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罗斯的防空导弹系统
远程导弹S-400最好,中国早期的防空导弹都是受苏联的仿制改进产品。
俄罗斯防空以导弹为主,小型高炮为辅。特别是导弹部分,形成了从低到高、从近到远的防空体系,是世界上防空力量最强、防空导弹发展最快的国家。
目前,俄防空军正在改进现役防空导弹的跟踪制导系统、提高攻击多目标和电子战性能,全面提高防空作战能力。到21世纪初,俄陆军野战防空武器将以防空导弹为主,高炮为辅,配以各种情报保障和射击指挥系统,构成远、中、近程和中高空、低空相结合的防空火力配系。
(1)C-300地空/反导系统
俄罗斯C-300地空/反导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机动式多频道全天候防空武器系统,西方称之为SA-10,既能对付高性能的作战飞机,又能射击巡航导弹和其他空中目标,对战斗机的攻击高度为25~27千米,对导弹的有效攻击距离为40千米。目前,俄罗斯战略防空导弹部队中有65%以上是C-300,而且随着老式系统的不断退役,这一比例还将会增大。
C-300地空/反导系统可以说一直是前苏联和俄罗斯的战略守护神。作为一种全天候防空导弹系统,它可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能够对付从超低空到高空各种高度的密集空袭。另外,C-300P还能拦截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其作战性能与美国的MIM-104"爱国者"PAC-2导弹系统相仿。但两者所担负的任务不同:C-300P是为了实现前苏联战略防空网的现代化,而"爱国者"却是为陆军野战部队提供保护。
近年来,俄又在C-300PMU1的基础上研制出新型反导系统C-300PMU2。该系统装备了新型(48N6E),射程由C-300PMU-1的150千米增加到200千米,弹片摧毁能力提高1倍。该系统提高了对付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1枚导弹拦截低空飞行巡航导弹的成功率为80%~86%。对低空的目标,导弹会像鹰一样从上向下攻击。杀伤各种战术、战略航空兵飞机的命中率为80%~93%,杀伤低空的巡航导弹的命中率为80%~98%。其主要作战性能特点如下:
一是具有较强的快速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导弹能在公路、铁路上运输,能自动对指示目标实施战斗行动,能自动地发现、跟踪和拦截目标。
二是具有全天候作战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任何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防空任务,能在敌方实施有源和无源干扰的条件下作战。
三是采用先进的垂直发射技术,具有全方位拦截目标的能力。
四是性能优良,维护费用低,实用性强。
(2)C-400防空导弹
C-400"凯旋"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是在改进C-300PMU1系列地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而研制成功的,属于第四代防空导弹系统,是现役和在研防空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可以对付当今多种空中威胁,包括各种作战飞机、空中预警机、战役战术导弹以及其他精确制导武器。它不仅能攻击高、远目标,不能对付低空飞行目标。无论是杀伤范围、杀伤效能,还是在杀伤目标的多样性方面都址分突出。
C-400拦截飞机的最大距离为400千米,为世界之最;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距离是50~60千米,比美国的"爱国者"和俄罗斯的"骄子"C-300PMU2的最大距离远10~20千米;其拦截率极高,可确保摧毁空中400千米范围内的飞机目标。
C-400防空导弹系统是一种具有防空和反导能力的武器系统,因其性能优于第四代地空导弹系统,所以俄罗斯军方称其为"四代半"地空导弹系统。
C-400防空导弹主要由照射和制导雷达、发射装备、指挥控制系统、保障系统、导弹及发射装置组成。这些分系统安装在重型卡车上,从而可以保证整个导弹系统快速机动和快速反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可以打击多种目标包括隐身目标。它拦截200千米以高空到超低空直至几十米的空中飞行目标,包括弹道导弹和掠地飞行的"战斧",而且它高性能的雷达可以发现隐蔽性很好的目标,隐身飞机F-117也在所难免。
二是具有很强的识别力与判断力。它能同时攻击6~10个目标,而且具有目标优先选择的能力。发射几秒钟后,即能判明哪进侦察机、哪些是轰炸机或战斗机,然后加以选择,并同时对不同方向的6个目标实施打击。
三是射程远。可在400千米的范围内发现并摧毁当今世界上一切空中入性目标。
四是反应快。具有相当强的机动与瓜能力,接到作战命令5分钟之后就可进入作战状态,比西方同类系统快6~7倍。
五是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具有全方位拦截目标的能力。
六是可使用多种型号导弹,抗干扰能力强。
(3)"安泰"-2500防空导弹系统
"安泰"-2500是一种机动式多用途反导弹和反飞机防空系统,属于俄罗斯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统,为C-300B系统的改进型。其任务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工业和军事目标、军队部署,使之免遭敌方弹道导弹和气动导弹的中攻击,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一种反导弹、反飞机多用途导弹系统。
该导弹能有效地杀伤2500千米距离以内的弹道导弹,也能对付各种类型的气动弹道目标。"安泰"-2500系统可以在世界任何地区的各种形式的军事冲突中自主作战,必要时也可以与国家的军队和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联合作战。
"安泰"-2500系统能够同时攻击24个气动目标,或者同时攻击16枚有效雷达反射面积为0.02米sup2以下、飞行速度为4500米/秒以内的导弹。此时,扇扫雷达发现目标的距离为175千米,保卫区域面积可达2500千米sup2。
系统配置有圆周扫描雷达和相控阵雷达,发射车分为四联装和两联装发射车。每个"安泰"-2500防空导弹营的火力配备包括1部9C15M2型圆周扫描目标搜索雷达,1部9C19M扇面扫描目标搜索雷达,1部9C457M型指挥车,4部9C32M型多通道导弹制导站,24部9A83M型发射车,24部导弹发射装填车,48枚9M82M型导弹,96枚9M83M型导弹。
"安泰"-2500防空导弹系统的作战方式完全自动化。具有导弹系统操作人员少、且不要求较长时间的射前准备等优势。
(4)SA-11近程地空导弹
SA-11地空导弹又称"牛虻"地空导弹,在前苏联从未公开展出过。据西方推测,它是一种机动式全天候型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采用半主动单脉冲雷达制导;导弹弹长5.56米,弹径为400毫米,翼展860毫米,弹重为690千克;最大作战半径20000米,最小3000米;最大飞行速度为3倍声速,最大径向速度为50米/秒;最大过载为20g;作战高度最大140千米,最小30千米;在值班状态下,导弹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为(16~19)秒,系统从冷状态进入临战状态的准备时间不超过3分钟;高能破片杀伤战斗部重70千克,配有经过改进的无线电-电子近炸引信,杀伤距离为17米。主要用于对付中低空高速飞机,适于野战防空,也可担负要地防空。
SA-11地空导弹实际上是俄罗斯9M38舰空导弹的陆用型,美国称为SA-11,"牛虻"是北约的称法。9M38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俄罗斯还被命名为9K37"山毛榉"-1或"恒河"。西方国家认为,该导弹的性能介西方的"响尾蛇"和"霍克"之间,用来代替SA-4和SA-6导弹,此外,SA-11导弹还大量向国外出口。
(5)SA-15近程地空导弹
SA-15近也空导弹又叫"道尔"、"圆环胎"导弹,是一种机动型全天候近程防空武器,用于为野战部队或各种军事目标提供近距离对空防御。采用9M331型"法克尔"单级导弹,即SA-N-9型舰空导弹的改进型。导弹长2.9米,直径0.232米,战斗部重15千克,发射重量165千克。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配备一台大功率的双推力(即一台发动机同时起到助推器和巡航发动机的作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为850米/秒,机动过载为30g。对于作战飞机和直升机,导弹射程(1.5~12)千米,射高(10~6000)米;对于巡航导弹,导弹最大射程为6千米,最大射高4千米。每辆战斗车配备8枚导弹,它们装在炮塔前部垂直并置的2个密封发射箱中,在全使用期内无需进行任何维护。
"道尔"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于防御精确制导武器的近程地空导弹系统。它采用了三坐标搜索雷达,并具有垂直发射和同时攻击2个目标的能力,可在任何复杂气象条件下充当防空作战的"多面手",能有效拦截低空突防的作战飞机和巡航导弹等空袭目标。
"道尔"导弹系统的核心是战斗。由于将众多的作战和保障系统一辆车上,"道尔"战斗车可单独构成一个火力单元,独立完成从搜索、发现直至攻击目标的所有作战任务。除导弹发射和制导需短暂停车外,全部作战程度可在行进间完成。一个"道尔"导弹连编配4辆战斗车和1辆履带式自动化指挥车,构成独立遂行战斗任务的最小战术单位。
"道尔"导弹系统的反应时间很短,约为(3.4~10.6)秒,由行进间停车发射导弹只需2秒钟,并可同时发射2枚导弹攻击2个不同目标。整个作战程序高度自动化,系统可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全部操作。由于"道尔"导弹系统和了先进的垂直发射技术,可以同时实施全方位拦截,加上系统反应时间短,火力和抗饱的攻击能力大为增强。
"道尔"导弹系统的火控系统采用了多种先进的传感器,具有较强的目标探测和攻击能力。它能在敌方实施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条件下作战,抗干扰能力较强。一旦搜索雷达遭到干扰,"道尔"导弹系统还能依靠Csup3I系统提供目标数据,对目标实施跟踪和拦截。
"道尔"导弹系统在国际同类防空导弹系统中堪称一流水平。俄罗斯于1991年开始少量列装,1993年大批量换装。目前,先进的"道尔"地空导弹系统是俄军野防空的主战兵器。
(6)SA-17防空导弹
SA-17"灰熊"(俄代号"山毛榉"-2M)是俄罗斯的一种新型防空导弹系统,1995年进入俄陆军服役。导弹长5.5米,弹径0.4米,发射重量710~720千克,高爆破片战斗部重50~70千克,采用雷达近炸和触发引信。该弹的最大机动过载为30g,最大有效射程50千米,最小有效射程2.5千米,最大有效高度24千米,最小有效高度10米,最大目标速度为1200米/秒(临近目标)或300~400米/秒(离去目标)。
该系统的作战目标为战略和战术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驾驶。SA-17导弹看起来好象是R-37空空导弹的加大型。它采用半主动雷达末段寻的导引头,可进行惯性中段制导和数据传输弹道修正。动力装置为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1200米/秒。另外,俄罗斯还在研制一种带三角翼的导弹,以在攻击目标时提高导弹的机动性。
SA-17主要由指挥车、目标搜索雷达、照射和导弹制导雷达、自行式火力单元、自行式装填发射车、导弹等几部分组成。
一个典型的SA-17导弹团包括一个配备指挥车和目标搜索雷达车的指挥班,两个Ⅱ型连队(每个连队有1辆照射和导弹制导雷达车、2辆发射装填车)和4个Ⅰ型连队(每个连队有1辆自行式火力单元车和1辆发射装填车)。一个SA-17导弹团一般可同时攻击12~24个目标。导弹团的最大行军速度为70千米/小时,Ⅰ型连队在进行自主作战时,可同时攻击4个目标,发射方向的地形容许高度为2米,反应时间为4秒,单车发射速率1枚/4秒,准备时间在行军状态为5分钟,位置移动后为20秒。Ⅱ型连队在进行自主作战时,可同时攻击4个目标,发射方向的地形容许高度为20米,反应时间为8~10秒,单车发射速率为1枚/4秒,从行军状态展开的准备时间为10~15分钟。
(7)SA-18便携式地空导弹
SA-18"松鸡"(俄代号9K38"针")是继SA-7("箭"-2)、SA-14("箭"-3)和SA-16("针"-1)事俄析型的便携式地空导弹系统,于1983年进入部队服役,用于取代SA-7,攻击低空机动和非机动目标以及悬停直升机等。
SA-18是在SA-14和SA-16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便携式地空导弹,它吸收了两者性能和技术上的优势,同时又注入和新技术,性能更为优越。它是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使携式地空导弹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抗红外干扰能力强。SA-18采用双通道红外导引头,导引头内的目标选择逻辑装置能够识别由超声速目标发射的各种红外假目标,抗红外干扰能力很强,可以对付信号弹、闪光弹和调制式红外干扰等多种干扰。
二是杀伤力强。SA-18导弹除了战斗部外,依据目标状况的不同,还可剩余0.6~1.3千克固体推进剂,与战斗部同时引爆。除此之外,在引爆战斗部之前的瞬间,导引头逻辑装置能装导弹瞄准点从目标的发动机尾焰区转向机体中部,确保对目标的最大杀伤。
三是自动化程度高。作战时,射手只需探测到目标并通过瞄准装置瞄准,激活电池,将扳机向后扳到底,后续发射程度、敌我识别询问、弹上系统激活和导弹发射都是自动进行的。
四是可攻击目标种类多,方式灵活。该系统可攻击低空机动和非机动目标,包括固定翼飞机、悬停直升机、巡航导弹等。不仅能尾追攻击目标,而且还能从下面和侧面攻击目标,实现了全向攻击。
五是速度快、作战空域大。导弹采用起飞和主航二级发机,能以超声速攻击目标。
六是可靠性高。整个导弹系统中包括一套维修设备,每小时可对12枚导弹或12部发射装置进行技术检查,确保战场作战和训练和正常进行。
迄今为止,导弹武器系统已经发展成一个武器家庭,共有3种改型,它们是"针"-D、"针"-N、"针"-S。"针"系统在俄海军的舰船和潜艇上服役时的代号为"针"-M。另外,"针"系统还有一种空空改型"针"-V,用于装备米格-24、米格-25、米格-35战斗机和米格-28以及卡-50和卡-52等直升机。
㈡ 萨姆-3防空导弹的导弹简介
在苏联的防空系统中,用来填补高空导弹的空白区域,任务是辅助性质的,适用于要地防空,也可用于野战防空。该导弹采用破片杀伤方式,破片数量可达到3670块,4枚导弹齐射可形成15000多块碎片。其导弹发射架为固定式,4联装,作战中一般采取2发射击一个目标,制导系统可同时射击2个目标。
伊拉克拥有大约140部SA-3发射架,可编30至50个连。由于发射架和导弹重量轻,伊拉克军队把很多SA-3改装到卡车和坦克底盘上机动作战。其作战灵活性、生存能力比SA-2好。
萨姆-3防空导弹系统作为远程防中、高空导弹C-75M系统的补充,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如保卫城市、机场、工业基地等),50年代未开始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每团下辖3个火力营、一个技术保障营和一个团部连。火力营是基本火力单位,它有4部双联装发射架、一部制导雷达、一套供电设备和一辆机动修理车。此外还配有一部II-15(或II-12)目标指示雷达。
㈢ 介绍"陆盾2000"武器防空系统
2005年[世界军事],又爆光了一款改进型,陆盾--车载近程野战防空弹炮系统,从照片上看,这是一个单车集成的轮式自行防空系统,采用一辆中国航天集团,山东泰安特种车制造厂生产的25吨级8×8型TA5450变型军用卡车做为运载底盘,该车的油气弹簧独立悬挂系统和自动控制的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很强的越野能力.在它上面集成了一门国产730型7管30毫米速射炮, 6枚天燕-90型[也有人说是霹雳-9D型]地空导弹,和全套搜索、跟踪,定位和控制火控系统,即炮架上有1具EFR-1I宽波段跟踪雷达,车上有三光合一(电视、热成像、激光测距机)的光电系统],单车就可以对空作战。车箱后部的7管30毫米速射炮旋转炮塔无需人员操纵,炮塔由位于车箱中段全封闭指控仪器舱中的炮手遥控操作,操控火炮与导弹对空攻击.为了增强发射平台的稳定性,车盘底部安装了四个可升降的稳定装置。 这门车装在车箱后部的730型7管30毫米速射炮遥控旋转炮塔,有2个弹仓,―个装杀伤高爆榴弹,一个装脱壳穿甲弹,每个弹仓容纳500发待发弹。发射后的空弹壳经由炮架前方弹出,这门国产730型30毫米七管速射炮的射速为4000发/分钟,最大射程3000米,一般拦裁距离1000--1500米,具有反应速度快、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整体性能超过了目前国外军队普遍使用的“密集阵”,“守门员”等近程防御系统,具有很强的反巡航导弹和低空飞行器能力。这门730型反导密集阵炮,为7管30毫米加特林转管炮设计,属外能源转管炮,由7根刚性连接在一起的身管和炮尾组成,每根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门,通过外部电机实现连续射击。火炮伺服系统采用运算发达器,功率放大采用数字脉宽调制系统,并首次应用闭回电路的射控技术,可修整弹着偏差,推动系统为交流电式。另外由于火炮每根身管的工作时间重叠,所以它还具有射速稳定、身管寿命长、可靠性高等特点。做为一种新型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在7管30毫米速射炮的遥控旋转炮塔左右两侧,各装有1组3联装导弹发射装置,这种地空导弹,好象是带发射箱的天燕-90导弹,[也有的网友说是霹雳-9D型导弹,]共计6枚.至于是那一种请大家研判,下面是这两种导弹的资料: “天燕”90导弹,是一种采用鸭式+旋转翼气动布局,弹体前部为4片条形电动舵,尾部为4片固定式尾翼。弹体轻巧、灵活。弹重只有20千克,动力装置为一台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大于2马赫,杀伤斜距为300--8000米,作战高度为20---6000米。可攻击400米/秒的迎头目标或尾追攻击320米/秒的目标.导引头采用的是多元制冷锑化铟红外导引头,并应用了数字式探测处理芯片,不仅提高了导引头的灵敏度,还对红外干扰弹及地物背景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探测器对直升机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3千米,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和全向攻击力,进入角为0---360度迎头攻击无死角,还具有自主发射,发射后不管及离轴发射能力。导弹战斗部为重3.5千克的离散杆式战斗部,可产生圆形杀伤环,杀伤半径为5米,并可保证在直升机的薄弱之处(如发动机、飞机座舱、旋翼等)爆炸,以确保最大杀伤效能。引信为近炸、触发及自炸引信组成,以保证导弹具有单发80%较高的命中率。由于该型导弹是专门针对攻击敌方武装直升机研制的,据该型导弹的郑总设计师介绍,由于武装直升机,机腹装有厚厚的装甲板,抗打击能力很强,机腹中弹的武装直升机仍从容脱离战场的例子屡见不鲜,天燕-90导弹通过特殊设计,将目标瞄准了武装直升机的命门---旋翼,那是为直升机提供升力且无法安装防防的部位,因而即便是装厚装甲板的武装攻击直升机,一但被天燕-90导弹击中,下场只有坠毁. 确保一击必中,一中必毁. 地空霹雳-9D型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红外空空导弹PL-9C的改进型,具有优异的全向攻击能力。采用传统的前鸭式舵气动外形,包括前弹体和后弹体。前弹体由制导舱和引信舱组成;后弹体由战斗部和发动机组成。导引头采用了新的可编程数字处理器,数字技术的采用提高了对目标的跟踪识别能力,具有良好的抗背景干扰和人工干扰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程序对付新出现的红外干扰源。PL-9D导弹采用比例式制导规律,在制导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超前偏置电路,在导弹飞行的末端,利用超前偏置信号将导弹导向目标的要害部位,提高了导弹的杀伤概率。其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装有12千克高能炸药,[炸药外层由5000个钢球组成],能完全杀伤7米内的目标,有效杀伤半径为13米,采用主动式无线电近炸引信,单发杀伤概略为80%。推进装置为二级推力火箭发动机,导弹最大速度大于2.1Ma,有效射程为800-8000m,有效射高为30-4500m。 该陆盾--车载近程野战防空弹炮系统,目标信息应该来自装有监视雷达的指挥车辆,它应该一般可以控制3―6套陆盾2000近战弹炮武器系统。若一个战斗单位有6套陆盾2000近战系统,那在其中3套系统拦截目标的同时,另外3套系统可以重新部署到新的发射阵地。 这种国产新型近程弹炮防空系统车,与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LAV-AD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车比较相似,美军LAV-AD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车,采用8X8轮式装甲车做底盘,车上装一门5管25毫米加特林转管机炮,8枚毒刺防空导弹,杀伤界面0.2---8公里.而国产陆盾--车载近程野战防空弹炮系统,采用8×8型TA5450变型军用卡车做底盘,越野性和防护能力不如美军,但采用的7管30毫米火炮与天燕或霹雳导弹比美军强,因此,中国陆盾--车载近程野战防空弹炮系统,总体作战效能应该比美军LAV-AD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强.目前我国研制的这款陆盾--车载近程野战防空弹炮系统,应该已经具备投产条件,不妨先出口一批给伊郎,在实战中试用一下,如果好用,再由总装备部下定单生产,列装我军防空旅----呵呵.
㈣ 俄罗斯SA-N-7防空导弹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SA-N-7由俄罗斯牛郎星科研生产联合体于上世纪80年代研制而成的全天候中程舰载防空导弹系统成功,在作战性能上,类似于美国海军的“标准I”导弹武器系统,是9K37-M1(北约编号SA-11)式地空导弹系统的海军型,共用一种导弹9M38(9M38I),导弹由革新者机械制造联合体研制。
主要用以取代服役多年的4K90(北约编号。SA-N-1)式舰空导弹系统。SA-N-7系统于1980年在“卡辛”级“伶俐”号驱逐舰上进行了首枚导弹测试,1981年装备于“现代”级(956型)驱逐舰上,用于对付中低空高速飞机和反舰导弹的攻击。
SA-N-7的发射方式为单臂发射架,与美国海军“佩里”级护卫舰上的“标准I”发射方式类似。在“现代”级(956型)驱逐舰前后各配置1座24枚导弹的弹库。单臂发射架的反应速度介于垂直发射和普通旋转发射架之间,在10秒左右,对非专职防空舰艇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种全天候多通道的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SA-N-7可担负舰艇和编队的防空作战任务,主要拦截的目标是轰炸机、歼击轰炸机、攻击机、直升机和各类反舰导弹。
据有关资料介绍:SA-N-7防空系统导弹武器是对付全方位来袭的各种空中威胁的有效武器,在所有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效费比很高。
俄海军水面舰艇大量装备该型武器,至今已在全部的“现代”级(956型)驱逐舰上装备了SA-N-7防空武器系统。在“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上,为SA-N-7防空系统配置了6部照射器,形成6个火力通道。因此,该系统可同时拦截6个空中目标。
SA-N-7系统主要由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连续波照射雷达、TV电视头、目标分配台、精跟显控台、射击控制台、中央计算机、导弹、发射架、弹库及发控设备等组成。
以下按“现代”级(956)驱逐舰上的“施基利”系统的配置情况,对该系统逐一介绍。
作为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搜索雷达是防空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SA-N-7系统的探测、火控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MP-710三坐标搜索制导雷达、照射雷达、TV电视头、OK-10B对空态势台、目标分配台、精跟显控台、OK-10射击控制台、中央计算机。
MP-710三坐标搜索制导雷达
该雷达北约代号为“顶板”,平时担负全舰的对空搜索警戒任务,在战时,它的主要任务是向SA-N-7导弹武器系统所属的两个目标分配台转送目标点迹。
雷达天线是由两个一维频扫的单面阵背靠背组成,平时转速为6转/分,战时转速为12转/分,数据率为1次/2.5秒。该雷达采用MTI、方位机扫、俯仰频扫体制,工作频段为D/E波段,天线波束宽度为方位2°、俯仰2.5°-3.5°,天线增益33-35dB,天线总重3.5吨。
照射雷达
本系统配有6部目标照射雷达,分布在舰首、舰尾各两部、左右舷各一部。中央计算机决定照射雷达何时工作,何时调转指向目标,何时向目标发射连续波信号,一部照射雷达只能照射一个目标。
照射雷达的工作频段为C波段,平均发射功率4千瓦,天线直径0.6米,天线罩直径一米,波束宽度为1.5°,总重1.2吨。
该导弹系统采用全程半主动单脉冲雷达寻的制导,通过目标监视雷达为导弹系统提供空中目标信息,为全舰提供情报信息。
舰上的制导系统由多部“前盖”跟踪照射雷达来完成,该雷达配有数字式计算机,能完成目标测定、识别、威胁判断、照射雷达的分配、发射架指向和导弹快速再装填等多种功能。并可以同时处理多批目标和制导多枚导弹。
其它系统组成
TV电视头系统有4部TV电视头,两部在驾驶室上甲板左右两侧,两部在直升机指挥控制室上甲板左右两侧,作为系统的备用目标跟踪通道。
OK-10B对空态势台该态势台主要用于对空态势显示和对空中目标编号,并进行目标-武器分配。
目标分配台该台的垂直平面显示屏被分成812个小区,每个小区以1,2,3…96顺序编号。在控制面板上(左侧)有812个按键与其相对应并有编号(1,2,3,…96)。面板的右侧有模球和锁定键,用来录取目标并给目标标志。该台同时进行敌我识别、目标运动诸元粗算以及粗航迹平滑等。
在812个键键盘的正下方,有12个分配键(一排)与键盘对应,按其中某个键可将粗目标信息对应送到12个精跟显控台。
精跟显控台系统配有12个精跟显控台,每一个精跟显控台有两个小显示器(P型),功能一样,每个显示器可显示一个目标的精确航迹和目标运动诸元(如方位、仰角、距离),每个精跟显控台最多能送出两个目标的精确坐标信息,也可以通过模球人工跟踪(建航)送出人工(粗)目标指示,操作员可以进行有关的航迹管理。
该系统还配有4个OT-10电视显控台,当遇到强电子干扰环境下,用电视进行跟踪。
OK-10射击控制台该台是全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有两个显示器,左边为P型显示器,右边为B型显示器,P显显示“施基利”系统所要打击的目标态势,当P显上显示出现“蝌蚪状”的带矢量的亮点时,表示该目标已被跟踪,在最危险目标扇面内的目标(由计算机威胁排序)首先被打击,B显上有一个固定垂直平面发射区(按单发命中概率0.8计算的),一旦目标亮点进入该区,指挥员就可发射导弹,射击效果可在B显上显示出来。
中央计算机系统配有3台中央计算机,功能一样,互为备用,同时工作。每台计算机可以处理12个目标信息,超过12个目标信息时,另一台计算机自动工作。计算机内有若干专用软件模块,要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和运算,如目标精确航迹处理,目标运动诸元计算,目标威胁排序,目标拦截概率预估以及目标丢失后的外推,导弹飞行状态参数的计算等等。
它向目标照射雷达输出精确目标指示,根据目标运动情况决定目标照射雷达的工作状态;向导弹发射装置提供目标坐标信息,导弹飞行状态参数及有关指令;并可向其他防空武器如AK-630、AK-130的炮瞄雷达输送目标指示信息。
㈤ 萨姆-3型防空导弹有什么特点
苏联编号C-125,是第二代中、低地空导弹,绰号“果阿”,又名“小羚羊”,在苏联的防空系统中,用来填补高空导弹的空白区域,任务是辅助性质的,适用于要地防空,也可用于野战防空。
该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最大射程30千米,最大射高18公里,最大速度2~2.5马赫,采用破片杀伤方式,破片数量可达到3670块,4枚导弹齐射可形成15000多块碎片。其导弹发射架为固定式,4联装,作战中一般采取2发射击一个目标,制导系统可同时射击2个目标
技术数据:
最大射程30千米
最大射高18公里
最大速度2~2.5马赫
制导方式:无线电指令
㈥ 最先进的弹炮结合防空系统是哪种
由地空导弹和高射炮相结合构成的低空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综合了地空导弹射击精度高、单发杀伤概率大、射程较远的优点和高射炮快速机动、持续射击、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的优点,是抗击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有效武器。 编辑本段类型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分为两类:①地空导弹、高射炮及其火控设备分开配置,实行统一作战指挥和情报保障的防空武器系统,通常称为“软结合”,主要用于要地防空。②地空导弹、高射炮及其火控设备与车体融为一体的自行式防空武器系统,通常称为“硬结合”,主要用于野战防空。 编辑本段性能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中,导弹通常为联装的低空近程导弹,射程一般为4~8千米;高射炮通常为多管小口径高射炮或防空火箭炮,射程一般为2~3千米。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整个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9秒。自行式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能实施行进间射击。苏联1986年服役的“通古斯卡”2S6M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采用2门2A38式30毫米双管自动高射炮,配4 000发炮弹,2个导弹发射架,配8枚9M311导弹,与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光学瞄准具、火控及通信等设备结合在一起,装在1辆履带式装甲车上,适合独立机动作战。高射炮最大射程4千米,连发杀伤概率0.60;导弹最大速度900米/秒,能拦截速度为500米/秒的空中目标,最大射高4千米,最大射程8千米,单发杀伤概率0.65。美国1997年交付使用的LAV-A08X8“火焰”(即“运动衫”)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把GAV-12/V型5管25毫米加特林炮(“火焰”炮)和4~8枚便携式导弹(“西北风”、“毒刺”等)合装在轮式或履带式车上。该系统装有数字式火控系统、激光测距仪、前视红外/电视稳定瞄准具及TRS2630雷达等,导弹射程6千米,高射炮射程2.5千米,弹舱内装炮弹400发,车内携带备份炮弹数百发。意大利的 “空中卫士/麻雀”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中,导弹、高射炮和火控设备分置,导弹射程达13千米。新型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多数选用了分别独立攻击目标的导弹和高射炮,导弹一般为“发射后不管”类型,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攻击多个目标。采用抗电子干扰能力较强的光电火控系统,主要有光学瞄准具、电视/红外跟踪仪和激光测距机等。 编辑本段发展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将向抗击多种、多个目标和反导弹方向发展,具备抗击巡航导弹的能力、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机动性
㈦ 像栗树密集阵这样的近防炮能连续射击多长时间
早期最长射击时间20秒!后期射击半分钟左右。密集阵,射速大致在3000-4500发/分钟可调,储弹989发(后期型号1550发)!
“密集阵”近防系统是美国雷西昂公司的产品,已经生产了800多套,......它使用6管20毫米M61A1加特林炮,发射脱壳穿甲弹(APDS),射速大致在3000-4500发/分钟可调,储弹989发,射程1500米左右,整个系统重562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