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戲軟體 » 有沒有app可以看血常規報告
擴展閱讀
AD怎樣添加散熱 2025-07-12 08:10:00

有沒有app可以看血常規報告

發布時間: 2023-03-26 05:37:58

A. 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

這是我之前寫的一個文章,如何簡單快速的看懂血常規報告。

這是一張常見的血常規報告單,上面有紛繁復雜的好多項指標

是不是感覺眼花繚亂

那麼多項目,對的起那十幾塊錢了!

所以現在大街小巷很多身穿白大褂的大忽悠

「大媽,過來啊,免費給您進行血液檢查,我們的這個檢查可以測幾十項項目呢!」

進入正題,血常規單首先可以分三個大的部分

然後我們再劃掉一些大家看不懂,實際生活中也不需要理解的項目,讓這個檢查單簡單一點

對了,血型和RH血型在血常規中是不包含的。

好,其他的就別看了。

掌握這幾項就可以了。

首先要樹立一個觀念,所有的檢查都是服務於臨床的,所有的檢查報告一定要結合臨床的症狀和體征來分析。這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作為病人,了解個大概和常見的情況就可以了。

第一,我們先看紅細胞部分:

這一項在臨床中主要用來判斷你的血量!

臨床中最常見的就是貧血,紅細胞數量下降,血紅蛋白數量下降!

導致貧血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慢性失血、缺鐵性貧血等等。

紅細胞數量增加的情況有造血異常,脫水等。

第二,看白細胞

在臨床中用得最多的是看你有沒有感染,比如你喉嚨痛,發燒了,去醫院。醫生就要給你做一個血常規,看看白細胞的變化情況。

如果細菌感染,白細胞的數量會上升,

而且中性粒細胞的比例會明顯上升,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的時候

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細胞上升的不會太明顯,但是淋巴細胞的比例會明顯上升,比如流感。

寄生蟲感染時,嗜酸性細胞的比例會上升

白細胞過分的上升了,那還有可能是韓劇三寶白血病,不過發生的概率非常低,免得有人要瞎想

白細胞下降,有可能是嚴重的感染,造血系統疾病等

還要進行進一步檢查

第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用來止血的,因此一些紫癜的病人,血小板會下降。

(受邀回答嘉賓:瑞金檢驗李博士)

去醫院看病做化驗,血常規做得最多的項目了。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血常規是手工法檢測的,一般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和白細胞分類。隨著全自動血球儀的廣泛應用,血常規報告單上也有20個左右項目了。那麼要重點看哪些指標、這些指標又告訴我們什麼呢?

血常規報告單上的項目雖然很多,但仍然是圍繞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來進行的。

(一)白細胞

白細胞項目包括計數、分類(中性粒、淋巴、單核、嗜酸粒、嗜鹼粒細胞等)。對計數來說,雖然不同醫院、不同設備的參考范圍不完全一樣,但對成人而言,都以高於10×109/L也就是1萬/微升作為判斷是否存在炎症或者細菌感染的指標;而以低於4×109/L也就是4千/微升作為判斷是否免疫力降低的指標。分類計數時,主要看「中性粒」和「淋巴」。一般認為中性粒細胞的比例升高,例如超過70%,傾向於「化膿性細菌感染」。單核、嗜酸粒、嗜鹼粒細胞與一些感染及過敏反應有關,但因為其本身所佔比例較小,影響了其實用價值。

白細胞項目在兒科的意義更大,因為兒童的造血功能更為旺盛,對感染的反應性也更強。對兒童來說,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的結果分析要考慮其年齡,一般而言,新生兒的白細胞計數可以達到20×109/L也就是2萬/微升,隨後隨年齡增長而降低。總體上,6至8歲以內的兒童,白細胞計數的正常值可以略微放得高一些。另一個現象是中性粒和淋巴細胞的比例倒置,這個時間大約在4-6天到4-6歲。就是說,新生兒是中性粒多於淋巴,到了4-6天二者相等,然後淋巴超過中性粒,到4-6歲時,二者再度相等,6歲以後直到成人,便是中性粒多於淋巴了。在看兒童的白細胞分類計數結果時需要考慮到這一點。

C反應蛋白(CRP)已成為許多醫院血常規的伴隨項目,其臨床意義是連同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分類來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

(二)紅細胞 (三)血小板

眾所周知,血小板是管凝血的。血小板指標包括計數、壓積、平均體積、分布寬度等。最主要就是看血小板計數,一般認為低於100×109/L時,患者會有凝血功能降低的風險,且隨著血小板計數的降低而更為嚴重;如果低於50×109/L時,就要考慮進行血小板輸注了。

看血常規化驗單,除了要抓住一些重點指標,主要還是要結合我們日常常患疾病來注意辨別。

下面我教大傢具體怎麼來看血常規化驗單:

現先附上一張標準的血常規報告單( 我畫了重點,顏色相同可以歸為一類一起判斷 )!

第一,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主要看 綠色部分 指標)

細菌性感染: 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絕對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會明顯升高,但有些嚴重細菌感染可能會出現白細胞總數降低。

病毒性感染: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但淋巴細胞百分比會增加;如是EB等特殊病毒感染,白細胞可能也會升高。

第二,是否貧血?屬於哪一類的貧血?(主要看 紅色部分 指標)

記住一點:血紅蛋白降低就說明貧血。 接著區分貧血類型:

大細胞性貧血(包括有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和吸收障礙) :表現為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和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 升高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正常 ;

單純小細胞性貧血(包括有慢性炎症以及尿毒症引起) :表現為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和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 降低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正常 ;

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包括缺鐵性、維生素B6缺乏、珠蛋白肽鏈合成障礙、慢性失血等): 表現為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都降低。

第三,可能過敏的提示(主要看 黃色部分 指標)

正常情況下,過敏性疾病會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但注意:不是說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就不一定能明確診斷過敏性疾病,像寄生蟲感染、風濕以及血液系統疾病等也會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第四,血小板是否異常,不可小覷(主要看 藍色部分 指標)

血小板增多: 常見急性感染、失血、溶血,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減少: 常見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血小板破壞增加如血小板減少症、脾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血常規可以檢查哪些疾病?這也是平時普通大眾常常問起的疾病。首先說血常規可能提示的疾病很多,可以主要分為三大類,也就是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相關的疾病。今天,張大夫以最常見的一些疾病作為例子,給大家說一說。

1、感染

平時普通人都有感受,如果是感冒發燒了,到了醫院一般醫生會建議患者查血常規。這種情況下,查血常規的目的是明確感染的性質,比如說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如果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升高了,這多數是因為存在細菌感染;而如果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不高,同時淋巴細胞升高了,這可能提示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

2、貧血

血常規中有一部分指標是提示紅細胞相關信息的,比如說紅細胞數、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等等,這一部分化驗數值最常用來診斷貧血。比如說貧血是大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還是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等等。總之,看貧血要看這一部分。

3、血小板疾病

剩下的最後一般分是血小板,血小板的相關指標包括血小板的數量、比積、分布寬度等等。一般這一部分指標是來初步篩查血小板疾病的,比如說血小板減少或者增多的相關疾病。

以上說到的血常規可能提示的疾病,只是很多疾病中幾種常見的疾病,以點帶面,讓大家對於血常規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如何看懂兒童血常規化驗單?其實主要看的是以下幾項,可以初步判斷下寶寶是否感染或者是否存在貧血等。


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比率(L%)

對於小孩來說,4歲以前他的這些數據和成人是相反的

4歲以前的孩子:淋巴細胞比例是高的,中性粒細胞比例是低的

6歲以後的孩子:這些數據才和正常人一樣,淋巴細胞30%~40%,中性粒細胞為40%~60%

如果說白細胞總數在4000~10000這是一個正常的值。


血紅蛋白總數(Hb)

世界衛生組織貧血診斷標准:

0-1月:Hb<145g/L

1-4月:Hb<90g/L

4-6月:Hb<100g/L

6月-6歲:Hb<110g/L

6歲以上:Hb<120g/L.

一旦確定貧血,一定要早期治療,因為長期貧血會造成孩子生長發育遲緩、認知障礙、煩躁、異食癖、反甲等。


血小板總數(PLT)

血小板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正常值為(100-300)×1012/L。如果血小板明顯減少,考慮凝血功能異常,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查。

圖片有水印,因為本文轉載自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萌醫生說。

導言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抽血檢查的經歷,而在所有的血液檢查項目里,血常規應該是最常見、也最基礎的一項檢查了。在入學體檢、職工體檢、感冒發燒、出血、貧血等不同的情況下,查一個血常規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很多人拿到了血常規的單子後,看著單子上朝上朝下的幾個箭頭,總是一頭霧水。問門診醫生吧,醫生忙的連頭都來不及抬,簡單的回復很多人也聽不懂。今天呢,我們就來聊一聊怎麼看懂血常規。出於實用和簡潔的考慮,我將選擇血常規檢查中最有意義和最重要的六項指標進行講解。


白細胞

它的名字叫白細胞,但是其實它是一個沒有顏色的球形物質。正常人在不同的階段,白細胞的計數也是呈動態變化的。新生兒期白細胞的總數可以達到15X10 /L;到了嬰兒期,白細胞的總數會下降到 10 X10 /L左右 ;到了兒童期再往上,白細胞的總數一般也就固定在了(4.0~10.0)x 10 /L。

看到這張圖就感覺看到了一個藍色的巧克力球


白細胞其實並不是一類物質,而是包含了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等五中細胞的一個總稱。不過以上的五種 白細胞,它們的主要功能都可以理解為殺滅病原體,參與機體的免疫和防禦功能。這么說,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在感冒發燒的時候,會出現白細胞總數的增高了,因為聰明的白細胞敏銳的察覺到了細菌和病毒的入侵,隨機大量增殖,以殺滅病原體。 反過來說,當白細胞升高的時候,最常見的原因也就是感染了。


那麼,這五種白細胞又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就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來說一說他們的作用和意義。


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在透明的外觀以外,還有一個深紫紅色的細胞核,一會排成一個U形,一會排成一個S形,但是它絕對不會排成一個B形。

沒有找到S形,大家將就著看吧


中性粒細胞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的免疫作用, 在發生感染時,往往都伴隨著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兩者計數的同時增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染非常嚴重的時候,也會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情況,我們就簡單的理解為病原體太兇殘,中性粒細胞被殺光了吧。出現這種情況的病人,一般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除了感染,嚴重的外傷、手術、大出血、血液系統疾病、中毒、蛇咬傷等情況下也都可以見到中性粒細胞的升高。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有大有小,大的直徑在10-15um,小的直徑在6-10um,在高倍顯微鏡下,能看到它們都有著深藍色的迷人的細胞核。

右上角好像混進了什麼奇怪的東西,那是個中性粒細胞


淋巴細胞在人體內也發揮著重要的免疫作用,在發生感染時,淋巴細胞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發揮自身的作用。一方面,它會轉變為效應細胞,迅速來到感染的部位,吞噬和殺滅病原體,讓人體更快的恢復 健康 。另一方面,它會轉變為一種記憶細胞,記憶細胞雖然不具備直接殺滅病原體的功能,但是,他能記住每一種入侵人體的病原體的長相。這樣在下一次有同類病原體入侵時,它能迅速的識別出這是個壞東西,它更能在短時間內召喚大量的效應細胞來到戰場。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傳染病,比如水痘,腮腺炎不會出現第二次的原因,因為在他們還沒有發病之前就已經被淋巴細胞幹掉了。


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都會在人體出現感染時升高,他們的區別就在於,當細菌、支原體感染時,一般以中性粒細胞升高為主;當病毒感染時,一般以淋巴細胞升高為主。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存在於紅細胞內的,而紅細胞之所以呈現紅色,也正是因為有血紅蛋白的存在;而血紅蛋白之所以呈現紅色,是因為血紅蛋白內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是,其實紅細胞並不是一直呈現紅色的。在將氧氣從外面運輸進人體時,它呈現的實現紅色;而當紅細胞將人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運到體外時,這個時候它會呈現暗紫色。

像不像一片片的玫瑰花


男性和女性的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計數有一定的差別。男性的紅細胞計數在 (4~5.5)X10 / L之間,女性則在 (3.5~5.0)X10 / L之間 ;男性的血紅蛋白120-160g/L之間, 女性則在110-150g / L之間。至於女性為什麼比男性低,原因你們自己去發揮想像力吧,我可什麼都沒說。


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低於以上數值時,就可能是存在貧血。一旦存在貧血,就必須明確貧血的原因。常見的貧血原因可能有血液系統疾病(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等各型貧血)、消化系統疾病(長期便血導致血色素流失)等。


血小板

血小板的直徑非常小,一般在2-3um之間。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血小板都被認為是沒有任何功能的一種物質,直到1882年比佐澤羅發現了血小板在止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掀開了血小板的糾結人生。

本來只想一個人呆著的血小板,自從被發現之後,就一直處在糾結之中


正常人的血小板計數在 (100~300)X10 / L之間,當血小板計數過低時,有可能會導致出血,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時,這個時候需要通過葯物增高血小板計數,嚴重的話可能需要輸血治療;當血小板計數過高時,可能會發生血液凝集,導致栓塞,比如在發生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時,這個時候又需要抗血小板治療。總之,血小板高了也不是,低了也不好。



結語

啰里啰嗦寫了這么多(這真的是目前為止我最長的一篇的科普文),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話,要不我給大家寄一本診斷學的書?唉,醫學科普不好做啊!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大家平時上醫院看病做檢查,其中,血常規就是很常見的一種。但血常規中有很多項目,包含各種眼花繚亂的指標,經常上上下下的箭頭直看得人頭暈。

下面我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血常規怎麼看。

其實作為普通非醫學群眾,我們只要抓住三個主要指標可以了,哪三個?

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

(該化驗單來源於網路)

1、白細胞

白細胞是我們身體的防衛兵,經常在前線跟各種細菌、病毒等"壞蛋"作戰。因此,當病菌入侵時,我們的白細胞會亮紅燈,這是機體的一種保護反應。

也就是說白細胞有問題(升高或者降低),表示有病菌感染。

在有感染症狀時,醫生通過對白細胞的初步分析,判斷是不是需要抗菌的葯物幫助身體共同消滅這些外來入侵。

當然還有一部分白細胞嚴重異常,不是病菌引起的,而是跟血液系統疾病相關,這類比較少見,通常還伴有其他嚴重表現。

2、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就是我們常說的 血色素。

這一項可以反映我們是否貧血。

一般女性110g/L,孕婦100g/L,男性120g/L以上。

低於下限高於90,表示輕度貧血;90-60是中度貧血;60以下是重度貧血。

慢性腎衰竭的患者通常會伴有腎性貧血,需要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治療,應用這個葯品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應該保持在100-120g/L,美國食品及葯品管理局(FDA)於07年發布風險警告,高於這個值會增加死亡風險。

3、血小板

血小板是我們機體凝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血小板最直觀的反應就是,當我們身上被劃一個口子,血一般馬上就會被止住,就有血小板的功勞。

血小板正常是100-300(單位是*109/L)

由於免疫病、血液病和使用一些葯物如阿司匹林,都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通過這個檢查就能反應出來,早發現可以避免出血導致的問題。

另外在一些免疫病和血液病會出現血小板升高,因此血小板升高也需要警惕。

血常規項目很多,不同情況下醫生還會藉助血常規中其他指標進行分析。

但作為普通人,會看這三項,基本就足夠了,因為一般這三項沒問題,不會有大的問題。

如果血常規這三項有問題,通常會需要其他檢查進一步分析,

比如如果血紅蛋白低,表示有貧血,為了分析為什麼貧血,醫生會要求進一步查血清鐵、鐵蛋白、維生素B12等這些貧血項目。

當白細胞有問題,醫生可能會再查C反應蛋白、血沉等看看感染程度。

醫院裡面的檢查很多,其實最基本的就是三大常規,血常規就是三大常規最重要的一個, 一個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從最基本的血常規裡面發現並診斷許多重大的疾病 ,做為普通人來說,知道一些血常規的知識意義非常大的,

今天來說說血常規怎麼看,血常規到底正常不,上面有參考值,看向上,向下的箭頭就可以知道了。

不過有些指標很重要,有些就沒有那麼正常了。

紅細胞參數 ,整體來看,大於正常值臨床意義比較分散,主要造成原因有:紅細胞增多症,、先天心臟病人、脫水,高海拔人民(紅細胞參數要高於低海拔人民)等,需要與其他檢測手段一起來看。

紅細胞參數低於正常值表示貧血、失血等,根據血紅蛋白降低的程度將貧血分級,輕度貧血者,血紅蛋白(Hb)>90克/升;中度貧血者,Hb60 90克/升;重度貧血者,Hb

B. 有什麼可以查詢體檢報告的軟體呢

如果你是醫院的,有自己研發的app或者在線查詢就更好,例如慈銘體檢就有自己的在線查詢體檢報告埠,手機app軟體記健康也是自行研發的,相對安全保密一些。因為資料庫都是自己管理的。
康康在線是深圳一家手機app查詢軟體的在線系統,很多醫院都有在用,也不錯。
推薦慈銘體檢的記健康,搭配一款腕錶可以時刻測量你的動態數據,手機app埠對應可查詢體檢報告。

C. 用電腦怎麼查詢血常規體檢報告

5月15日至5月25日,考生可登錄北京市體檢中心網站(www.bjtjzx.com)或關注北京市體檢中心微信公眾服務號(beijing_tijian)查詢本人體檢結果。

考生完成體檢後,由各中小學衛生保健所出具「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體格檢查表」(加蓋公章)並交報名單位。
各報名單位收到「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生和大體格檢查表」後,應及時將結果反饋學生本人或家長。

考生本人或家長如對體檢結果有異議,應在獲悉體檢喚歷豎結果一周之內,通過報名單位向各中小學衛生保健所提出復檢申請,由各中小學衛生保健所根據情況安排復檢。
如考生對爛漏復檢結果仍不認可,可通過各中小學衛生保健所或區考試中心向北京市體檢中心提出會診申請,由北京市體檢中心進行會診鑒定。

D. 醫院出驗血報告的掃描儀能不能掃描用手機拍下的驗血報告條形碼圖片

不能的,得是通過手機預約會診醫生,而且全程診療診斷證明,驗血證明報告付款單都是通過手機綁定的那家醫院的APP或者是微信公眾號操作就可以通過手機來查驗血報告。

血液檢查的項目很多,主要分為這幾類:

常規項目,也就是血常規,包括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血小板等。

生化項目,這個就多了,像比較長見的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等等都是這一類的。

免疫項目,這個也不少,常見的有乙肝的檢查、艾滋、梅毒等等。


(4)有沒有app可以看血常規報告擴展閱讀:

紅細胞好比是人類的運輸兵,負責把新鮮氧氣輸送到身體所需的部位,紅細胞沒肌肉、神經、骨骼,但能正常地工作,又把二氧化碳帶到肺部,排出體外。

一旦因某種原因,紅細胞的數目減少或血紅蛋白降低時,運輸能力就會降低,人體各部分需要的氧氣就得不到滿足,人就會出現氣急、頭暈、四肢無力等症狀。而只根據這些症狀醫生往往還不能下結論說這是貧血引起的,因為有些疾病也可以有這種症狀。

驗了血,假如紅細胞數目減少或血紅蛋白降低,那醫生就可以診斷這是貧血症,同時再多做些其他驗血項目,還可以查出貧血的種類,以便對症治療。

E. 有沒有哪個App可以查病例的

現在還沒有這種APP軟體,現在每個醫院之間也都還沒有聯網,你在不同醫院就診的病歷都需要一個醫院一個醫院的找,而且現在連最基本的醫保都還沒有全國聯網呢。

F. 如何查看血液檢驗報告單

通常在健康體檢時也包括血常規化驗檢查,可見其重要性。人在生病時,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的數量會發生變化,血常規檢查簡便、快速、易行,能夠幫助醫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變化,為進一步判斷疾病提供有用線索。但對於平常人來說,化驗單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就像天書一般,很難讀懂。下面簡明扼要地介紹血常規化驗單中的主要項目和意義,當您再面對它時,可以一目瞭然,做到心中有數。
血常規化驗包括很多項目,但主要有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等3項。看血常規化驗單,重點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 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參與氧氣運輸的一種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為(120~160) g/L,女性為(110~150) g/L。
血紅蛋白低於正常水平稱之為貧血,可見於多種疾病: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③各種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紅細胞丟失過多如嚴重外傷失血、潰瘍病出血、月經過多、痔瘡或肛裂出血。④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各種溶血性貧血。⑤惡性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如各種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
血紅蛋白增高常見於: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嘔吐、腹瀉等嚴重脫水,嚴重燒傷,大量長期吸煙,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某些腎臟疾病,高山地區的居民等。
如發現血紅蛋白結果異常,應注意查看是否同時伴有白細胞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數目異常,必要時應做骨髓穿刺檢查,因為這些數據對於進一步明確貧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時應聽從血液科醫師的指導,不可自作主張亂服葯,以免延誤診治。
二、 白細胞計數(WBC)及分類
血液中的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化驗單中白細胞計數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分類是指計算上述各類白細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狀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變化。醫生會根據白細胞的數量及百稿逗分比的變化來判斷病因。正常成人WBC總數為(4.0~10)×109/L;分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Gran)佔50%~70%,淋巴細胞(Lym)佔20%~40%,單核細胞(Mono)佔3%~8%,嗜酸性粒細胞0.5%~05%,嗜鹼性粒細胞0~1%。
白細胞減少常見於:①病毒性感染。穗者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②某些細菌、原蟲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黑熱病,以及嚴重感染如粟粒性結核、嚴重敗血症等。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缺乏症、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等。④某些葯物及化學試劑及放射線影響,如磺胺葯、氯黴素、抗腫瘤葯、化妝品、不合格裝修材料等。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葉性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闌尾炎、白喉等。②明顯的白細胞升高應警惕白血病的可能。③某些腫瘤可致白細胞升高。④外傷或組織壞死,如大面積燒傷等。
淋巴細胞增多常見於結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細胞減少時,淋巴細胞比例會相對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於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剝脫性皮炎、腸道寄生蟲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應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是動態變化的,有些生理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過性波動,如餐後、劇烈運動等,另外也可能出現儀器測量誤差。因此發現白細胞計數異常時不必過於驚慌,至少要復查一次,盡早到血液科就診。
三、 血小板計數(PLT)
PLT的正常值范圍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機體的止血與凝血。血小板數量過高血液會處於高凝狀態,容易發生血栓,過低則猜敬薯容易發生出血如鼻衄、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見於血液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脾切除後、運動後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減少常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脾功能亢進,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某些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很常用的檢驗方法,報告單中的項目比較多,所以在看報告單時,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項,必須把各項化驗結果綜合分析,醫生也會根據你的臨床症狀以及體格檢查的情況做進一步的診療處理。

G. 手機下載什麼軟體可以進行血常規檢查

沒有桐鏈的,手機軟體還沒有那麼厲害啦,頂多是有一些健身的軟體。在應用寶里軟體的種類比較多,而且軟體比較齊全,就算是冷門軟體也是游迅可以搜索下載神輪此到比較正規的版本,如果要是下載軟體的話可以在這里進行查找下載會更方便。

H. 我的體檢報告怎麼查詢

在進行身體檢查後,一般會出體檢報告。此時候可以要問一下醫生是否在網上可以查詢的到,有些體檢機構和公司合作,為員工體檢都是不用去醫院領取的,在該體檢的醫院官網就可以查詢。那麼查個人體檢報告在網上怎麼查?接下來針對這個問題詳細為大家介紹:

現在一般體檢中心都會提供一個ID號給你的,通過ID號進行查詢,如果密碼丟失,可以直接打電話給你體檢的醫院,向他們尋求幫助。 指導意見: 另外,體檢一般3-5天困純內會提供紙列印的體檢報告給你的,如果汪物咐不著急要體檢結果的話,耐心等待幾天就可以看到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紙質報告和手機查詢:例如康康在線這款移動醫療應用,如果螞磨體檢中心開通了手機查報告功能,通過手機查詢是最方便的。

I. App問診怎樣查我的驗血結果

這個你可以去看發送你的那個血報告單,她可以看的出來。或者去當地的醫院比較好。

J. 蘋果手機有沒有查看醫院報告的軟體

幫忙醫app。
步驟如下:1、在AppStore或者安卓應用市場裡面搜索、下載該APP
2、下載好後,我們打開APP,進入登錄界面,輸入你在體檢中心預留的手機號碼,點擊獲取驗證碼後填入接收到的驗證碼,點擊下一步登錄APP
3、進入APP,點擊首頁中的「體檢報告」圖標
4、點擊「體檢報告」圖片後,你會發現你的體檢報告里一片空白。這是因為第一次領取體檢報告的朋友,需要先認證自己的個人信息才能獲取到您的體檢報告。這個時候我們點擊該界面右上方「+」號,就可以獲取自己的體檢報告
5、點擊「+」號後,選擇自己體檢所在的體檢中心,點擊確定
6、選擇體檢中心後,如果你注冊APP的手機號碼與體檢時預留的手機號碼一致,只要再輸入自己的真實姓名就能成功獲取體檢報告
7、通過以上步驟,就可以成功獲取自己的體檢報告了,點擊體檢報告,就可以開始查看APP上如何與健康管理師溝通?
步驟如下:1、打開你的體檢報告,點擊下方醫師咨詢2、選擇你要解讀的指標,在「選擇」下方打「√」區域,打上綠色的「√」3、進入健康管理師對話框,輸入你想咨詢的問題,健康管理師們馬上就會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