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朝鮮族人有哪些習俗、禮儀和禁忌
一、飲食習俗
在朝鮮族傳統飲食中,稻穀類和蔬菜為基本飲食,菜餚通常以辣為特徵。在日常飲食中,以米飯為主食,以菜湯為副食,兼備各種風味小菜。朝鮮族歷來以素食為主,不喜歡吃油膩的食物,其飲食特點可以概括為辛辣、爽涼、清淡。
二、建築習俗
傳統的朝鮮族住房很有特色,房屋一般建在沿山的平川地帶,房屋正面朝陽,依山傍水,保持樸素潔凈,盡量與自然環境相融合。房屋多為土木結構的草房或瓦房,屋頂多為四面斜坡,房屋間數多,除灶間、牛房、碓房等房間外,其他全部為起居室。
三、葬禮習俗
朝鮮族十分重視葬禮,有本民族特有的喪葬習俗。在過去,朝鮮族多實行土葬。當老人亡故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發,也不準吃干飯,而且必須穿孝。
親友來弔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一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
四、禮儀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
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五、禁忌
朝鮮族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吃狗肉湯,但吃狗肉有一禁忌,即逢年過節、操辦婚喪事或搬家時不吃狗肉。
2. 朝鮮族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一,飲食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
二,服飾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系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扣,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艷的綢緞。
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三,居住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脫鞋,盤腿而坐。
四,喪葬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裡擺上供品,這時趕制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
下葬時家屬抬著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五,婚姻
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男方先備牛車,車上鋪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儐相,身穿禮服胸佩紅花,去女家接新娘。
六,禁忌
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煙,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朝鮮族人民十分注重出生儀禮,一旦嬰兒降生墜地後,這戶人家就會在自家的屋檐下掛上一條草繩,即「忌繩」,以此告知眾人嬰兒的出世,外人禁止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