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軟體 » 科學游戲分享時可以怎麼抓取

科學游戲分享時可以怎麼抓取

發布時間: 2022-03-06 16:38:05

1. 游戲封包應該如何截取

怎麼來分析我們截獲的封包?
首先我們將WPE截獲的封包保存為文本文件,然後打開它,這時會看到如下的數據(這里我們以金庸群俠傳里PK店小二客戶端發送的數據為例來講解):

第一個文件:SEND-> 0000 E6 56 0D 22 7E 6B E4 17 13 13 12 13 12 13 67 1BSEND-> 0010 17 12 DD 34 12 12 12 12 17 12 0E 12 12 12 9BSEND-> 0000 E6 56 1E F1 29 06 17 12 3B 0E 17 1ASEND-> 0000 E6 56 1B C0 68 12 12 12 5ASEND-> 0000 E6 56 02 C8 13 C9 7E 6B E4 17 10 35 27 13 12 12SEND-> 0000 E6 56 17 C9 12

第二個文件:SEND-> 0000 83 33 68 47 1B 0E 81 72 76 76 77 76 77 76 02 7ESEND-> 0010 72 77 07 1C 77 77 77 77 72 77 72 77 77 77 6DSEND-> 0000 83 33 7B 94 4C 63 72 77 5E 6B 72 F3SEND-> 0000 83 33 7E A5 21 77 77 77 3FSEND-> 0000 83 33 67 AD 76 CF 1B 0E 81 72 75 50 42 76 77 77SEND-> 0000 83 33 72 AC 77

我們發現兩次PK店小二的數據格式一樣,但是內容卻不相同,我們是PK的同一個NPC,為什麼會不同呢? 原來金庸群俠傳的封包是經過了加密運算才在網路上傳輸的,那麼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密文解密成明文再分析了。

因為一般的數據包加密都是異或運算,所以這里先講一下什麼是異或。 簡單的說,異或就是"相同為0,不同為1"(這是針對二進制按位來講的),舉個例子,0001和0010異或,我們按位對比,得到異或結果是0011,計算的方法是:0001的第4位為0,0010的第4位為0,它們相同,則異或結果的第4位按照"相同為0,不同為1"的原則得到0,0001的第3位為0,0010的第3位為0,則異或結果的第3位得到0,0001的第2位為0,0010的第2位為1,則異或結果的第2位得到1,0001的第1位為1,0010的第1位為0,則異或結果的第1位得到1,組合起來就是0011。異或運算今後會遇到很多,大家可以先熟悉熟悉,熟練了對分析很有幫助的。

下面我們繼續看看上面的兩個文件,按照常理,數據包的數據不會全部都有值的,游戲開發時會預留一些位元組空間來便於日後的擴充,也就是說數據包里會存在一些"00"的位元組,觀察上面的文件,我們會發現文件一里很多"12",文件二里很多"77",那麼這是不是代表我們說的"00"呢?推理到這里,我們就開始行動吧!

我們把文件一與"12"異或,文件二與"77"異或,當然用手算很費事,我們使用"M2M 1.0 加密封包分析工具"來計算就方便多了。得到下面的結果:

第一個文件:1 SEND-> 0000 F4 44 1F 30 6C 79 F6 05 01 01 00 01 00 01 75 09SEND-> 0010 05 00 CF 26 00 00 00 00 05 00 1C 00 00 00 892 SEND-> 0000 F4 44 0C E3 3B 13 05 00 29 1C 05 083 SEND-> 0000 F4 44 09 D2 7A 00 00 00 484 SEND-> 0000 F4 44 10 DA 01 DB 6C 79 F6 05 02 27 35 01 00 005 SEND-> 0000 F4 44 05 DB 00

第二個文件:1 SEND-> 0000 F4 44 1F 30 6C 79 F6 05 01 01 00 01 00 01 75 09SEND-> 0010 05 00 70 6B 00 00 00 00 05 00 05 00 00 00 1A2 SEND-> 0000 F4 44 0C E3 3B 13 05 00 29 1C 05 843 SEND-> 0000 F4 44 09 D2 56 00 00 00 484 SEND-> 0000 F4 44 10 DA 01 B8 6C 79 F6 05 02 27 35 01 00 005 SEND-> 0000 F4 44 05 DB 00

哈,這一下兩個文件大部分都一樣啦,說明我們的推理是正確的,上面就是我們需要的明文!

接下來就是搞清楚一些關鍵的位元組所代表的含義,這就需要截獲大量的數據來分析。

首先我們會發現每個數據包都是"F4 44"開頭,第3個位元組是變化的,但是變化很有規律。我們來看看各個包的長度,發現什麼沒有?對了,第3個位元組就是包的長度! 通過截獲大量的數據包,我們判斷第4個位元組代表指令,也就是說客戶端告訴伺服器進行的是什麼操作。例如向伺服器請求戰斗指令為"30",戰斗中移動指令為"D4"等。 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分析一下上面第一個包"F4 44 1F 30 6C 79 F6 05 01 01 00 01 00 01 75 09 05 00 CF 26 00 00 00 00 05 00 1C 00 00 00 89",在這個包里包含什麼信息呢?應該有通知伺服器你PK的哪個NPC吧,我們就先來找找這個店小二的代碼在什麼地方。 我們再PK一個小嘍羅(就是大理客棧外的那個咯):SEND-> 0000 F4 44 1F 30 D4 75 F6 05 01 01 00 01 00 01 75 09SEND-> 0010 05 00 8A 19 00 00 00 00 11 00 02 00 00 00 C0 我們根據常理分析,游戲里的NPC種類雖然不會超過65535(FFFF),但開發時不會把自己限制在字的范圍,那樣不利於游戲的擴充,所以我們在雙字里看看。通過"店小二"和"小嘍羅"兩個包的對比,我們把目標放在"6C 79 F6 05"和"CF 26 00 00"上。(對比一下很容易的,但你不能太遲鈍咯,呵呵)我們再看看後面的包,在後面的包里應該還會出現NPC的代碼,比如移動的包,游戲允許觀戰,伺服器必然需要知道NPC的移動坐標,再廣播給觀戰的其他玩家。在後面第4個包"SEND-> 0000 F4 44 10 DA 01 DB 6C 79 F6 05 02 27 35 01 00 00"里我們又看到了"6C 79 F6 05",初步斷定店小二的代碼就是它了!(這分析里邊包含了很多工作的,大家可以用WPE截下數據來自己分析分析)

第一個包的分析暫時就到這里(裡面還有的信息我們暫時不需要完全清楚了)

我們看看第4個包"SEND-> 0000 F4 44 10 DA 01 DB 6C 79 F6 05 02 27 35 01 00 00",再截獲PK黃狗的包,(狗會出來2隻哦)看看包的格式:SEND-> 0000 F4 44 1A DA 02 0B 4B 7D F6 05 02 27 35 01 00 00SEND-> 0010 EB 03 F8 05 02 27 36 01 00 00

根據上面的分析,黃狗的代碼為"4B 7D F6 05"(100040011),不過兩只黃狗伺服器怎樣分辨呢?看看"EB 03 F8 05"(100140011),是上一個代碼加上100000,呵呵,這樣伺服器就可以認出兩只黃狗了。我們再通過野外遇敵截獲的數據包來證實,果然如此。

那麼,這個包的格式應該比較清楚了:第3個位元組為包的長度,"DA"為指令,第5個位元組為NPC個數,從第7個位元組開始的10個位元組代表一個NPC的信息,多一個NPC就多10個位元組來表示。

大家如果玩過網金,必然知道隨機遇敵有時會出現增援,我們就利用游戲這個增援來讓每次戰斗都會出現增援的NPC吧。

通過在戰斗中出現增援截獲的數據包,我們會發現伺服器端發送了這樣一個包:F4 44 12 E9 EB 03 F8 05 02 00 00 03 00 00 00 00 00 00 第5-第8個位元組為增援NPC的代碼(這里我們就簡單的以黃狗的代碼來舉例)。 那麼,我們就利用單機代理技術來同時欺騙客戶端和伺服器吧!

好了,呼叫NPC的工作到這里算是完成了一小半,接下來的事情,怎樣修改封包和發送封包,我們下節繼續講解吧。

2. 舉例說明幼兒科學製作活動的類型並結合各年齡段目標和教學實際效果.進行詳細

摘要 幼兒科學製作活動得分類

3. 科學討論活動適合哪些科學內容呢可舉例說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7

4. 小班種子的秘密教案

活動目標

1.與同伴分享認識的種子,知道種子的主要作用。

2.結合繪本圖畫討論「肚子里的種子能不能長大」,了解種子的生長條件。

3.在互動小游戲中產生探索種子秘密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幼兒胸前貼有寫上名字的胸牌;標有「yes」和「no」的空白展板兩塊。

2.食品及餐盤;ppt及播放設備;小花盆和魔豆。

活動環節

1.品嘗食品,尋找「種子」

(1)交代品嘗要求。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食品給小朋友吃,品嘗的時候魏老師有兩點小要求:第一,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牙簽的時候。注意衛生,吃完將垃圾放在旁邊的空盤子里;第二,在吃東西的時候如果發現了「種子」,請把種子收集好送給老師。能不能做到?

(2)分組品嘗食品,尋找種子。

2.分享「秘密」,了解種子的作用

(1)說說自己認識的植物種子。

師:你們收集到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它的子兒就是它的種子嗎?

師:有的人品嘗了火龍果,發現火龍果的種子了嗎?

師:還有人吃的是什麼?它有種子嗎?

師:你們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呢?請用完整的話向大家介紹。

(2)欣賞老師收集的植物種子圖片。(播放ppt課件。)

師:魏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種子,這里可能還有一些你沒有見到過的種子哦,我們一起來欣賞。

(3)幼兒討論:植物的種子有什麼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種子朋友,誰能告訴我,種子有什麼用啊?

師:你們說得很棒,種子可以加工成種子食品,用來吃;而種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長出新的植物。

3.依託繪本,自主選擇

(1)幼兒討論:小胖豬把木瓜的種子吃到了肚子里會發生什麼事呢?

師:小胖豬最近就碰到一個問題——它吃瓜的時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種子吃到了肚子里。種子種在泥土裡會長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里會怎麼樣呢?

師:猜猜小豬幼兒園的小朋友是怎麼想的?

師:小胖豬又是怎麼想的呢?

師:(出示小豬頭上有木瓜樹的圖片)小豬希望頭上真的長出一棵木瓜樹。他為什麼願意頭上長樹呢?

(2)玩游戲《yes or no》,了解植物的種子長大需要什麼條件。

師:小豬的願望會不會實現?我們來玩一個「yes or no」的游戲吧,認為小豬願望會實現的人把你的胸牌貼到「yes」這一邊,認為不會實現,就送到「no」這邊。

(集體玩游戲《yes or no》。)

師:你選擇的是什麼?請說說自己的理由。

師:到底小豬肚子里的種子有沒有長大呢?

(老師講述《子兒吐吐》的部分故事內容:他跑進廚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後飛快地鑽進被窩里乖乖地躺著。滿心期待頭上長出木瓜樹的胖臉兒,怕樹長不直,連床都換頭睡呢!他所做的這一切,完全都是為了樹好。第二天,胖臉兒起得很早。其實,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沒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樹長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這一摸,樹反而不長了。天亮了,該可以了吧?他緊張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頭上摸——?)

師:有沒有長出樹呢?(再次玩游戲《yes or no》。)

師:恭喜你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是呀,一粒植物的種子要發芽、長大是需要很多條件的。空氣、水、溫暖的陽光、植物需要的溫度,有時候長大還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種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長大。

4.播放動畫,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沒有一種種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長大的呢?

師:植物的種子不能在肚子里長大,那有沒有一種種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長大的呢?讓我們再來玩一次《yes or no》的游戲,請你一定要認真想一想,然後作出選擇。

(2)觀看ppt,了解人類的種子——精子和卵子。

師:媽媽肚子里有一粒「寶寶種子」,它是兩粒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的(ppt)。一粒種子叫精子,住在爸爸的身體裡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媽媽的身體裡面。當精子和卵子在媽媽的肚子里相遇,它們就會成為好朋友,緊緊擁抱,然後發生奇妙的變化,變成一個小寶寶。

5.種植魔豆,拓展延伸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植物的種子不能在我們肚子里長大,但許多動物的寶寶種子卻是在媽媽肚子里長大的,種子的世界真巧妙。正是因為有了小小的種子,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傳下去,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和愛護每一粒種子精靈。

師:今天魏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粒神奇的種子,你們想不想親手種下它,然後看著它慢慢長大?那讓我們趕快行動吧!

案例評析

本節活動中巧妙利用繪本畫面作為討論的話題,讓繪本成為活動的主線,但是又不失「科學味」,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學技巧的靈活運用讓人耳目一新。

1.繪本巧妙利用

繪本《子兒吐吐》和課題不謀而合,但是,如果把繪本故事全部呈現給孩子,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講述故事,那樣就偏離了科學活動的中心,成為了繪本閱讀。所以,我只抓取了繪本中的典型畫面作為討論的話題,讓繪本成為活動的主線,但又不至於削弱活動中的「科學味」。

2.游戲靈活滲透

本次活動的組織以「談話為主」,感興趣的孩子會一直追隨話題,爭先恐後地發表建議,但也會有個別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容易游離於話題之外,所以恰當、科學地選用與互動式教學模式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從學會變為會學是活動順利實施的前提。我在活動中滲透了游戲《yes or no》,一方面集中了每個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在「猜想和選擇」中加深了對知識點的印像,巧妙解決了這一難題。

3.環節層層遞進

種子有什麼用?植物的種子能在肚子里長大嗎?有沒有一種種子可以在肚子里長大?通過由淺入深的三個話題來貫穿整個活動,環環相扣,讓孩子們的思維不斷得到碰撞,在相互辯論中解決矛盾,拓展知識,讓孩子在科學活動中身心和諧發展。

縱觀整個活動,老師很好地處理了以下三方面的關系:(1)當下與長遠的關系。活動選材第一源於自己的兒子不小心吃了西瓜籽,認為種子到肚子里會發芽長大;第二源於自己班級的孩子。及時捕捉這一契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讓孩子獲得初步感知,對孩子今後長遠的發展肯定會起到很大的幫助。(2)活動和操作的關系。在本次活動中雖然沒有給孩子們准備多少操作材料,但是已有經驗的積累是活動能順利開展的前提之一。預先讓孩子在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調查表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經驗,從而順利進行了與新知識的對接。(3)語言和思維的關系。老師跟孩子之間的互動真實而溫暖,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毫無做作之感。老師通過由淺人深的三個話題來貫穿整個活動,環環相扣,讓孩子們的思維不斷得到碰撞,在相互辯論中解決矛盾,拓展知識,猜想結果,陳述理由,孩子們思維活躍,興趣盎然。

5. 科學游戲怎麼才能讓杯子倒立不漏水

用一張紙,然後等水將紙濕潤了,即可倒立不漏水。前提最好是滿水的水杯,成功率較高,因為紙的收到向上的大氣壓大於水的重力,但是如果裡面有空氣也存在大氣壓,結果會有所不同。

6. 怎樣採集樹葉科學教育活動

活動流程
1.到戶外觀賞落葉。
2.了解製作樹葉標本的基本方法與主要工具:抹布,對植物產生探究的興趣、較厚的舊書(幼兒自帶):
1.知道製作樹葉標本的前期准備過程。
3.製作標本的前期准備工作所需要的工具與材料,初步了解樹葉標本在生活中的作用、皺紋紙:採集、材料,要求樹葉完整:清潔與乾燥,並撿回自己喜歡的各種落葉。
4.感受樹葉的多樣與美麗。

7. 幼兒科學活動中的記錄方式有哪些

一、對不同年齡幼兒確定不同的記錄內容

小班幼兒在觀察事物時,僅能關注事物的表面現象。中班幼兒則能逐漸認識和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簡單關系。而大班幼兒已能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發現事物變化的較本質的原因。基於此,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科學內容和表達科學經驗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幼兒的年齡差異。

例如同樣是「自然角中的種植」,教師要求小班幼兒記錄的內容是「種子生長過程中主要的生長變化」及「植物在每個生長階段典型的外形特徵」,這些內容要求明確,易於小班幼兒操作。幼兒發現「今天,黃豆的種子發芽了,它的芽是綠顏色的」「黃豆長出葉子來了,葉子像桃心」等。到了中班,我們根據「在對比觀察中感受植物各部分的不同,初步了解植物生長中的多樣性」的目標,指導幼兒對不同植物的葉子、莖、花、果實等進行對比記錄。為了引導中班幼兒發現植物生長中的不同狀況,我們選取差異明顯的植物來種植,並引導幼兒觀察和記錄。如玉米和草莓,孩子們通過對比觀察,找到了十幾點差異。光葉子的不同就有不少:玉米葉子淺綠,草莓葉子深綠;玉米葉子是長形的,草莓葉子是桃心形的;玉米葉子邊緣是光滑的,草莓葉子邊緣是齒輪狀的;玉米葉子摸起來光滑,草莓葉子粗糙。孩子們對這些特徵一一加以記錄,從中不僅發現了玉米和草莓葉子在顏色、形狀、光滑度等方面的不同,也感受了植物的多樣性。大班幼兒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所增強,能認識到事物之間簡單的邏輯關系,因此,大班「自然角中的種植」活動的目標是「能關注到植物生長的外部條件,如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水、土壤、溫度、陽光等」,記錄也相應地側重於這方面內容,如「種在土裡和泡在水裡的植物有什麼不同」「種在室內和室外的植物有什麼不同」,等等。為了讓幼兒了解冬天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教師指導孩子們進行了「種在戶外和放在暖氣片上的植物有什麼不同」的觀察記錄,幼兒發現室外的溫度在零下,植物根本不發芽,而室內的溫度在15度左右,植物就能發芽、長葉、開花。通過對比觀察和記錄,幼兒獲得了「植物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一科學經驗。

又如在「小蝌蚪變青蛙」的活動中,根據不同年齡班幼兒的思維水平與表現能力,教師指導小班幼兒記錄的主要內容是「小蝌蚪長腿了」「尾巴沒有了」 「變成青蛙」。而中班幼兒記錄的主要內容是蝌蚪變成青蛙的正確順序和階段,即「先長後腿,再長前腿,尾巴消失,變成青蛙」。大班幼兒主要記錄「蝌蚪到青蛙的細微變化以及各變化階段需要的天數」。

實踐證明,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能力的記錄內容,不僅能鞏固幼兒的科學經驗,還能發展幼兒的科學觀察能力和記錄能力,促進幼兒的自我學習。

二、為不同年齡幼兒提不同的記錄工具、材料與方法

幼兒思維的發展具有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概括的特點,這決定了教師要為不同年齡班幼兒提供不同特點與結構的實驗工具、材料及方法,以支持各年齡段幼兒的學習與探究。

如在「植物長多高了」的活動中,教師為小班幼兒製作了形象直觀的長頸鹿直尺,刻度用具體形象的水果圖案表示。在製作直尺時,教師和孩子們討論 「什麼水果放在長頸鹿直尺的下面,什麼水果放在長頸鹿直尺的上面」。孩子們說「長在地上的水果如西瓜放在最下面」「長在藤上的水果如西紅柿、黃瓜放在中間」「長在樹上的水果如蘋果放在最上面」。結果,孩子們在表達「植物長高了」時出現了這樣的記錄,「黃豆苗從西瓜長到西紅柿又長到蘋果了」,非常直觀形象。對於中班幼兒,教師則提供了卡通直尺,每隔10厘米一個卡通圖案,每個圖案之間被分為10等份。中班幼兒在記錄中說「植物的高度超過三個小動物,30 多厘米了」,他們對植物生長情況的表達既直觀形象又逐漸趨於准確。大班幼兒具有簡單的計數和計算能力,於是教師提供了數字直尺。「黃豆苗長到25厘米了」 「黃豆苗長到32厘米了」,他們准確地用數字記錄和表達植物的生長情況。同時,我們還根據不同年齡班幼兒的思維及各方面能力發展的差異,指導他們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記錄。小班幼兒思維直觀形象,記錄能力較弱,我們指導他們更多地採用實物黏貼、照片圖片黏貼以及簡單的繪畫等記錄方法,這些方法直觀形象,簡便易行,適合小班幼兒操作。而中班幼兒的思維雖然仍以具體形象為主,但已能理解一些簡單的符號,所以我們指導幼兒除了運用小班幼兒常用的記錄方法外,還加入了 √、×、等一些幼兒易於理解的符號,來記錄具體的實驗過程。大班幼兒的思維表現出了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因此我們指導他們更加客觀、准確地記錄,表現出抽象、概括的特點。常用的有數字統計、表格等方法。另外,教師還經常指導大班幼兒運用圖表與文字說明相結合的方法,使他們的記錄趨於准確。

如在「種子發芽了」活動中,為了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我們選擇了一些發芽期較短的植物。種子種下以後,孩子們都盼望種子快快發芽。於是我們讓幼兒觀察記錄,「不同的種子發芽各需要多少天」,將數學知識的學習滲透其中。針對不同年齡班的特點,我們讓幼兒採用不同的記錄方法。小班幼兒用每天貼一粒種子圖片的記錄方法表示種子還沒有發芽,而到發芽的那天就貼一個直觀形象的芽,最後統計種子的粒數來得出種子發芽需要的天數。中班幼兒則每天貼一個小紅心,小紅心的個數就是種子發芽需要的天數。而大班幼兒則每天在日歷上作一個記號,最後統計天數,記錄種子發芽期的長短。

在以上實例中,我們指導小班幼兒用實物圖片、中班幼兒用符號、大班幼兒用數字統計的方法記錄種子發芽的天數,正是考慮到了幼兒的思維從具體形象逐漸到抽象概括的發展特點。

三、對不同年齡幼兒,教師介入的程度和組織形式不同

不同年齡班幼兒有關觀察記錄的經驗與能力不同,決定了教師指導的程度要有差異。

小班幼兒細致和持續觀察事物的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夠,他們離開教師的直接引導,就難以進行長久的觀察和自覺的記錄。所以,對小班幼兒的科學觀察和記錄,教師要採用系統的、直接參與式的引導方式,帶動、啟發、鼓勵幼兒參與觀察並記錄科學發現。中班幼兒有了一些記錄的經驗和技能,自主性也有一定的發展,有獨立探索、自我學習的需求與願望,教師可適當放手,根據幼兒探究和記錄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鼓勵幼兒獨立探究和記錄。教師還可以組織和引導幼兒就記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如在觀察蝌蚪時,教師提出「猜猜看小蝌蚪喜歡吃什麼,並把它記錄下來」,這一要求大大激發了幼兒主動觀察、記錄的興趣。大班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在記錄方法上表現出較強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應給予充分的信任與表現的機會,讓幼兒按小組或獨立完成實驗觀察和記錄,教師可階段性參與幼兒的經驗分享活動,幫助幼兒整理、提升經驗,以引領幼兒進一步觀察與記錄。如大班「裝米豆」活動,在「你想用什麼方法將三種不同的米豆裝進一個瓶子里」的問題探究中,有12名幼兒就「要搖晃瓶子才能裝得更多」這一具體的做法創造了五種不同的、個性化的記錄方法。教師就這一現象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討論,幼兒十分自信地介紹自己的方法,並對同伴的記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一過程較好地促進了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獨創性、個性化的科學記錄能力。

8. 如何優化自主游戲後的表徵反思與分享環節

摘要 一)深入引導,拓展游戲分享內容

9. 小學科學刺激與反應快速抓尺子游戲是拿尺子下端還是上端

摘要 您好,這個游戲中比較容易抓住的是尺子的上端。由於我們在反應的時候其實是有一個時間差的,也就是說我們看到尺子的下端想要去抓的時候,當我們這個指令傳到我們手指的時候其實它中間有個時間,這時候尺子已經往下落了一段了,屆時我們只能抓住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