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何以前邵氏出品的電影尺度特別大
謝邀,這個問題上面,我們首先來看看「邵氏」是哪一群人,然後逐步分析拍得電影的特別之處。
「邵氏」是以香港 娛樂 大亨邵逸夫為主的一個姓氏,其發展在過去1925年上海天一製片廠開始的時候,邵醉翁就看好電影業的發展,隨後一家家族獨立電影公司開始興起,名叫「邵氏電影」;一直到現在,香港的電影幾乎都是邵氏為出品方,而許多我們熟悉的香港明星都拍過邵氏電影,不得不說,邵氏影業之前在香港算是電影行業的傳奇。
邵氏電影發展至今,拍過不少經典影片,但是裡面不論是打鬥還是演技,都是非常大的尺度,這其實是當時 社會 發展的因素造成的,畢竟邵氏電影發展時期香港正處於一個混亂時代,那時候的香港黑道四起,幾乎我們看過的每一部邵氏影片都有真正的黑 社會 人物,就拿我們之前最為熟悉的《古惑仔》系列影片來說,裡面的人物就有道上的人,但不得不說《古惑仔》影片算是經典,之後不再有那麼好看的影片了。
以前的邵氏電影,之所以讓我們造成視覺與心靈上的沖擊,在於拍攝影片尺度大,打鬥戲,警匪,動作完全都是實打實的,這其實是那個時候的香港混亂導致的,不得不說也是邵氏電影發展越來越好的一個時代。
香港包括香港島,新界,九龍三個地區,1997年回歸之前是由英國管轄,從很多電影中都能看到英國的影子,比如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成龍扮演的角色就是英國皇家警察。當時香港島歸英國管轄,新界和九龍屬於英租界,管理比較混亂,黑幫猖獗。
英國對香港的管轄並不徹底。而且一些黑幫為了洗黑錢通常採用拍電影的方式。他們通常拍攝情色片,警匪片,黑幫片。為了吸引眼球。拍攝尺度大得很。有時候都真槍實彈的上,而且也沒有特別嚴格的審查制度,電影拍攝基本沒有審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從1958年成立到1985年停產,共生產了1200多部電影。
1958年到1965年以黃梅調電影為主,產量較小;
1966年以後以武俠片為主,最多時年產量達到四十部左右;
大約在1975年以後,嘗試過間諜片、科幻片、黑幫片、賭片、奇案片等各種類型;
1985年正式停產。
1973年因李小龍逝世,動作片一時遇冷,這一時期邵氏出產過一批尺度較大的影片,主要是李翰祥的風月片和呂奇的艷情片。最大尺度也就基本限於女性裸體。這一時期香港電影還沒有分級,1989年以後才有真正意義上的三級片。
1.當時的電影監管不嚴,帶血腥暴力的電影可以通過審核,甚至由於視覺原因還比較賣座。
2.當時香港影視圈受黑道控制,黑道顧名思義,就是血腥暴力色情的代名詞,按照黑道要求拍出的電影,理所當然的帶著這些因素。
3. 社會 風氣比較開放,香港本身受歐 美文 化影響,對於審美可能更重一些。
這點是我淺薄的看法,不足之處,還請指點。 我是小閑,喜歡我就關注下我吧!
邵氏電影作為早年電影界的一塊金字招牌,更是代表著一個電影王國,而邵氏電影的大尺度與邵氏四傑的為人作風以及當時香港的大環境背景息息相關!
邵氏兄弟四人都具有精明的商業頭腦,在邵氏創業初期,兄弟四人,老大邵仁傑負責執導,老二邵仁櫪任會計,負責一切賬務的周轉,老三邵仁枚和老四邵逸夫負責發行,從公司的運營和電影產品的製作四人通力合作,同時他們自己還做電影的編劇和攝影,一切收入全部納入自己家族,而他們對於當時市場的需求極其敏感,懂得迎合時代和觀眾的需求!
到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主攬製片業務,當時的香港在英國人的管制下思想逐漸開化,而大尺度的電影正好迎合了當時觀眾的內心慾望,邵氏抓住了這個機會風月片一出賺的盆滿缽滿,而當時的電影在沒有特效的年代又顯得真實更令觀眾嚮往,於是邵氏無論是劇情片,還是武俠片風格都是以觀眾和票房為前提,而大尺度出現在邵氏電影中更是變得平淡無奇了!
有需求,自然就會有人做出來!
因為香港是靠黑幫電影和艷情片起家的,香港大多數五六十歲的人都演過艷情片
管的松,現在要是不加管控,尺度更大。誰不是希望大尺度啊,至少我喜歡
那年代本身就是動盪的年代,黑惡勢力是很強大的,都是有可能拿著槍拍戲的而且潛規則水很深
② 邵氏電影顏色高達六顆星的恐怖片名字
1、《鬼眼》
談到邵氏鬼片的話,自然繞不開桂治洪這位禽獸導演鼻祖,《鬼眼》也是其代表作品,講述了一個女人因貪佔小便宜被鬼佔有的故事,起因就是一副隱形眼鏡,鬼通過這副眼鏡就可以控制這個女人。更可怕的是結局,鬼的屍體被找到燒掉之後還是沒有消失,勢必會繼續尋找下一個對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告訴自己不要貪佔小便宜,要不然後悔莫及。
2、《種鬼》
同樣是楊權執導,由白凈的徐少強、高飛、玄智慧聯合主演,本片元素比較多,恐怖、犯罪、暴力、神怪、婚外情、降頭等,據說導演還請來了專業的降頭師做顧問,是一部良心之作。開始是婚外情,然後演變成犯罪片,再之後是復仇,賣點十足,最後還可以看到歐美的異形,不得不為當年的邵氏導演打call,80年代的片子放到現在也不過時。
3、《魔》
黑道分子陳雄(高飛 飾)也是一名拳場高手,其弟與一名泰拳王交手,不辛被對方賤招暗算致殘。陳雄本人也遇上了麻煩:大陸幫派將他誘入埋伏,幸而一紅光幻象中的高僧出現,解了陳雄之圍。陳雄為了給親弟報仇,遠赴泰國與泰拳王約戰,期間陳雄偶然經過一座寺院,恰似紅光幻象中的情形。
4、《降頭》
影片主要講述了香港警察樂民在泰國與一小姐邂逅,樂民回國後一去不返,小姐為情自殺,暗戀小姐的酒吧打工仔為了報仇,用降頭詛咒樂民一家人的故事。
③ 邵氏電影顏色高達六顆星的名字
邵氏電影顏色高達六顆星的名字是:《降頭》。
《降頭》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75年出品的一部靈幻恐怖電影,由何夢華執導,狄龍、羅烈、石堅等主演。
該片是根據《降頭》的原作改編,故事主要講述的是羅烈飾演的香港警探與狄龍飾演的當地黑幫頭目之間發生離奇事件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一些古老的降頭術。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顏色和特效來營造恐怖氛圍,同時也使用了一些復雜的情節和反轉來增加觀眾的緊張感和好奇心。
本片在拍攝手法上注重表現了降頭術的神秘和恐怖,其中有些場景和特效設計相當出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影片還涉及到了一些社會和倫理問題,這些問題也引發了觀眾的共鳴和思考。
作品評價:
影片的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圍繞著降頭術展開,情節跌宕起伏,給觀眾帶來了不少驚喜和驚險。同時,影片也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元素融入其中,例如道教、佛教等思想,以及降頭術這種神秘的民間信仰,使得影片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內涵。
影片的特效也非常出色,特別是在表現降頭術時的特效處理上,更是達到了一個高峰。此外,影片還展現了人性的復雜性和脆弱性,角色塑造非常飽滿、生動,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同時也面臨著自己獨特的困境和挑戰。
④ 邵氏顏色程度十顆星的港片有哪些
邵氏電影公司是中國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公司之一,邵氏出品的電影作品在全球范圍內都享有盛譽。邵氏電影公司的電影以黑白片為主,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嘗試了很多其他顏色和技術,這也讓他們拍攝出了不少有著獨特色彩的電影作品。
根據邵氏電影公司官方公布的信息,邵氏顏色程度十顆星的港片有以下這些:
1. 《倩女幽魂》(1968年):這是一部經典的鬼片,以黑白為主色調,但在某些場景中使用了彩色濾鏡,增強了視覺效果。
2. 《英雄本色》(1986年):這是一部經典的黑白港片,但在某些場景中使用了彩色濾鏡,增強了視覺效果。
3. 《倩女幽魂2:人間道》(1990年):這是一部以彩色為主色調的續集,但在某些場景中使用了黑白濾鏡,以增強視覺效果。
4.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1991年):這是一部以彩色為主色調的武俠片,但在某些場景中使用了黑白濾鏡,以增強視覺效果。
5. 《少林足球》(2001年):這是一部以彩色為主色調的勵志電影,但在某些場景中使用了黑白濾鏡,以增強視覺效果。
6. 《無間道》(2002年):這是一部以彩色為主色調的警匪片,但在某些場景中使用了黑白濾鏡,以增強視覺效果。
7. 《無間道2:終極無間》(2004年):這是一部以彩色為主色調的續集,但在某些場景中使用了黑白濾鏡,以增強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