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系统 » 软件漏洞可以对软件造成影响
扩展阅读
支付宝app可以隐藏嘛 2025-05-25 20:21:48

软件漏洞可以对软件造成影响

发布时间: 2023-05-30 10:46:38

❶ 什么是软件漏洞有何危害、表现形式、修补措施有哪些

软件漏洞是指可被利用的软件缺陷或错误,及时修补漏洞可大大降低被盗雀山族号木马入侵的危险,从而保障用户在线生活的安全。· 漏洞有什么危害?Windows 操作系统、IE浏览器以及众多常用应用软件合计起来, 几乎每个月里都会有新的漏洞被发现。每当一个新的漏洞被发现,不法分子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恶意利用漏洞制作新的盗号木马。微软公司每个月会对系统漏洞制作漏洞补丁程序,用户可以下载漏洞补丁程序修补漏洞。主流应用软件厂商也会不定期发布应用软件漏洞补丁程序,或提供修补漏洞的更新版本的应用软件。如果用户没有及时安装补丁程序或升级应用程序,一旦碰上利用这些漏洞的盗号木马,用户的计算机就会被快速入侵。 因此,用户非常有必要及唯则时修补漏洞和技术升级有安全更新的应用软件。 · 漏洞有哪些形式?漏洞主要有两种类型:系统漏洞和应用程序漏洞。系统漏洞是指操作系统(如Windows)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错误,成为不法分子制作盗号木马利用系统漏洞入侵电脑的入口。应用程序漏洞是指应用软件(如 Office软件,Flash软件,播放器软件,P2P软件等各类常用软件)逻辑设计的缺陷或错误,导致该程序本身可被利用进行攻击,或成为攻击和控制用户电脑系统的通道。 · 漏洞修补的方法有哪些?无论是修补系统漏洞还是修补应用程序漏洞,基本的检查技术都需要打开程序文件检查该软件的版本号等信息。用户可通过以下方式修复漏洞:
1) 使用微软提供的Windows Update技术,检查安装微软官方发布系统补丁,各应用软件厂商主动发布补丁或最新版本;
2) 使用安全辅助软件修补,如QQ电脑管家、QQ软件管理、金山顷弊毒霸、瑞星杀毒等,方便检查计算机里相关系统文件和应用文件的版本是否最新,是否需要修补漏洞、升级版本;
3) QQ2010内置最新漏洞检查提醒功能,能对最新的各类漏洞提醒用户修补。

❷ 电脑中有系统漏洞和软件漏洞,对电脑有什么影响没有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扒告略上存在的缺陷,春宏明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你的电脑,他们可能会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来攻击或控制整个电脑,从而窃取您电脑中的重要资料和信息,甚至破坏您的系统。
软件漏洞是软件开发者开发软件时的疏忽,或者是编程语言的局限性,比如c家族比java效率高但漏洞也多,电脑系统几乎就是用c编的,所以常常要打补丁
,软件漏洞有时是作者日后检查的绝销时候发现的,然后出补丁修改;还有一些人专门找别人的漏洞以从中做些非法的事,当作者知道自己的漏洞被他人利用的时候就会想办法补救。
这些漏洞需要修复。现在有许多第三方软件都可以查出并修复这些漏洞,比如:360安全卫士,金山清理专家等

❸ 漏洞有哪些危害

漏洞是系统在设计时的不足,是黑客攻击计算戚橘机所利用的通道,所以如果扫描出了漏洞一茄仔含定要补好,不然你的电脑很容易中毒。各种杀毒软件都有漏洞扫描。

系统漏洞分为很多等级,一般的说,在微软的网站上定义为严重的都应该及时更新。比如ms06-040漏洞,可以远程获得你系统的权限,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更新这个补丁的话,可能有些骇客利用这个漏洞来控制你的计算机。漏洞按危险等级可以划分为非常严重——严重——一般——轻微。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话,建议你一直打开WINDOWS的自动更新。方法:开始——设置——控制面版——安全中心——自动更新——启用。各种系统漏洞及应用软件漏洞都比较严重,危害较颤笑大

❹ 电脑中有系统漏洞和软件漏洞,对电脑有什么影响没有

漏洞是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在编写时产生的错误,这个缺陷或错误可以被不法者或者电脑黑客利用,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来攻击或控制整个电脑,从而窃取您电脑中的重要资料和信息,甚至破坏您的系统。 具体举例来说,比如在Intel Pentium芯片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在Sendmail早期版本中的编程错误,在NFS协议中认证方式上的弱点,在Unix系统管理员设置匿名Ftp服务时配置不当的问题都可能被攻击者使用,威胁到系统的安全。因而这些都可以认为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漏洞与具体系统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时间相关特性漏洞会影响到很大范围的软硬件设备,包括作系统本身及其支撑软件,网络客户和服务器软件,网络路由器和安全防火墙等。换而言之,在这些不同的软硬件设备中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在不同种类的软、硬件设备,同种设备的不同版本之间,由不同腔拍设备构成的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同种系统在不同的设置条件下,都会存在各自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 漏洞问题是与时间紧密相关的。一个系统从发布的那一天起,随着用户的深入使用,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会被不断暴露出来,这些早先被发现的漏洞也会不断被系统供应商发布的补丁软件修补,或在以后发布的新版系统中得以纠正。而在新版系统纠正了旧版本中具有漏洞的同时,也会引入一些新的漏洞和错误。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漏洞会不断消失,新的漏洞会不断出现。漏洞问题也会长期存在。因而脱离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系统环境来讨论漏洞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只能针对目标系统的作系统版本、其上运行的软件版本以及服务运行设置等实际环境来具体谈论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及其可行的解决办法。 同时应该看到,对漏洞问题的研究必须要跟踪当前最新的计算机系统及其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这一点如同对计算机病毒发展问题的研究相似。如果在工作中不能保持对新技术的跟踪,就没有谈论系统安全漏洞问题的发言权,即使是以前所作的工作也会逐渐失去价值。 二、漏洞问题与不同安全级别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 目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分级标准一般都是依据“橘皮书”中的定义。橘皮书正式名称是“受信任计算机系统评量基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橘皮书中对可信任系统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由完整的硬件及软件所组成的系统,在不违反访问权限的情况下,它能同时服务于不限定个数的用户,并处理从一般机密到最高机密等不同范围的信息。 橘皮书将一个计算机系统可接受的信任程度加以分级,凡符合某些安全条件、基准规则的系统即可归类为某种安全等级。橘皮书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能由高而低划分为A、B、C、D四大等级。其中: D级——最低保护(Minimal Protection),凡没有通过其他安全等级测试项目的系统即属于该级,如Dos,Windows个人计算机系统。C级——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Protection),该等级的安全特点在于系统的客体(如文件、目录)可由该系统主体(如系统管理员、用户、应用程晌链序)自主定义访问权。例如:管理员可以决定系统中任意文件的权限。当前Unix、Linux、Windows NT等作系统都为此安全等级。 B级——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Protection),该等级的安全特点在于由系统强制对客体进行安全保护,在该级安全系统中,每个系统客体(如文件、目录等资源)及主体(如系统管理员、用户、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安全标签(Security Label),系统依据用户的安全等级赋予其对各个对象的访问权限。A级——可验证访问控制(Verified Protection),而其特点在于该等级的系统拥有正式的分析及数学式方法可完全证明该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规格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 可见,根据定义,系统的安全级别越高,理论上该系统也越安全。可以说,系统安全级别是一种理论上的安全保证机制。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在某个系统根据理论得以正确实现时,系统应该可以达到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伍谨羡全漏洞是指可以用来对系统安全造成危害,系统本身具有的,或设置上存在的缺陷。总之,漏洞是系统在具体实现中的错误。比如在建立安全机制中规划考虑上的缺陷,作系统和其他软件编程中的错误,以及在使用该系统提供的安全机制时人为的配置错误等。安全漏洞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在对安全机制理论的具体实现中发生了错误,是意外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而在一切由人类实现的系统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实现和设置上的各种潜在错误。因而在所有系统中必定存在某些安全漏洞,无论这些漏洞是否已被发现,也无论该系统的理论安全级别如何。 所以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安全漏洞问题是独立于作系统本身的理论安全级别而存在的。并不是说,系统所属的安全级别越高,该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就越少。可以这么理解,当系统中存在的某些漏洞被入侵者利用,使入侵者得以绕过系统中的一部分安全机制并获得对系统一定程度的访问权限后,在安全性较高的系统当中,入侵者如果希望进一步获得特权或对系统造成较大的破坏,必须要克服更大的障碍。三、安全漏洞与系统攻击之间的关系 系统安全漏洞是在系统具体实现和具体使用中产生的错误,但并不是系统中存在的错误都是安全漏洞。只有能威胁到系统安全的错误才是漏洞。许多错误在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对系统安全造成危害,只有被人在某些条件下故意使用时才会影响系统安全。漏洞虽然可能最初就存在于系统当中,但一个漏洞并不是自己出现的,必须要有人发现。在实际使用中,用户会发现系统中存在错误,而入侵者会有意利用其中的某些错误并使其成为威胁系统安全的工具,这时人们会认识到这个错误是一个系统安全漏洞。系统供应商会尽快发布针对这个漏洞的补丁程序,纠正这个错误。这就是系统安全漏洞从被发现到被纠正的一般过程。系统攻击者往往是安全漏洞的发现者和使用者,要对于一个系统进行攻击,如果不能发现和使用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是不可能成功的。对于安全级别较高的系统尤其如此。 系统安全漏洞与系统攻击活动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因而不该脱离系统攻击活动来谈论安全漏洞问题。了解常见的系统攻击方法,对于有针对性的理解系统漏洞问题,以及找到相应的补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四、常见攻击方法与攻击过程的简单描述 系统攻击是指某人非法使用或破坏某一信息系统中的资源,以及非授权使系统丧失部分或全部服务功能的行为。通常可以把攻击活动大致分为远程攻击和内部攻击两种。现在随着互联网络的进步,其中的远程攻击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威胁也越来越大,而其中涉及的系统漏洞以及相关的知识也较多,因此有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