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是怎么会事怎么才能参加越具体越好!
创业计划大赛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起源于美国校园,1997年由清华大学首次引入我国,它是科技和风险投资浪潮兴起的产物,是指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或技术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投资可行性报告书。创业计划大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跨专业的竞赛团队(一般要求团队中要有管理、财务、经济、法律、电脑等专业人员),提出一个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或服务或创设某种职业等创意,并围绕该创意开展调研论证,完成一份内容详实、论证有力的商业计划书,此计划书可以覆盖政治、法律、经济、IT、科技、信息、农业、医学、军事、教育等各个行业。经过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定,将有发展前途的作品推广到全社会从而取得资金的收益回报。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大学生的专业比赛。创业计划不是单纯的、个人的、集中在某一个专业的学生竞赛,而是以实际技术为背景,跨学科的优势互补的团队之间的综合较量。竞赛的意义也不局限于大学校园,从某种程度而言,创业计划竞赛是高等院校与现实社会和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一、国外创业计划大赛发展情况
目前,全球已有30余所大学举办这项竞赛,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商业计划竞赛网络,其成员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全球商业计划竞赛网络每年举行一次年会。1999年度的年会于1月11日—14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韩国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以色列MIT企业论坛等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的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清华代表团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球商业计划竞赛组织者论坛”第一次听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声音。
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10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里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MIT的“五万美金创业计划竞赛”($50K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已有9年历史,从90年到现在每年都有5–6家新的企业从大赛中诞生,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商业计划”被附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买走。在这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中,有的短短几年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一批批创业者在竞赛中得到锻炼和成长。风险投资家们蜂拥至大学校园,寻找未来的技术经济领袖。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商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量之一。
二、国内创业计划大赛发展情况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不但是一种创新活动,更是一种科技创业的启蒙教育。
中国的创业计划竞赛始于清华大学。竞赛旨在宣传风险投资理念,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传播自主创业意识。竞赛的举办为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提供了一个创业实践的平台、一条争取风险投资的途径。
在中国,清华首届创业计划竞赛于1998年5月由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发起并举办。首届大赛历时5个多月,共有320名同学组成98个竞赛小组递交了114份预赛作品。参赛选手组成以清华大学的理工院系、经管学院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为主,北大、人大、北方交大、北农大等高校同学积极加入其中,组成“多国部队”。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是自己或导师多年的科研成果、863项目或专利发明,他们希望借此机会把它们变成一项产品,进而创立自己的公司。由于比赛本身的性质和它在中国的首创性,它受到了众多媒体、专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密切关注。创业计划大赛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创业计划竞赛在全国是一次启蒙教育,它将推动中国教育体制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改革。我们可以期待,从创业大赛中将走出一批通晓科技与管理的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们将以其团队合作、开拓创新和爱国主义为社会注解新型企业家精神。
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于1999年2月至10月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的400件作品,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热潮,并孕育了一批高科技公司,如易得方舟、视美乐等。视美乐团队更得到上海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5250万元风险投资,开创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同风险投资相结合的先例。
此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分别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目前,创业计划竞赛已经与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道,成为“挑战杯”旗帜下重要赛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龙头,并形成两赛隔年举办的格局。经过数年市场竞争的洗礼,创业计划竞赛使大学校园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载体。
想参加全国的比赛,通常是要先参加学校的比赛,再由学校向上推荐。
B. 挑战杯校赛可以直接从网上抄吗
挑战杯校赛不可以直接从网上抄。
看挑战杯校赛主办单位是否有要求,一般这种论文不会要求查重。可以引用一些观点,但是不要抄袭。
“挑战杯”科技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国内着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开展的大学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性的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此项活动旨在全面展示我国高校育人成果,引导广大在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这项活动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宗旨。
C. 参加挑战杯和互联网+可以用一个东西吗
正常情况是可以的。
挑战杯侧重于自然科学类学术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互联网+是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萌芽赛道、产业赛道、国际赛道。
这种大赛形式上是展现了部分参与项目并加以宣传,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影响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形式,贯彻创新创业的政策,拉动社会创业经济。
D. 关于挑战杯的问题!若回答满意可追加悬赏!
我是大三学生,刚做了挑战杯,觉得还是挺有收获的,如果你选择继续深造的话,这应改很有帮助。
挑战杯是全国性质的两年一届,但是各省,各学校又根据自己开始参加的时间,从第一届算起。比如,性质正在进行的四川省是第十届,全国是第十一届,而我们学校则是第六届。呵呵···所以,你要看是哪个层次的。
还有,我觉得做挑战杯的话,如果你是理科,应该从大二结束,大三开始应该比较好。文科应该也差不多吧!(本人理科)因为,理科做差不多都是研究性质的,太早有很多东西部懂,做起来很费劲。
如果你想参加,明年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报名了,那就是下一届,全国的十二届。先找好指导老师,注意:指导老师很重要!其实,做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动手,有研究生师兄师姐会帮助你们,勤学多问。
祝你成功!
E. 挑战杯可以不经过学校直接网上报名参加吗
不能 就没有网上随便报名这一说
即使你能在网上报了 但没有院校审核就无法提交到下一个省市级或组委会审核
一般来说 每个省市挑战杯的名额是有限的 除了发起高校有直接报送组委会的外
其他的参赛名额都是要经过省市竞赛的 只有省市团委才能推荐
而且 现在 团中央要求每件作品必须经过校赛、省市赛、全国复赛才能进入终审决赛
所以 不可能
F. 我想参加挑战杯比赛 现在要去哪里看资料啊
挑战杯的参赛作品很多是和专利有关的,特别是创业计划大赛中的挑战杯作品,所以挑战杯作品具有保密性,一般是不公开的,网上很难搜索到资料。如果是参加学术论文挑战杯竞赛,可以找老师、学长学姐或者自己确定主题,然后在“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上面查找相关资料;如果是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就找生物、化工、物理、城建、财务、经济、管理类的同学一起做,自己找项目或者是联合理工科的学生做项目,也可以找老师申请项目,网上是找不到的。
G. 大学可以参加哪些比赛
太多了。可以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这个与你专业关系最大。
也可以参加机电大赛,也能上手。
还有数学建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英语的话每年都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试卷形式的,不是演讲的。也很容易得奖。
还有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这个是很多人的,一个主要人,还有很多合伙人。
至于其他的娱乐性的比赛,看你兴趣了,反正我是不屑。娱乐娱乐也无所谓。不过我还是把精力都投到那些比较有实用意义的比赛上了。还有比赛不要图多,要图精。你四个校级三等奖,也不如人家一个省级一等奖含金量大。上面的那些比赛出了数学建模我都参加过,因为数学建模与我们校电子设计大赛冲突了,所以没参加。可惜啊,一个也没获得省奖。今年夏天要参加省里的电子设计大赛,希望获奖吧。
H. 关于挑战杯
您好。
挑战杯比赛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学联、全国科协主办,下辖2个比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俗称“小挑”)、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俗称“大挑”)。小挑和大挑全国赛间隔着举行,即今年(2011年)举办了大挑,则明年举办小挑,后年再举办大挑。
要参加国赛,一般须经过校赛、省赛选拔。今年的大挑已经到国赛了,不能再参赛。
2012年,将举行的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至于何时准备,当然是越早越好了。
参加此类大赛,至关重要的是,选项目和组队。
关于小挑选项目:如果没有特别牛逼的创意,最好还是别做服务业,做实业,最好找特别厉害的新的专利,能找到院士研究出来的 尚未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专利最好;因为全国比赛 比的是综合的实力。
关于组队:会计专业必不可少,一般应有 市场营销,管理,商科类的一些背景的知识的同学,不限本硕博;人的性格神马的很重要,坚持则更重要,一般从校赛,或者开始准备的时候到结束(如果到国赛)可能要1年甚至更久,所以要顶得住。
个人意见供参考。
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