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钩藤的介绍 钩藤的功效作用
钩藤,(拉丁学名: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 ex Havil.),别名钩丁、吊藤、鹰爪风、倒挂剌等。是茜草科钩藤属常绿藤本 植物 ,攀援状灌木,茎枝方柱形纤细无毛,,叶纸质呈椭圆形,头状花序。什么是钩藤?钩藤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钩藤的资料,欢迎阅读。
钩藤的介绍
钩藤, 中药 名。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 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具有息风定惊, 清热 平肝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 感冒 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入药部位
干燥带钩茎枝。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归肝、心包经。
功效
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主治
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相关配伍
治高 血压 , 头晕 目眩, 神经 性头痛:钩藤6-15g。水煎服。(《常用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3~12g,后下。
采集加工
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生理特性
1、钩藤:藤本;嫩枝较纤细,方柱形或略有4棱角,无毛。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宽3-7厘米,两面均无毛,干时褐色或红褐色,下面有时有白粉,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楔形至截形,有时稍下延;侧脉4-8对,脉腋窝陷有粘液毛;叶柄长5-15毫米,无毛;托叶狭三角形,深2裂达全长2/3,外面无毛,里面无毛或基部具粘液毛,裂片线形至三角状披针形。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5-8毫米,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苞片微小,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5厘米;小苞片线形或线状匙形;花近无梗;花萼管疏被毛,萼裂片近三角形,长0.5毫米,疏被短柔毛,顶端锐尖;花冠管外面无毛,或具疏散的毛,花冠裂片卵圆形,外面无毛或略被粉状短柔毛,边缘有时有纤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棒形。果序直径10-12毫米;小蒴果长5-6毫米,被短柔毛,宿存萼裂片近三角形,长1毫米,星状辐射。花、果期5-12月。
2、大叶钩藤:大藤本,嫩枝方柱形或略有棱角,疏被硬毛。叶对生,近革质,卵形或阔椭圆形,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近心形或心形,长10-16厘米,宽6-12厘米,上面仅脉上有黄褐色毛,下面被稀疏至稠密的黄褐色硬毛,脉上毛更密;叶脉上面微凹陷,下面凸起,侧脉6-9对,脉腋有窝陷;叶柄长3-10毫米,无毛或疏被短柔毛;托叶卵形,深2裂达全长1/2或2/3,裂片狭卵形,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基部内面具粘液毛;头状花序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节上苞片长6毫米,或成简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3-7厘米;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15-20毫米,花序轴有稠密的毛,无小苞片;花梗长2-5毫米;花萼管漏斗状,长2-3毫米,被淡黄褐色绢状短柔毛,萼裂片线状长圆形,长3-4毫米,被短柔毛;花冠管长9-10毫米,外面被苍白色短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2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柱长约6毫米,伸出冠管外,柱头长圆形。果序直径8-10厘米;小蒴果长约20毫米,有苍白色短柔毛,宿存萼裂片线形,星状辐射,果柄长12-18毫米;种子长6-8毫米(连翅),两端有白色膜质的翅,仅一端的翅2深裂。花期夏季。
3、毛钩藤:藤本,嫩枝纤细,圆柱形或略具4棱角,被硬毛。叶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8-12厘米,宽5-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钝,上面稍粗糙,被稀疏硬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糙伏毛。侧脉7-10对,下面具糙伏毛,脉腋窝陷有粘腋毛;叶柄长3-10毫米,有毛;托叶阔卵形,深2裂至少达2/3,外面被疏散长毛,内面无毛,基部有粘液毛,裂片卵形,有时具长渐尖的顶部。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20-25毫米,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苞片长10毫米,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2.5-5厘米;小苞片线形至匙形;花近无梗,花萼管长2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萼裂片线状长圆形,密被毛;花冠淡黄或淡红色,花冠管长7-10毫米,外面有短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外面有密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长圆状棒形。果序直径45-50毫米;小蒴果纺锤形,长10-13毫米,有短柔毛。花、果期1-12月。
4、华钩藤:藤本,嫩枝较纤细,方柱形或有4棱角,无毛。叶薄纸质,椭圆形,长9-14厘米,宽5-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或钝,两面均无毛;侧脉6-8对,脉腋窝陷有粘液毛;叶柄长6-10毫米,无毛;托叶阔三角形至半圆形,有时顶端微缺,外面无毛, 内面基部有腺毛。头状花序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节上苞片微小,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3-6厘米;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10-15毫米,花序轴有稠密短柔毛;小苞片线形或近匙形;花近无梗,花萼管长2毫米,外面有苍白色毛,萼裂片线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有短柔毛;花冠管长7-8毫米,无毛或有稀少微柔毛,花冠裂片外面有短柔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棒状。果序直径20-30毫米;小蒴果长8-10毫米,有短柔毛。花、果期6-10月。
5、无柄果钩藤:大藤本;嫩枝较纤细,略有4棱角或方柱形,微被短柔毛。叶近革质,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8-12厘米,宽4-6.5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至楔形,两面均无毛,下面常有蜡被,干时常为粉白色;侧脉4-7对,下面脉上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脉腋有窝陷,其中有粘液毛;叶柄长5-10毫米,无毛;托叶窄三角形,深2裂达全长2/3以上,外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内面基部有粘液毛,裂片窄三角形。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5-10毫米,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达15厘米;小苞片线形或有时近匙形;花无梗;花萼管长1-2毫米,外面有稠密苍白色毛,萼裂片长圆形,顶端钝,长1毫米,通常有稀疏或稠密短柔毛;花冠黄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管长6-10毫米,外面无毛或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2毫米,外面有明显苍白色或金黄色的绢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长棒形。果序直径25-35毫米;小蒴果纺锤形,长10-14毫米,微被短柔毛,宿存萼裂片舌状,长约1毫米,略呈星状展开。花、果期3-12月。
生长环境
钩藤主产于广西、广东、湖南、江西一带;大叶钩藤主产于云南、广西、海南等地;毛钩藤主产于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及台湾;无柄果钩藤主产于广西和云南;华钩藤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
药材性状
本品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O.2~O.5c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者具细纵纹,光滑无毛;黄绿色至灰褐色者有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被黄褐色柔毛。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不育花序梗),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突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先端细尖,基部较阔;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的托叶痕。质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或中空。气微,味淡。
钩藤的功效作用
钩藤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下品。本品的刺曲如钓钩故名,原植物来源较多。商品主要有钩藤和华钩藤两类。
别名:勾藤、勾勾、钓钩藤。
来源:为茜草科木质藤本植物钩藤及华钩藤的干燥带钩的茎枝。均为野生。
产地:1、钩藤。主产于广西、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安徽、广东等地。
2、华钩藤。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性状鉴别:1、钩藤。为带茎的钩,茎呈圆柱形,长约2~3厘米,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茎上有环状的茎节,微凸起,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勾,形似船锚;亦有仅生单钩的,对面为凸起的疤痕,钩大小不一,基部稍宽呈扁圆形,直径2~3毫米,先端狭尖向内弯曲。通体光滑而坚硬。体轻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中问髓部呈黄白色,松软如海绵,外圈坚硬,棕红色。气无,味淡。
以双钩,茎细,钩肥状结实,茎的两端与钩剪平(双平头)光滑,色紫棕者为佳。
2、华钩藤。性状与钩藤基本相似,所不同者,茎呈方柱形,有棱,略粗大。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钩的基部稍阔,习惯认为钩藤的质量比华钩藤为好。
主要成分:含钩藤硷及异钩藤硷,均属吲哚类 生物 硷。
功效与作用:平肝止痉,其原理为:
1、降血压。作用较明显,尤以混钩(包括单钩、双钩及上下二端相连的枝条)降压作用较强,维持时间也较长,而老枝的降压作用极短暂。一般茎、枝的降压程度与混钩比较相差不显着,但降压维持时间茎、枝较钩为短。
2、镇静。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制止豚鼠实验性 癫痫 的发作。钩藤的止痉作用与此有关。
此外,近年来还发现钩藤对引起 呼吸 道感染的病毒如腺病毒、亚洲甲型 流感 病毒和仙台病毒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甘,微寒。
归经:入肝、心包经。
功能:清热镇惊、平肝熄风。
主治:惊痫抽搐,头目眩晕。
临床应用:1、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着,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2、用于肝风晕眩,治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眩,取其有降血压的镇静作用。对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帮助。常配桑叶、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如肝阳上亢较显着,兼有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则更配石膏清热、茯神镇静,方入钩藤散。
此外,近年来有报道试用钩藤配麻黄,五味子水煎服治痰喘型慢性 气管炎 ,有一定效果,可能主要是通过镇静作用而加强麻黄的平喘作用。
使用注意:1、前人 经验 认为钩藤久煮无力,宜后下,一二沸即起。现代实验证实钩藤煮沸20分钟以上,其降压作用即降低,因此,后下是有科学根据的;
2、过去有认为双钩效力比单钩强,但实际上两者无大差别。只要取钩多枝少者药效就好。治小儿急惊风有时单用钩藤。
3、茎枝降压作用与钩相差不显着,但持续时间较短;老枝降压作用微弱,持续时间短暂。
用量:6~15g,大剂可用至24~30g。
⑵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总结4个
1、对抗惊厥以及促进镇静。有相关研究发现,对豚鼠静脉注射含有钩藤的药剂可以达到防治癫痫出现的原因,如果可以同时跟牛膝搭配的话能达到很好的协同效果。此外,钩藤还可以达到镇静的效果,而且这种镇静并非催眠,是可以让人平静安静下来的一种药物,经过研究发现,在钩藤当中含有柯南因碱以及缝子木素甲醚等,而这些物质可以帮助抑制3H-5-HT的结合,而这是一种让人兴奋的物质还会引起代谢紊乱。
2、降血压。将钩藤用水煎然后饮用不管是会针对原发性高血压还是肾脏原因导致的高血压都有很明显的效果,而且在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之后还会发现血清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都有明显改善降低的效果。不过大家也要注意,想要借助钩藤达到降血压的效果,煎煮钩藤的时间要控制起来,不得超过二十分钟,否则降血压的效果则会慢慢削弱。钩藤之所以可以降血压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吲哚生物碱可以扩张血管,另一方面还因为钩藤可以帮助抑制兴奋作用对血管造成的收缩。
3、改善心律失常。通过服用钩藤可以抑制心房的收缩能力,而且还可以预防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情况。
4、预防血栓。钩藤中含有的钩藤碱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于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聚集也有缓解效果,除此以外,还可以改善红细胞变形,在预防血栓形成方面有着不错效果。
⑶ 大叶钩藤的功效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作为中药的大叶钩藤,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哦,对于治疗我们人体的许多的疾病都是有着独特的功效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降血压了,更是有着非常不错的镇静功效哦,但是人们对于大叶钩藤的功效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叶钩藤的功效和注意事项吧。
功效与作用
1、降血压。高血压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了,高血压对于我们人体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人们对于高血压也是非常恐惧的,如果大家出行了高血压就可以通过服用一些大叶钩藤来进行治疗哦,大叶钩藤对于帮助我们控制血糖的高低也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2、镇静。有明显镇静作用,且能制止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钩藤的止痉作用与此有关。
此外,近年来还发现钩藤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如腺病毒、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和仙台病毒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甘,微寒。
归经:入肝、心包经。
功能:清热镇惊、平肝熄风。
主治:惊痫抽搐,头目眩晕。
注意事项
1、前人经验认为钩藤久煮无力,宜后下,一二沸即起。现代实验证实钩藤煮沸20分钟以上,其降压作用即降低,因此,后下是有科学根据的。
2、过去有认为双钩效力比单钩强,但实际上两者无大差别。只要取钩多枝少者药效就好。治小儿急惊风有时单用钩藤。
3、茎枝降压作用与钩相差不显着,但持续时间较短;老枝降压作用微弱,持续时间短暂。
大叶钩藤的功效是比较多的,所以药用价值非常高,既可以帮助我们降血压,又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镇静效果,所以大叶钩藤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了,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服用大叶钩藤的注意事项也是非常多的哦,我们在生活中服用大叶钩藤的时候就要多注意了。
⑷ 大叶钩藤的临床运用有哪些
大叶钩藤是临床治病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药材,用这种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不仅药效突出,而且副作用非常小,深受医患者的信赖,那么对于大叶钩藤的临床运用到底都有哪些呢?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将为大家做出介绍。
1、大叶钩藤在临床上复古很多病症均有疗效,特别是对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是经过临床验证的,据100余例的观察,服药后多数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随着血压的下降,头晕、头痛、心慌、气促、失眠等自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据部分病例观察,血压下降开始于服药后2-7日,10日之后降压效果即很显着,有时还可继续下降。血压下降的曲线呈斜坡状,显示本品作用温和。个别病例在服药期间有回升现象,但波动的幅度甚小,且不伴有症状恶化。
2、大叶钩藤对神经机能失调者疗效甚显着,服药后十天左右可以明显的减轻病症。病期愈早疗效愈好,属于第三期者多无降压效果,但有些患者血压虽无明显变化,而症状却有明显改善。治疗中未见副作用。用法:钩藤加水煮沸10-20分钟,使成20%浓度,每次20-30ml,日服3次;或每日用钩藤2两,放入沸水中保持沸点15-20分钟,制成煎液20Oml,中、晚分服,4-6曰为一疗程。
3、根据祖国医学传统经验,钩藤不宜久煎,否则影响效力;现代药理实验亦证明,钩藤煮沸超过20分钟时,降压的有效成分便部分破坏、日用量3-5钱的疗效不满意,而以2两疗效较好。
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大叶钩藤的药理用途的确非常的广泛,采用大叶钩藤来治疗病症的话,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当然这讲究对症使用,而且需要听从医生指导,如果错误地使用大叶钩藤的话,有可能会造成一些没有必要的伤害,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对待。
⑸ 中药冰片和中药钩藤如何使用泡脚降血压冰片要多少钩藤要多少
钩藤20克、冰片少许。将钩藤切碎,加少许冰片,入布包,放入盆内加温水浸泡备用。每日晨起和晚睡前各洗浴双足1次,每次30~45分钟,10日为一疗程。
功效:疏风清肝,熄风止痉。
高血压只能控制没有办法治愈,一旦确诊就是终身服药,长期喝杜仲茶能平稳降压,而且没有副作用,还可以对腰痛,夜尿频繁效果良好,又有补肾的功能,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⑹ 钩藤泡水喝有哪些功效
中医方面认为,钩藤服用后对于肝经、心经、手少阴经、足阙阴经等都有很不错的保健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平肝熄风中药材。钩藤的食用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直接泡水饮用,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钩藤泡水喝的功效吧。
钩藤泡水喝的功效
第一:熄风止疼
中医方面认为钩藤这种中药材使用之后具有保健身体的功效,并且还有清心包火的作用,所以泄肝经之热以及熄风定惊的作用是非常好的。所以说,生活中若是身体出现了厥阴抽搐、小儿急惊、夜啼、惊风、女性子痫等毛病,这些抽搐疾病都可以使用钩藤来进行治疗。
第二:清热平肝
生活中若是能够科学的使用钩藤,那么可以平肝阳也可以清肝热,对于肝脏的保健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所以说,临床科学中钩藤更多的是治疗一些由于肝经有热所导致的疾病,例如头胀头痛、风热头痛、高血压、头晕目眩以及疹出不畅等毛病。
第三:透疹
钩藤性微寒,质地比较轻味道也比较薄,轻可以起到透发的作用,而寒性则可以解热,所以这种中药材使用后具有透疹的功效。生活中若是身体出现了小儿麻疹、水痘、风疹等疾病,出现了疹出不畅等后果,都可以使用钩藤泡水服用身体可以快速恢复健康。
第四:治疗热证抽搐
钩藤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老专家告诉我们这种中药材使用后具有治疗热证抽搐的作用,对于一些高热抽搐等毛病都可以使用钩藤来治疗。生活中小儿惊风以及小儿高热抽搐都是可以使用钩藤来进行防御,并且对于程度比较轻的抽搐也有一定的抑制功效。不过,若是抽搐症状比较严重,那么钩藤的作用就会减弱,这个时候应该紧急送医处理。另外,想要加强钩藤治疗热证抽搐的功效,那么应该和犀角、天麻、羚羊角等一起使用,这样清热以及止痉的作用将会更好。
第五:治疗晕眩以及高血压
研究还发现,使用钩藤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头晕眩的作用,特别是由于高血压所导致的晕眩症状疗效将会更好。钩藤泡水喝的功效还包括了治疗高血压,能够令体内血压恢复正常并且对于多种高血压导致的不舒服症状都有一定的疗效。
第六:镇静以及缓解麻木
钩藤进入体内还可以起到减少动物自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镇静的功效,不过持续时间并不长。另外,钩藤还可以有效的改善肢端麻木感,所以解麻作用还是很不错的。
钩藤的药用价值
1、治小儿惊热: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延龄散)
2、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二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治诸痫啼叫:钩藤、蝉壳各半两,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一两。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普济方》钩藤饮子)
4、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弯身如虾者:钩藤、枳壳、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靠》钩藤汤)
钩藤的配伍应用
配天麻:钩藤清热熄风。天麻熄风祛痰、平肝止痉、稍兼温燥。二药合用,钩藤之清能减天麻之燥,平肝熄风、两无弊害。既治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之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手足麻木。
配薄荷:钩藤甘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薄荷清热疏风、透疹、清利咽喉、头目。钩藤偏于清,薄荷偏于散。二药配伍,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钩藤入煎荆宜后下,不可久煎。
配牛膝:钩藤甘寒、质轻味薄,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并能降压。牛夕苦酸平,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舒筋通络、引血下行以降压。两药配用,…清一补,清上补下,平脬熄风。可治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麻木,膝软乏力。
猜你喜欢:
1. 降血压中药方剂及不吃药降血压方法
2. 中药双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3. 排风藤的功效和作用
4. 蝎子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附方
5. 中药钩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⑺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钩藤是一种常绿藤本植物,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那么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钩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主治
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
《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
《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息风止疼:本品味甘、微寒、入心肝二经,善清心包之火,泄肝经之热而息风定惊止搐。正如《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予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故常用治疗厥阴抽搐、小儿急惊、小儿夜啼、妇女子痫、小儿惊风等各种抽搐疾痛。
清热平肝:钩藤甘微寒、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药性赋》曰:“钩藤甘寒专解痉,功在清热息肝风”。《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故临床常治疗肝经有热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风热头痛,高血压,疹出不畅等证。
透疹:钩藤甘微寒,质轻味薄,轻能透发,寒能解热。故有透疹之功。小儿麻疹,水痘、风疹疾病,疹出不畅、均可选用。
鉴别应用:钩藤与菊花、两药均能平肝和疏泄风热之邪,对于肝经风火上炎之头痛目眩及风热外感头痛目赤证,常相伍为用。但钩藤偏于熄风止痉,菊花偏于疏风泄热。
临床应用
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着,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用于肝风晕眩,治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眩,取其有降血压的镇静作用。对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帮助。常配桑叶、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如肝阳上亢较显着,兼有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则更配石膏清热、茯神镇静,方入钩藤散。
药理作用
镇静和抗惊厥
本品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而无催眠功效,能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增加戊巴比妥的入睡率。
华钩藤中所含的柯南因碱、二氢柯南因碱、缝子木素甲醚对大鼠脑细胞的3H-5-HT结合率有抑制作用,以柯南因碱作用最强。这可能是钩藤临床用于某些5-HT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如更年期、老年期抑郁症的药理基础。
本品醇浸剂皮下注射能防治实验性豚鼠癫痫的发生。钩藤注射液有抗电惊厥的作用。本品醇浸剂有一定的对抗戊四氮、戊四唑所致的惊厥作用,且与牛膝同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降压
本品水煎剂麻醉犬静注后血压可明显降低30%—40%,持续3—4小时以上。钩藤总碱也有显着的降压作用。并呈现降低-上升-再降低之三相变化。
本品水煎剂灌胃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肾陛高血压均有显着的降低作用。第8周起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
本品的降压功效与煎煮时间有关,久煎则降压作用减弱,以煎20分钟为宜,证实了钩藤后下的传统的合理性。
本品与牛膝同用有明显的降压协同作用。证实了中医认为牛膝引药下行,引肝火下降的观点。
本品降压的机制是多方面的:①钩藤可抑制高血压大鼠纹状体、视丘、海马区域内的钙通道而发挥降压作用;②钩藤吲哚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③二氢柯南因可选择地阻断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毛钩藤碱能抑制几种兴奋剂所致的血管收缩;④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对心脏的负性变时变力作用,对血压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心脏
(1)对心律的作用:本品可减慢豚鼠离体心房的自发节律,抑制心房的收缩力,并且不被阿托品所阻断。 可非竞争性地拮抗异丙肾上腺素正性变时作用,其负性变时和变力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膜钙转运有关。
(2)抗心律失常:钩藤总碱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化钙诱发的室颤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抗聚抗栓作用
钩藤碱能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和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解聚作用,并且比阿司匹林略强,与天麻合用抑制聚集的作用增强。钩藤碱还能明显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这些可能都是钩藤防止血栓形成的积极因素。
钩藤的食用方法
1、钩藤和全蝎搭配。钩藤清肝泄热雨平肝阳,熄风镇痉,治肌肉跳动,手足抽搐。全蝎熄风止抽,通络止痛,解毒散结,能弓}各种风药直达瘸所。对于频频抽动,手足震颤、止痛作用均强。二药合用,清热熄风,通经止痛。可治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燥不安等症状。
2、和菊花一起泡水喝的效果。钩藤清泄肝热而平肝阳,熄风镇痉。菊花长于平降肝阳,疏散风热。二药合用,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对外感风热或内伤肝阳上亢引起之头晕目眩,均可应用。
3、配薄荷一起食用。钩藤甘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薄荷清热疏风、透疹、清利咽喉、头目。钩藤偏于清,薄荷偏于散。二药配伍,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钩藤入煎荆宜后下,不可久煎。
钩藤的副作用
钩藤具有毒副作用。服用过度会导致死亡,特别是对心、肝、肾均呈明显的病理变化,因此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时,应注意肝、肾功能的检查。
⑻ 中药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钩藤是一 种植 物中药,藤有钩。钩藤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并不多,但是在医学上的应用却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钩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钩藤的功效和作用
息风止疼:本品味甘、微寒、入心肝二经,善清心包之火,泄肝经之热而息风定惊止搐。正如《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予肝木,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故常用治疗厥阴抽搐、小儿急惊、小儿夜啼、妇女子痫、小儿惊风等各种抽搐疾痛。
清热平肝:钩藤甘微寒、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药性赋》曰:“钩藤甘寒专解痉,功在清热息肝风”。《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故临床常治疗肝经有热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风热头痛,高血压,疹出不畅等证。
透疹:钩藤甘微寒,质轻味薄,轻能透发,寒能解热。故有透疹之功。小儿麻疹,水痘、风疹疾病,疹出不畅、均可选用。
鉴别应用:钩藤与菊花、两药均能平肝和疏泄风热之邪,对于肝经风火上炎之头痛目眩及风热外感头痛目赤证,常相伍为用。但钩藤偏于熄风止痉,菊花偏于疏风泄热。
钩藤的临床应用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着,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用于肝风晕眩,治高血压所致的头晕眩,取其有降血压的镇静作用。对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帮助。常配桑叶、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如肝阳上亢较显着,兼有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则更配石膏清热、茯神镇静,方入钩藤散。
钩藤的配伍应用配天麻:钩藤清热熄风。天麻熄风祛痰、平肝止痉、稍兼温燥。二药合用,钩藤之清能减天麻之燥,平肝熄风、两无弊害。既治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之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手足麻木。
配薄荷:钩藤甘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薄荷清热疏风、透疹、清利咽喉、头目。钩藤偏于清,薄荷偏于散。二药配伍,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钩藤入煎荆宜后下,不可久煎。
配牛膝:钩藤甘寒、质轻味薄,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并能降压。牛夕苦酸平,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舒筋通络、引血下行以降压。两药配用,…清一补,清上补下,平脬熄风。可治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麻木,膝软乏力。
配全蝎:钩藤清肝泄热雨平肝阳,熄风镇痉,治肌肉跳动,手足抽搐。全蝎熄风止抽,通络止痛,解毒散结,能弓}各种风药直达瘸所。对于频频抽动,手足震颤、止痛作用均强。二药合用,清热熄风,通经止痛。可治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燥不安等证。
配菊花:钩藤清泄肝热而平肝阳,熄风镇痉。菊花长于平降肝阳,疏散风热。二药合用,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对外感风热或内伤肝阳上亢引起之头晕目眩,均可应用。
配紫草:钩藤质轻味薄、有透发清热之力。紫草甘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两药合用、透疹之力较强。用于疹出不畅。《本草正义》:“濒潮又谓其发斑疹,则本于钱仲阳之紫草散、方用钩藤子、紫草茸等分末、温酒调服。按仲阳之所发斑,即是痘疮及瘄子,非今人时病中之能谓发斑。钩藤轻能透发,清能解热,而佐以紫草凉血活血,助其流动,又以酒辅之,能发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稳妥之法”。
猜你喜欢:
1. 钩藤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3.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4. 钩藤的功效作用和相关选方
5. 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配料
6. 中药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⑼ 如何用钩藤泡水喝
1、钩藤是有降压作用,但是单靠泡水的方式并不能达到较好的降压效果,最好能煎煮15-30分钟,如果煎煮时间过长,也会影响降压效果。
2、钩藤对于轻中度的高血压是有一定疗效,但是对于重度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是很有限的。不管是采取哪一种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控制血压,都应该按时规律的服用降压药,这样才能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
⑽ 具有降压作用的12种常见中药
【石决明 】
通过镇静、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利尿、调节钙代谢等途径而发挥降压作用。它主含碳酸钙。还含有20多种氨基酸、胆素及壳角质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多用于头昏目眩、目赤、便秘、烦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可与菊花、钩藤、生地等配伍。常规用量15~30克。
【丹参】
味道微苦,可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外周阻力,扩张血管,减慢心率,还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因而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和降低血压。主要含有丹参酮、异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酚及水溶性成分丹参素,还含有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维生素E等。并具有较强的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常用于胸闷、头痛、舌暗等由淤血阻滞表现的病人,常规用量5~15克。
【泽泻】
味甘性寒。含有泽泻醇A、B2,挥发油。胆碱,卵磷脂,维生素B2及大量钾盐。可以通过促进排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扩张外周血管等来降血压。属于利尿降压药。具有利水渗湿作用,适用于眩晕、肢肿、舌苔滑腻的病人。常用量5~10克。
【杜仲】
味甘性温,主要含有杜仲胶、生物碱、树脂等对血管有扩张作用,可以降血压,亦有降血脂作用。可与枸杞子等配伍使用,降压效果好。具有温补作用,适用于眩晕伴腰酸腿软的病人,常用量10~15克。阴虚火旺者慎用。
【钩藤】
钩藤具有平肝熄风、镇静的功效。它含降压有效成分是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等。降压作用与钙离子拮抗有关,即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使外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与西药中的钙离子拮抗降压药物相似,但无不良反应。它还能抑制神经节和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抑制血管内感受器从而降压。用钩藤30克水煎约十分钟每日早晚分服,有降压作用,且可缓解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适用于头目涨痛、眩晕、面赤、烦躁的病人,常用量10~15克。
【银杏叶】
为银杏科落叶乔木植物银杏树的干燥叶,含莽草酸、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甾醇等成分。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作用。单用或配川芎、红花。如银川红片,用量每日5~10克。
【玉米须】
其降压主要是与扩张末梢血管及对抗肾上腺素升压效应有关。每日用干玉米须30克煎液当茶饮,3个月左右生效,且降压疗效巩固。玉米须还有利尿及消除高血压蛋白尿的作用。
【葛根】
它含葛根素,通过阻断β-受体而降压。它同时还可改善脑血流量及基底动脉循环,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宜用于高血压伴冠心病及脑血流供应不足者。用葛根30~50克煎液,每日上下午分服,对改善高血压颈项强痛、头晕头痛、耳鸣、肢麻有效。但降压幅度不大,应与山楂、菊花、决明子同服。单独应用葛根也可选用愈风宁心片,一次5片,一日3次。
【罗布麻】
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是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而降压的,还能降血脂、改善心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对抗衰老亦有作用。对高血压的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有改善作用。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泻、恶心等。常用量为6~15克。
【黄连】
所含黄连素可直接扩张血管、抗肾上腺紊、抑制升压反应和血管运动中枢而降压;同时还可扩张血管改善肾血流量、抗高血压、降低血糖;故对伴有心肾疾病、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有效。每日用30克煎服,最好与仙茅、当归、巴戟天、知母、黄柏配成汤药饮用。黄连性味苦寒,脾虚便溏者慎用。
【川芎】
其味辛,性温。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酚性物质、有机酸等。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头昏者,可以与天麻配伍。属活血化淤药,适用于头痛,头晕等症,常用量3~10克。
【野菊花】
其味苦辛,性微寒。主要含有多种挥发油,油中含有樟脑、樟烯、当归酸脂。有明显降压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抗肾上腺素,扩张血管和抑制管运动中枢。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等症,常用量10~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