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资讯 » 秒针可以记录比还短的时间
扩展阅读
吃什么药可以预防结核 2025-05-20 04:55:57

秒针可以记录比还短的时间

发布时间: 2023-02-09 10:14:05

❶ 钟面上走得最快是秒针,它可以记录比什么还短的时间

按规定:秒针可以记录比分还短的时间。

❷ 秒针可以测量______的时间

秒针可以测量较短的时间.
故答案为:较短.

❸ 时针分针秒针分别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时针分针秒针特点和用途:

1、时针:指示小时,形状最短,走一圈12小时;

2、分针指示分钟,形状宽属于第二长,走一圈1小时;

3、秒针,指示秒钟,最细最长,走一圈1分钟

拓展资料:

时钟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时器,人们通过它来记录时间。

至今为止,在中国历史上有留下记载的四代计时器分别为:日晷、沙漏、机械钟、石英钟。

计时器上指示小时的指针,钟表等计时器表面上的针形零件有长针和短针之别,短针指示“时”,称“时针”。

分针是指时钟上面以分钟为单位移动的指针。

秒针是指时钟上面以秒为单位移动的指针,每移动一大格即为1秒钟。

时钟上面以秒为单位移动的指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时钟

❹ 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叫什么针,秒针走1圈是多少秒

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叫秒针,秒针走1圈是60秒。

秒针是指时钟上面以秒为单位移动的指针,每移动一小格即为1秒钟。

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3600秒

24小时=1440分=86400秒

(4)秒针可以记录比还短的时间扩展阅读:

时钟表盘上一般有三根针,最短的针为时针,时针走1圈是12小时;比时针长、秒针短的针是分针,分针走1圈是60分钟;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秒针走1圈是60秒。时钟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时器,人们通过它来记录时间。

在中国古代,时钟没有发明以前,古人用日晷来看时间,日晷是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故而它的计时原理也和太阳有关,人类使用日晷的历史非常遥远,古巴比伦在远古时期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

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

❺ 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秒走一大格是多少秒走一圈是多少秒

一小格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1分钟=60秒,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❻ 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秒走一大格是多少秒走一圈是多少秒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一小格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1分钟=60秒,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钟表

钟表是一种计时的装置,也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 钟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按国际惯例,机芯直径超过80毫米、厚度超过30毫米的为钟;直径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怀表;直径37毫米以下为手表。

古代中国人亦有以水来计时的工具——铜壶滴漏,他们亦会用烧香计时。将香横放,上面放上连有钢珠的绳子。我国古代工匠又发明了漏刻。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晚很多,但更为普遍。紫禁城交泰殿内,就有一座铜壶漏刻。漏,是指盛水漏壶,用于泄水或盛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钟表

❼ 钟面上走最快的是秒针,它可以记录比什么还短的时间

钟面上走最快的是秒针它可以记录比分还短的时间

❽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它就是()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它就是(秒),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就是(1分)。

通常计算时间的最小单位,六十秒等于一分或等于六十分之一小时(60秒 = 1分 = 1/60小时)。

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

(8)秒针可以记录比还短的时间扩展阅读:

国际单位制词头经常与秒结合以做更细微的划分,例如ms(毫秒,千分之一秒)、μs(微秒,百万分之一秒)和ns(纳秒,十亿分之一秒)。虽然国际单位制词头虽然也可以用于扩增时间,例如Ks(千秒)、Ms(百万秒)和Gs(十亿秒),但实际上很少这样子使用,大家都还是习惯用60进制的分、时和24进制的日做为秒的扩充。

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课件 一分钟有多长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起点的这一要求,本节课主要把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以一系列的学生充斥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或动手操作,或讨论交流,或游戏体验等等,注重学生对时间的体验,对时、分、秒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体验一分时间的长短。
2、知道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3、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一分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分与秒的关系,正确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具准备:课件、模型钟面
学具准备:写字材料、口算材料、朗读材料、口诀材料、作业纸、跳绳、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1分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位老师来听大家上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你们应该怎样表现呢?
生:要积极发言。
生:大声地说话。
生:倾听同学的发言。
生:开动脑筋思考。
生:……
师:今天,就看谁的表现最棒。刚才打上课铃时是11:05,现在是11:06,时间已经过去了1分,那么1分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听1分的音乐,好吗?
(电脑播放1分的音乐,屏幕中钟面上分针悄悄地走着,学生静静感受1分。)
师:音乐停了,1分到了。
(评析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1分导入新课,让学生真实地感知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接着让学生静听音乐,初步感知1分的长短。)
(二)探究新知
1. 活动1:数豆子。
师:在1分里人们能做许多事情,下面举行1分数豆子比赛,(贴:数豆子。)愿意吗?
生:愿意。
师:谁数得最多,谁就是“数豆能手”。
师:请大家拿出豆子,准备——开始。
(电脑再现1分的音乐及时钟,学生活动。)
师:停!1分到了,谁来汇报。
生:我1分数250粒。
师:有比他多的吗?
比他多的学生一一汇报。
师:1分数450粒(最多的学生),(板书:450粒)祝贺你,“数豆能手”。(师发奖。)“数豆能手”,你是怎样数的?
生:2粒2粒地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5粒5粒地数。
师:把豆子放进抽屉。在数豆活动中,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
(评析创设1分“数豆比赛”这个有趣的活动,其目的一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1分的长短;二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的过程;三是张扬个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2
师: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平时还喜欢哪些活动?
生1:我喜欢跟爸爸下象棋。
生2:我喜欢与陈锐同学比赛拍皮球。
生3:我平时喜欢转呼啦圈。
……
师:今天,我把跳绳、拍皮球、转呼啦圈、穿珠子、做口算(师贴:跳绳、拍皮球、转呼啦圈、穿珠子、做口算。)这些活动带进课堂,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1项你最喜欢的活动,待会儿我请大家说一说你1分干了什么?(师贴课题:1分能干什么。)还要评比各项比赛能手,有信心获胜吗?需要材料的到老师这儿来领取,(学生领材料。)可以请老师帮你们记数,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
(电脑再现1分的音乐及时钟,学生活动。)
师:停!现在老师要现场采访一下,你1分干了什么?请跳绳的先说吧。
生:我1分跳了××下。
……
师:1分跳××下,(板书:××下)祝贺你,“跳绳能手”。(师发奖。)
师:拍皮球的汇报吧。
(拍皮球、转呼啦圈、穿珠子、做口算的依次汇报,选出各项能手。)
(评析老师课前调查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并结合具体情况备出5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方案。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角度,乃至全方位“动”起来,亲身体验1分的持续时间,从而建立1分的时间观念。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使学生感知1分的时间,体现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视。)
3.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师:听,(电脑里显示秒针走5秒的滴答声钟面)这是什么声音?
生1:滴答声。
生2:秒针走的声音。
师:(指着秒针)对,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秒针,它可以记录比1分还短的时间。
师:看,秒针滴答一声走多远?(电脑显示秒针走1秒的钟面。)
生1:走1小格。
生2:1秒。
师:它走1小格是1秒。谁能学学秒针走1秒的滴答声?(3人学。)
师:那它走5小格是几秒?
生:5秒。
师:谁能学学秒针走5秒的滴答声?(2人学。)谁会用数数的方法数出5秒?(2人数。)不错,咱们一起跟着秒针数数吧。
(评析当学习过程由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时,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否有减缓。因为儿童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兴趣。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协调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在这里,教师用电脑做辅助手段演示秒针走动的画面,并且配有清脆的滴答声,让学生在一看、二听、三思考、四表达等活动中掌握新知。)
师:同学们,猜一猜,1分内你能听到多少次秒针走的滴答声?
生:猜想。(几人说。)
师:咱们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地数,看看你猜对了吗。
(电脑课件进行验证。)
师:多少次?
生:60次。
师:你们猜对了吗?
(评析在前面几次电脑演示的感性基础上,让学生猜测1分能听到多少次秒针走的滴答声,最后实验加以验证,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师:下面,请大家拿出学具钟,将3针重合到12:00,拨动秒针1圈,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看。
生操作汇报。
生1:我发现秒针走1圈,走了60小格是60秒。
(板书:60秒。)
生2:我发现时针也在动,但我们用眼睛看不清。
师: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课外书知道的。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还有什么发现?
生1:分针走了1步。
师:说得真形象。
生2: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板书:1分。)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看看。(电脑课件进行验证。)
师:秒针走1圈,同时分针走1小格,那么分与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1分=60秒。
生2:60秒=1分 。
师:把你们的发现大声读一读吧。(生齐读:1分=60秒,60秒=1分。)
(评析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动手拨动秒针1圈,说出自己的发现,再借助电脑演示分针、秒针走动的画面,直观、形象、动态地验证了1分=60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思考中表达,充分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4.估计1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钟面发现1分=60秒,那么没有钟、也没有表,怎样掌握1分的时间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1:默数60下,1,2,3…
生2:我1分心跳92下,只要数92下就知道是1分。
生3:打60个点。
生4:拍手60下。
师: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用你们喜欢的方法估计1分,时间到了,就轻轻地举起你的手,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明白吗?
师:闭上眼睛,准备——开始。
(电脑显示1个无声的钟面。)
师:好,××估计得最准。同学们估计1分都挺准的。
(评析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掌握1分,如拍手、默数、打点、数心跳、踏步……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造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计1分,可谓人人有自信。)
5.估计几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自己设计,动手创作一件你最拿手的作
品,估计一下你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动手创作——电脑播放音乐。)
师:停,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带上来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评析进行多样、生动有趣的创造活动,再一次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并且通过实际活动,将数学知识延伸,促进学生建立较短时间的时间观念。)
6.观看信息。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同学们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真是太了不起了。其实时间就是这样1分1秒积累起来的,充分用好它能做许多事情。看,时间小博士带来什么信息?
(电脑显示6条信息。)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生说感想。)
(评析通过时间小博士带来的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唤起了学生珍惜每分时间的真实情感。这样设计,把知识、能力、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渗透良好的思想教育,体现了人文教育的思想。)

(三) 课堂小结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下课铃快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文具整理好,放在袋中,看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整理。)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像现在这样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评析有意识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量。
板书设计:
一分能干什么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走 一 圈 是 60 秒
1 分 = 60 秒
设计思路:
通过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有趣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一分钟的重要性。并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真正价值。在“寓教于乐”的情境活动中,去自觉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