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怎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內容

怎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4-02 19:38:39

『壹』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內容

在我國,未成年人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我國目前針對未成年人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對於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的不良新聞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作出了明確規定,具體如下:

第十四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曠課、夜不歸宿;攜帶管制刀具;打架斗毆、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第十五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第十六條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七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未成年人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發現該團伙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八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有人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公安機關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依法查處,對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第二十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離家出走,放棄監護職責。

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

第二十一條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的,離異雙方對子女都有教育的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因離異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

第二十二條繼父母、養父母對受其撫養教育的未成年繼子女、養子女、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預防犯罪方面的職責。

第二十三條學校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加強教育、管理,不得歧視。

第二十四條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座談、培訓等活動,針對未成年人不同時期的生理、心理特點,介紹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導教師、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監護人有效地防止、矯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第二十五條對於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或者品行不良,影響惡劣,不適宜在學校工作的教職員工,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予以解聘或者辭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禁止在中小學校附近開辦營業性歌舞廳、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禁止開辦上述場所的具體范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對本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學校附近開辦上述場所的,應當限期遷移或者停業。

第二十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加強中小學校周圍環境的治安管理,及時制止、處理中小學校周圍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公安機關做好維護中小學校周圍治安的工作。

第二十八條公安派出所、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掌握本轄區內暫住人口中未成年人的就學、就業情況。對於暫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的,應當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進行有效的教育、制止。

第二十九條任何人不得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提供條件。

第三十條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內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第三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讀物、音像製品或者電子出版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通訊、計算機網路等方式提供前款規定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及其信息。

第三十二條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節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文化行政部門必須加強對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節目以及各類演播場所的管理。

第三十三條營業性歌舞廳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並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

對於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場所的工作人員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貳』 怎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要預防成年人犯罪,首先就是家庭教育,一定要監督好,其次,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業的教育,更多的也要起到監督作用。

『叄』 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

您好,關於您的問題未成年人如何預防犯罪,我將從以下幾點來回答。
1,一方面,未成年人應當通過法制教育了解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各種行為規范,尤其是與預防和禁止違法犯罪行為有關的法律、法規,比如《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等。讓未成年人知曉在自己這個年齡段最容易發生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有針對性地強化這方面的預防意識。同時,未成年人亦應自覺遵守社會公共道德規范。所謂社會公共道德規范,主要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交往當中逐步形成的有利於維護大學共同利益,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行為規范,比如敬老愛幼、愛護公物等。自覺遵守社會公共道德規范,對於養成良好行為、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有了良行的品行,就比較容易能夠抵制各種不良思潮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和誘惑,這是未成年人自身預防犯罪的重要基礎。
2,未成年人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珍重自己的品行;未成年人要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自己,不能放任自流,隨心所欲;未成年人要積極向上,要有進取心,不甘落伍。
3,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未成年人如果是非標准不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不明,就談不上自覺去預防犯罪。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未成人在受到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侵害時,能夠擺脫,制止以及對自己進行保護的能力。實踐中,有許多未成年人在受到他人不法侵害時,由於得不到有效的保護,不能及時擺脫惡劣環境,最後該未成年人也走上犯罪道路,由原來的受侵害者變成侵害者。因此,加強未成年人對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自我保護能力,是未成年人對犯罪進行自我防範的一個重要內容。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肆』 怎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則,是指體現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指導思想,貫穿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始終的基本准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則有四項,即教育保護原則,及時防治原則,綜合治理原則,科學性原則。
未成年人最顯著的特點是處於成長階段、知識不多,是非模糊、可塑性大。未成年人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未成年時期是一個自我抑制能力薄弱時期,是真、善、美與假、丑、惡的爭奪期,是一個需要塑造、教育、保護的時期。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除了自身主觀原因外,客觀外界環境的好壞對於未成年人的成長也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家庭、學校、社會對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無論從未成年人的特點來看,還是從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觀原因來看,在制定和實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時,都應強調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護。
採取積極預防的措施,整頓包圍未成年人的不良社會環境,消除產生犯罪的原因和條件;二是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矯治。

『伍』 怎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滿14周歲的人實施法律規定的犯罪行為不認為是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實施了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行為,才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在14歲以前和14至16歲期間都實施了上述行為,那麼只對14至16歲期間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14歲以前的行為不是犯罪,不能一並作為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犯罪行為,都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陸』 請問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就要從社會學校家庭中推廣對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和公民意識。社會,學校,傳媒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活動,拓寬教育途徑,從而引導未成年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自我保護能力和公民意識人文情懷獨立人格,及自覺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跨越底線,例如偷東西,打架,侵犯別人的權益等。]

『柒』 如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家庭教育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首要措施。(一)嚴格要求,防微杜漸。(二)講究方法,耐心引導。(三)言傳身教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
二、學校教育是預防和減少犯罪的重要措施(一)要加強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等得到全面發展。(二)要做好「雙差生」和失足學生的轉化工作。

『捌』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該如何做

未成年的范圍挺大,所以首先把握好范圍,然後因人而宜。10周歲以下的首先學校和監護人有責無旁貸的義務,因為他們沒有刑事責任能力,所以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這就需要老師和父母從點點滴滴開始。其次十周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他的犯罪范圍空間也很小,過失犯罪佔多數,主觀惡性從輕,首先讓孩子知道犯罪與一般民事責任的區別,預防為主,犯罪後及時的教育和宣傳,給孩子們一個清醒的認識和教訓。

『玖』 怎麼採取有效措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律分析:「採取有效措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一)自身預防。未成年人要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二)家庭預防。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從家庭抓起。(三)學校預防。堅持正面教育原則,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七條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的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