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烯效唑和多效唑的区别
烯效唑和多效唑的主要区别如下:
生物活性和药性:
烯效唑:生物活性比多效唑高出大约610倍,药性高出410倍。
多效唑: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药性,但相较于烯效唑较低。
药效残留和降解速度:
烯效唑:喷洒后的药物残留较少,且在土壤里降解的速度更快。
多效唑:关于其药效残留和降解速度的具体信息,相较于烯效唑可能较慢或残留较多。
使用时期和安全性:
烯效唑:不可以在植物的苗期使用,否则会对植物造成伤害,表明其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安全系数在残留低和降解快方面较高。
多效唑:适用于植物的苗期和花期前后,且可用于防治白粉病、枯萎病等病症,显示出其应用范围更广和使用时期更灵活。
应用范围:
多效唑:应用范围较广,主要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并可用于防治病害。
烯效唑:虽然药效强劲,但使用上需注意避免苗期,因此可能在一些特定作物或生长阶段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烯效唑和多效唑在生物活性、药性、药效残留、使用安全性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选择使用哪种药物需根据具体作物、生长阶段及防治目标来决定。
② 烯效唑和多效唑哪个好
烯效唑和多效唑的适用性需结合具体作物、生长阶段及使用需求判断,总体而言:
1.作用机理对比
两者同属三唑类植物生长延缓剂,均通过抑制赤霉素合成调控植株高度。但多效唑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约6-8周),而烯效唑作用周期较短(约4-5周),后者更适用于需快速调节且需减轻土壤残留的场景。
2.适用场景差异
•多效唑建议用于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对桃树、苹果等木本植物的控梢效果更稳定,其较低的使用成本(市场价约50元/公斤)适合规模化种植。
•烯效唑更推荐用于茄果类蔬菜、草莓等设施作物,特别是在苗期控旺阶段,0.3-0.5ppm浓度拌种即可显着提高壮苗率,且因半衰期仅30-45天(多效唑约需90-120天),对轮作田块的后茬影响更小。
3.残留与安全性评估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药残留标准修订数据,多效唑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强,在PH>7的碱性土地易出现药害,建议每季使用不超过2次;而烯效唑的LD50值(大鼠急性经口)为1750mg/kg,比多效唑(1300mg/kg)毒性更低,更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规范。
4.性价比测算
以葡萄控梢为例:多效唑每亩成本约15元(25%可湿性粉剂80克),需喷施3次;烯效唑每亩成本约18元(5%水剂40毫升),但只需喷施2次。结合省工成本,两者总成本差异实际小于5%。
选择时建议优先考虑作物类型——大田作物用多效唑,设施果蔬用烯效唑。若种植区域年降雨量超过800毫米或计划短期轮作,更推荐低残留的烯效唑。实际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二次稀释法,避免与碱性农药混用。
③ 烯效唑和多效唑有什么区别
烯效唑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 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其活性较多效唑高6-10倍,但其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仅为多效唑的1/10,因此对后茬作物影响小,可通过种子、根、芽、叶吸 收,并在器官间相互运转,但叶吸收向外运转较少。向顶性明显。适用于水稻、小麦,增加分蘖,控制株高,提高抗倒伏能力。用于果树控制营养生长的树形。用于 观赏植物控制株形,促进花芽分化和多开花等。
多效唑的农业应用价值在于它对作物生长的控制效应。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促进花芽分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本品适用于水稻、麦类、花生、果树、烟草、油菜、大豆、花卉、草坪等作(植)物,使用效果显着。
但是,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常温(20°C)储存稳定期在两年以上,如果多效唑使用或处理不当,即使来年在该基地上种植出口蔬菜也极易造成药物残留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