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一数学找规律经典题技巧解析是什么
数字找规律类型总结: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
(1)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数;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2)数据中每一个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数据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 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 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数据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常数;以上是数字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必须掌握。但掌握这些规律后,这就需要在对各种题型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和技巧。
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解题基本技巧:
(1)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2)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
(3)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1)、(2)、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4)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5)同技巧(3)、(4)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6)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Ⅱ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型的思路(诀窍)
初中数学找规律的题目现在出现得比较多,所以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我以为一般分为四步去考虑:1、弄清题意,千万要仔细读懂。2、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步找出对应数据3、分析数据关系,有时可借用图形4、根据第三步的分析,依次验证每组对应数据间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一般性,如果说有,就可写出通式来了。
Ⅲ 初中数学探索规律技巧
【基本原理】数学思考的基本原理
拿出任意一道数学题,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征。
已知条件和结论对吧?我们解题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已知,得出一个答案或者结论。中间过程,也就是“如何从已知条件得到结论”,是我们需要探索得问题。
中间的发生了什么?怎么想到的?
怎么想到的呢?有时候是脑海里飘来的灵感,有时候是突然联想到一道曾经做过的题目,有时候是突然想到一个定理。
有没有一种普遍的方法,能够加速我们想到一个思路呢?
这种方法叫做——”探索法”
在做题的每一步,都不断地发问,好处就是让你的大脑活跃起来、尽快地想到解决办法,而不是盯着题目,大脑一片空白。
呈上一个活跃着的、思考数学问题的大脑:
首先,这个大脑开始理解题目。(很多朋友以为,读题是一个不太需要思考的题目,但是,高手们在这个阶段大脑已经预热起来了,并且开始对题目发问)
未知数是什么?
已知数据(指已知数、已知图形和已知事项等的统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
满足条件是否可能?
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
画张图或者引入适当的符号。
把条件的各个部分分开。你能否把它们写下来?
然后,这个大脑开始寻找已知数和未知数的联系,并且开始进一步发问,以得到解题的灵感。
(图确实有点小了,但是请务必认真看一下!每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是帮你想到正确思路的救星)
通过这一系列的发问和排查,大脑已经对条件进行了充分的解构,对结论进行了充分的联想,加快了你达到正确答案的速度,也许此时解题已经进展卓越了,就等待大功告成的一瞬。
对我而言,这样的方法真正教会了我思考:
现在遇到任何一个推理性的问题,我就会问自己:
①观察未知量——仔细观察,未知量是什么?
②观察已知量——再看,已知量是什么?
③已知量和未知量怎么发生联系?有时联想做过题目,有时联想定理公式,有时分解定义,有时拆分一个个条件,有时更改题设,有时结论反推。(来自于上面那张思维导图)
这整个过程,有点像让一个外星人来建造一个房子。
①(未知数)紧盯目标,我要一座房子!
②(已知条件)我有啥东西!
③(联系)我怎么用手头这些材料建造一个房子出来?
首先思考未知数:房子是啥?我曾经造过房子吗?没有啊……我记得小红、小明曾经建过一个房子,他们是怎么建的来着?
然后思考已知条件:我有木头、斧子、钉子,这些东西都是啥啊?我以前用过吗?
然后寻找联系:怎样从这些材料到建造房子呢?报一个木屋建造培训班?寻找一些以往建房子的资料模仿一下?回到定义看看是不是房子的定义中就有一些建造的方向?
如果以上还是没有想出来,没关系,那就看答案吧。着重关注,答案是怎么想出这个结论的,
每看一步答案,就要质问一下课本,“这答案每一步怎么想到的?是不是照着结论硬凑的?”大多数没想到,有两个原因,
对条件的积累不足,也就是说,你还没有彻底理解哪些木头斧子钉子是拿来干什么的以及曾经用来干过什么,因此你没有很好地迁移过来;
未知量的积累不足,反推建造一个房子需要什么材料和手续,你完全没有相应的积累,当然想不出来。
高手呢,他们用无数种材料建造过无数类型的房子,并且这一切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无论出现材料还是房子,无论是小洋房、别墅、高楼大厦,他们都能联想到曾经实施过种种方案,甚至,在这无数种方案中,能找到一条非常新鲜的组合创新方案!
说白了,刷题主要是为了积累案例,积累模型,熟练知识为了以后看到条件或者未知数能够被触发。
04 数学纵览——工具的重要性
承接上面的造房子案例,我们还可以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数学的材料和工具。
回顾一下从小到大的数学题,其实解决思想都是相似的,只是不同阶段使用的材料不太一样。
【小学·基础材料】基础的加减乘除、基础方程思想、基础的物理规律(追击问题等)
【初中·简单材料】基础代数(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因式分解…),基础几何(圆、相似性),简单的解析几何、基础概率、简单的三角函数等
【高中*中级材料】工具(修房子的材料)丰富了许多。更深入的代数(不等式等)、更加深入的几何(立体几何等)、难度更高的解析几何(椭圆、抛物线等)、变换更丰富的三角函数、更深的概率论(排列组合……)以及微积分初步……
【大学·高级材料】极限、连续、导数、积分、级数……特定领域的深入挖掘,更多抽象的概念工具和证明要求。
看到了吧,每一个数学成长阶段,你都会面对如此不同的砖头木块,纷繁而又有秩。你需要去一一识别,掂起来,感受、理解、使用。但是一以贯之的,是那种不断发问思路、解决困难的决心毅力还有好奇的愿望。
05
除了帮你解决数学题目,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未知联系已知的思维能帮你大忙。换句话说,任何推理性的问题——无论是推理小说寻找一个嫌疑人、还是逻辑谜题、灯谜、填字游戏,又或者是工程搭建、商业战略,都可以用到这种思维。
Ⅳ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题技巧
一年级下学期找规律题是每次考试都要考的问题,也是孩子们最爱出错的题型。这类题型实际上是锻炼孩子思维的,可以通过找规律的过程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找规律的题型有几种,第一种就是数字类的,递加递减类型的。第二种就是图型类的,周期重复类型的,找到循环周期就可以解题。还有就是两边数加起来的中间数的规律,随着年级的升高,找规律题会越来越复杂,也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找规律能力。
Ⅳ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的技巧有哪些
很多同学都做过找规律的题,我整理了一些做题技巧,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标出序列号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看增幅
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1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1+(n-1)b。
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即二级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总体思路
从具体实际的问题出发,观察各个数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大胆猜想;善于类比,从不同事物中发现相似或相同点;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验证结论正确与否;善于变化思维方式,做到事半功倍,探索规律是一种思维活动及思维从特殊到一半的跳跃,需要有一定的归纳与综合能力,当已知的数据有很多组时,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才能准确找出规律。
以上就是一些找规律题的解题技巧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Ⅵ 初一代数式找规律的技巧
“找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性思维训练。初一代数式找规律的问题,通常有根据所给数字找规律和根据所给单项式找规律。解答这种问题主要技巧是把数字和对应的序号n联系在一起,从第1个、第2个、.....逐渐到第n个,找出序号n与数字的对应关系,规律就找到了。
一、根据所给数字找规律,列出代数式:
例如:1 , 3 ,5 , 7, 9, ......
序号:1 2 3 4 5 ......
数字找规律,可以先观察,猜想,然后逐一尝试。观察所给的几个数,数字是序号的2倍减去1,猜想是2n-1,再试验看下几个是否适合,下面的数是11,13,......,当n=6时,2×6-1=11;当n=7时,2×7-1=13;......,适合。这就可以确认这组数字的规律是2n-1.
其实这是一种合情推理。
可以练习如下问题:(1)1 ,4, 7,10,......
(2)1,4,9,16,25,36,......
关于你的问题:如2,8,18。。。。。怎么转化成代数式通式?其实就是2×1,2×4,2×9,......
1,4,9,.....,都是完全平方数,是n^n,每项都乘2就可以了。那就是2n^n.
二、根据所给单项式找规律.
例如:-2x,4x²,-8x³,16x^4,-32x^5,......
序号:1 2 3 4 5 ......
这类问题要把系数和字母部分分开考虑。
系数是:-2,4,-8,16,-32......
序号是:1 2 3 4 5 ......
系数绝对值的规律是2^n.
负号用(-1)来控制。这里第1、3、5、.....奇数项是负号,偶数项是正号。这样在系数项前面乘以(-1)^n即可。这样系数部分就是(-1)^n×2^n.
字母部分:都含有字母x,指数部分依次是1,2,3,4,5,......,正好和序号相同。那字母部分就是x^n.
于是规律就找到了:(-1)^n×2^nx^n.
三、再有就是应用题。需要根据题意分析,转化成数字问题或者代数式问题。
例如:n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几部分?
1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2个部分;2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4个部分;3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7个部分;现在添上第4条直线.它与前面的3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这3个交点将第4条直线分成4段,其中每一段将原来所在平面部分一分为二,所以4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7+4=11个部分.
.
完全类似地,5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11+5=16个部分;6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16+6=22个部分;7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22+7=29个部分.
......
一般地,n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2+2+3....+n=1/2(n²+n+2)
供你参考。
Ⅶ 初中数学找规律的题怎么做
基本思路是:
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一般情况下,找规律的题目第一二问都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实在找不到规律,也要把自己思考的思路写下去,能拿一分是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