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3年级能看二十四史吗
如果孩子有浓厚的兴趣是可以阅读的。
但是建议家长陪同阅读,因为三年级的阅读量是有限的,所以肯定是需要家长的帮助的。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素有“正史”之名。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B. 时间简史小学生能看得懂吗
《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着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宏伟瑰丽,语言优美,使人们认识到:在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如此的神奇和奇妙。《时间简史》的成就:《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成为全球科学着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超2500万册,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观。该书内容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从那以后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宇宙世界的观测技术方面都有了非凡的进展。这些观测证实了霍金在该书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其中包括宇宙背景探险者(COBE)的最新发现,它在时间回溯上探测到离宇宙创生的30万年之内的某些情况,显露了霍金超人的时空感知能力。作者简介: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Hawking)
于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着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着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计算机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着轮椅逐页去看。霍金一生贡献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着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C. 《时间简史》适合小朋友看吗在那买书
《时间简史》是一部由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创作的科学着作,于1988年首次出版。该书是一本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该书讲述了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它的定位是让那些对宇宙学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了解作者的理论和其中的数学原理。
在这部书中,霍金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
《时间简史》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起始点——宇宙大爆炸奇点。宇宙是不断膨胀着的,它在最初应该收缩为一点,这一时刻被称为宇宙大爆炸时刻。宇宙在这一点的密度无穷大,这一点即为数学上所称的奇点。
2.时间终结——黑洞。恒星由于引力作用会不断收缩,会形成一个“黑洞”。黑洞表面引力很强,时间会在此终止。
3.上帝是如何启动宇宙的?——宇宙的起源和命运。一种是以人择原理来解释的叫做紊乱边界条件的宇宙起源;另一种解释称为“暴涨模型”,它认为宇宙在开始的一瞬间是以加速度膨胀,在远小于1秒的时间里宇宙的半径增大了100万亿亿亿倍。
4.物理学的统一——终极理论。人类在寻求建立一个适用于宇宙中每一事件的、完整的、协调的统一理论,在这理论中不需要选取特定的常数去符合事实。
《时间简史》是一部讲述宇宙奥秘的科普读物。霍金对“时间简史”的解释是“从大爆炸到黑洞”,意思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由宇宙大爆炸开始,演化到黑洞结束。
《时间简史》一书着重解答人类最古老的命题:时间是有始有终的吗?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传统思想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在时间上也是无始无终的。但霍金则认为,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以一个“点”存在,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后来,这个“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由此开始,物质逐渐形成。宇宙起初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进,它的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其中蕴含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最终形成星系。宇宙的空间一直持续不断地扩大,膨胀,直至今日。
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并成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总体来说,这本书适合高中以上同学阅读。
D. 霍金的《时间简史》十四岁的小孩看得懂吗
看得懂,我就是十四岁的~
看《时间简史》的话,最好先普及一下量子物理的知识。
最关键的是有兴趣,我就是这样,就是有了兴趣,所以再枯燥也可以看下去。
不过时间简史似乎也是很简单的,用的语言也很简明,有点逻辑的人我想可以看懂。
E. 12岁看时间简史合适吗
不怎么适合吧,十二岁刚刚小学毕业。等初中有了一些简单的物理基础再看
F. 多大适合看《相对论》.《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
这是很有意思的几本书,不同时期看所体会到的内容页不一样,随着你的知识的增长,你就愈能更多得看懂书中所举的各种例子,并能从书中知识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人生含义。
就拿我自己而言,从小爱好天文学,小学6年级时看完《十万个为什么之宇宙篇》,了解了很多常识,初次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同时又是伟大的。
初中接触到《相对论》,但那时物理知识掌握的少,对其中很多描述例子公式都看不大懂,只是明白原来还有因为速度接近或达到光速而使时间变慢的理论,觉得很神奇。E=MC2这个公式还是不能理解。
到了高一,我们物理老师也是个霍金迷,给我们推荐《时间简史》这本书,并且在课上给我们简介其中的一些简单理论,听后立刻去图书馆查阅。但是拿来一看发现还是比较深奥,里面很多公式例子还看不懂。
到了高三,随着物理和数学知识的进展,我又重新读《时间简史》这本书,突然发现里面很多理论竟然看懂了,公式也很多可以理解了,又一次去图书馆偶然看到《果壳中的宇宙》这本书 ,彩图的看起来就更形象了,配合上《时间简史》,大概有理解个60%这样
到了大学,读的是计算机,学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等,看了其他方面的书籍,这时再拿出来读,已经能体会个80%左右了,有次物理课上老师突然说道时间和空间,并随口问了一些问题,我都对答如流,得到老师的赞许,并且让我上台给同学讲解了其中的知识。但是此时有些东西还是没法体会,特别是空间的维度问题,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比如:四维是加上时间,但四维以上是什么,而且在四维空间里面去体会一些东西的时候根本没法做到,有些同学问到这些问题时我就萎了。瞬间感叹智商有限,这些玩意不是普通能人弄懂的。
现在,感觉这几本书真正教会我的东西不止书上的内容,让我体会到人类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