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表格製作 » 孕婦怎樣調整胎位不正

孕婦怎樣調整胎位不正

發布時間: 2022-01-31 11:23:37

① 胎位不正怎麼糾正

孕婦妊娠滿30手以後,胎兒在體內的位置如果不正常,則可以稱為胎位不正。發生胎位不正的孕婦多是腹壁鬆弛和經產婦。在醫學上,枕前位為正常胎位,這時胎兒是背朝前胸朝後,兩手交叉於胸前,兩腿盤曲,頭俯曲,枕部最低。胎位不正則包含枕後位、顏面位、臀位、橫位、額位等。其中又以臀位最多見,而橫位則是最危害母子安全的位置。由於胎位不正給孕婦的分娩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險,所以在孕期早早糾正胎位,對預防難產有很重要的意義。 造成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位不正的產生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胎兒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鬆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等。 (1)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鬆弛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大。 (2)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小。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使胎頭銜接受阻。 胎位不正的種類 通常狀況下胎兒都是頭朝下,直到頭位出世,這就是正常分娩。如果胎兒的其他部位在最下面, 就稱為胎位不正。 常見的胎位不正有三種: 臀位、橫位和斜位。 臀位 臀部無法充滿准媽媽的骨盆,容易導致胎膜早破,造成臍帶脫垂或分娩時的出頭困難。而且,當寶寶的臀部娩出後,頭部還滯留在產道時,容易發生缺氧現象,甚至死亡。 橫位 寶寶無法正常分娩。橫位分娩時如未及時處理,會導致臍帶脫垂,胎死宮內,甚至有子宮破裂的危險。 斜位 胎兒的肩部位朝向產道,發生率較少,但危險性並不小。 如何糾正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的最佳糾正時間 妊娠28周後經腹部、陰道、B超檢查可檢查是否為異常胎位。妊娠28周以前,由於羊水相對較多,胎寶寶又比較小,在子宮內活動范圍較大,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妊娠32周以後,寶寶生長迅速,羊水相對減少,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所以在孕32周以後,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於確定了,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女人,在懷孕期間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應對這些變化,孕婦要合理的安排工作與休息,注意營養的補充,為了寶寶的健康,准媽媽要了解更多。 常用的胎位矯正方法 胸膝卧位: 1. 孕媽媽跪在床上,採取跪伏姿勢,兩手貼住床面,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2. 胸與肩盡量貼近床面,臉偏向一側。 3. 雙膝彎曲,大腿與地面垂直。維持此姿勢約兩分鍾,慢慢適應後可逐漸增加至5—10分鍾,每日做兩至三次。 Tip:這個動作只適用於孕30—34周的准媽媽調整胎位。 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即可。因為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的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做這個動作之前最好徵求醫生的意見,每次要先解小便、松解褲帶。 艾灸至陰穴: 1.取平卧或取坐位,解松褲帶,用艾卷炙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也可用激光照射至陰穴。 2.每日艾炙1—2次,每次15分鍾。 3.當出現胎動時,立即取胸膝卧位,有利轉胎。 Tip:同樣,這個動作也只適用於孕30—34周周之前的准媽媽調整胎位。每次持續時間不可過長,做這個動作的頻率也不要過高。連續做l周,如果胎動增多不明顯,表示該法無效。注意艾卷離皮膚不要太近,以免燒傷皮膚。 外倒轉術: 1.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兒的頭、臀。 2.把臀部推上去,再把胎兒的頭慢慢轉到骨盆腔里。 3.然後用布將腹部包裹起來,維持頭位。 Tip:這種治療必須由醫生來做,如果自己亂來,弄不好,會導致臍帶纏在胎兒脖子上或發生胎兒早剝。假如胎兒的臀、足已經伸入小骨盆,倒轉困難,或者在倒轉時胎心有變化,就不能勉強,那隻好讓這「固執」的孩子立著生了。  特別提示: 准媽媽在進行胎位糾正的同時,一定要切記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a.校正胎位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作主張,擅自延長動作的時間和次數不但對調整胎位沒有好處,而且有可能會危害到胎兒和自己的健康。 b.進行胎兒校正一段時間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隨時觀察胎位的變化。 c.妊娠超過34周的准媽媽要慎用校正胎位的方法。 d.在進行胎位校正的動作時,一定要有家人或保姆在場,以便出現不適或意外時有人幫忙。 e.准媽媽要保持舒暢的心情,胎位不正並不會影響胎兒的健康,應該抱著積極的態度等待分娩。 持續性胎位不正怎麼辦 一、執行人工外轉胎位。 執行人工外轉胎位時,通常會給予子宮放鬆的葯物,以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時約有六成的成功率,但是若曾經有前次剖腹產之孕婦則不建議執行外轉胎位術,此外,羊水量必須適中、最好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之臀部並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執行外轉術。 二、陰道生產的注意事項 當外轉術失敗或不適宜執行的胎位不正孕婦,在選擇陰道生產時必須注意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以確定骨盆是否足夠通過,同時胎兒體重需在2500至3500克之間,必須特別注意產程不可延長。由於臀部通常比頭部要小,所以下降可能較快,但不可以為頭部也很容易產出,而認為有過早生產的時機,以免引起產傷或頭部在最後生不下來的危機,若有任何產程延長則必須及早剖腹生產。 另外單腿或雙腿直立的胎位不正時也不適宜陰道生產,否則臍帶過早脫落垂出來引起胎兒缺氧的危機,也會比一般的正常胎位要多很多。此類胎位不正必須隨時注意,在破羊膜時要進行陰道檢查,確定臍帶是否有脫出的情形。 近年來臀位的陰道產,年輕醫師的執行經驗不多,在執行時必須有資深醫師在場協助生產,以確保胎兒的平安,同時臀位產的胎頭產鉗也必須准備使用。 臀位陰道生產執行不當時有如下的危機:口喉部受傷等。 三、多數媽媽選擇剖腹產 過去的十年來各大醫院在臀位產漸漸為剖腹產所取代,這是因為多項研究發現,剖腹產胎兒的安全度,高於陰道生產的不確定性。這不全是醫師的原因,在孕婦及其家庭對胎兒的關心度及要求零失誤的壓力下,使得醫師及孕婦,共同選擇剖腹產。然而,在目前的環境下,個人認為第二胎以上,沒有剖腹產的孕婦,在胎兒不大,孕婦本身也沒有並發症的情形下,臀位也就是「純臀位」沒有直立腿的情形,在產程正常時,還是可以考慮陰道生產,不過事前與主治醫師討論利弊後再下決定,是最佳之道。 胎位不正就要剖腹產? 胎位不正到底能否自然生產?對於橫位來說自然分娩是不可能的。 臀位,如果胎兒膝蓋先露、單腿或雙腿直立的臀位不適宜陰道分娩,否則易導致臍帶脫垂、胎兒缺氧,甚至死胎。單臀位、盤膝坐臀位,有些醫師認為,孕婦懷孕周數足夠,且骨盆腔夠大、胎兒體重估計小於3500g、過去曾自然生產過的孕婦可以考慮陰道生產。 但陰道生產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且難以控制,陰道分娩的風險仍然大大高於頭位自然分娩。事實上,過去的一二十年來,由於醫療水平的提高,剖腹產的安全度改善,以及為了避免胎兒發生並發症,各大醫院的胎位不正孕婦多選擇了剖腹生產。

② 如何糾正胎位不正 圖片

什麼是胎位不正 胎位,通俗地來說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胎兒出生前在於宮里的姿勢非常重要,它關繫到孕婦是順產還是難產。子宮內的胎兒是浸泡在羊水中的,由於胎兒頭部比胎體重,所以胎兒多是頭下臀上的姿勢。 通常,醫學上稱枕前位為正常胎位,胎兒背朝前胸向後,兩手交叉於胸前,兩腿盤曲,頭俯曲,枕部最低。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醫學上稱之為頭先露」,這種胎位分娩一般比較順利。 有些胎兒雖然也是頭部朝下,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後方,就屬於胎位不正了。胎位不正一般指妊振30周後,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異常,較長見於腹壁鬆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而胎位不正包括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額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於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胎位不正糾正圖 常用的胎位矯正方法 胸膝卧位: 1、孕媽媽跪在床上,採取跪伏姿勢,兩手貼住床面,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2、胸與肩盡量貼近床面,臉偏向一側。 3、雙膝彎曲,大腿與地面垂直。維持此姿勢約兩分鍾,慢慢適應後可逐漸增加至5—10分鍾,每日做兩至三次。 Tip:這個動作只適用於孕30—34周的准媽媽調整胎位。 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即可。因為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的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做這個動作之前最好徵求醫生的意見,每次要先解小便、松解褲帶。 艾灸至陰穴: 1、取平卧或取坐位,解松褲帶,用艾卷炙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也可用激光照射至陰穴。 2、每日艾炙1—2次,每次15分鍾。 3、當出現胎動時,立即取胸膝卧位,有利轉胎。 Tip:同樣,這個動作也只適用於孕30—34周周之前的准媽媽調整胎位。每次持續時間不可過長,做這個動作的頻率也不要過高。連續做l周,如果胎動增多不明顯,表示該法無效。注意艾卷離皮膚不要太近,以免燒傷皮膚。 外倒轉術: 1、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兒的頭、臀。 2、把臀部推上去,再把胎兒的頭慢慢轉到骨盆腔里。 3、然後用布將腹部包裹起來,維持頭位。 Tip:這種治療必須由醫生來做,如果自己亂來,弄不好,會導致臍帶纏在胎兒脖子上或發生胎兒早剝。假如胎兒的臀、足已經伸入小骨盆,倒轉困難,或者在倒轉時胎心有變化,就不能勉強,那隻好讓這固執」的孩子立著生了。 胎位不正怎麼辦 1、膝胸卧位操糾正。孕婦排空膀胱,松解腰帶,在硬板床上,俯撐,膝著床,臀部高舉,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盡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鍾,連續做1周,然後去醫院復查。 2、醫生為孕婦施行轉向。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胎兒仍未轉向,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執行人工外轉胎位時,通常會給予子宮放鬆的葯物,以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時約有六成的成功率,但是若曾經有前次剖腹產之孕婦則不建議執行外轉胎位術,此外,羊水量必須適中、最好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之臀部並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執行外轉術。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 3、針對胎位不正,我國有針灸治療的成功先例。用針刺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鍾,5次為一療程,適用於婦科檢查診斷為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 4、作好產前檢查,預先診斷出胎位不正,及時治療,如未轉為頭位,則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位不正的產生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胎兒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鬆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等。 1、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鬆弛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大。 2、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小。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使胎頭銜接受阻。 胎位不正能順產嗎 胎位不正可提前在醫生的輔助下調整,如果不能調整的要盡量選擇剖腹產,臀位經產婦可酌情考慮順產。 不過當胎位為臀位時,自然生產危險性會提高,比起胎兒身體的其它部位,胎兒頭部是身體最大且最硬的部位,當頭產式時,胎頭首先會產出,胎兒的其它部位就容易隨著產道產出,當為臀產位時,身體會先產出,因為胎兒身體無法讓子宮頸撐開到讓胎頭出來,所以胎頭要產出就會困難許多。 發現胎兒胎位不正時,醫生會跟孕婦商量如何選擇最佳的生產方式,如果經過調整,胎兒轉為頭位,自然生產方式是首選,如果調整不回來,可能選擇剖腹產較為安全,醫生會分析利弊,讓母親、家屬及醫生共同做出選擇。

③ 如何調整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還有可能因為胎頭入盆受阻引起,胎兒巨大、前置胎盤、骨盆狹窄等情況都有可能導致胎頭入盆銜接時發生阻礙,胎頭受壓,進一步造成胎位不正;孕婦可出現繼發性宮縮乏力的症狀。胎位不正還有可能因為產婦腹壁鬆弛引起,腹壁鬆弛容易導致子宮失去支撐,彈性不足,胎兒在宮腔內活動空間變大,從而誘發胎位不正;孕婦可出現產程異常的情況。除此之外,多胎、胎兒畸形、子宮畸形、臍帶太短等情況也會引起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發生變化,從而引起胎位不正;部分孕婦會出現宮頸水腫的症狀。胎位不正的孕婦可以通過胸膝卧位進行矯正,每天做兩到三次,每次堅持十到十五分鍾,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採取外倒轉術進行矯正,這種方式需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操作,不能自行矯正。

④ 如何糾正胎位不正

如果是在懷孕30周以前出現的胎位不正有異常,不需要特殊處理,可以自行恢復到正常胎位。如果是在懷孕30周以後出現的胎位不正,需要做胸膝卧位或者艾炙至陰穴的方法來調整胎位。如果最後臨產時仍然胎位不正,需要進行剖腹產手術終止妊娠。

⑤ 孕婦胎位不正,怎麼才能正過來

一、胎位不正,在產科的處理方面是以九個月(36周)懷孕仍為胎位不正時,就表示診斷確定,但仍有極少數多產婦在臨盆前仍有胎位改變的機會,然而一般而言,在妊娠32-34周還是胎位不正——「臀位」時就應該決定(一)實行人工外轉胎位法;(二)自然臀位生產;(三)直接剖腹產。
孕30周前大多為胎兒臀位,如果30周還沒下去那就要及時糾正了,一般用胸膝卧位的方法糾正,將前胸貼近床面,盡量抬高臀部,膝關節成90度角與床相接,晨起與睡前空腹各做15分鍾。這個動作在孕32周就不適合做了。

⑥ 怎樣糾正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怎麼糾正 孕婦可嘗試6種方法 核心提示:孕婦發現胎位不正怎麼糾正?有6種日常小方法可以幫助孕婦糾正胎位不正的問題。食療法、運動法以及醫學療法,只要胎位不正的孕婦多加堅持,不正的胎位是可以在分娩前糾正的。 孕婦發現胎位不正怎麼糾正?有6種日常小方法可以幫助孕婦糾正胎位不正的問題。食療法、運動法以及醫學療法,只要胎位不正的孕婦多加堅持,不正的胎位是可以在分娩前糾正的。 胎位不正糾正6大方法 1 飲水療法 每小時飲1碗水(500〜800毫升),每天10碗,連飲3天後休息3天,檢查胎位是否糾正。 2 胸膝卧式轉胎 孕媽咪解盡小便,放鬆褲帶,跪在鋪有軟物的硬板床上,頭貼床上,側向一方,雙手前臂伸直置於頭的兩側,胸部盡量與床貼緊,臀部抬高,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如此每日兩次,開始時每次3~5分鍾,以後增至每次10~15分鍾,胸膝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頭轉為頭位的機會。而膝胸卧位對於肥胖或有並發症、合並症的孕媽咪仍是個不小的負擔,有人主張採用臀高頭低位的睡姿促進胎位轉變,但孕媽咪會有很大的不適。 3 激光轉胎 用激光照射孕媽咪的至陰穴,每日一次,每次10分鍾。 4 中葯自療法 方一:車前子烘乾研成粉9克,溫水吞服。1周後復查,未轉胎,再服1次。最多服3次。 方二:蘇葉、黃苓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1周後復查。 方三:當歸、黃芪、黨參、白術、白芍、川斷、枳殼、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6克,每日1副,分2次煎服,1周後復查。 方四:艾灸轉胎。孕媽咪取半卧或取坐位,或做胸膝卧位時,解松褲帶,排空小便,同時灸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每日艾灸1~2次,每次15分鍾。 5 醫生做外倒轉術 將腹部子宮底部摸到的胎頭,朝胎兒俯屈的方向回轉腹側,把胎頭推下去,同時將臀部推上來,用手工方法逐漸一點一點地加以糾正。以後於胎兒頸部兩側墊軟墊子,腹部纏浴巾或棉布,將胎兒固定為頭位,待胎頭銜接後解除。但這一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而且要由有經驗的醫師酌情進行,不可強行倒轉,以免發生意外,該法目前很少應用。 6 醫生做內倒轉術 此法只用於一些緊急情況下的胎位不正,如雙胎的第二胎、無條件剖宮產和拒絕剖宮產的胎位不正。這一方法同樣需要有條件的,不是任何情況都能做,對母嬰損害大,寶貝死亡率也高,對醫師的技術要求也很高。

⑦ 孕婦在懷孕的時候做B超出現胎位不正,如何讓胎位正過來怎樣有效的糾正胎位

對於現在懷孕的孕婦來說,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做好產檢工作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產檢能夠更好地反映自己和胎兒的具體狀況,尤其是B超。B超的作用性非常大,它能夠查看胎兒在胎盤中的具體動向,讓父母能夠更好的掌握胎兒的具體情況,所以孕婦們也一定需要多加註意,認真看待產檢。

在懷孕期間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事情,也算是最正常不過,我們一定要懂得保持好心態,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解決難題。

⑧ 胎位不正的孕婦,可以通過哪些動作進行矯正

孕婦可用胸膝卧式。要領是解盡小便,放鬆褲帶,跪在鋪著棉絮的硬板床上,雙手前臂伸直,胸部盡量與床貼緊然後雙腿進行彎曲,大腿與地面保持垂直。這是用於糾正胎位不正最常見的方式,不需要任何的設備和條件也是可以通過到醫院檢查,來知道胎位的情況,也是可以在醫生的幫助下,進行糾正胎位的。如果是臀位,也是要選擇剖腹產來進行生產的。連續做7天之後可以去醫院做彩超檢查,看一下胎位是否調整了。也可以選擇中醫裡面的艾灸來調整胎位,一般堅持5天之後需要到醫院里做彩超檢查。


胎位不正的情況都是可以適度矯正的,只不過需要專業的醫生來操作,而且存在一定的風險性,要做好評估再調整。通過輕微運動適量運動的方式來使得體內的胎兒在產前有一個輕微的活動,可以幫助胎兒提前適應節奏過程。醫生可以通過觸診檢查,必要時可以用B超檢查。產前檢查胎位是決定順產或剖腹產的主要依據之一。分娩時正常胎位約佔90%

一般臀位比較常見,橫位危險系數是最大的,由於胎位不正將給分娩帶來不同程度的困難和危險,所以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而橫位是對母嬰的危害是最大的一種。胎位不正可能會導致宮縮乏力、產程延長,甚至子宮破裂,胎兒窘迫甚至死產,新生兒的產傷、新生兒窒息等並發症。

⑨ 胎位不正如何糾正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孕周有不同的發生來率,如懷孕5個月,有33%的幾率發生胎位不正,懷孕8個月時約8.8%的幾率發生胎位不正,懷孕9個月時約有5%的幾率發生胎位不正,說明約九成的胎位不正會自動轉正。胎位不正在孕7個月前無需糾正,如果孕30-32周後發生胎位不正,這時該糾正。
糾正前要做B超檢查,排除有無臍帶纏繞自,若無臍帶纏繞,可選擇三種糾正方法。第一種是膝胸卧位,孕婦可在家練習。第二種是激光照射至陰穴或艾灸至陰穴,第三種是外倒轉術,這兩種方法須在醫院完成。這三種方法會有一定的風險,可能會出現胎盤早剝、胎膜早破、臍帶纏繞等情況。矯正胎位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作主張,矯正一段時間需及時到醫院檢查,隨時觀察胎位的變化。當然遇到持續性胎位不能糾正,應由產科醫生進行評估,決定分娩方式。

⑩ 懷孕六個月,胎位不正頭朝上,孕婦自己應該怎樣調整胎位呢

胎位正不正在臨產前看就行了!一般情況下胎兒在快降生時頭就自己轉正了,不過孕婦睡覺時採用左側位是有很多好處的!祝你好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