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消化系统疾病怎样进行足部按摩
食欲不振因为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富裕,美食风气越来越盛行,而且社会应酬也越来越多,面对佳肴,通常会一不小心弄坏了肠胃。
另外,中医常说:“思则伤脾。”意思是说,因某事而长期的思虑,而影响及脾的功能。中医认为,脾主管消化水谷,使之变化成精微并输送到身体的各部。倘若脾的功能下降,食物则停留在胃中,失去了进食的欲望。
大体说来,食欲不振的原因约有两种:其一是因为身体疲劳,加上暴饮暴食而降低了消化功能;其二则是压力、悲伤、愤怒等精神上的原因,造成了消化系统的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所承受的所有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性食欲不振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
治疗1.足部穴位疗法治疗食欲不振,应依其心理或生理上致病原因,选择不同的穴位加以刺激才有效果。生理性的食欲不振,应选取胃经穴位,以“厉兑”与“足三里”效果最为卓着。若是精神方面的因素引发食欲不振,则以脚底中央部位的“心包区”最具疗效。
不过,年过三十以后的人才适合灸治“足三里”;青年人针刺尚可,不宜灸。至于小孩子,最好不要刺激此穴,以免妨碍其成长。
若想快速消除腹胀等不适感时,可用发夹刺激,注意刺激不要太强,以免引发相反的效果。“心包区”则应以推或压揉的方式,使穴位附近感到暖和为止。用吹风机使这个部位温热,也有相同效果。
2.足部反射区疗法可柔按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脾、大脑反射区,以调整消化系统功能,增强食欲。
烧心有些患者在饭后立即有感觉,有的则在饭后二三小时,也有的是空腹时有此症状逐一胸口、上腹闷胀嘈杂,像被火烧、火燎的感觉,即“烧心”的感觉。
烧心其根本原因是胃酸分泌过多,逆流至食道,导致食道周围疼痛和烧灼感,或因食道下部的粘膜过敏而引发的。
患有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后,易引发烧心症状。胃酸分泌不足,胃蠕动减弱,食物停留胃中,也易导致烧心。另外精神上的压力太大,或有强烈绝望感时,也会引发烧心的症状。
无论何种原因,难受的感觉却完全一样。倘若此时能刺激相应的部位,调节胃酸分泌,则可以消除这种不适。
治疗1.足部穴位疗法。
引发烧心的原因不同,治疗时选用的穴位也有区别。饭后一两个小时,或空腹时感到烧心,属胃酸过多,治疗的特效穴为“第三厉兑”。
反之,胃酸分泌不足所引发的烧心,通常是发生在饱食之后,治疗的特效穴为“足三里”,以手指用力按压,很快就会觉得舒畅。
2.足部反射区疗法。
可经常按摩腹腔神经丛、胃、肾、食道(食道反射区位于足底第一跖趾关节处,呈带状区域)反射区,以增强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调节胃酸的分泌。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其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因此称为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呈世界性分布,约有10%人患过此病。其发作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之交比夏季常见。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比较明确的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胃酸分泌过多。其他致病因素有:遗传素质、应激和心理因素、吸烟等。
吸烟的不良作用并未完全了解,但已明确烟叶中的尼古丁能轻度损伤胃粘膜,长期吸烟能使壁细胞增生和胃酸分泌增多,加重溃疡病的病情。消化性溃疡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可为钝痛、灼痛、胀痛、剧痛,但也可以仅表现为饥饿样不适感。典型者有轻度或中等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部分病例没有上述典型的疼痛,仅表现为没有规律性较含糊的上腹隐痛不适,伴胀满、厌食、暖气、泛酸等症状。
胃溃疡疼痛多在中上腹稍偏高处,或剑突下偏左处,常在餐后l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出现上述节律。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在中上腹部,或脐上方偏高处,多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后缓解。
治疗1.足部穴位疗法。
厉兑与足三里是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特效穴。因为两者都和胃部消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另外,胃溃疡有相当多是因为精神压力造成的。因此,胃病也可以称作是一种情绪病,治疗时宜选用“第三厉兑”。
2.足部反射区疗法。
可按摩胃、十二指肠、腹腔神经丛、脾脏、上身淋巴腺反射区。另外,选配反射区时,大脑反射区也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缓解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不过,对于消化道溃疡最重要的防治法,还是要养成规则、平稳的日常生活习惯。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细胞和胰管慢性进行性炎症、破坏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常伴有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或萎缩。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者,男性多于女性。病程常超出数年或十余年,表现为没有症状期与症状轻重不等的发作期交替出现,其发作频率长短不一,也可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发展为胰功能不全的表现。
在病变早期,仅见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阵发性腹痛。腹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上腹偏左,可放射至背、两胁、前胸等处。腹痛多因饮酒、饱食或高脂肪餐诱发。疼痛与体位变换有关,平卧时加重。前倾坐位或弯腰、或侧卧卷腿时可减轻,常伴有发热。
治疗按摩足部脾、肝、肾、胰、输尿管、膀胱、十二指肠、上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区。刺激反射区以酸痛而能忍受为度。
慢性胰腺炎在治疗的同时,须绝对戒酒、避免饱食与高脂肪餐。尤其应注意的是,急性胰腺炎必须送往医院治疗,以免危急生命。
恶心恶心是指强烈的想吐感觉,是因为呕吐中枢受到刺激而引发的。其原因有食物中毒、脑溢血、消化系统疾病、尿毒症、眼睛疲劳、甚至所有压力过大等,既繁多又复杂。但通常以饮食过量和食物中毒较为多见。
倘若怀疑是由食物中毒所引发的,只须让患者嚼生黄豆,倘若立刻吐出来,基本上能够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因为食物中毒的人感觉不出生黄豆的腥味,而不至于当场呕吐。
治疗1.足部穴位疗法。
消化不良或来自所有压力所致的恶心、胃部不适,可选用“第二厉兑”作为治疗主穴。另外,“第二大敦”、“里内庭”与“足三里”也是消除恶心感的重要穴位。
倘若是消化不良引发的恶心,可用发夹刺激“第二厉兑”。若为慢性肠胃病而欲呕时,以香烟灸为佳。孕妇特有的恶心呕吐,倘若严重干扰正常饮食,则可用香烟灸“第二厉兑”。
2.足部反射区疗法。
经常按摩脾脏、胃、腹腔神经丛、肝脏、十二指肠反射区,可获得良效。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若是食物中毒,切不可阻止病人呕吐,应尽量设法帮助病人将胃内物吐干净,并立即送入医院诊治。
痔疮痔疮是因为肛门附近血液循环不良,静脉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块。痔疮患者用力排便时,腹压升高,使微血管破裂,从而导致痔疮出血。
痔疮可分内、外痔及混合痔三种,其中又以外痔患者占绝大多数。痔疮的形成与个人生活习惯等有很大的关系,如饮酒过量、嗜食辛辣、久坐缺乏运动、长期便秘或腹泻易引发痔疮。
症状轻者,休息后瘀血现象便会消失,即使略现红肿也不致妨碍生活和工作,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但是,若经常不予理会,以致症状逐渐加重,则会因每次排便引发流血而导致贫血,并且引发剧烈疼痛,令人坐立不安。所以,在发现时应及时根治,以免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治疗1.足部穴位疗法。
痔疮治疗的关键是促进血液循环。因此,“金门”和“足通谷”便成为最重要的穴位,皆宜用灸法。治疗时以病侧为重点,另一边为辅助。
2.足部反射区疗法。
经常按摩肛门、直肠、骶骨、肾、输尿管、膀胱、上下身淋巴腺反射区,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对痔疮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毫没有疑问,防止痔疮最好的方法是促进肛门附近的血液循环。除了灸治按摩外,多做缩肛运动亦是不可缺少的。
便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征候。可引发腹部胀满,甚则腹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睡眠不安。长期便秘还会引发痔疮、便血、肛裂等。
便秘多是因为缺乏排便动力(如膈肌、腹肌等衰弱),肠道所受刺激不足(主要因为食物对大肠、直肠机械的或化学的刺激不足),肠粘膜应激能力减弱(所有肠粘膜的病变,如痢疾等)造成的。
老年人因为肠管紧张度低下,蠕动功能下降而产生的迟缓性便秘最多见。此种情况下的粪便粗而硬,排便需用大力气,故可导致痔疮出血。
痉挛性便秘,使用或增加缓泻药未必能使便秘得到明显改善,反而会引发腹部膨满、腹痛,肠鸣音亢进。此时因肠管紧张度增强及痉挛性收缩,粪便小而硬呈兔粪状。所以,应在使用缓泻药的同时配合应用抑制肠管运动的抗胆碱药。
倘若便秘经治疗而效果不明显,而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应去医院检查。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采用足部按摩法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1.足部穴位疗法。
与便秘形成最为密切的,当属脾经、胃经和膀胱经。而最重要的治疗穴位,便是位于脚趾端这三条经络的终、始点。其中“隐白”、“厉兑”、“至阴”是很重要的穴位。此外,内踝直上三横指的“三阴交”为治疗便秘的特效穴。
通常轻症,只要用手指揉、压穴位,症状便可缓解。若是好几天不排便的习惯性便秘,则用香烟灸,必定能有所改善。不过,施行穴道刺激宜在早餐前(约上午6—8时之间)。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大肠的蠕动最为活泼,产生的效果更为明显。
另外,早餐后若有入厕的习惯,可将脚先抬起,再放下,反复几次后,再以手指刺激穴位,这样做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足部反射区疗法。
按摩直肠、肛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反射区,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若结合脚踏鹅卵石的踏石保健法,则防治便秘的效果更加。
另外,多食用蔬菜、水果等纤维多的食物,早餐前饮凉水或凉牛奶,保持精神舒畅,及养成每天早晨规律性排便的习惯,对防治便秘尤为重要。
腹泻腹泻者,排便次数增多,泻下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要症状,夏秋两季多见。包括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结肠炎等,系由细菌感染和胃肠功能障碍所致。
近年呈增加趋势的过敏性大肠征候群,是因紧张原因所引发的慢性腹泻,多见于年轻人和活动频繁的中年人。
治疗1.足部穴位疗法。
位于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对于腹泻有良好的效用,应加强对此穴的揉按。
2.足部反射区疗法。
腹泻者,经常揉搓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可以调整胃肠功能。另外,脾脏、肝脏、肛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泌尿系统反射区也很重要,但不要按摩直肠反射区。
需要注意的是,倘若是细菌性或因疾病所致的腹泻,则须尽快就医。找不出原因的生理性、神经性、慢性的腹泻等,使用足部按摩治疗则能产生效果。
肝病肝脏是人体中最强壮的脏器,它的主要功能除了对营养物质进行处理和蓄积等重要作用外,还有分解体内毒素、体外侵入的毒素和代谢废物等功效。肝脏是捍卫健康的重要防线,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重大病变,并对其它脏器产生极大的影响。
肝病虽然有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不少种,但是其中真正最令现代人感到头痛甚至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的,首推各类肝炎。因为它不但死亡率高,而且传染速度、范围都十分惊人,让人防不胜防。
通常而言,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大类。症状除类似感冒的发烧、食欲不振外,都有容易疲劳、倦怠感等特症。倘若不赶紧治疗,有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治疗到目前为止,西医尚未发现治疗肝病的特效药,因此无法完全控制病情。利用足部按摩疗法,只要有耐心,并注意饮食起居,效果会十分卓着。
1.足部穴位疗法。
无论肝炎或其他肝病,都以始自拇趾侧的肝经上的穴位为治疗重点。其中以“太冲”为主。除太冲外,“行间”、“大敦”,都是对肝脏有重大作用的特效穴。操作时,可用发夹或牙签刺激上述穴位。肝硬化和酗酒引起的肝炎则用香烟或艾柱灸。
2.足部反射区疗法。
足部反射区按摩时,除了肝脏、胆囊反射区外,淋巴腺、十二指肠反射区也很重要。肝脏不佳者,按压这些部分应有疼痛感觉。另外,施行足部按摩治疗时,不要忘了泌尿系统。经过足部按摩刺激后,尿的颜色和气味变浓,这是好转前的预兆,不用担心。
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常因胆囊结石的存在而发生,在反复发作的病人中,约70%有胆囊结石。因为感染导致炎症反复发作,轻者胆囊壁有炎性细胞浸润,重者胆囊的正常结构破坏,以致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完全丧失了浓缩和排出胆汁的功能。
本病患病率女性比男性多,尤其多见于中年、肥胖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可持续多年没有症状,但大多数病人既往有胆绞痛病史,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常发生于晚上和饱餐后,呈持续性,伴有厌油腻食、腹胀、暖气等消化道症状,有时出现右季肋部和腰背隐痛。
治疗1.足部穴位疗法。
揉按足部行间、太冲、足临泣、足窍阴等穴位。
2.足部反射区疗法。
按摩肝、胆、腹腔神经丛、肾、输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肠、各淋巴腺反射区。胆囊反射区和肝脏反射区是按摩的重点,胃肠和肾脏反射区也是相关的反射区带。
另外,患者饮食应清淡,避免油腻厚味而诱发胆囊炎。
B. 治消化系统疾病的8大类中药,它们都有哪些作用
小 编 导 读
1. 制酸药
(1)乌贼骨、煅瓦楞子主要含碳酸钙,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有制酸止痛之功效。
(2)半夏抑制腺体分泌,可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的游离酸度。
(3)补气药之党参、黄芪,可抑制胃酸分泌。
(4)活血化瘀药之元胡、赤芍、郁金,能抑制胃酸分泌。
(5)清热药之栀子,对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6)苍术、砂仁、吴茱萸抑制或降低胃酸的分泌。
2.抗溃疡药
(1)清热药之黄连、蒲公英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2)补气药之党参、黄芪对胃溃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3)活血药之丹参、莪术、赤芍、延胡索、郁金、五灵脂对黏膜有保护作用。其中丹参对慢性胃溃疡和应激性胃溃疡具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莪术与鸡内金相配,具有活血消食之功效;而五灵脂、赤芍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同时具有抗溃疡作用。
另外,白及多配伍乌贼骨、三七粉治疗胃出血。白及的高度黏性能在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疮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状膜,保护和填塞溃疡穿孔的疮面。
(4)温中药之炮姜、吴茱萸、肉桂等,对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苍术对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能抑制胃酸分泌;厚朴、木香、白芍、砂仁亦均有抑制胃酸之作用。
3.胃动力药
胃动力药多为理气药,能增强胃蠕动,兴奋胃运动。其中木香、陈皮、砂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既能增强胃肠运动,排气除胀,又能解痉止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乌药,乌药的作用温和且持久,配伍百合可治疗各种胃痛,特别是顽固性胃痛。又如厚朴,小剂量具有收缩功能,大剂量则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此外,枳壳、桂枝、鸡内金、紫苏梗、木香等均具有兴奋和抑制平滑肌的双重作用。
4.胃解痉药
胃解痉药主要是指抑制胃肠运动亢进的药物,大部分为理气药。
(1)木香具有较强的舒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特别是止痛效果较好。
(2)陈皮、佛手护胃之常用药,可避免苦寒药、养阴药对胃之伤害。
(3)白芍小剂量可促进胃蠕动,大剂量则可解痉止痛,其解痉的成分主要是芍药苷。另外,其亦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保肝等作用。
(4)吴茱萸能对抗胃痉挛性收缩,抑制胃运动,有止痛、止呕吐作用。吴茱萸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低浓度则兴奋,高浓度则抑制。
(5)高良姜能抑制胃运动,降低胃张力,减少收缩幅度,另外还具有抑制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该类作用的药物还有川椒、肉桂、香附等。
5.抑制腺体分泌药
该类药多以燥湿和胃药为主。
(1)苍术能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其挥发油还能抑制唾液腺、肠腺的分泌。
(2)半夏抑制腺体分泌,另外还具有镇吐、祛痰镇咳、镇静催眠、降眼压等作用。特别是与夏枯草配伍,具有很好的降低眼压的作用。
(3)代赭石具有镇静中枢、兴奋肠道的作用。研究证实,代赭石既具有抑制分泌作用,还可吸附分泌液。
(4)厚朴与苍术均具有抑制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苍术健脾燥湿,但不理气,虚实皆可用之;而厚朴以破气为主,燥湿但不健脾,不能用于虚证,阴虚少津者二药均不可用。
另外吴茱萸、砂仁、白豆蔻亦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6.和胃止呕药
(1)半夏、生姜具有镇吐止呕作用。
(2)连翘具有镇吐作用,其主要是抑制延髓催吐感受器,适用于饮食积滞日久化热者。
另外,如藿香、吴茱萸、枇杷叶、竹茹、陈皮、砂仁、佛手等均具有和胃止呕之功效。
7.抗幽门螺杆菌药
具有该作用的药多为清热药,如黄连、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另外还有化瘀药(丹参、赤芍、丹皮、莪术、三七),滋阴药(乌梅、麦冬),益气温阳药(黄芪、肉桂、高良姜),理气药(厚朴、槟榔),泻下药(大黄等)。
8.抗腹泻药
抗腹泻药分为解痉止泻药、涩肠止泻药、消炎止泻药。
(1)解痉止泻药:陈皮、砂仁、炮姜、肉桂、苍术、白术、党参、黄芪、木香、吴茱萸、高良姜、白芍、升麻、葛根、山楂、乌梅等。
(2)涩肠止泻药:诃子、五倍子、金樱子、芡实、赤石脂等。赤石脂为固涩功效比较全面的中药,其中以止泻、止血、止带效果最好。
(3)消炎止泻药: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苦参、败酱草、金银花等。从药理研究来看,黄连既能消除炎症,又能解痉调节肠功能,抑制肠液分泌。黄连、黄芩、黄柏在使用上有所区别,黄芩以清上焦肺部湿热为主,黄连以清中焦脾胃湿热为主,黄柏以清下焦膀胱湿热为主。
小 编 有 话 说
对于按照药理研究归类中药、用病理学知识指导使用中药,大家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样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应用中药,有人认为这样做失去了中医的本质。您怎样看待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理性思辨、百家争鸣!讨论要有理有据,更要有“礼”有“矩”!
如果您对文中的经验感兴趣,可以进入本书了解更多本文作者的学术思想——
C. 消化不良怎么办

消化不良怎么办好
4、茶叶。
消化不良的时候可以试试和一些茶叶水,喝茶叶水可以起到去除油腻、胃胀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的消化系统。
5、粗粮。
碰到消化不良的时候我们可以吃些粗粮,因为粗纤维的食物进入肠胃中,能够增大他的摩擦力,从而更好的刺激常委工作,使得肠道蠕动的更快。
D. 大腿外侧肌肉挫伤两个多月,一直麻痹的,一直都有正骨水擦,现在有肌肉萎缩出现了昨天去看就开了白脉软膏
肌肉萎缩治疗
从中医角度,肌肉、四肢归脾主管。单从肌肉萎缩来说,可以服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针对性比较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更好;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作用的范围更广、作用层次也更深,适用于病程时间长的情况。
肌肉萎缩,说明人体中气不足。可以从合谷穴(虎口)来判断一个人的中气足不足:合谷穴肌肉丰满,则说明中气足,否则,说明中气不足。
服药同时配合针灸、拔罐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针灸可以舒经活络,拔罐可以祛除身体内的风湿寒邪气;酒大伤肝,肝病,肝克脾,所以,应该忌酒。
咸则伤骨,骨伤则痿。长期吃太咸食物会伤骨,骨受到伤害肌肉就会萎缩掉,骨归肾主管。因此,治疗肌肉萎缩可以考虑从肾的角度进行治疗。
总之,从中医角度,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有脾、肾的疾病;治疗,也应该从这两方面考虑。
如果身体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可以服用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如果身体有风湿寒邪气,应该把邪气去掉;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身体有一点邪气,四肢运动都会受到影响,即四肢运动不能够自如。
E.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方法是什么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除消化系统本身症状及体征外,也常伴有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症状,有的消化系统症状还不如其他系统的症状突出。因此,认真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常规化验及其他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一、病史
病史在诊断消化系统疾病中十分重要。有些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突出而体征不明显,其诊断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病史的分析。对待病史首先应着重分析患者的现在症状。
二、体征
全面系统而重点深入的查体极为重要,首先应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黄疸及蜘蛛痣,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胸腹壁有无静脉曲张及血流方向,心、肺有无异常。腹部检查更应深入细致,腹部有无膨隆、蠕动波、移动性浊音、压痛、反跳痛、腹肌强直、震水音、肠鸣音;如发现肿块则应了解其部位、深浅、大小、形状、硬度、表面情况,有无移动性、压痛、搏动等。肝脾检查很重要,应注意大小、硬度、边缘、表面及有无触痛。注意勿将乙状结肠内粪块、充盈的膀胱、前凸的脊柱、腹主动脉、肾脏、妊娠子宫误认为肿块。此外,在皮下脂肪缺乏的消瘦者,腹壁上可显现静脉,不应误作门脉高压;腹壁薄弱松弛者可见到肠蠕动波,不应视为肠道梗阻。对消化系肠道疾病、老年患者肛指检查应列为常规,不可忽略。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化验检查 粪隐血试验及尿三胆试验均为简单而有价值的检验方法。胃液分析及十二指肠引流对于胃及胆道疾病可提供诊断的依据。肝功能检查项目多,意义各异,应适当选择。细胞学检查对食道、胃及结肠癌的诊断颇有帮助。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如AFP、CEA及CA19-9都有一定价值。自身抗体检查如抗线粒体抗体等对消化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二)超声波检查 可显示肝、脾、胆囊的大小和轮廓,有助于肝癌和肝脓肿的鉴别,还能显示胆囊结石、脾门静脉内径,胆管扩张,以及肝、胰囊肿和腹内其他包块,检查方法安全易行,对诊断颇有帮助。
(三)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病变,由于亮度大,视野清晰,盲区少,操作灵便,用途日益扩大。纤维胃镜对胃癌早期诊断帮助甚大,由于胃镜检查的应用,30%以上的胃癌可能在早期(指癌组织尚未侵犯肌层者)得到确诊。ERCP对肝、胆、胰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纤维结肠镜可插入回肠,而纤维腹腔镜可帮助诊断肝胰和腹内包块,确定腹水原因。
(四)X线检查 消化道钡餐和钡灌肠检查有助于了解整个胃肠道动力状态,对肿瘤、溃疡、憩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近来应用气钡双重造影已提高了阳性率。胆管胆囊造影有助于了解胆囊浓缩功能,判断有无结石;经皮肝胆管造影可区别梗阻性黄疸的原因。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肝脏及其他肿瘤,消化道出血等都有诊断价值。CT和MRI已用于腹内肿瘤的诊断,病人乐于接受。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测压及造影,血流量和耗氧量测定有助于柏一查综合症及肝癌的诊断。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 项目日益增多,肝扫描沿用已久,r-照相机、ECT对肝癌等占位性病变可提供诊断依据。近来有人研制用抗肿瘤单克隆抗体标记核素作影像诊断,可帮助诊断肝、胰腺的肿瘤。此外应用放射免疫测定(RIA)还可检测肿瘤标志物或消化道激素,对于消化系统的一些肿瘤和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六)食管压力与活力(motility)及胆道压力测定
测定食管下端腔内压力,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很有价值。了解食管各段的活力,对诊断和鉴别食管运动性疾病如食管贲门失驰缓症等很有帮助。通过内镜插管胆道测压,对胆道不全梗阻,硬化性胆管炎、胆道闭锁、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的诊断均有帮助。
(七)细针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慢性肝病的确定诊断是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目前多采用细针抽吸法,极少引起出血的危险。小肠活组织检查,经口腔将小肠活检器送至空肠或回肠(可经内镜引导通过幽门),采取粘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腹泻和小肠吸收不良很有诊断价值。检查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此外,内镜直视下活组织检查、在B型超声引导下进行实质性肿块的细针经皮穿刺活体组织细胞学检查及外科手术活组织检查等,均可作出病理诊断。
F. 白脉软膏能用在**吗
指导意见:
你好,大便出血。这可能是痔疮或肛裂动因素导致的,多因上火,便秘等因素诱发.在治疗上可使用槐角丸或三七化痔丸等进行治疗较好,同· 时要多吃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不要食用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和避免上火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