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个人所得税第二年还需要重新填写入职信息吗
如果没有变动一般就不用了。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征税对象
法定对象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征税内容
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二)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四)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济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纸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这里所说的“作品”,是指包括中外文字、图片、乐谱等能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的作品;“个人作品”,包括本人的着作、翻译的作品等。个人取得遗作稿酬,应按稿酬所得项目计税。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着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着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作者将自己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税。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是指个人的存款利息(国家宣布2008年10月8日次日开始取消利息税)、货款利息和购买各种债券的利息。股息,也称股利,是指股票持有人根据股份制公司章程规定,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投资利益。红利,也称公司(企业)分红,是指股份公司或企业根据应分配的利润按股份分配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股份制企业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的股票面额为收入额计税。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自有财产给他人或单位而取得的所得,包括转让不动产和动产而取得的所得。对个人股票买卖取得的所得暂不征税。
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取得的所得是非经常性的,属于各种机遇性所得,包括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含奖金、实物和有价证券)。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中国体育彩票,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0000元的,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10000元的,应以全额按偶然所得项目计税(截止至2011年4月21日的税率为20%)。
㈡ 我实际15年五月入职,个人所得税app显示18年12月1日入职,之前是不是公司没有申
一般情况下,可能是因为公司申报个税的电脑进行了更换。有人给你重新报送了入职时间,因此会造成这种情况。可以点击收入纳税明细,看看有没有申报记录。
如果实在没有,可以提供劳动合同和工资条,转款记录去税务局实名举报。但是举报有风险,建议慎选!
㈢ 员工离职后再入职,个税的专项扣除还用累计吗
个税的专项附加扣除,年内你已申报过的不会累计,未申报的会累计(比如离职两个月没有发工资)。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英国是开征个人所得税最早的国家,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到了1874年才成为英国一个固定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法定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㈣ 个税申报扣除当年可以吗
不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自行申报都是次年才能享受扣除,所以选择的年度都是次年的(例如今年是2021年,扣除年度则需要选2022年)。个人能所得税扣除年度一年只能选择一次,一个纳税年度内无法更改关于专项扣除比例之类的信息。个人所得税扣除可以在个税手机APP里面操作完成。
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年度按规定扣除。更换工作单位的纳税人,需要由新任职、受雇扣缴义务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在入职的当月,填写并向扣缴义务人报送《扣除信息表》。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第八条纳税人选择在扣缴义务人发放工资、薪金所得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首次享受时应当填写并向扣缴义务人报送《扣除信息表》;纳税年度中间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更新《扣除信息表》相应栏次,并及时报送给扣缴义务人。
第九条纳税人次年需要由扣缴义务人继续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于每年12月份对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进行确认,并报送至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未及时确认的,扣缴义务人于次年1月起暂停扣除,待纳税人确认后再行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㈤ 个税系统入职时间少填了两年会影响工龄工资吗
不影响。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法,就是有关个人的所得税的法律规定.在我国,个人年度收入超过一定的限额时,必须进行个税申报...员工何时开始上班即何时入职,入职即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因此入职时间应按照员工第一天上班的时间确定.不一定签合同日期,也不一定是报到证日期。
㈥ 员工年中入职,个税如何计算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对于每月工资薪金所得波动不大的员工,个税每月税额一般情况下将从小到大,逐月递增,税后收入逐月递减,员工需要对收入有一个准确的预估,对于年度中间新加入公司的员工,新公司只需针对员工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累计预扣法计算,而不需要取得员工上一任雇主发放收入和已扣缴个税的信息。
(6)员工个税系统可以去年入职吗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职工薪酬的确认原则:按照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职工薪酬(不含辞退福利)确认为一项负债,并按照受益对象分别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或计入当期损益。
除去个体户外,个人所得税都由单位代扣代缴,不由用户交,而公司也会用合理的方式帮员工节税,如将一部分工资变为用发票报销的金额,或将发给员工的油和米计为食堂的成本,这不光让个人减少了税款,其实公司也是在借此平衡各项税率。
㈦ 个税申报系统里员工入职日期写错 员工薪资达不到起征点 有影响吗
摘要 没有影响,个税系统就认为员工的入职日期在错误的日子,按照错误的日子累计抵扣。
㈧ 个税申报系统员工入职日期是按职工实际入职日期填写还是按个税所属日期填写
如果发现个人所得税APP填写的入职时间不对,可以与扣缴义务人联系。
51个税提醒,一般来说,APP上面的入职时间以实际入职时间为准。
例如:某员工,2019年1月入职,那么,入职时间为2019年1月。
工资发放日期为2019年2月,那么,税款所属期为2019年2月。
注意了,个税申报日期是税款所属期下一个月,即:2019年3月。
很多纳税人疑惑:减除费用是5000元还是10000元,专项附加扣除抵扣一个月还是两个月?
51个税表示,在个人所得税APP填报的入职时间与实际入职时间一致的情况下,虽然只领了一个月工资,但是减除费用是10000元,专项附加扣除抵扣两个月。
其实,这样的操作容易产生补税情况,建议纳税人多多关注次年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㈨ 新公司能查到以往个税记录么
法律分析:公司自己的个税申报系统不可以查询到新入职员工在之前单位的个税申报记录,但是如果去有关部门查询是可以查询得到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十五条 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人的身份、金融账户信息。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个人转让不动产的,税务机关应当根据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信息核验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登记机构办理转移登记时,应当查验与该不动产转让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个人转让股权办理变更登记的,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应当查验与该股权交易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
有关部门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本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戒。
㈩ 个税启用是2月,能选择1月入职吗
可以的。
个税是按年累加计算的,不是按月计算的,所以不影响的。可以这样理解吧,之前月份没产生个税的,这个月工资单产生了个税,合并一起申报,不需要缴纳,那这个月的工资表上显示的缴纳个税的,就不用缴纳了,发工资时也不用扣除了。
个税计算方法为:
①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五千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②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在计算个税的时候有相应的方法,一定要按照这些方法来进行,否则很容易出现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