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专家鉴定 一件老瓷器,老古董 ,大明年制霁蓝釉瓷器,请大家帮忙看看。
瓷笔筒大约始于明中晚期,瓷器拱璧底也是始于明中晚期,束腰局乱租瓷笔筒见于明末清初(严格来说多见崇祯康熙)然书大明年造款的瓷器为明成化,正德,嘉靖,崇祯四朝所有,所以按器形,款识排除法应定在崇祯比较合适,但从传世和陪侍已知器物来看未见过崇祯有霁蓝秞束腰笔筒,虽未见桐兆实物但不对的成分较大,慎藏!
Ⅱ 元,明,清霁蓝釉瓷器如何鉴定和区分
瓷器釉色名。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王掌柜根据多年经验简单分析一下元、明、清霁蓝釉瓷器:
一、元代霁蓝釉浅浮雕鱼藻纹瓶鉴赏
敞口,束颈,溜肩,肩下渐收,圈足。造型古朴典雅,端庄大方。胎骨坚质细腻,通体施霁蓝釉,釉面肥臾莹润,釉色蓝如深海,深沉典雅,瓶身浅浮雕鱼藻纹,水藻摇曳,鱼儿畅游,悠然自得,纹饰清晰,线条流畅,令人赏心悦目,值得珍藏。
二、明,宣德时期,霁蓝釉盘
宣德朝所烧的霁蓝釉,色调纯正艳丽,酷似蓝宝石的颜色,因此又名宝石蓝,与红釉、甜白并称为宣德时期三大高温单色釉品种,历来即享有很高的声誉,传世品较为少见。
盘内施白釉,釉色微青,橘皮纹明显。外壁满施高温钴蓝釉,口沿处釉层垂流显露白色胎骨,蓝釉发色纯正,色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是宣德朝霁蓝釉瓷的代表作品。
明宣德时期
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辩大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野贺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宣德霁蓝釉主要有以下特征: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
4、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突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5、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三、成化至正德时期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 ,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丰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种哟新发展。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四、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颂灶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宣德霁蓝釉主要有以下特征: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见圈足露胎。
4、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突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5、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主要以清雍正、干隆以及清中晚期的蓝釉瓷为多,元、明两朝的蓝釉瓷精品非常少。然而,市场上一旦出现的蓝釉瓷精品,只要价格合理,总是会受到藏家的追捧。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Ⅲ 民国的霁蓝釉和清代的霁蓝釉的区别在哪里
在一部中国的陶瓷史中,康熙朝的瓷器烧造是享有盛誉的一个朝代。不仅其青花的分水法着色能分出多至七、八个层次,成为历朝青花分色之首,代表着青花瓷的最高水平;在彩釉瓷的烧造上,其品种之多,烧造成就之高,也是为历朝所不及。如何区别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不同,下面介绍一些简易的鉴识要领。
要识康熙彩釉瓷,首先要看得懂康熙瓷。康熙朝的瓷、胎和制作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它的胎质与明代有很大不同,除极少量的浆胎瓷器外,一般的康熙瓷胎质均是坚硬精细,胎体厚重,少杂质,含铁成分非常少,所以,胎色非常洁白腊举毁,官窑瓷尤甚。但因属手工淘胎,不可能细如粉状,因此,细察仍可见颗粒状以及底部有点点黑色铁质沉淀和缩釉点。这也是鉴识康熙瓷的一个重要特征;康熙瓷的釉质非常坚密,釉胎的结合特别好,釉面极其光润。康熙朝的立体器,其器物内外壁的釉色应是一致的;在制作上,凡康熙瓷的器底均能见到明显的旋纹痕;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个时期圈足的特定作法,比如,早期制品的足壁内外斜削而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数有缺损;器物的双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凡有两层台的器物,其折角处都极为挺直,等等。
到康熙朝时,一道釉器出现了不少新的品种,向着色彩多样的方向发展了。在一种釉色中,又可以分出几种色调,因此,品种十分丰富。主要轮备有白釉、祭红釉、豇豆红釉、郎窑红釉、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茄表蓝釉,和黄釉、绿釉、酱釉、黑釉、豆青釉、茄皮紫釉等。现择其要者而分述之。
豇豆红釉。这是本朝红釉器中最名贵品种之一,因其釉色如豇豆而名。它在高温铜红釉中烧成难度极大,故少有大件器。一般器内为白釉,外壁由工匠用吹釉法,以竹管蒙上细纱,分几次将釉料均匀地吹于器物外壁后高温烧成。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和烧成焰性的影响,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现象以及有点点绿斑。这既点缀了器物之美,又成了鉴识的一个特征。豇豆红仿制极难,雍正时已不纯正。清末、民国初的仿品,均未能达真品的幽雅娇艳,往往偏于灰暗,水渍刻板,且少见绿色苔点。
郎窑红。在康熙红釉中,除了淡雅的豇豆红外,数深艳的郎窑红最为名贵了。此类瓷器釉质肥厚,色泽浓艳奔放,多大件器,多见瓶类器。其特征是釉面光亮,器物内外均有开片;口沿因流釉下垂,有轮状白线,洁白整齐,俗称“灯草边”,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保证流釉不过足,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底部为透明的米黄色或苹果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绿底”,偶有本色红釉底,但绝无白底;凡郎窑红器,均无款,凡有款者,即非郎窑器。后仿者不能做到所有特征都到位,仔细观察,可看出破绽。
霁红。又称祭红、鲜红,此类釉器,大都系官窑祭器。其釉色,不像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不似豇豆红的柔润淡雅,而是失透深沉,呈色均匀,釉如桔皮。底为白色,且大都有款,上以青花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双圈楷书款。现代仿品较难仿出桔皮釉纹,这是辨别要领。当代高仿品的字体和釉色可以貎似,但青花料非古代呈色,且红釉色调发飘,另有作旧之痕,仔细辨认,可以鉴别。
霁蓝釉,瓷器釉色名。又称“积蓝釉”、答败“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元代蓝釉瓷器传世稀少,且均藏于国家博物馆中,仿制者很难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图录仿制。现代仿品主要出于景德镇,有用煤气窑烧的,也有用柴窑烧的。鉴定时只要把握元代造型胎釉特征,自可识别真伪。如盘底元代真品虽看去粗糙,但用手摸时,却感到平滑,新仿者或过于细洁,或过于粗糙,均未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韵。元代蓝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蓝色,过于轻浮。2011年厦门 谦记古美术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以545.8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将其拍下。这一成交价刷新了霁蓝釉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洒蓝。此种釉器系仿宣德的品种,是将以钴为着色剂的洒蓝釉喷吹在坯体上,犹如洒落的水点(因而也叫“鱼子蓝”),再罩以透明釉,以高温烧成。除少数有官窑款外,多系民窑无款。多数辅以描金装饰,尤以洒蓝开光描金为多,但描金部分常因时间久远而剥落褪脱,致使文字和图案模糊不清。因烧造容易,后世仿品较多,但可从其器形、图案纹饰和制作特点来加以鉴别。有的有补描金彩的现象,仔细观察,可发现所描有不能吻合之处。
此外,天蓝釉呈晴天蓝空之色,呈色浅淡,而雍正略深,干隆时在积釉处微泛淡黄绿。大多是官窑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且无大器。后仿品在胎、釉上与真品有较大差距;霁蓝釉器也是釉呈失透,釉面如桔皮,色泽匀润稳定。多官窑制品。碗、瓶类器内壁施透明釉,外壁施蓝釉,唯盘类器有里外均施蓝釉的;康熙黄釉器均属官窑,以仿宣德、弘治为多,但在造型上有区别,只要能把握时代特征,不难鉴别。此外,康熙黄釉较弘治偏深;
Ⅳ 民国霁蓝釉瓷器的特征
-民国初期的仿古瓷是民国瓷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自从清帝逊位、官窑瓦解之后,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仿制古瓷的工艺于民国初年已成孝洞为景德镇的一个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原因,一是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民间,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但仿无碍。正如《饮流斋说瓷》谓: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禁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今则无所不敢也。二是社会上对仿古瓷的需求大增,给仿制者带来了大量的利润。民国仿古瓷的显着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历代名窑瓷器均在其仿制之列,尤其是仿清康熙干隆器最为流行,在中国陶瓷史上,目前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林林总总的陶瓷书籍图录,也极少有把民国瓷器作为一个专类来记叙的。这里面的原因:一大概是因为民国这个概念不太好把握;二是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对民国瓷器的重视远远不及他们对其它时期瓷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的程度。 其实近些年来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悄悄地升温了。基祥这是因为民国瓷器本身就具备了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也并不逊色于前朝,唯一欠缺的只是时间罢了。而时间总是在不断地向前、向前。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已在不动声色地把平常人仍视为杂货的民国瓷器悄悄地纳入怀中收藏了起来,等待着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搏慎搏
Ⅳ 明成化年霁蓝釉瓷器为什么那么贵 有哪些特点特征
民国时期(1911-l949)瓷器生产,不论从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了。总的看来,1840年(道光二十年)雅片战争以后,由于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陶瓷工艺也同其它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而逐渐走向下坡。所以在瓷业生产方面,不但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反而日益萧条。在民国初期,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监督窑务,他本人是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但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这个时期,由于选料精细,资器胎骨很薄。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兰料或红料款。
民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怪器。当时仿古瓷器,风行全国。这个时期仿古瓷器的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资,仿隋唐五代白资;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瓷器及民国后期仿前期瓷器。
民国时期瓷器造型有: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陈设品有:瓷像(人像、佛像、飞禽走兽、三星人(福、禄、寿)、大肚人、和合二仙等。生活用品有:盘、碗、杯、碟、胆瓶、缸、小瓶、皂盒、烟壶、扣盒、节盒、水仙盘、水洗、帽筒、花盆、笔筒、水孟、笔架、茶壶、鱼缸、粥罐、药瓶、花瓶、将军罐等。
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掘坦相比较,差距很大。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青花瓷器颜色晕暗发兰,俗称洋兰。洋兰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兰。绘画精细的渐少,判迟桐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筒、壶、碗、杯、罐等。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多数为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全彩(双面彩绘的)较好。
民国时期,瓷器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缠枝花卉、壮丹、喜字、寿字、福字、云龙、云凤、松鹤、松鹿、五伦图、柳树黄鹰、喜鹊登梅、石头记、婴戏图、梅、兰、竹、菊、八宝、八仙、蝴蝶、二十四孝、吉祥如意、凤凰壮丹、耕织旦世图、渔樵耕读、三国故事、竹林七贤等。
这时期出现了贴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贴花的,有的是贴花与水彩相间的瓷器,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贴花,有一部分绘画水彩,两者融为一体的。
Ⅵ 我有一个霁蓝釉碗!请专家给我鉴定一下真假!
你这郑世个看着就是真品霁蓝釉,因为禅正时期就是清代的产物,东西真的不错,就是上釉子上的不是很全,东贺丛悔西真的可以
Ⅶ 怎样鉴别霁蓝釉老瓷器
1、宣德朝所野知烧的霁蓝釉,色调纯正艳丽,酷似蓝宝石的颜色,因此又名宝石蓝,与红釉、甜白并称为宣德时期颂弊消三大高温单色釉品种,历来即享有很高的声誉,传世品较为少见。
2、盘内施白釉,釉色微青,橘皮纹明显。外壁满施高温钴蓝釉,口沿处釉层垂流显露白色胎骨,蓝釉发色纯正,色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是宣德朝霁蓝釉瓷的代表作卜闭品。
更多关于怎样鉴别霁蓝釉老瓷器,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7a903b161609920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Ⅷ 元代祭蓝釉有什么特点,元代祭蓝釉鉴别技巧及
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州腔虚,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
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册燃“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8)怎样辨别明代缩口霁蓝釉瓷的真假扩展阅读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造型品种丰富多彩,釉色品种有新发展。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
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这些器物主要圆耐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Ⅸ 什么叫霁蓝釉为什么霁蓝也叫霁青上哪可以买到好的高温颜色釉陶瓷
霁蓝釉也称霁青。称霁青是因为古代对于青、蓝、绿的概念不清而造成的。清末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所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霁蓝釉与霁红釉蔽隐一样,属高温失透釉,以氧化钴(CoO)为呈色剂,在生坯上挂釉,入窑经1200℃—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成色稳定。国家陶瓷科技城处就有一家叫宝瓷林的公司是烧造高差橘档日用瓷的,高温颜色釉就是宏庆厅他们的主打产品。
Ⅹ 我有一个霁蓝釉瓷器请专家给鉴定一下是什么年代的
您的问题,有一个霁蓝釉瓷器,真品是清代的;真品收藏价值比较高的;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