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超前校正
超前与滞后指的是振动的相位(角)关系,判断依据:原则上看A比B超前量的方法是计算Δφ=φA-φB,超前量为负值时,也说成滞后量(取正)。
无论超前量、滞后量,单独分析两个振动相位关系习惯上只计绝对值2π以内部分,2π的整数倍都不用管。另,沿传播方向各质点振动依次滞后,即你可说波源是最超前的。
由于要分析的质点众多,对于相距大于波长乃至几倍波长的情况,说超前或滞后若只计2π之内就不便阐述其间相位关系,这时就直接用统一的那个波传播方程中的相角之差去阐述它。
串联超前校正
超前网络的特性是相角超前,幅值增加。串联超前校正的实质是将超前网络的最大超前角补在校正后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截止频率处,提高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假设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0(s),系统给定的稳态误差、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指标分别为ess*,ωc*,r*和h*,设计超前校正装置的一般步骤可归纳如下:
(1)根据给定稳态误差ess*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2)根据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绘出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并求出截止频率ωc0和相角裕度r0。当ωc0<ωc*,r0<r*时,首先考虑用超前校正。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网络-相位超前
B. 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的区别是什么
1、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特点:增益和型次未改变,稳态精度变化不大,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即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
2、滞后校正通过加入滞后校正环节,使系统的开环增益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又使校正后的系统动态指标保持原系统的良好状态。它利用滞后校正环节的低通滤波特性,在不影响校正后系统低频特性的情况下,使校正后系统中高频段增益降低,从而使其穿越频率前移,达到增加系统相位裕度的目的。
特点:幅频特性小于或等于0dB,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3、滞后-超前校正适用于对校正后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有更多更高要求的场合。施加滞后-超前校正环节,主要是利用其超前部分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利用其滞后部分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
特点:可同时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即兼有快速响应特性和良好稳态精度。
(2)超前校正可以改善系统误差吗扩展阅读
滞后校正主要适用于以下场合:
1、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或需提高相位裕度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2、保持原有的已知要求的动态性能不变,而用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可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3、若原系统已经不稳定或相对稳定裕度很小时,不能采用滞后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