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知道是真铜假铜呢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辨别:
1、颜色(外观),视觉观察;
2、实质(大部分是铁合金)可选用带磁性物品如磁铁,带磁性的工具等,进行判别;
3、重量,也就是密度;
4、色泽,紫铜,红铜是好铜。还有黄铜,颜色发浅。还有的铜上镀了锌,有的镀锡,发白色,还有一种劣质铜,铜里面有杂质,用手一弯就断成两截,里面有黑色杂质。
5、纯铜柔软,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Ⅱ 如何辨别铜器的真假
可以从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和款识、铜质与器式等几个方面进行鉴定。
1、 锈色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
2、 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3、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清新活泼;秦汉重实用。至于款识,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4、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战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锈色制,为伪品。
(2)怎样辨别铜器的真假扩展阅读:
铜器,青铜器的简称,也泛称各种铜器。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黄铜冶炼技术的文明,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环就是冶炼而成,距今6700年。中国的青铜冶炼掌握的也较早,目前中国最早的冶炼青铜器为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也有5000年。
鼎盛时期: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何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网络-铜器
Ⅲ 怎么辨别真假青铜器(佛像)等
铜器的作伪与鉴定
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中的一个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青铜器锅、盆以及素鼎和戈、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带钩、先秦钱币等从材质上也属于青铜大类。
青铜器辨伪的方法
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中的一个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青铜器锅、盆以及素鼎和戈、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带钩、先秦钱币等从材质上也属于青铜大类。
困扰收藏者的主要问题是辨伪,当前这方面的书籍文章不少,但大都文字冗长,读后难得要领,不便操作.现根据个人经验,且支几招,仅供参考。
第一招 闻味、手搓
真正的千年古铜无论传世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出土生坑品稍带土腥味,但因千年以上的时间,土层与铜器的氧化物已牢结一体,青铜本身和锈蚀的气息已被基本吸收.如仔细闻辨似乎有一种接近甜味的感觉.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此法看来不会被讲卫生的今人所取.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得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新货则有酸、呛之气。
第二招 看锈色
(1)疙瘩锈可疑:疙瘩锈色深浅不一,成较均匀的小块状,布于器物之某一部位,虽不能将有疙瘩锈的器物一概视为赝品,但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乳胶所作的假锈,多呈此状。
(2)粉绿色锈可疑:粉绿色锈多为浮锈,除特殊环境如土层潮湿、过分接近地表等原因,少数真器有此情况外,一般粉锈多半为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有的真器,出土后保管条件不好,染上有害锈也偶尔呈粉绿色,但购藏青铜器必须对此保持警惕,以防上当。
(3)单一锈色可疑:一件历经千年标准的青铜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斑斓可人.正像宋元时期的古画一样,除了总的基调色彩因陈旧显得单一外,观其细部色彩也是各有千秋,其感觉是和谐而不单调,多彩而不刺目,就是一枚小小的秦汉时期的青铜带钩,也可体现出这种特色.凡锈色过分单一,缺乏变化与对比通体硬绿锈者,一般都是“速成“赝品,不可取也。
再一招 辨声
(1)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声音较低沈短促。
(2)破音可疑:有的作伪者为了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这样做虽然消除了亮音,但却呈现出破裂之音。
又一招 细察材质
作伪者为省事,常用新铜(黄铜)制作赝品,选好后涂以假锈色包浆,或腐蚀后埋入地下,使人看不出器物材质.购藏者用20倍以上放大镜,通体仔细观察,如发现有黄色晶体状亮点,即可能为新铜所造。
铜器的作伪:
第一,器物整体均伪。作伪者利用真铜器翻模铸造新器,或以某件器物的图形为蓝本,来作伪器。如旧时常仿《博古图》上的鸟兽尊。这些伪器作好后,先埋于地下,使其生锈,二三年后再取出。
第二,器物是拼凑改造的,即过去古董商人称的“捣撤货“。拼凑器基本上可分成两种情况,其一,是器物的每一部分都是古代残器,而将残器重新配合在一起,使成为一件完整的铜器。例如甑的下部配以鼎,以成甗,这与甑下应是鬲则大相径庭;其二,由真器的残体和伪作的一部分相陪,成为一件完整器物。例如利用缺三足的鼎体,下面再配以校和圈足,使成为豆。以上伪作情况,明眼人一望便知是拼凑之器。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真器内嵌入别的的真器的真铭,使之成为有铭器。这里需要谈一个问题,即在出土或传世的铜器中,常有这种情况,即器物整体颜色不一致。如湖南前些年出土的戈卣,提梁与器身不同,在传世的铜器中也见有这种情况,因此亦不能绝对认为,一件器物的某一部分与其它部分铜色不同就一定是拼凑器。
第三,旧时一些铜器在出土后,破损残缺严重,作伪者利用其技能,将破损器进行修补,使成为一件完整器,并作假地子和假锈,如有花纹并补配花纹等。对于这种修补器,应辩明哪部分是原器残件,哪部分是后补的。
第四,器物与铭文皆伪,或器真铭伪,或器伪铭真,也有的是真器上已有铭文,作伪者画蛇添足,再添补铭文。铭文的辩伪很重要,铜器伪铭的选材和制作情况也较多样,有的是依据古籍着录的拓本内容为蓝本,刻在真器或新铸的铜器上,有的伪作铭文是利用真铭的一部分铭文,与古籍记载的铭文相拼凑,例如现存英国的晋侯盘,铭辞主要取材于散氏盘铭、石古铭,以及《尚书》、《左传》的词语。
第五,器真,花纹是后刻的,或在真器残存的一部分花纹上再增添假花纹。
第六,铜器辩伪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某一件铜器上,器物、花纹、铭文的真伪共存,这就需要逐一地认真进行辩伪,切不可只顾一点,而忘记其余。
以上简略地将伪作铜器制作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归纳,下面再谈一下铜器辩伪的主要方法与依据。
第一,掌握先秦以至两汉青铜器的铸造、种类、造型、花纹、铭文等一些基本知识,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演变规律,是辨别青铜器真伪的基础。
第二,在辩伪工作中,对铜器的第与锈的辨别是很重要的一环。由于先秦两汉的青铜器年代久远,各时期各地铸造的铜器铜质不同,入土或入水的地区土质不同,铜器表层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地(皮色)和锈。无论是第还是锈都在一二十种以上,主要有绿、蓝、黄、白、红、黑等等。真器由于制作年代久远,形成的地子一般是发光亮的,而伪作的假地子则发暗。在铜锈上,真锈由于时间久远,锈块结实坚硬,锈不是浮在铜器表面,而是渗透到了内部,假锈是浮在铜器表面,锈块较软,弄下来易搓成粉末状,又因是假锈,锈一下来,就会露出新锈。
第三,在伪造技术上,伪造的铜器外形没有真器那么有生气。假花、假铭也没有真器雄伟浑厚的气韵。真器花纹一般层次分明而平整,而伪花则软而凸散,且没有铸造真花时常出现的铸瘤。真铭文,商周时代一般为铸字,字体匀整,深浅如一;而伪铭则有刀凿痕,字体呆板无神韵。在真器上补刻的伪铭,常有将铭文刻在垫片上,这就大露破绽。在真器上补刻伪铭时也常将器物的锈斑与氧化层破坏,字口内光亮干净,辩者常可一目了然。
第四,真器在一件器物上所表现出的造型、花纹、铭文等方面风格是一致的,而伪器在一件器物上常常出现风格矛盾,这就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比如在汉代铜器上补刻商周文字,对青铜器稍有常识的人都可辨别出。 第五,在铜器辩伪上要多利用考古发掘品和专家们公认的器物进行对照,又增强可靠性。
Ⅳ 铜如何分辨真假
日常鉴别:
许多黑心商家为了欺骗消费者,通过工艺镀上铜色,或者其他工艺做成铜色,把廉价的铁当成所谓的纯铜来卖。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可以通过其密度、磁场等鉴定。
铁和铜的比重比较接近,但是铜是不会被磁石吸引的。很多收购废品的人们,都用专门的强磁(强力磁铁的简称)来判定是不是纯铜。
Ⅳ 怎样鉴别真假青铜器
器形之间看
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伪。
纹饰之间看
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
铜铁合铸上看
青铜器
近代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人工冶铁?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推定问题,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知道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属于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1990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历史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铸范种类上看
西周时期除了陶范法冶铸外,也还延续了夏商时期用石范铸造青铜器小件和不复杂器物的传统。由于石范法只能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武器类青铜器,所以到西周时期石范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基本上没有得到发展,在西周时期绝大多数青铜器的铸造还是采用陶范法铸造,只有极少数的青铜器是用石范铸法铸造,我们在鉴定这一类石范法铸造的青铜器时,就要和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鉴定要点区分开来,如石范法铸造的青铜器,存在着器形和纹饰之间相同的现象。
从其它看,西周时期青铜器在以下几个方面和夏代青铜器的特征相似,如,在听声音上和青铜器的锈蚀上、以及青铜器的重量上,其辨伪的方法基本相同
Ⅵ 怎么鉴别铜器
鉴别真伪:
从史料归结出伪器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是全器皆伪。如上海博物馆所藏西周晚期“师兑簋”,按原器翻铸,尺寸与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0克。因此有经验者用手一掂量,即可感知。
二是器物的一部分为伪作。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商代"父乙觯",器身为真器,但作伪者在其口部加上了一个流,并在腹上部又加上了一个饰物,成为一件古代无此形制的觯,不伦不类。
三是拼凑真器残片做成伪器。虽其均用商代青铜器残件做成,但整个卣应为伪器,因为卤无此形状提梁。
四是器真铭伪。这又包括两种情况:其一,铭文全伪。铭文或用刀具斩刻而成,或用化学药品腐蚀而成。内容或仿某一真器铭,或拼凑,或随意杜撰。由于戈、剑的平面部位易于伪刻,所以在戈、剑上伪刻铭文较为多见。其二,在真铭外,加刻伪铭。
五是器真而花纹伪。即在真的素面或花纹少的嚣物上伪刻花纹。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制造的"父已壶",原为战国素面壶,作伪者在其身上伪刻了商代的兽面纹及。
(6)怎样辨别铜器的真假扩展阅读:
铜器,青铜器的简称,也泛称各种铜器。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黄铜冶炼技术的文明,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环就是冶炼而成,距今6700年。中国的青铜冶炼掌握的也较早,目前中国最早的冶炼青铜器为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也有5000年。
铜器特点:
铜器物是铜锡合金,有较强的硬度,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而是便于长期收藏。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线条畅达,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首先,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正因为数量大,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极其丰富,不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礼器,还有车马器、农具、工具及各类生活用具等一应器物。众多的青铜器皿,造型生动、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数量大、品种繁的中国青铜器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这是中国青铜器的特点之一。
其二,中国青铜器分布地区广,且质量上乘。中国青铜器出土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原,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东北、西北、巴蜀、岭南甚至西藏及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造型生动、精美,风格各异,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形状瑰异、花纹随意、富丽典雅,其精品不胜枚举,如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双羊尊、大克鼎、毛公鼎、莲鹤方壶、双雄宝剑、勾践剑、长信宫灯、嵌绿松石卧鹿、铜车马一流,铸造精致,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当然深受国内外藏家钟爱。
其他各类青铜器物,铸造者根据不同的硬度要求,准确把铜锡比例,使器皿质量优良,这是国外青铜器铸品望尘莫及的。
其三,器物铭文可以说是中国青铜器最大的特点。世界各地古青铜器绝大多数没有铭文,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铜器或铸有很短的铭文。中国古铜器有铭文者仅出土的就达一万余件,且名文长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
这些铭文字体,或粗犷放达,或苍劲有力,具有很高的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这些铭文也是鉴定中最难把握的一环。
其四,以容器为主的中国青铜器也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就世界范围而言,从印度河流域到巴尔干半岛,从米诺斯文明到迈锡尼文明,其青铜器的代表作大多为武器,如戈、矛、刀、箭、剑、戟、镞等,而中国却以铸造难度较大、纹饰复杂的容器为主。
这些容器,尤其鼎,是为国家重器。其寓意深奥、内涵丰富,与政治纠缠在一起的神秘性始终是鉴定家及藏家们感兴趣的问题。另外,欧洲青铜文化以武器为代表,中国青铜文化以容器为代表,这是不是前者富于侵略性,而后者安于保守性就不得而知了。
中国青铜器的四大特点,是鉴定者应当了解的基本常识。
参考资料:
网络-铜器
Ⅶ 古董青铜器应该怎么去分辨真假
一提到青铜器,人们脑子里想到的大概都是诸如司母戊鼎等华夏文物。但其实,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那么你知道对于青铜器应该如何鉴别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董青铜器如何分辨真假,希望能帮到你。
古董青铜器如何分辨真假
1、青铜器的锈色
青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青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青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青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青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青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的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青铜器是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洗刷青铜器,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青铜器,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2、青铜器的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青铜器,若过轻或过重得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另外还可用手敲击青铜器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3、青铜器的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青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青铜器花纹简单;商代青铜器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青铜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青铜器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青铜器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青铜器精细。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青铜器款识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青铜器款识沿袭波磔体;春秋时青铜器款识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掌握了这此若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青铜器上却出现了小篆字体,那就笑话了。另外,青铜器古董鉴定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断。
4、青铜器的铜质
与器式青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青铜器的是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青铜器、什么样式的青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锈色制,为伪品。再如鼎,各代皆有,但若有盖、短的鼎则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古董青铜器保养
【水洗】清洗铜器须用蒸馏水
清洗铜器必须用蒸馏水,铜器身上存在油脂,可将蒸馏水适当加温,用清洗剂如肥皂水、洗洁精等将器物浸泡一段时间再清洗。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清洗剂处理的器物,要用蒸馏水多次漂洗,以免清洁剂本身的酸、碱等成分影响器物。
有些铜器上的附着物较为坚硬,不易一次洗掉,切忌在清洗时用金属或硬物强行除去。可用竹、木做成的修器一点点地剥落。对有孔的或镂空的铜器,其藏污垢的缝隙部位,要用软布浸湿后轻轻擦出,经过水洗后的器物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待其水分蒸发吹干后,再保存。
【除尘】笨重铜器可利用吸尘器
清除铜器上的灰尘要用软布、软毛刷、软毛掸子等。对体积较大、笨重且不规则的铜器,可采用吸尘器等机械进行除尘;对有镂空结构或缝隙的铜器,在吸尘的同时也可以使用高压气泵,将吸尘器不易吸除的尘土吹落。
【药洗】倍半碳酸钠洗去青铜病
要经常观察青铜器的变化,一旦发现青铜病症发生,要及时处理,可以使用倍半碳酸钠(5%碳酸钠+碳酸氢钠)清洗;遇到一些锈腐严重的铜器,以及混有其他杂物的铜器,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清洗。
【涂层】涂层有机硅比涂石蜡好
干净的铜器,传统保存方法是涂上一层石蜡,但这样容易堆积灰尘,就不美观了。对此,可在铜器上涂一层有机硅将其密封,这样能更有效地防止有害气体、灰尘。
青铜器的收藏价值
青铜器被誉为“国之重器”,但由于法律和市场等等原因,青铜器的收藏投资并不像玉器、瓷器、字画等藏品一样流行。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藏协青铜器专业委员会主任梁国标认为,青铜器的市场没有像其他收藏市场一样因升温而出现急功近利的投资客,收藏青铜器能更沉静下心来,享受收藏所带来纯粹的乐趣。
梁国标喜爱青铜器深厚的文化内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收藏青铜器,如今已达到一定规模。对于梁国标来说,青铜器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穿越几千年而来的沧桑感,是吸引他的地方。
青铜器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藏家不多
虽然青铜器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在历史上青铜器往往会被选中作为重大事件的记录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但如今青铜器收藏的人并不多。
梁国标介绍说:“收藏市场如今类似于投资市场,大家都喜欢收藏热门的藏品。能够快速转手,从中赚取差价的藏品特别受欢迎。但是由于一些原因,青铜器在收藏市场上并不是那么容易流通,所以青铜器不是热门的收藏类别。广东这边收藏青铜器的人不多,有系统收藏的不过数十人。”
梁国标很早就开始收藏青铜器,这与他的经历有关。“我们南方这边比较少人收藏青铜器,大家比较喜欢明清以后的东西。与南方相比,北方收藏青铜器的氛围相对浓郁一些。”由于工作关系,梁国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北方工作,这让他结识了北方的收藏圈子,慢慢接触到了青铜器。
“接触到了青铜器之后,很难再会去喜欢其他的收藏种类,就算喜欢,也达不到那种醉心痴迷的程度。”梁国标说:“一般青铜器都是汉代以前的,如此悠久历史积累下的沉重感,跟一般只有两三百年的藏品又不一样。”
青铜器收藏市场一直没有升温,是一个另类
梁国标介绍说,因为国内法律规定,青铜器的拍卖与交易只限定于流传有序的藏品,所以国内流通的数量不多,青铜器的收藏市场没有像其他的收藏市场一样,在艺术市场上升的这些年升温。与之恰恰相反,青铜器的市场价格比十几年前还要低。
“现在青铜器的价格,比我九十年代初收藏的时候还要低。这在收藏市场上是一个另类,但这并不代表着青铜器就没有收藏价值。事实上,青铜器在国外市场非常受欢迎,很多国际性的博物馆,都以收藏到中国青铜器为豪。” 在梁国标看来,中国的青铜器,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阶段的代表。在那个时期产生的文明,可能直到现在还在受益,还破解不了。“《易经》写于那个时候,我们现在胆敢说能完全阐述《易经》的意义了吗?我们可以透过青铜器,去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化。”
青铜器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蕴,市场比较冷静,梁国标认为青铜器更适合藏家收藏。“我当初选择青铜器,有考虑到收藏青铜较为单纯,不用考虑太多市场的因素。整天考虑着市场的升降,哪个市场会升温,哪个市场以后会火,这是一件很耗费精力的事情。我自己已经有工作,收藏应该是一种享受,不应该在市场走向、价格上再劳神费心,专注于收藏、欣赏,这更符合收藏本身的性质。”梁国标说:“如果我一直考虑市场的喜好,今年收藏玉石,明年收藏字画,后年收藏红木家私。这样下来,我什么都玩不好。也许到最后,这边买了那边卖掉,钱赚了一些,真正留下来、有一定份量的藏品却没有。”
青铜器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
正如梁国标所说,国外的博物馆、藏家十分青睐中国的青铜器。相比之下,国内的藏家对青铜器的收藏热情与其他种类还不能相比。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器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国外的藏家喜欢中国青铜器,国内的藏家不喜欢;最为关键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优秀的青铜器流失国外。
Ⅷ 怎样鉴别青铜器的真假
以前的老古董商鉴别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来加以断、推理,辨别其年代与真伪,这完全凭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而现在的专家则拥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可用激光测定。 可是作为一般的古铜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青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应该掌握古铜器鉴别的要点。即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与款识、铜质与器型。 (一)锈色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的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铜的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洗刷,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二)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得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三)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掌握了这此若一件号称三代时的铜器上却出现了小篆字体,那就笑话了。另外,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定。 (四)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是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锈色制,为伪品。再如鼎,各代皆有,但若有盖、短的鼎则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鉴别铜器,是一件繁琐而艰难的事,但只要掌握了要点,多看、多记、多思、还是能鉴别出真假的。 要鉴定一件青铜器,应对这件铜器有整体的认识,才能作明确的论断。要从铜质、样式、锈色、款识、装饰、做工、花纹、字体、气味、声音等方面入手。真品当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仿造品,表面无论如何精致,如何相似,都会有漏洞。首先要注意青铜器的质地,鉴别时可看器物的脚底,如果是黄铜的质地,那它肯定是近世伪造的假货。 鉴别锈色真伪的方法很简单,凡是仿造的锈,不管哪种颜色,只要用加了碱的开水一刷,锈色就会掉落,伪迹便暴露无遗,真锈用加了碱的开水刷擦过后,反而更加明显。这是检验青铜器的最好的方法,百试百灵。不过,例外的是对仿造的玻璃锈不适用,需用烧红的铁烫它,仿造的玻璃锈被烫时会发出松香与胶味,真锈则没有任何变化。还有就是硝镪水与盐囟所造出的锈,以上两种方法都不适用。但可以通过用舌头舐来检验,凡有盐卤味的便是仿造品。 青铜器的做工非常讲究,与如今的机器制造的产品毫无差别。如果是重要的器皿,更是精妙雅致,可以称得上是鬼斧神工。即使不懂和不爱铜器的人,见了也知道是珍贵物品,并因而爱不释手。
Ⅸ 铜器鉴别方法是什么
1、分辨铜器真伪的方法:假铜器是失腊法铸造,不见范线,会出现细小砂眼,真铜器没有。
2、看铜器是否有垫片也能辨别真假,假铜器没有垫片。真铜器造型更加复杂多变,此外重量、声音、锈色的好坏也能辨别真伪。
3、花纹和款识: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
注意事项
保管的房间必须保持干燥,没有尘埃和空气污染,相对湿度最好能在50%以下。
器物入库以前必须清除一切沾染污物,最好是经过化学保护过的,不能用浓厚油脂、油类涂在青铜器上,接触青铜器时必须带纯棉手套,绝对不能用有汗的手接触,也不能用油污的纸或盒来包装。
清除铜器上的灰尘要用柔毛布、软毛刷、软毛掸子等,如须用水洗必须用蒸馏水,也可将蒸馏水加温,可用中性皂,不能用氢氧化铵、酸类及白粉、纱布等,如有大的清洗可由专业人员清洗。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