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系统 » bim软件可不可以自学

bim软件可不可以自学

发布时间: 2022-12-12 03:22:50

Ⅰ BIM可以自学吗

BIM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建筑行业采用BIM技术,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由过去的会议拍板决策,向经验数据决策迈进,建筑行业也搭上了数字化时代的列车。因此在本质上,BIM不仅仅一个专业的分类,而是多种专业混合起来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BIM技术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电力工程、水利水电等领域,特别是处理复杂工程、大体量、大跨度工程方向,BIM技术,是大势所趋,是势在必行。如果企业不具备BIM技术,基本上,很难做好复杂工程、大体量、大跨度工程等超级工程项目。比如上海中心,港珠澳大桥项目。

如何系统学习BIM?

1、学习BIM技术,首先需要具备建筑工程的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建筑工程图纸的识图,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图纸的识图能力,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基本功,也是从事BIM工作的基本功。

2、BIM技术是为建筑行业服务的,不是为了做BIM而做BIM,BIM技术不是为了做个不符合实际的模型,而是为了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痛点问题。

3、学习BIM技术,要从实际的工作需求出发进行建模,既要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 ,又要做到不浪费人力资源和做没有实用价值的模型,做到恰到好处即可。

4、学习BIM技术,BIM建模和BIM应用,两个都要重视,准确的BIM建模是BIM应用的基础,BIM应用中,进一步印证了BIM建模的深度和正确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实零基础自学BIM并不难,在理论基础上,BIM所需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学会使用更加拥有互联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而在学习BIM当中,学习BIM软件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系统的选择一两个BIM软件多加学习。

Ⅱ BIM可以自学吗有什么好的方法或者教程或者实例推荐的

1、BIM可以自学,但不推荐(学霸除外):
原因:难以成系统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解决起来很困难;真正应用时会经常卡壳,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解决能卡好几天;事倍功半。
建议:报一个信誉、评价好的培训机构,能够比较系统的学习,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半个月-1个月)对BIM有一个很好的概念,真正实操和互动更能加强学习结果,应用起来会事半功倍;学习结束后,有问题还可以继续咨询带课的老师。
2、自学可以去淘宝和一些BIM网站(中国Revit论坛、中国BIM网、EaBIM、鸿业BIM、华筑比目鱼等等)看一看,有一些免费和收费的网课;经常逛逛论坛,加一些BIM的QQ聊天群;关注一些BIM的微信公众号,等等。
3、建议学习后参加一些BIM考试(如BIM等级考试),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个很好的反馈和鼓励。

Ⅲ bim怎么学

1.制定计划

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每个人的角色不同,基础知识也不一样,想得到的技能也各有所需,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因人而异。Revit是BIM系列软件的核心,基础建模建议先学习Revit,在掌握Revit建模的基础上,BIM应用阶段可以继续学习Navisworks,它是一款模型综合碰撞检查软件,在工程项目中非常实用。渲染漫游方面可以学习Fuzor跟Lumion。

确定好学习的软件之后,就要系统的制定学习计划,时间进度安排,长中短期计划等。寻找入门级的学习资源,可以是购买教材,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各类学习资源,比如BIM自学网,腿腿教学网等。

总之,学习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细化,量化。比如今明两天要系统地学习扶手栏杆的绘制,周末要找往年真题中扶手栏杆的相关题目练习等。通过计划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不断督促自己。

自学毕竟还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还是要结合自身条件多跟小伙伴交流,有机会可以参加一些线下面授或专家讲座。多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来学习,并且可以通过课程不同阶段的内容寻找与自身专业或工作的切入点,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来解决,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自学对学习人员的学习毅力与是否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笔记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记录,不断试错,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并不断改善修正,保持正确的学习节奏。

Ⅳ 自学BIM怎样开始

最近有很多学生问过我这个问题:“老师,我该如何学习BIM”,之前总感觉问题很简单。因为我在项目上,项目都是有实际需要的,接触实际的项目,哪怕是教我的小徒弟也能很快上手。

但是回过头去想,也许是因为我直接接触到了一线的东西、一线的资料、一线的资源,可能还走了狗屎运,我遇上了我老师,然后我小徒弟遇上了我,哈哈哈。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没有这些资源的学生到底该怎么做呢?

以下内容不光是revit,更多的是学习BIM,一定要清楚BIM≠revit。

第一:还是软件学习,学生阶段由于学习能力强,所以更要把一些标准的软件学明白。

Ⅳ 自学BIM需要从哪些知识开始学

BIM学习总的来说是分为理论学习、软件学习、现场实践三个层面。
关于BIM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5大好处
1、减少纠纷
传统上,建筑师和业主讨论建筑设计方案,都是在设计图上讨论,可能会造成沟通了解上面的盲点,至于BIM所产生的三维信息模型,将所有的设计条件参数化,可以从不同的参数内容形成另一个替代方案,建筑师与业主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选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将双方的立场由对立转为协同,沟通变得更为清楚透明化,减少设计方案在中期修改或再度翻案的机会。
2、工作区域的跨越
以往的工作内容总是划分的很清楚,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之间的工作内容划分清楚,总是一个阶段后再进行讨论,无法进行随时随地的变更讨论,且互相衔接的接口不容易分清楚,导致可能建筑师的图和结构工程师的图都是对的,但放在一起之后,便合不起来了,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修改。但如果利用BIM的概念,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便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用相同的模型,用共通的语言,进行双向式的探讨,这样的工作就像个团队,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专业间的界面重叠处衔接清楚,减少设计内容相互抵触的现象。
3、建筑信息整合一致
以往数据含量大,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都处于不同档案,要修改总是分别将档案修改,而且修改过后可能还是会有些微误差,要经过多次校正检核,才可以确保图纸的正确性,但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所有信息都处于同一个模型当中,如有变更设计,所有的信息都会跟着更动而自动更动,陆续的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也都会一起变动,这样就不用一一的去校正,省去了大量的沟通校正时间,当然也减少错误及遗漏的可能性。
4、讯息实时更新
有了这接口对于信息的更新更为便利,监理单位可以直接利用ipad或手机,来比对工程是否有按图施工,如果有彼此不兼容的地方,便马上做记号标记,整个讯息便会传到BIM的整合接口中,结构工程师再进行检核是否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考虑是否要更改设计,缩减了沟通的时间,传统上,查核出错,便要带着施工图去找结构工程师询问,并且在图纸上做记号,还要讨论是否要修改设计,若必要的话可能还要找上建筑师,过程相当琐碎,可见其平台重要性。
5、化解交代不清楚的死角
以往利用二维图形去描述设计图,有些视觉死角会比较难沟通甚至造成误会,导致施工后工地现场和图纸不一,如果建筑设计过程上应用了BIM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三维的空间可以清楚的交代设计图,减少沟通上面的误解,并且在设计时间上轻易地察觉到冲突断面,如管线冲突、钢筋冲突等,加以改善,不至于到了施工后才发现问题,可以厘清责任。
5大应用
1、碰撞检查
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降低识图误差,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进行碰撞检查,直观解决空间关系冲突,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返工,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2、模拟施工
有效协同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进度模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
3、三维渲染
宣传展示三维渲染动画,可通过虚拟现实让客户有代入感,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配合投标演示及施工阶段调整实施方案。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
4、数据共享
因为建筑过程的数据对后面几十年的运营管理都是最有价值的数据。可以把模拟的模型及数据共享给运营、维护方。有了BIM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使业主、管理公司、施工单位、施工班组等众多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使沟通更为便捷、协作更为紧密、管理更为有效。
5、积累经验
保存信息模拟过程可以获取施工中不易被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4大注意
1、公司和项目的合作
从所接触的BIM项目来看,大部分是企业引入BIM,然后进入项目应用。那么需要解决企业和项目的矛盾。企业是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需要在公司推广新技术,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项目的目标很明确,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增加收入。两个目标具有继承性,需要解决公司和项目两者的关系。根据权责对等原则,企业在电脑硬件、人力等方面对项目提供支持,对项目上的BIM工程师制定免费培训、奖金等政策。对等的,项目部在项目上应用BIM技术,通过BIM三维可视、信息丰富的优势辅助施工,提供公司应用经验、成果。
2、人员协调
实际中,BIM团队的人员来自不同项目部甚至分公司,人员工作时间很难保证,协调难度很大。最好BIM负责人对人员具有完全领导权,而且保证主干人员的时间。
3、避免和生产脱节
在项目期间,阶段性成果需要及时沟通。有的BIM应用和项目施工两条线,施工管理人员很少进入BIM办公室,不过问BIM,而BIM工程师也是忙于建模,BIM成为为BIM而BIM。
4、保持BIM工程师的积极性
只有每个阶段有成果和进度,才能保持人员的积极性。
5大误区
1、未将BIM技术列为企业战略
很多企业只是被动完成业主方或投标要求,未意识到这是行业革命的发端,被动应用BIM,不可能获得好的回报。部分有私心的管理层甚至惧怕透明化给自己带来威胁。当这两种心理在管理层中占大多数时,一旦BIM应用遭遇阻力,就无法克服。
2、BIM就是建模
客观上讲,目前阶段国内应用BIM是从设计院开始,起初设计院采用BIM的一个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但BIM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创建,随着建造过程的不断深入,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步加载相应数据和信息,达到协同共享使用的目的。所以建模仅仅是BIM的一个功能,但决不能因此把BIM与建模划上等号。
3、对BIM期望过高
每一次的新技术革命,都会短时间内让大家兴奋异常,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软件万能,系统万能,信息化万能。很多施工企业基础管理很差,项目管理一塌糊涂,成本的跑冒滴漏非常严重,以为引进了BIM就能够脱胎换骨,瞬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显然是犯了BIM万能的逻辑错误。其实BIM也好,其他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好,终归都是一种技术工具、管理工具,最终都要靠人去驾驭和使用,所以BIM是企业管理完善的锦上添花,而不是管理低下的雪中送炭。
4、将引入BIM技术作为成本,投入不足
领导层对BIM从未做深入了解,只是应付业主和招标要求。一开始就将BIM技术作为成本投资,而非提升竞争力和效益的投资,投入不足,导致BIM技术方案选型落后,不能聘请好的应用顾问,无法获得正确的实施经验,导致失败。
5、未找到好的实施方式
很多企业只是被动完成业主方或投标要求,未意识到这是行业革命的发端,被动应用BIM,不可能获得好的回报。部分有私心的管理层甚至惧怕透明化给自己带来威胁。当这两种心理在管理层中占大多数时,一旦BIM应用遭遇阻力,就无法克服。
关于BIM软件,需要了解学习什么软件以及如何学最有效:

Revit软件是BIM系列软件的核心,学会Revit就可以创建三维模型,这就是基础的建模阶段; 在Revit建模的基础上,用Navisworks做碰撞检测(敲黑板、划重点这个功能在工作中非常非常非常实用);用Fuzor、Lumion等做渲染漫游。这些是属于BIM应用阶段,也是现在应用最广范的BIM实用技术。

Revit软件是BIM系列软件的核心,学会Revit就可以创建三维模型,这就是基础的建模阶段; 在Revit建模的基础上,用Navisworks做碰撞检测(敲黑板、划重点这个功能在工作中非常非常非常实用);用Fuzor、Lumion等做渲染漫游。这些是属于BIM应用阶段,也是现在应用最广范的BIM实用技术。
最后强调一下:自学BIM离不开现场实践
将BIM作为核心技术,不管是进入建筑施工单位或者是BIM咨询单位,都需要了解现场施工。
因为即便建模建的再精准,施工依旧会有偏差,如果不了解施工具体情况,那建模与施工相互脱离,BIM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
所以学会BIM技术之后,前期一定要勤去现场,与现场施工作比对,遇到不一致就要考虑,是调整模型参数还是调整施工方案?

Ⅵ 我想学习BIM软件,该怎么做

BIM自学需要从特定角度出发,指定顺序的软件学习,才能更加符合具体的使用场景,而具体角度可分为职责、场景、项目区域。
首先,从职责出发,BIM数据的源头仍是设计与建模环节,因此常见的例如Revit、Bentley Microstation等,这些都是在设计建模中常使用的参数化、结构性工具。而在国外的实践中,一般针对BIM项目会设立专门的BIM Manager岗位,其对标的便是ISO 19650中的Project Team的角色,负责对各专业、各团队的BIM等成果进行协调统筹,那么其可能便更多的使用Naviswork等软件,从而对不同格式的模型及文件予以统一查阅、问题分析、事务协调。需要了解的是,一般在Naviswork的工作流中,考虑格式兼容性的问题,你需要了解IFC格式,其从过往的2×3升级到目前的4.0,是项目中、大型平台中常见的通用格式,但其对于数据完整度的保存一定有些许瑕疵,也是业界批评其痛点的细节。
其次,从场景出发,以上提及的Revit更多适用在房建领域,其优点是通用性强,但对某个专业的深化不足,而Bentley Microstation则更多用于特种工程等场景,其软件特点“精确绘图”和“中心文件”两大工作流,让整体设计更加自由,但对设计建模的专业程度要求也更高。而在钢结构场景中,常见的如芬兰的Tekla则是更多使用的软件,其面向钢结构装配式等场景,有更细节的专业参数化功能。在石油化工场景中,一般类似PDMS则是更多团队的首选。如上类推,需要了解面向的具体场景,从而确认对应的专业软件。
最后,从项目区域出发,以上提及的软件都是世界有名的,但是在特定的区域中仍会有更加主流的软件和格式。例如以上提及的Bentley,在北欧的桥梁等大型BIM工程设计中则更偏向ALL PLAN,而在北欧区域的BIM协同中,则更多使用Solibri来进行质量管控,而非以上提及的Naviswork。同时,同样的欧洲区域,目前与IFC通用格式齐头并进的还有BCF格式,其以对数据更好的完整保留特点而为人乐道尝试,这也是需要留意的重要细节。
同样,在以上BIM参数化、数据集成侧重之外,在项目中还有更多类似渲染、动画等需求,则对应会有Lumion、SketchUp、3D MAX等软件,其虽然在参数化方面涉及很有限,但其渲染方面的能力仍是项目汇报等重要应用需求的支持软件,也需要予以了解。同样,其输出的格式各异,但其往往可以转为FBX输出,以便实现在渲染侧重软件和参数化软件之间的模型互导。
以上提及只是一小部分,关键还是得回到具体的需求和场景中,对应相应的软件展开学习。

Ⅶ Bim能够自学吗

你好,bim(建筑信息技术)是一个建设工程技术领域范畴,不是简单的几款软件,所以不能说“自学”,如果你想表达的是revit等软件的话,是可以自学的,教程可以在bim中国找到,或者网络文库。如果你想表达的是了解bim基本构架的话,推荐看看何关培老师的bim是什么系列丛书,或者阅读大量综述类文献。最后bim是个发展中的技术,所以每天都有新的东西,欢迎私信更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