一美分的錢在1880年能買什麼
1900年,牛排的價格是13美分一磅,1美元可以買到7.5磅(相當於3.4千克)牛排,而且還是有機肉。那時候的人還沒給牛喂亂七八糟的飼料,抗生素,瘦肉精,瘋牛病什麼的統統沒有。
當時培根的售價是每磅14美分,1美元可以買7磅培根,相當於下面這種包裝的肉買7袋。
人們基本上不會一次買1美金的肉,都是花十幾或幾十美分買肉。就像許多年前,中國人可以去市場買1毛錢的肉。
8袋麵粉或者3袋糖
每袋麵粉或者糖都是5磅(2.3千克)重。也就是說,1美金可以買18公斤麵粉或者7公斤糖。因為糖很貴,而且易生蟲,難保存,所以一般人都是在有特殊需要的時候才買白糖,偶爾想吃蛋糕,就去麵包店買現成的。
3磅巧克力
雖然巧克力在20世紀初也算是比較昂貴的商品,但1美金還是能買不少。當時的人一般都是去麵包店花1分錢買糖果,很少有人大手筆買1美金的巧克力。相比之下,如今的1美金只能買到幾小塊巧克力。
1件男士襯衫或者10條領帶
1900年,一位衣著考究的紳士全身的服裝不超過20美元就可以搞定。他的西裝價格是7到16美元,襯衫1美元,帽子48美分。1美元還可以買10條領帶,保證每天不重樣。
女士上衣的價格在10美元到12美元之間,一頂女帽35美分(當然,越花哨越貴),女鞋2至3美元一雙。因為買布料自己縫比買成衣要便宜得多,所以那時候普通家庭的女人大多是自己做衣服,只有在需要特殊場合穿的衣服的時候,才會去店裡買。
20瓶可口可樂
1瓶6.5盎司(185毫升)的可口可樂,售價5美分。1美元可以買20瓶。
3磅咖啡或者2磅紅茶
咖啡的價格至少35美分一磅,一磅紅茶的價格在50到75美分之間。一般的美國家庭會喝咖啡,歐洲來的移民則選擇紅茶。
9瓶葡萄酒
根據品牌的不同,1900年一瓶葡萄酒的平均價格在10到15美分之間,很多人還自己釀造葡萄酒。今天,去別人家做客時,能拿得出手的葡萄酒不會低於10美元一瓶。
57個雞蛋或者3加侖牛奶
雞蛋每打21美分,牛奶每加侖(3.8升)28美分。那時候沒有冰箱,送奶工每天都會挨家挨戶地將玻璃瓶裝的鮮奶送至人們的家中。
30條洗衣皂
1條洗衣皂有1磅重。那時候很多婦女靠給鄰居洗衣為生,30條肥皂可以洗很多衣服。現在已經習慣了用洗衣機的人們,恐怕早已忘了手洗衣服是一項多麼辛苦的工作。
70磅土豆
一袋10磅重的土豆售價是14美分。70磅相當於63斤,1美元可以買這么多土豆,窮人家靠土豆就可以維持一大家子的溫飽。
㈡ 如果你手上有1美元,那你可以在各個國家能買到什麼
在美國「99分超市」里,貨品很豐富,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在99分以下。有的小東西,99分能買好幾樣。在這里一美元你能夠買到三碗桶裝的速食麵,或者你可以買一袋葵花子,一副手套,一個鍋鏟,一個咖啡杯,一個盤子,一個兒童用帶吸管的杯子,廚房裡用的手巾一卷,一包核桃仁甜食。甚至你可以用一美元買到一棟房子,在美國底特律這個曾經的汽車之城 ,由於現如今極高的犯罪率房子甚至被降到1美元仍然無人購買還。當然如果你只是想要個房子的話,這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新加坡這里是世界文明的綠色之城,也同樣是物價高昂的消費之都。在這里一美元你只能夠買到兩只香煙,如果你沒有抽煙的愛好,那可有點不妙了,因為在這里一美元連普通巴士都無法乘坐。
菲律賓:知名的海濱之國,在這里你可以買到日常的廚房調味品。
丹麥:你僅能買到一根黃瓜。
㈢ 1918年1美元可以買點什麼
可以買一大堆的麵包,或者是吃兩碗白面條,都是可以的,在當時是有很強的購買力的。
㈣ 1908年1美元能買什麼
1908年1美元能買幾斤豬肉,或是吃一頓五菜一湯的美餐,都是可以的,1908年是一美元,相當值錢。差不多是中國人一天的工資。
㈤ 二十年代一美元相當現在多少
11.43美元
瀏覽器:電腦端:macbookpromos14打開google版本92.0.4515.131
用「美元時間」網站(dollartimes.com)以消費物價指數為基數,就計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購買力變化。
拓展資料:
1940年代一美元相當現在多少錢:
通過如下資料按大米和黃金兌換:1940年的1美元現在的購買力只有0.018美元。反之說:1940年的一美元相當於現在的55美元。
1940年一美元可以買170斤大米,或1克黃金。2019年1美元可以買三斤大米,或0.02克黃金。按黃金算美元貶值50倍,按大米算美元貶值56倍。
金價波動較大。按1940年40美元計算。2019年12月現價按1500計算。
19世紀40年代一盎司黃金大約在16-17美元,一英鎊約為4美元,銀元大洋2.4枚換一美元。
一兩銀子,鑄成幣後叫一銀元,俗稱一元錢。民初時期,一元兌1400文,大米20文一斤,可買70斤大米。相當於現在120-140塊錢,到抗戰時期物價大漲,一元只能買8-9斤大米了,民國時期工人工資最高。工人月薪15-30元,,如警察。只有10-18元。
根據《上海工人運動》一書可以知道,一元大洋1931年,廣州,能買到25斤米或者20茄子;1933年,北京,能夠買到6斤豬肉或者7斤煤油;1937年,成都,能買到16斤大米或者17斤麵粉等等。抗戰後到民國政府結束,生活必需品的價格越來越貴,銀元的購買力越來越低。
中美真實購買力:
從統計數據看中國和美國收入還差很遠,平均看中國是美國的10%,中位數看中國是美國的15%。但真實的感受並非如此。
1.從高技術人群看:華為,BAT工作幾年能拿到稅後年薪50萬元,而谷歌蘋果差不多是稅後15萬美元,差不多100萬人民幣,也就是說高科技方面中國頭部企業的工資大約是美國頭部企業工資的50%
2.從純勞動力來看:北京鍾點工每小時45元人民幣,紐約是16美元,中國低端勞動力價格大約是美國的40%左右,也不低了。
為什麼統計出來的數字差這么多?我認為流動人口的收入統計有問題,因為這些人也沒有交稅,政府就按本地務農來算收入,但實際上只要身體健康、手腳勤快的農民進城打工,一年賺小十萬並沒問題。
而專業勞動力,中美價格已經接近,比如我們請的羽毛球私人教練,每小時300人民幣,而有同學在美國請私教,收費大約是50美元。
另外中美稅收也不一樣,中國年薪10萬,差不多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一年只要不到1000元左右的所得稅,稅率低於1%,而美國年薪10萬,差不多是平均工資的2倍,差不多要交掉30%的稅。
㈥ 1美元在美國能買到什麼
一美元在美國其實能買到許多不同的東西。也可以說不能買到什麼東西
因為在一些貨幣兌換率比較高的國家,都會有一些一元店,裡面有很多日常生活雜貨
如加拿大的dollarma就是連鎖的一元店,但是裡面有很多東西,比我們國家的一些普通超市都要大,而且都是一元錢的,美國也絕對會有類似的商店所以通俗一點說,一美元在美國其實能買到許多東西。
但其實一美元也不能買到什麼,因為在美國,買東西的時候都要加稅,就是說一件商品本來是1美元的,但你在付錢的時候收銀機會自動幫你加上稅,也就是說你得付一塊多美元。因此很難買到什麼,除非是在一些小士多里買一些很便宜的東西。
順便提一下,就是因為美國買東西要付稅,所以至今還保留美分,因為稅要精確到分,而中國就不用,因此國家再也沒有發行面值1分的人民幣了
㈦ 一美元對於美國人來說相當於我們的一元人民幣嗎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幣的價值,人民幣的價值越來越高,說明我國的綜合實力水平越來越高,我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和 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實體。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我們的人民幣升值而自豪,而一些國家的貨幣卻在貶值。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消費體系,這些只是比較的幾個小方面。 其實如果真的按照日常生活來計算的話,美國月收入3000到5000美元其實和中國月收入3000到5000元的生活差不多,只是因為地域差異 略有變化。
㈧ 一美元能買什麼
1美元在美國能買到什麼東西?
1美元在美國其實能買到許多不同的東西。也可以說不能買到什麼東西。
因為在一些貨幣兌換率比較高的國家,都會有一些一元店,裡面有很多日常生活雜貨。如加拿大的dollarma就是連鎖的一元店,但是裡面有很多東西,比我們國家的一些普通超市都要大,而且都是一元錢的,美國也絕對會有類似的商店。所以通俗一點說,一美元在美國其實能買到許多東西。
在美國,坐公交車需要1.1美元;坐地鐵需要1.75美元。交通也有月票,需要30美元。一瓶倩碧洗面奶,在國內需要200多RMB,在美國,34.5美元可以買一套,包括護膚。美國買一輛中等汽車,需要2萬美金。因為人力資源比較貴,所以美國大都安裝窗式空調,自己回家往窗戶上一卡就可以,因為人工的錢差不多又可以買一台空調了。
值得注意的是1dollar等於100cents,而不是10cents。1美元可以買到2.4升的汽油,一磅雞肉、半磅豬肉、一兩好牛肉或者是10度家用電,再或者是2磅麵粉。總之你不能忽略了1美元的存在,他時時刻刻發揮著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雖然解決不了大問題,但卻存在生活的角落裡,不能忽視。有的時候可能在你急需1美元解決眼前這個看起來不算問題的問題時,錢包里剛好是大額鈔票,你就會覺得他的作用絕對是舉足輕重的。
而8塊錢人民幣在中國的購買力,我們就可以很輕松的了解到了。8塊錢你可能能買到一斤上好的糖果、一頓豐盛的早餐、一頓看起來還算不錯的中餐或是晚餐、兩瓶碳酸飲料、能坐兩個來回的地鐵、甚至在北京可以坐一個星期的公共汽車、買一雙襪子、一本雜志···等等。而這些,事實上只需要一美元。
美元在買數額小的商品的時候,購買力比較弱,在買數額大的商品的時候,購買力就很強了。
但其實一美元也不能買到什麼,因為在美國,買東西的時候都要加稅,就是說一件商品本來是1美元的,但你在付錢的時候收銀機會自動幫你加上稅,也就是說你得付一塊多美元。因此很難買到什麼,除非是在一些小士多里買一些很便宜的東西。順便提一下,就是因為美國買東西要付稅,所以至今還保留美分,因為稅要精確到分,而中國就不用,因此國家再也沒有發行面值1分的人民幣了。
而同樣是1美元,在2010年1月20日這一天,按照中國銀行外匯牌價顯示,1美元只可兌換6.8273人民幣。相對與四年前的1:8.0333的匯率來說,今天的美元的確褪去了些許昔日的光環。而美元的貶值不僅僅是美元單一的走低,同時也有人民幣匯率的走升。所以在今天,不僅僅是美國,在其他許多國家,人民幣的購買力也顯得日益強大。尤其以2009年的海外留學市場最為明顯。
同樣是1美元,在美國,同樣可以買到一磅雞肉、10度家用電、或是2.4升汽油。但在中國,約等於7塊錢的人民幣隨著CPI的提高,可能只能吃一頓早餐、一頓可憐的午餐、半斤上好的糖果,可能只能坐一次地鐵等等。
1美元,看似面值小的不值得一提,但卻折射出世界經濟的走向,檢測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人民幣在世界的影響力。1美元,盡管面值很小,但因為美國在世界的地位,還是賦予了他頑強的生命力。一美元的作用就好像是「蝴蝶效應」,就算一點點的震動都會引起世界的恐慌。一美元在美國和中國買到的不僅僅是物質,卻是美國與中國在世界經濟地位的頑強較量。
㈨ 二戰時期美國1美分能買什麼東西
二戰時期美國的一美分。很多啊,你比如說一般的這個糖豆啊,一般的巧克力豆啊,一般的這個,甚至一些這個簡單的一些薄餅啊,對吧,薄餅啊,都是一美分可以買到,因為那個時候這個美分和這個美元的購買力和現在購買力完全天壤地別,那個美容的購買力非常的強勁。對吧,非常的詳細實際上。你甚至包括一根兒筆啊,一根鉛筆啊,對吧,一瓶兒這個礦泉水兒,那時候都是一美分左右,對吧,所以說那個時候購買力很強,現在來講的話都不止了,現在是一一美元差不多左右的價格了,基本上都是一美元兩美元這樣一個情況。所以說,那個時候確實那個時候購買力是很強的,現在不行了,通脹因素影響嗎
㈩ 1美元現在在美國,可以買什麼
在美國,無論你生活在哪個城市,都可以見到"Dollar Tree"和「99分only」這樣的超市。
店如其名,裡面很多東西都是1美元,
別小瞧Dollar Tree 這樣的商店
1元店,也是上市公司
99分only,比一元店便宜1分錢,這家店在加州也是遍地都是。
那我們就帶你到99分商店轉一下,看看能買什麼。
在「99分超市」里,貨品很豐富,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在99分以下。有的小東西,99分能買好幾樣。
99分能買三碗桶裝的速食麵,99分能買一袋葵花子,一副手套,一個鍋鏟,一個咖啡杯,一個盤子,一個兒童用帶吸管的杯子,99分能買廚房裡用的手巾一卷,一包核桃仁甜食,1個很精美的工藝品籃子,4卷衛生紙,洗碗劑一瓶,清潔玻璃劑一瓶,一盒室內用固體芳香劑,挺大一瓶可樂飲料(1升),1小罐香腸罐頭,一大袋餅干。
99分能買一瓶蚝油,一盒雞蛋,一瓶牛奶,一包青菜,還有一個微型收音機,價格統統是99分。在超市裡購物,食品不交稅,其他物品要交稅大約10%的稅。
99分可以買上一瓶濃濃的Naked芒果汁,
玉米粉,1磅玉米粉,454克,只要99分,
一袋全麥的麵包1美元。
小玩具4個99分
還有有機的菠菜99分一盒,可供選擇的種類非常挺多。
1美元,能買1包糖,4支中性筆,1美元能買1包283克的果味膠皮糖,4節5號電池,1美元能買一包創可貼,一把剪子,1副撲克,一包肉乾,一包口香糖,3個打火機。
吃的用的幾乎是應有盡有,
新店開張的都是排隊,爭著來購買,
這也是普通民眾,在聖誕,萬聖節都愛來購買裝飾的超市之一,
最有趣的是,「99分超市」里的商品,大多來自中國
拖鞋、浴巾、T恤、餐具……琳琅滿目。
這既讓我們自豪,又讓我們尷尬。我們說不清這是一種什麼感情。中國的商品在美國充斥著地攤市場,我們在美國買中國貨。
一朋友在美國上大學的女兒算了算,她每月用吃飯的花銷不會超過300美元,而且吃得很好。
一美元,可以買一片披薩
1美元可以買一個熱狗
1美元2個Tacos,
1美元,可以買到1磅雞腿,雞肉,怪不得以前聽說,有的來美國同學,天天吃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