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脏不好,可以通过运动改善吗平时该坚持做哪3种运动
心脏不好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像是爬山、游泳、慢跑,都可以改变人的心肺功能。如果自己心脏不太好的话,不妨尝试一下这三种运动,再配合医生的治疗,可以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不过在运动的时候有很多注意事项,特别是一些老人,建议家人陪同运动。
除了运动之外,还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和心态。饮食方面不能过于油腻,应该以清淡的蔬菜为主,适当补充肉类能量。心脏不好的人不能过于冲动,平时一定要保持开心的状态。
‘贰’ 心脏不好怎样锻炼
心脏不好怎样锻炼
心脏不好怎样锻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有多重要,现在很多人都会经常进行运动锻炼,比如跑步打球等等,运动给人体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接下来一起看看心脏不好怎样锻炼?
心脏不好怎样锻炼1
心脏不好的患者锻炼身体,可以选择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拳、慢跑等。做运动的时候要注意运动量适中,运动量不要过大。做运动要循序渐进,坚持每天运动,运动量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
运动的时间最好选在温度适宜的时候,不要在温度过于寒冷,或者是高温的环境下进行。不要做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因为心脏不好的患者进行剧烈地运动,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心脏不好的人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运动来锻炼心肺功能:
1、太极拳:适合心率平稳的老年人群,强度比较小,锻炼40分钟左右即可;
2、爬山:每周可进行1-2次,爬山时应该尽量匀速,建议每次锻炼60分钟左右;
3、跳绳:不间断的快跳3-5分钟,每天坚持10分钟左右,老年人要视病情决定此项运动;
4、游泳:游泳时应该注意水温,如果有不舒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依据自身情况决定锻炼时间;
5、慢跑和快走:适合任何人群,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
6、其他运动:可以借助健身器材,也可以静坐做深呼吸的锻炼。
心脏不好怎样锻炼2
心脏不好的人们应该运动吗?
其实,加重心血管疾病的五个主要危险因素分别是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以及不不活动等。而研究发现,每天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增强身体抵抗力,让身体保持活跃,还能够让体质越来越强,有助于预防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比如说心肌梗塞、中风以及脑血管意外等。
研究发现,每天锻炼30分钟左右,能够减少血液中的有害脂肪成分,增加有益脂肪成分,降低人们患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科学合理的运动对于本身心脏不好的人们而言,还具有十分不错的恢复作用。因此,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对于心脏不好的人们而言,应该做哪4种运动呢?
第一种:骑自行车
对于心脏不好的人们而言,可以适量的骑自行车,这样不仅可以让肌肉耐力得到增强,还能够让心脏越来越强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帮助人体新陈代谢得到提高。但是与正常人不一样,心脏不好的人们应该在室内进行一些专业的设备进行锻炼。不建议在户外骑自行车,这样可以远离不利因素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第二种:步行
每天坚持步行,可以帮助人们稳定血压以及降低血胆固醇的风险。大家每天只要步行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将患冠心病的风险降低很多。同时建议大家每周步行时长不要低于180分钟,这样也能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但是大家在步行的过程中,不要依赖一些交通工具,比如说汽车、摩托车等,大家应该将步行坚持到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第四种:游泳
游泳不仅可以使身体肌肉得到锻炼,还能够改善心血管儿系统,让身体更加健康,特别是在稳定心率方面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研究发现经常游泳也能帮助大家使血压越来越稳定,让血液循环越来越顺畅。
建议大家每次游泳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每周游泳三次左右,这样可以帮助大家降低患心脏病以及高血糖的风险。但是要注意,在游泳的时候要做好辅助工作。比如说带好游泳镜、泳帽等,保护眼睛,不要让眼睛受到伤害。
心脏不好的人们,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们而言,运动一定要科学合理。下面是大家需要了解的注意事项,以保证不对健康造成伤害。
运动前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比如说热身,每次热身不要少于15分钟。
其次,要做一些吻合运动,不要做一些剧烈运动。
每天保持规律的运动计划,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效率。
要注意天气原因,无论是太热或者是太冷,最好不要进行运动。而因为天气对健康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
每次运动的时候,如果觉得运动强度太高的话,要适当的进行降低强度。
需要注意运动过度的迹象,如:经常疲倦、运动后疲倦等,如果大家觉得运动程度过重,则应降低运动强度。运动时,如果出现胸痛、气短、头晕、头晕、昏厥、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或有任何异常症状,应停止运动。如果症状没有改善,那么需要去看医生。
心脏不好怎样锻炼3
心脏病患者锻炼时要注意什么
心脏病患者应注重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心脏病人运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只要把握好了,才能增强身体素质,改善疾病预后。
1、心脏病患者锻炼时要注意什么
(1)如果在您感觉不适或发烧的时候,最好不要运动。患有心脏疾病的人应该等到所有症状消失后再恢复到日常的锻炼,除非医生另有指示。
(2)如果心跳过慢、心跳加快或不规则。休息10分钟后检查一下您的脉搏。如果仍然没有缓解,请致电医生或及时就诊。
(3)在运动的时候太累或呼吸急促也是需要停止的信号。记录下来告诉医生发生了什么事,或安排预约就诊。
(4)运动时身体任何地方出现了疼痛,那就请停下来。否则您可能会受伤。
2、如果您出现了以下情况请停下来并且休息:
(1)感到虚弱;
(2)头晕或头晕;
(3)出现无法解释的肿胀;
(4)感觉胸部、颈部、手臂、下颌或肩膀有压迫感或疼痛;
(5)莫名的心慌或者心悸或者感到担心;
心脏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平时应该有一个好的运动的规律,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病突发的现象,对人的心脏的调理也是非常好的,平时也可以到公园或者是野外进行身体锻炼,可以通过室友散步或者慢跑的方法进行锻炼,对心脏健康有好处。
心脏病的患者,平时应该以进行合理的跑步运动和骑自行车等方面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最好在空气比较清新的环境里运动,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跳加快的现象,心脏病的患者在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调整,避免出现运动量过大的现象。
心脏病的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调整,平时应该有一个好的运动规律,每天进行身体的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那边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爬山的运动,也不要进行一些重体力方面的运动。注意事项:
心脏病对人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或者这个疾病引起重视,平时应该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和养生规律,心脏病的患者平时应该保持情绪的愉悦,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心跳加快的现象。
‘叁’ 心脏不好的人适合做什么运动
1、适度快走。目前最推荐的有氧运动是适度快走。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曾表示,适度快走和快速跑一样能强健心肌,调控血脂。
(3)有哪些运动可以缓解心脏疼痛扩展阅读:
心脏病人运动原则:
大量研究证明,有规律的运动对心脏病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那些糖耐量低的患者来说,如果他们每天多走2000步或进行约20分钟的适度步行运动,一年下来,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减少8%。目前建议,心脏病患者运动应遵循“1、3、5”原则。
“1”指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数。运动处方通常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时间和类型等方面。拿运动强度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订一个“靶心率”,即运动时所要达到的心率。
但一般来说,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数。此外,运动前后要数脉搏,以运动后增加不超过20次/分钟为宜。
“3”指每天步行约3000米,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一般情况下,运动要定量,避免运动强度过小或过大。很多时候,心脏病患者刚开始运动时,也许仅能维持5~10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运动时间会慢慢延长到30分钟或更久。
临床上认为,合适的运动量应是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第二天睡醒后心率仍然稳定。
“5”指初始运动每周不超过5天。最开始的时候,依据个人情况,每周活动最好别超过5天,随后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动。
大家要将运动变成生活中的固定环节,就好像吃饭一样。要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效果,可能比干坐着不动更糟糕。
‘肆’ 锻炼心脏的3个动作
锻炼心脏的3个动作
锻炼心脏的3个动作,心脏就像人体的“引擎”,心脏也是很脆弱的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脏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好好保养心脏,下面是锻炼心脏的3个动作。
锻炼心脏的3个动作1
锻炼心脏的3个动作:
1、下蹲:许多人坐着后突然站起来时会感到头晕,这是血容量不足引起的。经常做下蹲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血管功能,蹲下起立的过程会增强心脏血液的流动性,增加血液循环的动力,完成对全身各脏器的有效供血,下蹲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也锻炼了心脏的抗压能力。
2、转脚踝:脚踝上分布着近十个重要组织,如淋巴管、血管、神经等,同时还有商丘、昆仑等重要的穴位。经常转动脚踝,或者做一些伸展、钩住的动作,可以促进全身血液的顺畅流动,还可以稳定压力,缓解便秘。
3、快走:快走是介于慢跑和散步之间的一项运动,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快走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而且对身体的某些新陈代谢也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尤其是心脏。
心脏不好有哪些表现:
1、呼吸困难:很多死于心脏猝死的患者死前都有体力下降的情况,比较明显的就是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在休息或睡觉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感到窒息,千万不要低估这个情况,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心脏出现了问题。
2、全身疼痛:有些患者常常感觉身体某些部位无缘无故地疼痛,比如肩膀、背部,甚至是全身疼痛。这可能是由于心脏缺血导致的,因为心脏缺血会通过神经传递疼痛信号。
心脏病人难道不能运动?
当然不是,心脏病患者适当的进行运动对于健康有益,这些心脏病患者不建议进行运动。
第一种:不稳定的心脏病患者
正在发病的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是一些活动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的情况,部分可能还会在运动后出现运动型猝死。这类型的人群一定不能去进行运动,特别是剧烈的运动,一定要避开。
第二种:心功能不全不能代偿的患者
患有心脏病之后导致心功能不全,且心功能不全处于不能代偿期间,在这个时候去进行运动只会加重本身的病症,所以不能运动。
第三种:经评估不适合运动的患者
进行评估后心肺无法耐受运动或者是合并一些其他疾病、尚处于急性期的患者,都可能会在运动之后出现并发症,所以这些人群也不建议进行运动,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去进行运动。
除了上述的几类患者不适合进行运动以外,其他的患者是可以适当进行运动的,运动可以给身体带来不少好处:可以增加心肺储备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运动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帮助改善血小板聚集的现象,降低患上心梗和中风的几率。
锻炼心脏的3个动作2
动作一:下蹲
下蹲这个动作有助于提高心脏血液的路i同行,而且能够供应头部血液,能够让心脏的负载提升,从而能够锻炼心脏的应激反应。经常练习下蹲动作还可以减少姿势性低血压的发生。不过对于膝关节不太好的老人训练下蹲要适度,不可以过猛。
动作二:转脚踝
脚踝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二心脏,经常转转脚踝有助于推动全身血脉,有助于稳定血压。因为脚踝上面的血管神经是特别丰富的,而且还和身体内的各个器官练习密切。要注意转脚踝的.动作练习,可以围绕一个中心轴内旋转和外旋转,也可以做一下回勾练习,但是要注意老年人转脚踝的时候力度不可以过大,防止出现扭伤。
动作三:推拿内关穴
每天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力度适中,不可以太大,按摩的时候感觉到酸胀就可以了,每次按摩2-3次,每次5-10分钟即可。经常按摩内关穴有助于保护心脏,还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对于平时心脏不太好的人通过按摩内关穴可以起到缓解功效。
锻炼心脏可以每天进行这三个动作的练习,除了每天进行一些保护心脏练习之外,也可以服用辅酶q10。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氧化剂,在激活人体细胞还有细胞能量营养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辅酶q10通过及时补充可以控制心慌、心肌衰竭、心悸以及心绞痛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心脏病人适合哪些运动?
下面来介绍几种心脏病患者适合的运动。
(1)散步
散步是一个非常适合心脏病患者进行的运动,运动强度相对较低,不会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但是却可以给身体带来不少好处,可以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等。
(2)慢跑
慢跑相比较于散步来说强度会大一些,也可以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心脏病患者慢跑一定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进行,路程、速度也要量力而行。
(3)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个非常舒缓的运动,对于一些身体较弱的患者可以打半套或者是练几个动作,随着体力变好可以慢慢增加动作,直至练全套。
锻炼心脏的3个动作3
锻炼心脏的三个运动通常是指慢跑、散步、打太极等,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方式。
慢跑属于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目的主要是以较慢或中等的节奏跑完一段较长的距离,来达到热身、锻炼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心脏康复人群比较合适,建议每天慢跑至少20分钟,对于锻炼心脏起到辅助作用。
散步包括普通散步法,速度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主要适合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群;还包括逍遥散步法,针对老年人群饭后适当的散步,可疏通筋骨,有利于增强记忆力,强健体格。
通常适当的打太极拳,可以增加胸腔容量,提高通气量,促使各个器官组织获得充分的氧气,来提高心肺功能,对心脏具有一定的锻炼作用。
日常生活中除了适当的锻炼以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健康的饮食方式,如少食多餐,避免摄入过于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TIPS:心脏病患者运动提醒
心脏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以下的要点:
对于一些没有症状的慢性冠状动脉患者,进行运动之前要进行运动负荷实验、功能成像确认,如若没有出现心肌缺血的现象,则可以进行所有的运动;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可以进行中等强度的娱乐性运动;一些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也要进行运动试验,没有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些休闲的运动。
简单来说,心脏病患者进行运动对于健康有益,但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运动。选择进行运动之前一定要进行运动评估,适合自己的情况下再去进行运动,不然只会起到反效果,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伍’ 心脏病人一般适合做哪些运动
心脏病人一般适合做哪些运动
心脏病人一般适合做哪些运动, 心脏病的患者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多,心脏病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运动来调节。为大家分享心脏病人一般适合做哪些运动。
心脏病人一般适合做哪些运动1
1、散步
散步可以增强心功能,降血压,让心肌收缩力增强,促使外周血管扩张,起到预防冠心病作用。对一些患有心绞痛的人,每次散步可以坚持20分钟到1小时,每日1-2次。现在手机都有计步功能,也可以利用手机,计算每日行走800-2000步,随后,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渐提高。
2、慢跑
除了慢跑,也可以选择原地跑都可以改善心功能。慢跑强度应根据每个人体质、跑步时间具体来定,以身体没有不适感为宜,不要勉强。
3、太极
预防与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打太极拳对心脏病、高血压有益。番茄医生建议,体力好的人,选择一整套太极拳练习,对于体质不太好的人,可以选择简化的太极拳。对于记性不好和体弱的人,即使记不住全套动作,也可以分开练习。
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注意有哪些
1、运动量要从少到多,时间从短到长,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
2、如果出现心慌、头痛、呕吐、恶心、头晕等不适,要马上停止练习,必要时及时就医。
3、三餐后的1小时内,不进行体育锻炼;运动适宜的温度应在4℃-30℃。
4、应注意,运动结束后的.十分钟,当心跳每分钟维持在100次以上,就不要再继续增加运动量,而是随后开始减量。
心脏病人一般适合做哪些运动2
1、心脏不好的人适合做什么运动
1.1、慢跑
慢跑或原地跑步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效果最好。一般慢跑里程应掌握在三公里左右,一星期锻炼不少于五次,运动量应是每分钟心跳次数加自己年龄等于170,最好在下午或傍晚进行。
1.2、快走
快走的运动量介于慢跑和散步之间,对大多数心脏病人较适宜,一般快走为6公里/小时,每分钟步行100步以上者,可使心率达100~110次/分钟。一般在下午或傍晚进行,每次15~30分钟,中间休息1~2次,每次3~5分钟,以后可逐渐增加快走速度和持续时间,直至3~5公里/小时,步行30分钟休息5分钟,每日2次,持之以恒。
1.3、太极拳
打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心脏的状况。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1.4、骑自行车
自行车在我国几乎家家有,绝大多数人都会骑自行车,现在的自行车设计更合理,使用起来较舒适,有的还能调节速度,方便调整负荷量、运动量;但目前交通拥挤,从安全角度来说,心脏病人还是在运动场内、空旷地,或使用功能自行车在室内进行运动。
1.5、游泳
对心脏疾患轻,医生评估心功能适宜,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能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游泳锻炼。
2、心脏不好的人运动要讲哪些原则
“1”指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170 减去年龄数。运动处方通常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时间和类型等方面。拿运动强度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订一个“靶心率”,即运动时所要达到的心率。但一般来说,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数。此外,运动前后要数脉搏,以运动后增加不超过20次/分钟为宜。
“3”指每天步行约3000米,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一般情况下,运动要定量,避免运动强度过小或过大。很多时候,心脏病患者刚开始运动时,也许仅能维持5~10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运动时间会慢慢延长到30分钟或更久。临床上认为,合适的运动量应是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第二天睡醒后心率仍然稳定。
“5”指初始运动每周不超过5天。最开始的时候,依据个人情况,每周活动最好别超过5天,随后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动。大家要将运动变成生活中的固定环节,就好像吃饭一样。
3、心脏不好的人运动有何好处
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
在欧洲心血管病学会会议上,多位专家表示,应该鼓励病情较重的冠心病患者积极运动,其效果可能优于介入手术。
德国专家莱内指出,心脏病患者如果每周规律运动,一年之后,90%的人不再复发或者出现其他心脏问题。而那些接受了介入手术的患者,这一比率仅为70%。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与那些整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相比,有规律地定期步行或做园艺的中年人,在八年内死亡的危险要低,即使他们是心脏病或中风的高危人群也是一样。
心脏不好的人运动要注意什么
1、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2、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3、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4、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5、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心脏不好的人运动有何禁忌
1、戒激烈竞赛
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竞赛对老年人不适宜,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体力运动减慢,协调反应能力差,易发生运动损伤;另一方面,激烈的竞赛易使情绪过分激动,诱发意外。
2、戒负重练习
由于老年人的肌肉有所萎缩,肌肉力量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因此老年人运动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活动的练习,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都很合适。
3、戒头部位置变换
如前俯后仰、侧倒旁弯、各种翻滚、头低脚高、脚朝上的倒立等,都是属于头部移动的动作。这些动作会使血液向头部流动,老年人血管壁变硬,弹力又差,一旦经受不住发生血管破裂,就会造成脑溢血,重者危及生命。
心脏病人一般适合做哪些运动3
心脏病人吃什么好
1、薤(小蒜):对心绞痛很有效,每天适量吃4~5粒,能够很好的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2、蔬菜:把胡萝卜捣碎榨汁,每次饮用1杯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把山芋捣成糊状,每次吃饭的时候吃一些也是不错的,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有的人几天就能见效了。可以清洁血液的木耳也有助于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3、粗茶: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竹叶、柳叶等加工后作茶喝。
4、藕:在中药中,藕被用于治疗心脏病和高血压。坚持每次饭前喝1勺榨藕汁,可以有效改善心脏病。
5、大蒜:每次食用少量的生大蒜,如果吃太多生大蒜的话,刺激太大,对胃不太好,这点是需要注意的。或者把大蒜捣碎加到酒里置10天,每次饭后饮用1小匙。经常吃生大蒜和大蒜酒,心脏的状态会慢慢变好。
6、鸡蛋油脂:在以前,食用蛋黄提炼出的油是治愈心脏病的基本材料,尤其对慢性心脏病很有效,也可以改善心脏衰弱的情况。因为很容易保存,所以可以用很长时间。一次饮用2-5滴,每次饭后饮用。
7、鸭跖草:鸭跖草所含的柠檬素和鸭跖黄酮甙能够强化毛细血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天然鸭跖草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夏天开蓝色的小花。把刚采的鸭跖草洗净,切细捣碎,每天早晨晚上饮用1/2杯青汁。把鸭跖草在夏天开花季节的地上部分采下来,阴干半天到一天之后,切成细条保存起来的话,一年之内都可以食用。
‘陆’ 保护心脏的运动
保护心脏的运动
保护心脏的运动,运动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有氧运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我们大脑中的氧含量,下面我带你了解保护心脏的运动好处。
保护心脏的运动1
保护心脏的运动
1、快步走
步行是最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量效果最好。还能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调控血糖。推荐运动频率:每天步行约4.5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5次左右。如果工作忙,抽不出整块时间,可以上午、下午、晚上各10分钟。快步走也可双手使用手杖,使运动更协调平稳。
2、游泳
游泳对人体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有神奇的锻炼作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全身性运动方式。67岁的美国家庭医生卡尔·丹尼森博士每周游5次。他说:“一下水,所有压力烟消云散。游泳让我身体更灵活,疼痛消失,心脏更年轻”。
3、跳舞
跳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可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减轻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摄氧量,有益心脏健康。专家建议,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找个舞伴一起参加相应强度的舞蹈班。如果附近没有舞蹈班,那么可以在家中伴着最喜欢的音乐,跳30—45分钟。
4、骑自行车
研究发现骑单车的习惯能够将心血管功能增强3%—7%。心率的变化也依据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
保护心脏的运动2
心脏病的运动疗法
1、跳绳。
如果身体可以,通过跳绳来锻炼,或者尽量挺直膝关节大步地走路,这都有利于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2、进行腹式呼吸。
在我们日常自然呼吸中,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鼓胀。腹式呼吸与此不同,具体做法是保持端坐姿势或是平躺在床上,在鼻子迅速吸气的同时,下腹部用力将气运到腹部,使其鼓胀,然后再一边缓缓将气自嘴巴呼出,一边放松腹部,如此算是一次完整的过程。
3、腹部肌肉运动。
仰躺姿势,将脚尖靠置于橱柜的抽屉或椅子上,然后进行仰卧起坐数次,借以强化腹部肌肉。
4、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
保证每周至少有3次因运动引起的轻微气喘。已有研究结果证明,运动至少可以给心脏带来以下好处:改善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防止血液凝结;维持较低血压并预防高血压;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利于心脏病后的及早恢复。
5、加强腿部运动。
确保每周要进行3-4次的增强心脏供血的有氧健身运动(例如:快走、跑步或骑车),每次30分钟,可增强心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