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资讯 » 一般奥美拉唑多长时间可以吃
扩展阅读
晚上可以玩的游戏 2025-05-24 13:24:11
word怎样做个普通的表格 2025-05-24 13:20:52

一般奥美拉唑多长时间可以吃

发布时间: 2022-12-09 18:37:20

㈠ 胃药奥美拉唑,什么时间吃能更好发挥药效长期吃会有什么后果

奥美拉唑是一种护胃药物,它是1988年上市的,一直受到胃病患者的追捧,它主要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以及清除幽门螺杆菌来达到护胃的目的。它具有高效低毒,治愈率高,病人耐受性强等优势,因此上市之后,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奥美拉唑的服用时间一般是饭前15分钟口服,发挥的药效是最好的,用以控制胃酸的分泌。

5,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长期的胃酸缺乏,会使胃内的亚硝酸盐增加,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

6,会损害视觉。如果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又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的话,会导致视觉的损害,视力恶化,视力缩小,模糊等。

㈡ 奥美拉唑饭前多久吃

提前30分钟。因为奥美拉唑在胃酸中不稳定。不能在胃里呆太久。所以要提前30分钟,保证吃饭的时候已经到肠里去了。要不和食物一起,会呆在胃里很久,失去了药效。然后30分钟以后吃饭,胃酸分泌会增多,奥美拉唑也开始发挥作用了。

㈢ 奥美拉唑可以服用多长时间了

一般可以服用二周左右。但是在有消化道溃疡疾病则可以服用6到8周。

㈣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说明书上说早上晚上饭前饭后多长时间吃药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服用时间是:每日晨起吞服或早晚各一次。

口服本品后,经小肠吸收,1小时内起效,0.5~3.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可分布到肝、肾、胃、十二指肠、甲状腺等组织,且易透过胎盘。

本品在体内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统代谢,代谢物的约80%经尿排泄,其余由胆汁分泌后从粪便排泄。



(4)一般奥美拉唑多长时间可以吃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使用不得超过7天,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咨询医生。

2、两个月以内不得再次服用,如症状反复,应立即就医。

3、本品在以下情况下请勿使用:吞咽困难或疼痛;呕血;便血或黑便,这些可能是严重情况的征兆,应咨询医生。

4、肝功能不全或血象不正常的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假如出现烧心持续或加重症状,请停用本品并去医院就诊。

6、儿童使用本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7、孕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8、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立即就医。

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生。

㈤ 奥美拉唑一般要吃多久

奥美拉唑一般大概吃6-8周左右的,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的治疗胃炎胃溃疡。

㈥ 奥美拉唑肠溶片一般吃多长时间

你好

奥美拉唑不能一直吃的,一般建议吃4-8周就停用的。隔一段时间后可以再用2周。
你有反流性食管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要联合用抗生素的。
建议你在现有用药的基础上加上阿莫西林和西沙必利看看。
祝健康

㈦ 奥美拉唑应当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吃多久看看你用对了没

奥美拉唑是治疗反酸、烧心的药物之一,一旦感觉胃不舒服,很多人就会在家中就自行服用,那么奥美拉唑适合哪些病症,需要吃多久?什么时间服用药效最佳呢?

奥美拉唑能够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降低胃内的酸度,减轻胃酸对胃、十二指肠、食管粘膜的损伤,促进损伤粘膜的愈合,改善上腹疼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奥美拉唑的适应症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等等上消化道疾病,也用于反酸、烧心等与胃酸相关症状的对症治疗,那么奥美拉唑在什么时间服用药效最佳呢?

有的人认为吃药会伤胃,所以就把奥美拉唑放在饭后服用。但是进餐以后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分泌更多的胃酸,而奥美拉唑在服药半小时至三个小时血药浓度才能达到峰值,如果在饭后奥美拉唑,不利于及时有效地控制胃酸分泌;因此如果每天只吃一次,需要在早餐前30分钟~60分钟服用;如果每天需要服用两次的话,应当在早餐和晚餐前30分钟至60分钟服用;那么奥美拉唑能吃多长时间呢?

一般来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需要服用2~4周,每日1~2次;胃溃疡患者服药时间为4~8周,每日1~2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服药时间10~14天,每日两次;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服药时间为8周,每日1~2次;对于黏膜糜烂或者与酸相关的疾病,建议服药4周以上,每日1~2次,另外不建议长期服用奥美拉唑,研究显示如果长期服用奥美拉唑会影响钙的吸收,特别是老年人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发生的风险;另外奥美拉唑如果长期服用还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和代谢,使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产生障碍,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或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