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所有的股骨头坏死都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吗髋关节置换术需要多少钱
得了股骨头坏死不是一定要做关节置换手术的,股骨头坏死是分期的,在早期及中期采取药物等保守治疗或钻孔减压术等方式就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坏死的晚期,股骨头已经明显的变形,此时需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当出现髋关节疼痛不适时,应早做磁共振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
髋关节置换术需要多少钱?
进口的高档的比国产的普通的价钱肯定要高,总的住院费用一般是需要在4万到10万左右。如今换置人力全髋关,去医院,用瓷器对高压聚乙烯的一般的进口的髋关,连医疗费、工费、医药费一共要5.5-6万。怎么样用瓷器对陶瓷的进口的髋关则一共需用大约7-8万。人力髋关节置换依据应用的原材料不一样,差距很大,瓷器的要好点。
另外就是要嘱咐病人尽早下地,尽早部分负重行走,可以用助行器或者是双拐,一直要扶到三个月左右弃拐行走。总的来讲,术后是要注意防止脱位,防止血栓发生,做好下肢的功能锻炼,主要是肌肉的锻炼等等这些措施,是我们术后针对病人来开展的一些功能。
Ⅱ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请仔细检查你的孩子,如果发现两下肢有长短,两侧臀部和大腿内后方皮纹不对称,换尿布时髋关节不能充分外展,甚至有弹响声、弹跳感,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是否患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症。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病变累及髋臼、肌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有时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脱位或挛缩等。
临床表现
病因学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当然,多发性畸形附有髋关节脱位应属于先天性畸形。总的说来,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病因并不是单一的。这说是说有许多因素参加才会引起此症的产生。
(一)遗传因素 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在双胎婴儿中更为明显,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发病率可以高达20~30%,而且姐妹中更为多见。同样的疾病在姐妹中可以出现髋脱位半脱位与发育不良三种类型,倘若不进行详细的,早期的检查与X线片诊断,除第一类之外,后两类往往可以遗漏而到达7、8岁时髋关节已完全正常。
(二)韧带松弛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证明关节韧带松弛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动物实验中Smith将小狗的关节囊,圆韧带切除后,产生髋脱位现象的百分比很高,临床上Andren指出X线片中耻骨联合的分离在髋脱位病例中为正常婴儿的两倍,他认为这是母体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内分泌使韧带松弛,超量的内分泌变化是引起髋脱位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Andren、Borglin在新儿髋脱位病例3天以内发现尿中雌酮(Estrone)雌二醇17β(Estradil)排出量与正常婴儿比较有变化。但是Thieme利用16个病婴儿与19个正常婴儿比较,逐月测量时,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没有区别。因此,内分泌变化引起韧带松弛学说尚不能成立。
(三)体位与机械因素 髋脱位病例中臀位产有人报道高达16~30%之多,正常生育中臀位产仅占3%,Wikinson(1963)将幼儿髋关节固定于屈曲、外旋、膝关节伸直,并给予雌激素和黄体酮。可出现髋关节脱位畸位。
出生后的体位亦有人认为是引起此病的一个因素。如在瑞典和美洲印地安人的发病率高的原因是由于婴儿应用襁褓位有关。
病理改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包括骨质变化及周围软组织改变两部分:
(一)骨质变化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髋臼、骨盆、股骨头、股骨颈,严重者还可影响到脊柱。
1.髋臼 安全性髋关节脱位者出生时尚属正常,而有髋臼外上缘外有切迹,随着生长发育髋臼逐步变狭而浅,呈三角形。髋臼唇盂增厚,由于股骨头的不断挤压可造成内翻或外翻,髋臼后上方由于股骨头的挤压形成假臼,髋臼前缘内上方往往可见一缺损。髋臼由于没有股骨头的造模作用而发育不良,髋臼逐渐变小,变浅,臼底充满脂肪纤维组织,圆韧带经过不断牵拉往往增厚肥大充塞于髋臼中。
2.股骨头 新生儿的股骨头为畸形,表面有光滑的软骨面,而后由于脱位于髋臼外,股骨头的形状可逐步改变,头可变大或变小,呈尖锥形或葺形,股骨头受压处往往出现部分股骨头扁平。股骨头骨骺出现迟缓。有时应用强大暴力手术复位,由于髋臼与股骨头不相适应,对股骨头的压力过大,可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3.股骨颈 由于髋关节脱位,股骨颈一般变短而粗,是肢体缩短的一个原因。股骨颈前倾角变大,据Caffey报道正常新生儿前倾角为25°,以后逐步减少至5°~15°之间,当股骨头外移后,由于正常肌力作用,向股骨头向前旋转,前倾角因而增大,一般在60°~90°之间。如果能早期复位,前倾角多能逐步自行纠正。尤其在1岁以内得到复位者几乎都能恢复正常。
4.骨盆和脊柱 脱位一侧的骨盆往往伴有发育不良情况,髂翼较斜,坐骨结节较分开。在两侧脱位时,以上病变存在外,骨盆向前倾斜而使腰前突弧度增加,有时可以出现侧弯。
(二)软组织变化 这是指所有一切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以及髋关节内盘状软骨,其中以关节内盘状软骨、关节囊与肌腱最重要。
1.盘状软骨(Limbus)正常14.8mm的胚胎,髋关节是一堆间质细胞,此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出现间隙,间质细胞块中间开始吸收至仅存边缘。到达25mm时出现关节囊与髋臼环状韧带(glenoid labrium)任何机械刺激在髋臼形成的主要阶段时就会产生正常间质停止吸收出现盘状软骨,实际上盘状软骨吸收不全多半见于髋臼后上部,它的增生与肥大使股骨头不能直接指向髋臼中心。Leveurf与Somerville认为这是髋脱位的主要原因,复位的关键。在手术中3岁以上的患儿凡牵引后股骨头不能进入髋臼者,多半有肥厚的盘状软骨。这类软骨完全像膝关节中的盘状半月板一样,它遮住了很大一部分关节面使股骨头与髋臼不能接触,引起二者之发育不良。
2.关节囊 正常的髋关节囊是一层纤维组织0.5~1.0mm厚薄。自从股骨头脱离髋臼向外向上移位,小孩负重后,关节囊受到牵拉而增长增厚有时可大2~3mm之多,长期牵拉使关节囊与髋臼上方髂翼粘连,加上圆韧带、盘状软骨与关节囊之间粘连,形成整整一片结缔组织,阻碍股骨头进入髋臼。关节囊在后期呈葫芦形,有狭窄的颈部,股骨头本身就不能通过。髂腰肌腱经过关节囊前面,有时在很早期出现一个切迹,阻碍股骨头复位。关节囊附着在股骨头以下而不是附着大小粗隆之间。
3.圆韧带 正常圆韧带连接股骨头中心凹与髋臼之内下方。髋关节脱位病例中,关节囊与圆韧带同时受到牵拉而增长增厚,久而久之圆韧带与关节囊粘连成一片而消失。圆韧带内的中心动脉亦因牵位增厚而过早闭塞。
4.肌肉 由于股骨头向上移位,凡是起自骨盆沿股骨向下行走的大部分肌肉都发生短缩,其中以内收肌及髂腰肌更为明显,而且许多肌腱有纤维变性。后侧肌群包括臀肌,亦有缩短,肌力减弱,影响关节稳定性,出现摇摆步态。
5.筋膜 虽然外侧肌群在理论上是被拉长,但可见到臀筋膜有挛缩,患者不能内收,这种筋膜都有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有胶原变性。手术中必须进行筋膜松懈才能保证复位。
诊断鉴别
患儿的母亲常发现患儿肢体不正常,而来院求诊,若无炎症或外伤史,就应引起对本病的警惕。症状可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关节活动受限 在儿童期先天性髋脱位通常是以无痛和关节活动不受限为其特点。然而在婴儿和新生儿时期则恰恰相反,有暂时性关节功能障碍,呈某种固定姿势。典型症状主诉为患儿肢体呈屈曲状不敢伸直,活动较健侧差,无力,牵拉下肢时则可伸直,但松手后又呈屈曲,少数婴儿下肢呈外旋位,外展位或两下肢呈交叉位,甚至髋关节完全呈僵直状态,少数患儿在牵拉下肢时有哭吵。
(二)肢体缩短 单侧髋关节脱位常见患侧肢体缩短。
(三)其它常见症状有大阴唇不对称,臀部、大腿内侧或腘窝的皮肤皱折加多,加深或不对称,会阴部加宽,有时可在牵动患肢时有“弹响声”或弹跳感。
以上一些症状如能及时发现,进行仔细检查,则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治疗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
治疗预防
诊断
主要依靠体征和X线检查和测量。新生儿的检查亦注意下列的各点:
(一)外观与皮纹 多发性畸形伴有髋脱位时,检查者往往发现大腿与小腿的比例不相称,大腿短而粗,小腿却细长,往往臀部宽大,腹股沟皱纹短或不清楚。臀部检查时可见两侧的皮纹不同,患侧一般升高或增加一条,整个下肢在放平剂时往往感觉患肢外翻15~20°有缩短现象。
(二)股骨头不能摸到 屈髋屈膝各90°一手握住小腿上端,另一手拇指置腹股沟韧带处,其它4指置臀部环跳处,将手旋转小腿时,正常情况下在前面可以发现股骨头的活动与突起。脱位时,前面空虚而臀部后面的四指却感到股骨头在活动。
(三)加里阿齐征(Galeazzi) 将小孩平卧,两下肢屈膝到85°~90°之间,两踝放平对称位,发现两膝有高低,称为加氏征。股骨缩短,髋脱位者均出现此征。
(四)外展试验(Otolani征)将小孩平卧,屈膝、屈髋90°,医师面向小孩臀部将两手抓住两膝同时外展,正常情况两膝可以放平而触及桌面。但髋脱位中一侧不能到达90°,往往是65°~70°之间,内收肌明显隆起,称做外展试验阳性。有外展至75°~80°之间有滑动或跳动感觉,以后却可以更外展至90°,称为Otolani跳动声,是诊断上一个重要依据。检查中有时候髋臼内外的弹响声,彩关节的半月板跳动声必须分清,不能相互混淆。
(五)关节松动试验 检查关节松动的先决条件是股骨头周围软组织很松,肌肉不紧张,股骨头可以上下移动,进入以及退出髋臼。这类试验包括下列三种方法:
1.妥马试验(Thomas)在新生儿中将健腿屈至腹壁上使腰部前凸消失,将患侧腿伸直时可以完全呈一直线。正常婴儿伸直时仍有30°左右的屈曲存在,又能完全放平成一直线。
2.巴罗试验(Barlow) 将患肢屈膝使足跟触及臀部。一手握住踝关节以及同侧的大小粗隆,另一手拇指推住耻骨联合另外4指抵住骶骨。在外展中途时,大拇指用力可感到股骨头向后脱位,大拇指放松时骨头复入关节。巴罗试验阳性说明关节松弛容易脱位但并不是髋脱位。
3.套叠试验 小孩平卧,屈髋90°屈膝90°,一手握住膝关节,另一手压迫骨盆之两侧髂前上棘,将膝关节向下推动,可感到股骨头向后突出,向上提升时,股骨头复入髋臼,称做套叠试验阳性。
上三组关节松动检查法一般适用于新生儿,并且能合作不哭吵闹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否则往往不能检查,因此,尚有一定的限制。
(六)跛形步态 虽然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仍有不少病例是因跛行而来门诊。此类步态在行走中稍加分析即可看出。小孩走路当患肢在负重期(stance phase)是骨盆有下垂,晃动,不能上升:在摆动期(swing phase)时却不明显。此类检查一般在小孩行走之后才能明确诊断,最早约2足岁以上,但治疗时就比较晚了。两侧髋脱位患孩在行走中骨盆两侧撮动非常明显,常称做鸭步摇摆姿态,臀部向后突出,腰椎向前突增加,检查很容易想到髋脱位。
(七)屈氏试验(Trendelenurg征) 这是一个古老方法,目前已很少应用。小孩站立,当健侧单腿站立,患腿上举,骨盆同侧向上升高。相反,当患肢单腿站立时,因患侧股骨头不在髋臼内,加上臀肌萎缩,髋关节不稳,致使骨盆向下垂。
(八)大粗隆上升 正常婴儿自髂前上棘经大粗隆顶点至坐骨结节呈一条直线,称做奈氏线(Nelaton)。倘若股骨头不在髋臼内,而向上脱位时,大粗隆随之上升,这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X线检查 临床检查是诊断的第一步,它只能说明髋关节有问题,但最后作出诊断需用X线摄片。婴儿出生后2~3月内,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现,X线检查乃依靠股骨颈的干近侧端与髋臼关系来测量。骨化中心出现后,摄片包括双侧髋关节的骨盆片可以确定诊断,摄片时将双下肢并拢,将患肢上推和下拉住各摄一片对比测量,则变化更明显可靠。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连接双侧髋臼Y型软骨的水平线(称Y线或Hilgenreiner线),自髋缘外侧骨化边缘的垂线(称Perkin线或Ombredarne线),两线交叉将髋臼划为四区,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应在其内下区,若位于其它地区,则为脱位。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
(二)髋臼指数 自Y形软骨中心至髋臼边缘作连线,此线与Hilgenreiner线间夹角称髋臼指数,此角说明髋臼之斜度亦是髋臼发育程度(图6)。出生时髋臼指数为25.8~29.4°,6个月婴儿在19.4°~23.4°(Caffey 1956)。2岁以上者在20°以内。多数学者认为超过25°即为不正常,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如超过30°则有明显脱位趋向。近年来对于正常新生儿的髋臼指数发现高达35~40°,而绝大多数以后转化为正常髋关节。因此在诊断上下不能单看髋臼指数一项。但大于正常值者说明臼顶倾斜度增加,为髋臼发育不良。
(三)骨骺外移测定 自股骨头骨骺中心至耻骨联合中央垂线之间距离称为旁氏中心距,两侧比较,有距离增宽表明股骨头向外移位。常用于髋关节半脱位,此法在测量轻度半脱位时很有价值,骨骺出现前,同样可用股骨颈内侧缘为点作测量。
(四)Von Rosen线 双侧大腿外展45~50°并内旋,摄包括双侧股骨上端至骨盆正位片。作双侧股骨中轴线,并向近侧延长即Von Rosen线。正常时此线通过髋臼外上角;脱位时通过髂前上棘。在股骨头骨化中心未出现前,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五)兴登(Shenton)线 正常骨盆X线中耻骨下缘之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之弧形可以连成一条完整的弧度称做兴登氏线。凡有髋脱位,半脱位病例中,此线完整性消失。
此线在任何脱位中都消失,因此不能区别炎症、外伤、先天性等情况。但是仍不失为最简单的诊断方法这一。
(六)股骨颈前侧角摄片 偶尔需要X光摄片进一步明确前倾角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患儿平卧,髋部向上作骨盆正位摄片。同样,将大腿完全内旋再作骨盆正位摄片,将两片比较可以看出完全内旋时股骨颈全长出现,股骨头清楚,髋骨向上时股骨头与大小粗隆重叠,可以估计前倾角的存在。
(七)关节造影 一般情况之下很少有必要进行关节造影来明确诊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明确盘状软骨、关节囊狭窄、复位失败原因时,造影术偶有必要。在全身麻醉下,髋关节进行皮肤消毒无菌操作,在关节前作穿刺注射1~3ml35%碘油造影剂(diodone diodast)。在透视下可以发现髋臼外缘有无障碍,髋臼外缘的软骨情况以及关节囊有无狭窄,必要时手法复位后可以再次造影明确股骨头是否完全进入髋臼,盘状软骨的复位与变形。由于操作复杂,造影充盈不足,读片困难,近年来较少有人应用造影诊断。
(八)中心边缘角(CE角) 随访病例时常需测定股骨头进入髋臼的程度,伟氏(Wibeng)取股骨头中心为一点,髋臼外缘为一点,连此两点成一直线。髋臼外缘作垂直线向下,两线成钝角于髋臼外缘称边缘中心角。此角正常范围为20~46°,平均35°;15~19°为可疑;少于15°,甚至负角,表示股骨头外移,为脱位或半脱位。
并发症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大多与手法粗暴、牵引不够,手术指征未掌握,未弄清阻碍复位因素和固定不当等原因所致。多数可以避免。常见并发症有:
(一)再脱位 常因阻碍复位因素未消除。X线出现假象,换石膏时不小心,前倾角过大或髋臼发育不良,因而即使复位后,还是较易再脱位。
(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这类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法粗暴或手术创伤过大,损伤了股骨头的血供;固定时强力极度外展;复位前牵引不够或内收肌、髂腰肌未松解,复位后股骨头受压过度及还有一些原因不明。
(三)髋关节骨性关节病 是晚期的并发症,一般在年龄较大患儿手术后,待到成年后往往较难避免有些类并发症出现。
(四)股骨头骨骺分离,股骨上段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这些均为牵引不足,复位时使用暴力或麻醉太浅等原因引起,一般均可避免。
Ⅲ 骨骺线未闭合能做拉伸运动吗
可以,拉伸练习有助于长高
生长是和基因 后天环境影响的 还有骨骺线是否闭合是密切相关的
一般正常的生长发育期是0-18周岁 骨骺线未闭合之前
建议青少年一定要把握好这段黄金生长周期,还应注意几点:
1.饮食上:注意营养全面摄入 多吃水果蔬菜哦 千万不要挑食哦
2.运动上:合理的运动锻炼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助长作用, 推荐:慢跑、拉伸练习、引体向上、打篮球等运动
3.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抽烟,不酗酒 保持健康的身体。
Ⅳ 宝宝髋骨脱节
指导意见: 孩子的情况要注意在医生 的指导下及时的进行治疗,同时也是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
Ⅳ 我女儿三个多月时发现先天性骨髋关节骨骺没发育,医生让回家补补钙,抱的时候叉开腿抱,先天性的能长出来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孩子给予去医院检查了,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情况,现在5个月了,暂时观察。
意见建议:
一般1岁以上拍片子复查,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情况,就可以给予手术治疗了,手术后是否影响走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Ⅵ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常见的先天畸形疾病之一,患儿出生后如发现部分或少数股骨头脱出髋臼,就可能属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矫正治疗。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
小儿髋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特点是婴儿在出生时,多数为部分或少数全部股骨头脱出髋臼。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和髋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本病有两种类型,即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畸胎性髋关节脱位。
1、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轻者仅为髋关节松弛、不稳,重者有半脱位或完全脱位。
2、畸胎性髋关节脱位
这种类型极少见,为胚胎器官生长时的畸形性疾病,常合并其他部位畸形如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先天性脊椎半椎体畸形等。
小儿髋关节脱位以后脱位多见,出生时即存在,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在本病中,遗传因素也较明显,可能是一种单基因或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
另外,原发性髓白发育不良及关节囊、韧带松弛因素,女性腺激素的不平衡,环境因素及产后因素等,都有可能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出现有关,但直至目前仍难以明确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症状
1、初生至一岁患儿的临床表现
症状并不明显,此时患儿还没有开始行走,往往难以引起家长和医务人员的注意,但如果发现有下列体征者,应引起密切注意并高度怀疑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能。
(1)一侧下肢活动少,蹬踩力量低于另一侧。
(2)双侧大腿内侧皮肤绞折不对称,患侧皮纹较健侧深陷。
(3)在为患儿更换尿布或洗澡时,在髋关节部位可闻弹响声。
(4)下肢伸直位或屈髋位,髋关节外屉受限。Ortolani试验及Barlow征阳性。检查方法为检查者双手握住患儿双下肢,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其他手指放在股骨大粗隆处。首先要保持双髓、膝关节屈曲90°,然后轻轻外展双髋关节,并用手指向前方推顶股骨大粗隆,此时,检查者可感到股骨头滑入髓日内时的弹动声音,即为Ortolani试验阳性。
Barlow征与Ortotani试验操作相反,检查者被动使双髋关节内收且用拇指向后方推压股骨大粗隆,此时检查者可感到另一个弹动声音,说明股骨头从髋臼中滑出去,即为Barlow征阳性。这二项体征是在一次检查中同时完成的,并且要反复做几次。在操作时,动作要求轻柔,切勿强力推压,最好是在患儿熟睡时进行。
这二项体征,在新生儿期最为可靠典型,因为刚出生的罂儿肌张力较低,易引出这项体征。当年龄大时,患儿肌张力已增强,在检查时肌肉下能松弛,很难引出典型体征。因此,上述体征只适应新生儿期的检查,超过8个月者即使检查阴性也不能排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5)Albo征
双髋、双膝关节各屈曲90°,两腿并拢,双足跟对齐,患侧膝平面低于健侧。
(6)X线片所见
这一年龄组的患儿,特别是新生儿的髋关节尚未完全骨化,软骨成分较多。因此。在髋关节的X线片卜,不能全部反映出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关系,在确定是否有髋关节脱位时应注意测量下述变化。
1)髋臼指数(也称髋臼角),如大于 30°应怀疑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测量方法:在双髋关节平位X线片上,通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顶点画一直线并加以延长,再从Y”形软骨顶点向骨性髋臼顶部外侧上缘最突出点连一直线,此线与骨盆水干线的来角即为髋臼角或髋臼指数,正常应小于30°。
2)测量股臂近端干骺端中点与骨盆水干线(H线)及髋臼底的距离(0线)。在这一年龄组,正常者H线不超过1cm,0线不超过12cm。
3)Perkin方格,正常髋关节,股骨上端干骺端的鸟嘴状突起应在内下象限内。
4)Shenton线中断:沿闭孔上缘划线并向外侧延伸与股骨颈下缘相连,正常髋关节呈一连续性弧线,如该线中断随明股骨头上移。
2、行走之后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临床表现
(1)步态跛(单侧髋脱位)或擂摆,即所谓鸭步”(双侧髋脱位)。
(2)臀部扁而宽,股骨大粗隆突出,如为双侧脱位,表现为会阴部增宽,臀部后耸,腰前突增大,腰部突出。
(3)触诊可见脱位侧股三角空虚而凹陷,股动脉搏动减弱,髋关节外展受限,内收肌紧张。
(4)检查者一只手放在患侧股骨上端大粗隆处,另一手被动旋转患侧,可以感到脱位的股骨头滑动。
(5)Allis征及望远镜(Telescoping)阳性。
(6)(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儿用脱臼侧单腿站立,对侧骨盆下降,因髓外展肌力量较弱,而正常侧单腿站立时,对侧骨盆保持稍抬高位,即阴性。
(7)绝大多数患儿没有髋部痛症状,只是主诉髋部疲劳无力,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有一部分患儿主诉髋部和下腰部疼痛。患侧肢体轻度肌肉萎缩,骨盆倾斜,脊柱侧弯。
(8)X线片所见
股骨头脱出髋臼,根据脱位股骨头与髋臼关系,可分为臼上方脱位及臼后上方脱位。前者一般在髋臼上方髂骨上形成继发骨性凹陷,称为假髋臼”,后者则不明显。根据股骨上移高度不同可分为高、中、低或I、Ⅱ、Ⅲ度脱位。髋臼指数(髋臼角)大于30°,股骨颈干角大于135°。骨性髋臼上半部失去正常的弧形(拱形)结构,变为斜坡状,股骨头骨骺发育落后于健侧,坐耻骨弓联结慢于健侧。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检查
小儿髋关节脱位,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出生时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亲在怀孕2~3个月时,正逢胎儿髋关节形成时期,因孕妈妈的感冒、发烧或其他疾病导致胎儿生长停顿了一下,关节未正常发育,就出现了脱位。该病男女比例约为1:5,女孩儿出生时,年轻的爸爸妈妈必须注意检查一下。
有一个简单的检查方法:宝宝躺着,将她的双髋朝两边展开(膝盖呈直角,大腿与身体垂直)。如果宝宝的双腿硬硬的,不能展开,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宝宝两条大腿的条纹不对称、腿有长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于有些轻度脱位、半脱位的很难靠手法检查确诊,而且宝宝腿上脂肪多、腿的长短也较难明确。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做超声波检查确诊。要注意的是,由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骨骼未钙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现,拍X光片只有一片空白,因此不要让宝宝白白遭受X光的伤害。10个月以上的宝宝可用X光确诊。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3~6个月的宝宝诊断明确后,可用专用吊带固定,3个月后95%以上可治愈,这种治疗方法不损伤关节、并发症少。1岁左右、开始走路的宝宝,则需要先将脱位的关节整复,然后上3个月的蛙式石膏,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2岁以上的孩子则要动手术、再上石膏。4~7岁的孩子必须通过手术才能痊愈。做同样的手术,宝宝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年龄越大,手术创伤越大且效果越差。
如果髋关节脱位不予治疗,就会导致腿部残疾,走路瘸腿,长大后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时就会感觉酸痛难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出生后一旦确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应立即开始治疗,可望获得一个功能接近正常的髋关节。治疗开始时的年龄越大,效果越差。
一、保守治疗
1、手法复位和各种夹板、石膏固定:手法复位后,对年龄在1岁以下的患者可应用各种可调式夹板或支具固定;而对1岁以上的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复位易活动且力量较大,造成夹板与支具不稳而发生脱位,需用石膏固定2~3个月后再改用夹板或支具固定。若可实现手法复位,为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一般要采用以下各种措施加以预防。
首先,要进行复位前牵引,以克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使肌肉松弛,以减轻复位后头臼间的压力。通常行悬吊皮牵引,对年龄2~3岁的Ⅲ度脱位者亦可选用骨牵引,一般牵引2~3周。
其次,切断内收肌。旋股内动脉走行于内收肌与髂腰肌之间,当处于蛙式位时,此动脉受压而影响股骨头血供,因此切断内收肌不仅可克服内收肌挛缩,对防止股骨头坏死也有一定作用。
第三是在全身麻醉下轻柔手法操作。全身麻醉后肌肉松弛,有利于复位,但手法要轻柔,应采用一次复位的原则,即一次复位未获成功,切忌反复进行整复,这样会使股骨头反复创伤,所以对一次复位未成功者,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第四,用人位(human position)固定法,即从外展、外旋90°起,逐渐内收至发生脱位的角度,这两个角度间为安全范围,选择这个角度的中间值。如外展、外旋90°,内收至60°时发生了脱位,其安全范围为30°,故人位为外展、外旋75°位。
Ramsey指出,其安全范围与内收肌挛缩程度有关,挛缩程度越重,安全范围越小。人位有利于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一般需固定6个月。
2、影响复位的因素:影响复位成功的因素较多,主要有:
(1)髂腰肌挛缩横过关节囊前方,使股骨头与髋臼分离,久而久之使关节囊粘连,甚至形成葫芦状关节囊,或形成皮鼓状覆盖着髋臼口,因此复位难以实现。
(2)盂唇过大,阻塞了髋臼,影响股骨头的复位。
(3)头臼不相称,通常是髋臼过小、过浅,包括圆韧带过长、增宽,影响了股骨头的回纳,造成复位失败。
(4)复位后髋关节发育的观察:股骨头与髋臼同心,创造了髋臼三角软骨与股骨头骨骺发育的基本条件。一般来说,复位后股骨头发育较快,经观察,复位后1~2年内两侧股骨头发育相等,达到正常水平。
二、手术治疗
1、Salter骨盆截骨术:Salter手术除了使股骨头复位之外,主要是使异常的髋臼方向变为正常的生理方向,相对增加了髋臼深度,使股骨头与髋臼达到同心。
适应证:年龄在1~6岁的髋关节脱位者,包括手法复位失败者。髋臼指数应在45°以下,股骨头大小应与髋臼基本适应。
2、Pemberton髋臼成形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是通过髋臼上缘上1~1.5cm平行髋臼顶斜坡进行截骨,将髋臼端撬起向下,改变髋臼顶的倾斜度,使髋臼充分包容股骨头,使髋臼达到正常形态。
适应证:年龄超过7岁,或6岁以下髋臼指数超过46°者可选用本术式。
3、股骨旋转截骨术及股骨短缩截骨术:股骨旋转截骨术适用于前倾角在45°~60°以上者,应与上述手术同时进行。一般于小转子下截骨,通常用线锯,截骨后近截骨端内旋或远截骨端外旋,用4孔钢板固定,但要注意矫正不要过度。
股骨短缩截骨术适于年龄偏大,Ⅲ度脱位,特别是术前牵引未到位者,亦在小转子下截骨,短缩2cm左右,也可同时矫正前倾过大,然后也用4孔钢板固定。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饮食
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应增进营养,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豆制品等及适当增加钙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
宜吃食物1、猪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对于本病具有促进病变部位血管组织生成的作用。
食用建议:100g与萝卜同炖食用。
宜吃食物2、鱼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皮肤组织的修复。
食用建议:100g清炒食用。
宜吃食物3、阿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元素,具有增加组织的修复,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的作用。
食用建议:20g与红枣同炖食用。
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香烟、饮酒等嗜好应戒除。另外,患者应忌吃高脂肪的食物、忌吃厚味重的食物、忌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1、猕猴桃:猕猴桃在关节性损伤的患者中,可诱发组织过敏的现象出现。所以对于有体质过敏或者比较差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建议患者宜吃杨桃。
忌吃食物2、小麻椒: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可增加血管的厚度,降低血管管壁的直径,从而影响组织的修复以及恢复。建议患者宜吃精瘦肉。
忌吃食物3、咸鱼:属于比较厚味的食物,对于本病而言可以降低组织的免疫功能。可能会抑制髋关节功能性的恢复。建议患者宜吃新鲜的淡水鱼。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预防
孕妇怀孕期间不要弯腰曲身干活。尽量让丈夫干活。以避免出生后的孩子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怀孕期间的10个月里,孕妇要仰坐,孕妇不要弯腰曲身干活。
此病为新生儿期的常见畸形疾病,做好早期发现,诊断,及时处理,大多可获得良好疗效。
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注意:自行检查的方法
首先观察新生儿下肢的外形,可见两侧,臀部增宽,大腿短粗,小腿细长,如为单侧脱位,我们可看到两侧腹股沟的皮纹长短不一,而且患侧臀部及大腿皮纹也会增多、加深,会阴部增宽。如发现上述情况,可再进行以下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有无髋关节脱位。
1、新生儿平卧,将其两足齐平,两踝部靠拢,然后屈膝约90°。如发现双膝高低不平,则是由于股骨脱位后上移引起,高侧则为脱位侧。
2、新生儿平卧,使其屈膝、屈髋各90°(成直角),然后握住毛毛双膝外展,如为正常,应双膝外侧能够触及床面。如有脱位,则不能触及床面。有的在外展至75~80°时会突然有一弹跳感,以后才触及床面。
如果在孩子走路后才发现此病,那么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越早越好,如果在婴儿期治疗,孩子将来走路正常,也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耽误了治疗,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或是髋关节炎。
Ⅶ 髋关节脱位、【先天髋骨脱位】
请上传X片。22个月的孩子如为髋关节全脱位,保守治疗发生股骨头坏死及残余畸形的比例较高,建议手术治疗。
(南京儿童医院楼跃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