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斗一号有哪些功能
使用2颗卫星组建导航系统是美国吉奥星公司率先提出的,但美国和欧洲的公司在这方面的研制均遭遇挫折,而中国却首先实现了这项卫星导航定位的创新工程。
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球交会测量,利用两颗位置已知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两球心,两球心至用户的距离为半径作两球面,另一球面是以地心为球心,以用户所在点至地心的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三个球面的交会点就是用户位置。
这种导航定位方式与GPS、GLONESS所采用的被动式导航定位相比,虽然在覆盖谨薯范围、定位精度、容纳用户数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其成本低廉,系统组建周期短,同时可将导航定位、双向数据通信和精密授时结合在一起,使系统不仅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区域性有源导航定位,还能进行双向数字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
另外,当用户提出申请或按吵配预定间隔时间进行定位时,不仅用户能知道自己的测定位置,而且其调度指挥或其他有关单位也可掌握用户所在位置,因此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相结合的用户,如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搜索营救、地理信息实时查询等,而在救灾行动中起作用显现尤为明显。
“北斗一号”导航卫星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重约2300公斤,卫星设计使用寿命8年。卫星采用三轴稳定方式,由有效载荷(转发器、天线)、电源、测控、姿态和轨道控制、推进、热控、结构等分系统组成;卫星本体为2000mm1720mm2200mm的立方体箱形结构,分为服务舱、推进舱和载升晌指荷舱。
2000年10月31日,“北斗导航”卫星01星发射,11月6日成功定点于140°E;2000年12月21日,“北斗导航”卫星02星发射,12月26日成功定点于80°E。两颗卫星顺利完成在轨性能测试,性能参数满足研制任务要求,利用两颗卫星构成了双星导航定位系统,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
2003年5月25日,“北斗导航”卫星03星发射,6月3日成功定点于110.5°E,它将作为备份星使用。2007年2月3日成功发射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04星,是接替01星继续服务的。也就是说,北斗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由2颗静止轨道导航试验卫星和1颗在轨备份星以及地面控制中心站(有2副天线)和“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已经投入运行的“北斗一号”试验卫星导航系统主要能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可在中国及周边地区为单兵、车辆、舰船和飞机等用户提供精度为20~100米的定位服务,通过它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其授时精度可达20纳秒。
“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快、好、省”的迈出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重要的一步。该系统将导航定位、双向通信和精密授时结合在一起,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森林防为、灾害预报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道路中断,通信中断,震中附近的重灾区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通信联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紧急调拨上千台“北斗”用户机配备一线救援部队。在此次救援活动中,“北斗一号”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所具有的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报告及时等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救援指挥部和前方救援人员最有力的通信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72小时黄金抢救时间”的最有效利用。这也是我国第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应用的典范!
B. 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北斗三号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中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建设目标: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中国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培野袜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
(2)目前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单兵扩展阅读
功能特点:
北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二是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三是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工程意义:
北斗提供全球服务以后,各行各业应用北斗的信心倍增,全面布局北斗产业。比如与交通运脊察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融合不断深化。同时,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新信号还催生了新产品,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已实现规模化应用。配激
C. 中国的北斗星导航系统都有哪些战略意义
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作为国内首家被授权从事北斗系统运营服务业务的企业,北斗星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卫星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军方主导的GPS系统之上。一旦美国关闭应用,后果不堪设想。中国必须有自主的卫星系统,这也是建立北斗系统的意义之一。
我国目前正在加速建设的北斗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在军事方面,该系统可为单兵、车辆、舰船和直升机等提供精度为20~100米的定位服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如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搜索营救、地理信息实时查询等。
不仅如此,在商用方面,北半系统也同样被赋予了不可取代的时代性意义。“TD的基站此前需要使用美国GPS系统来获取精确时间(时钟同步),目前我们也支持国内的北斗系统。”中兴通讯TD产品总经理段玉宏告诉CBN记者,基站工作的切换、漫游等都需要精确的时间控制,而中国此前一直依赖美国的GPS系统。上世纪90年代,美国正式向全球开放GPS信号的民间使用。到今天,从航海导航、工程测绘,近到登山远足、乘车出行,都离不开GPS系统的帮助。在市场最大的个人消费领域,GPS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毫无疑问,要打破GPS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力求发展自己的卫星定位。目前国家已明确了在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公共安全的重要行业领域必须逐步过渡到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它敬判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因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移动通信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TD-SCDMA系统商用进程的加速及我国北斗导航首稿轿系统的完善,我国自行研制的者肆时间同步技术将会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设计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TD网络采用的华为、中兴、大唐移动、普天等TD设备商的设备,都在着手采用新型授时方案,绕开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其中就利用了我国自主发射的北斗卫星作为时间信号源,使用北斗卫星与GPS卫星双模授时。
据报道,今、明两年我国将发射10颗左右“北斗二号”导航卫星,计划2015年建成由35颗左右卫星组成的星座,实现全球定位,这一计划也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笔者认为,拥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无论是在军事战略、民用领域还是商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斗”的运用将影响未来世界信息产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