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系统 » 赣江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吗
扩展阅读
月子里可以吃什么调料 2025-05-10 15:40:18
下载什么图片可以成诗 2025-05-10 15:18:26

赣江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吗

发布时间: 2022-10-18 15:59:10

㈠ 黄河和长江作为什么生态系统

为湿地生态系统

㈡ 赣粤大运河,连通长江和珠江的世纪工程,若建成有多大价值

我国运河的开凿 历史 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秦朝。当时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而开凿了—— 灵渠 ,它打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

而真正沟通南北、影响深远的,则是隋朝扩修到北方的 京杭大运河 。经过不同朝代的多次改造、扩建,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形成了沟通多个水系的南北向水运大通道。

京杭大运河 打破了我国主要河流自西向东的一般规律,营造了贯通南北的内陆交通大动脉,促进了沿线商业城镇的发展,时至今日它的战略意义依然突出。京杭大运河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最着名的运河之一,从古至今它也为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京杭大运河是沟通江南与北方的重要内陆水道,那么有没有沟通江南与华南的内陆水道呢?说实话,这个真没有。

不过这也是从古至今一部分人想要完成的一件事,那就是在江西赣江和广东珠江之间开凿 赣粤运河 ,以便连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在这里支流密布,湖泊众多。尤其是鄱阳湖,不仅是长江流域第一大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赣江作为长江水系的第七大支流,北连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南望位于广东韶关境内的珠江支流:北江。长期以来江西被誉为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

也正因此,在古代就有人提出要修建赣粤运河。据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这一构想的是明代的大学士、永乐大典的主笔 解缙 。他在给朱棣的奏章中就曾提到,希望开凿一条运河于赣江和北江之间,用于灌溉农田。

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也曾提出建设运河的计划。用于发展江西南部和广东北部的航运及农业,并且一度筹划施工方案。但是由于战乱,这一计划终究还是不了了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建设赣粤运河的呼声也是日益高涨。江西省交通厅在历年提交的工作规划中,也都提到了建设赣粤运河的规划。

上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了建设赣粤运河的规划和具体设想:可借鉴美国田纳西河和法国罗纳河的开发经验。 运河的建设将对赣南、粤北地区的经济、农业、运输、 旅游 都带来相当大的红利。全程由长江湖口进入赣江经信丰进入广东南雄,开凿河道约6公里左右,即可连接北江至珠江干流。

当时的这个提案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也曾联合了水利部、交通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多次规划资金来源和施工方案。但是由于条件不成熟以及其他客观因素,该方案最终被搁置。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建设赣粤运河再次被提上日程。 2002年时任交通部海事局副局长的刘德洪就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开通赣粤运河、奠定富民之基”的提案。

随着各级政府对内河航道整治的力度加大,赣江流域,北江流域高级航道纷纷建成并通航,这也给建设赣粤运河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总书记在考察京杭运河扬州段时就曾提到了,运河对国家经济和周边人民的重要性,这就从国家到地方再一次对赣粤运河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但建设运河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目前有一种对赣粤运河的规划和构想是:

近年来,随着分水岭附近的孔江水库、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井冈山航电枢纽等一批航道工程的竣工,赣江、信江航道已经能够容纳千吨级船舶航行。

赣粤运河目前已经被纳入“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中,预计将采用分级对航道进行整治。力图打造一条沟通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以及京杭大运河的黄金航道。

未来随着运河的通航,从江西中南部的河道航运可直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将为赣南、粤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高速发展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防洪、防旱提供屏障。

一直以来水利工程都是国之大事,由此导致的争议也不断。像古代的京杭运河、现代的三峡工程都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赣粤运河自然也不例外。

赣粤运河从提出设想伊始,就有许多反对的声音和不同的意见。 其中对长江流域和鄱阳湖生态的影响,一直是工程至今未能全面开展的关键。

不少专家学者和群众都认为,在赣江上游修建运河势必会对处于下游的鄱阳湖水质和水量产生重大影响,而开凿河道引水入北江,也将极大地减少赣江汇入鄱阳湖和长江的水量。

目前鄱阳湖生态系统相当脆弱,过度的经济发展和河道建设已经让水域面积越来越小。如果开凿运河将会进一步加剧,对这个中国最大淡水湖生态的破坏,进而影响整个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

同时开挖明渠势必会影响江西和广东交界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对分水岭一带的植被将造成重大影响。

另一种意见认为:如今我国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均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内河航运占比并不大。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运河,无论是从近期,还是从远景来说既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实际。尤其是江西省中南部地区本就经济较为贫困,对运河的建设势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但从综合角度来看,开凿赣粤运河未必不可行。内河航运作为人类古老的运输体系,在人类 历史 文明进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国内的京杭运河,还是世界上的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莱茵-多瑙运河,在建设过程中多少都为人们所诟病。但是从这些运河实际给人类带来的贡献来看,都是利大于弊。

我国幅员辽阔,水利资源丰富,尽管内河航道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千吨级以上的航道仅占7%,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60%。

因此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航道整治,兼顾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深刻地意识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集中力量发掘长江、珠江流域及京杭运河流域的航道整治和资源优势,以便更合理的开发赣粤运河项目。

真正的让天堑变通途,全面带动江西中南部及粤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既不破坏绿水青山,也建设通往金山银山的理想航道!

㈢ 什么叫池塘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是指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的整体,属于淡水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主要以水作为其环境介质,而陆地生态系统主要以空气、陆地或土壤作为其环境介质,正是由于这些环境介质理化特征的不同,使水、陆两类生态系统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

淡水生态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流水生态系统和静水生态系统,前者包括江河、溪流和水渠等,后者包括湖泊、池塘和水库等。


(3)赣江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吗扩展阅读

淡水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下:

1、环境特点

淡水生态系统最大的环境特点在于以淡水为其环境介质。与空气相比,水的密度大、浮力大,许多小型生物如浮游生物可以悬浮在水中,借助水的浮力度过它们的一生。水的密度大还决定了水生生物在构造上的许多特点。水的比热较大,导热率低,因此水温的升降变化比较缓慢,温度相对稳定,通常不会出现陆地那样强烈的温度变化。

2、营养结构特点

河流、池塘生态系统也有类似的特征。消费者层次的组成状况在淡水和海洋两类生态系统中的差别较大。在淡水水域,消费者一般是体型较小、生物学分类地位较低的变温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热量比恒温动物少,热能代谢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

㈣ 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简介

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97年批准建立了“江西南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至2004年,南昌市人民政府开展了“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暨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并得到WWF和GEF资助。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南矶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后的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更名为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赣江入湖口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鸟类和鱼类资源。环保部门认为,江西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扩大了鄱阳湖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有助于这一我国最大淡水湖的生态保护。

㈤ 赣江的流域概况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第一大河,流域范围涉及赣州、吉安、萍乡、宜春、新余等市所辖的44个县(市、区),面积为83 5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国土面积51.5%,赣江下游尾间地区所涉及的南昌市、南昌、新建、永修等县划归鄱阳湖区。上游流域区,区域范围包括整个赣州市所辖各县(市、区),以赣州市为中心;中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整个吉安市所辖各县(市、区)及乐安县(属抚州市),以吉安市为中心;下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新余所辖各县(市、区)及宜春市除丰城市外各县(市、区)。 地形地貌 赣江流域呈现山地丘陵为主体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面积的64.7%(其中山地占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岗地占31.5%,平原、水域等仅占3.9%。赣江流域西部为罗霄山脉,构成赣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分水岭,由一系列北东向山脉构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南端地处南岭东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岭和九连山,大致走向东西,构成赣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东向山地构成,其南端为武夷山,系赣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北端为雩山,系赣江水系与抚河水系的分水岭;流域南部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区,并在其间夹有若干规模较小的红岩丘陵盆地,中部为吉泰红岩丘陵盆地区,北部则为赣江下游,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兼有低丘岗地和少量平原的地貌组合类型。 这种地貌格局自南向北沿着赣江的流向呈阶梯状分布,流域上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83%,低丘岗地占15.6%,平原仅占1.5%;中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56.7%,低丘岗地占38.1%,平原占5.2%;下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37%,低丘岗地占55.9%,平原占7%。很明显,山地丘陵依秩减少,低丘岗地则渐次增多,河谷平原面积相应扩大。 气候特点 赣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非常适宜植物动物人类生长,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
赣江流域南北地跨4个纬度,干流天然落差达937m,导致南北气候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气温,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3℃左右,流域平均气温17.8℃,以于都19.7℃最高,南高北低;相应≥10℃的积温,上游区>6000℃,中游区>5500℃,下游区<5500℃,同样无霜期南部比北部长。但由于南北地势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岗地多,南北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差别不大。②降水,最突出的是赣江中游区是全流域的降水低值区,泰和年均降水量仅1413.2毫米,比流域平均值低247.7毫米,为低值中心,流域雨季(4~6月)降水量最少的也在该区的万安为619.9mm,比最多的弋阳(1023.6mm)少403.7毫米,也正是降雨的这种分布特征,吉泰盆地和赣南50多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暴雨;三是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大体上上游区辐射强度大,为全流域的一个高值区之一,日照时数也较多,无论上、中、下游区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东部均高于西部。 生态环境 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于鄱阳湖流域平均值,达到63.6%,赣江水质在南昌以上水质达标率为78.7%,除萍乡、新余外其他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均在二级。
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森林质量不高,存在结构性矛盾,林分结构不合理,针叶林比例高,阔叶林比例小,林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例高,成熟林、过熟林比例小,森林郁闭度小,活立木蓄积量低,森林防护功能差;二是水土流失仍然较严重,上游区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面积22%,中游区占该区面积16.7%,下游区占该区面积21.6%,中游区水土保持较好;三是中游区降水量是全流域的低值区,水土流失虽较少,但易旱,是流域旱情发生较多的区域;四是赣江赣州江段污染较重,一般为Ⅳ类水质,尤其是下游区支流袁水的新余江段污染严重,出现V类或劣V类水质,同时新余、萍乡降尘超标,空气质量较差。 水资源 赣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702.89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48.2%,占全省的45.5%,地下水资源量为188.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下水资源量的52.3%,占全省的49.6%。
赣江径流量以赣江下游控制性水文站(南昌外洲水文站)实测值计算,多年(1956~2000年)平均为687亿立方米,以此代表赣江年均入湖水资源量,河流含沙量0.144kg/m3。 土地资源 赣江流域土地面积占鄱阳湖流域土地面积51.5%,其中农业用地面积占90.4%,建设用地占4.5%,未利用土地占5%。农业用地中林业用地551.4万h㎡,占农业用地面积的71.5%,占区域土地面积的64.7%。
土壤类型以山地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海拔800米以上主要是黄壤和黄棕壤,800米以下的丘陵岗地广泛分布有红壤,而流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该区,水稻土分布在丘问谷地、河谷平原和阶地,此外海拔1400m以上还分布有山地草甸土。 森林资源 赣江流域森林面积541.4万立方米。,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7.0%,活立木蓄积量15504万立方米,占全省活立木蓄积量的53.5%,森林覆盖率63.6%。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组成以壳斗科常绿种类为主,其次为樟科。南亚热带暖性树种越过南岭山地向北延伸,榕树见于吉安市大码头,岗松见于永丰、乐安的芒箕一岗松一马尾松林中,生长发育好。遂川江以南各县是杉木的中心产区,所产杉木树干通直,材质优良。赣南的马尾松,生长迅速,苍劲挺拔,即使在混交林中也似“鹤立鸡群”。 矿产资源 赣江流域矿产资源有其特色,鄱阳湖流域稀土、稀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该区,有色金属矿中的钨及其伴生矿,以及煤炭也主要分布在该区。稀土、钨矿集中分布在南部上游区,稀有金属矿钽、铌等集中分布在北部下游区,无论储量,还是金属(或氧化物)品种在全国均具有重要地位,而下游区的丰城、萍乡等是全流域主要煤炭产地。 赣江流域2003年总人口1931.2万人,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区域,但由于土地面积广阔,人口密度为226人/k㎡,低于鄱阳湖区和信江流域,但高于抚河流域、饶河流域和修水流域。
赣江流域有高等学校13所,在校学生6.9万人,高等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低于鄱阳湖区,但高于其他各河流域。中小学教育入学率和义务教育普及率各流域区域相差不大。有医院、卫生院1196所,每万人床位数19.1床,低于饶河流域和鄱阳湖区,高于信江、修水、抚河三流域。
赣江流域交通通讯状况已大为改观,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及沿铁路、公路布置的通讯线路纵贯流域南北,特别是中、上游区交通瓶颈已被打破,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进程,提升了区位优势地位和发展能力。 2003年赣江流域GDP为951.34亿元,占鄱阳湖流域GDP的33.6%,总量在各子流域中列第二位,仅低于鄱阳湖区,但人均GDP值4924元,低于饶河流域和信江流域,列第四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8元,仅高于修水流域和抚河流域,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流域最低的,仅2035元,低于各流域平均数2458元,列第六位。
该流域第一产业占GDP24.95%,第二产业占41.51%,第三产业占35.54%,这种结构状况与全流域产业结构状况类似,反映了近年来,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升高,工业化进程加快。但这种变化速度比鄱阳湖区和饶河流域慢,该两区域第二产业已占主导地位,工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