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资讯 » 可以下载晶体原子的网站
扩展阅读
可以帮忙画漫画的app 2025-05-16 01:21:14

可以下载晶体原子的网站

发布时间: 2023-05-12 10:04:58

A. 晶体有哪些特征

1.长程有序:晶体内部原子在至少在微米级范围内的规则排列。

2.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3.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4.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5.自限性:晶体具有自发地形成封蠢岩闭几何多面体的特性。

6.解理性:晶体具有沿某些确定方位的晶面劈裂的性质。

7.最小内能:成型晶体内能最小。

8.晶面角守恒:属于同种晶体的两个对应晶面之间的夹角恒定不变。

(1)可以下载晶体原子的网站扩展阅读:

有四种主要的晶体键。离子晶体由正离子和负离子构成,靠不同电荷之间的引力(离子键)结合在一起。氯化钠是离子晶体的一例。原子晶体(共价晶体)的原子或分子共享它们的价电子(共价键)。钻石、锗和硅是重要的共价晶体。

金属晶体是金属的原子变为离子,被自由的价电子所包围,它们能够容易地从一个原子运动到另一个原子,可形象的描述为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里(金属键)。当这些电子全在同一方带雹御向运动时,它们的运动称为电流。分子晶体的分子完全不分享它们的电子。

它们的结合是由于从分子的一端到另一端电场有微小的变动。因为这个结合力很弱(范德华力和氢键),这些晶体在很低的温度下就熔化,且硬度极低。典型的分子结晶如固态氧和冰。

在离子晶体中,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共价晶体的原子分享它们的价电子。金属原子的一端有少量的负电荷,另一端有少量的正电荷。一个弱的电引力使分子就位。

用来制作工业用的晶体的技术之一,是从熔液中肆仔生长。籽晶可用来促进单晶体的形成。在这个工序里,籽晶降落到装有熔融物质的容器中。籽晶周围的熔液冷却,它的分子就依附在籽晶上。这些新的晶体分子承接籽晶的取向,形成了一个大的单晶体。

B. 能级资料:请问到哪里可以找到类似的如离子,原子,分子,晶体等的简略能级资料

教授那里!

C. 从哪个网站可以找到各种元素的原子能级(有能量数据的)

你是说元素周期表吗?
你问这个问题,可以到搜索引擎一收,有很多啊!

D. 晶体面网是什么

晶体面网是什么,一州咐败种晶体在结晶时 ,受不同的结晶环境影响与制约 ,常结晶成不同的晶体形态 ,部分晶体的晶体形态具有标型意义。然而当我们用晶体的形态标型特征去反演形成环境时 ,常常难以寻找到形态较好的晶体。能否用一种测试方法通过确定晶体的优势面网来达到这一目的 ?优势面网是晶体在结晶过程中优先发育生长的面网。晶体在一定介质中结晶 ,由于物化条件的不同 ,可以优先发育册颤的面网也不相同。然而 ,当晶体在特定条件下 (即一定的地质或物理化学条件 )结晶 ,就发育某一个面网而抑制其它面网生长 ,就会形成优势面网。例如 :萤石晶体 ,它的晶体形态随介质的 pH值和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碱性溶液中结晶时 ,F-起主导作用 ,而发育F-离子面网密度大的晶面 (10 0 )成立方体。在中性溶液中结晶时 ,Ca2 +和F-作用相当 ,而发育Ca2 +与F-组成的面网密度最大的晶面 (110 )成菱形十二面体。在酸性介质中 ,Ca2 +起简清主导作...

E. 请问各位大侠,在那些网站可以免费查阅原子核的实验数据,比如能级,B(E2),结合能等等。

http://www.camdb.ac.cn/db/enengy_level/search_energy.htm

世界上五大评价中子数据库,即美国的ENDF/B- 6、日本的JENDL- 3.2、欧洲的JEF- 2 .2、中国的CENDL- 2 .1及俄罗斯的BROND- 2

我GOOGLE到的就这些

F. 高二化学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知识点梳理

(一)分子晶体:
构成晶体的微粒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存在的微粒是分子,不存在离子。较典型桐枝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等。
分子晶体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它是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曰?力。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分子晶体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不导电。
对于某些含有电负性很大的元素的原子和氢原子的分子,分子间还可以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氢键的形成条件: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形成,(它不属于化学键)一般表示为 X?DH…Y。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就是氢键。氢键同样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密度,对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
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没有氢键的分子密堆积排列,如CO2等分子晶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以一个分子为中心,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存在。
还有一类分子晶体,其结构中不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同时还存在氢键,如:冰。此时,水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水分子与之相邻。称为非密堆积结构。
说明:
1、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分子中各原子一般以共价键相结合。因此,大多数共价化合物所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如:部分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以及绝大多数的有机物等都属于分子晶体。但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如:由单原子构成的稀有气体分子中就不存在化学键。也不是共价化合物都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等物质属于原子晶体。
2、由于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因此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可以表示其分子式,即只有分子晶体才存在分子式。
3、分子晶体的微粒间以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相结合,因此,分子晶体具有熔沸点低、硬度密度小,较易熔化和挥发等物理性质。
4、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分子的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一般而言,分子的极性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
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的高低与分子的结腔租构有关:在同样不存在氢键时,组成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增大;对于分子中存在氢键的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一般比没有氢键的分伍轮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存在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比存在分子内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
6、分子晶体的溶解性与溶剂和溶质的极性有关:一般情况下,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D?D这就是相似相溶原理。
(二)原子晶体:
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称为原子晶体。构成原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共价键,由于共价键的键能比分子间作用力要大得多,因此原子晶体具有很高的熔沸点和硬度,一般不导电(硅属于半导体材料),一般不溶于溶剂等性质。
常见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和碳化硅等。
2、原子晶体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相互连接,但并不是存在共价键的晶体就是原子晶体。如:水、干冰等晶体都存在共价键,但它们属于分子晶体。
3、判断晶体类型的依据:
(1)看构成晶体的微粒种类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对分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对于原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
(2)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或硬度)。一般情况下,不同类晶体熔点高低顺序是原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得多,硬度、密度也要大得多。
(3)依据导电性判断: 分子晶体为非导体,但部分分子晶体溶于水后能导电; 原子晶体多数为非导体,但晶体硅、晶体锗是半导体。
(4)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原子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5、CO2、SiO2都属于第ⅣA族的氧化物,但两者的熔沸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但CO2却比SiO2稳定得多:主要是因为C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所以熔化时CO2是破坏范德华力而SiO2是破坏化学键。所以SiO2熔沸点高。而破坏CO2分子与SiO2时,都是破坏共价键,而C-O键能>Si-O键能,所以CO2分子更稳定。

G. 高三化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
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
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解析:在短周期中符合题设条件的物质有:NaF、Na2O、MgO、NaOH、NH4F等,故A正确;NaOH、NH4F含共价键,故B不正确;所含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第一周期,如NH4F,故C不正确;NaF、Na2O、MgO等其阳离子半径都比阴离子半径小,故D不正确。
答案:A
2.下列性质适合于离子晶体的是()
A.熔点-218 ℃,难溶于水
B.熔点3 900 ℃,硬度很大,不导电
C.难溶于水,固体时导电,升温时导电能力减弱
D.难溶于水,熔 点高,固体不导电,熔化时导电
解析:离子晶体液态时能导电,难溶于非极性溶剂,熔点较高、质硬而脆,固体不导电,故A、C均不符合离子晶体的特点;B中熔点达3 900 ℃,硬度很大,不导电,应是原子晶体,故只有D符合题意。
答案:D
3.下列各物质中,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H4>SiH4>GeH4>SnH4
B.KCl>NaCl>Mg Cl2>MgO
C.Rb>K>Na>Li
D.石墨>金刚石>SiO2>钠
解析:晶体熔点的高低取决于构成该晶体的结构粒子间作用力的大小。A项物质均为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者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故A项各物质熔点应为逐渐升高的顺序;B项物质均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备隐熔点高低取决于离子键键能的谨数大小,一般来说,离子的半径越小,电荷越多,离子键的键能就越大,故B项各物质熔点也应为升高顺序;C项物质均为同主族的金属晶体,其熔点高低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碱金属原子半径依Li~Cs的顺序增大,价电子数相同,故熔点应是Li,Cs最低;原子晶体的熔点取决于共价键的键能,石墨中C—C键键长比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更短,键能更大,所以石墨熔点比金刚石略高,金刚石熔点又比二氧化硅高,钠的熔点很低。
答案:D
4.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 B.CO2和H2O
C.NaCl和HCl D.CCl4和KCl
解析:A项,SO2和SiO2都含有共价键,SO2为分子晶体,SiO2为原子晶体;B项,CO2和H2O都含有共价键,都属于分子晶体;C项,NaCl中含有离子键,是离子晶体,HCl中含有共价键仿晌厅,是分子晶体;D项,CCl4中含有共价键,属于分子晶体,KCl中含有离子键,是离子晶体。
答案:B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解析: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吸引8个Cl-,A项错误;金属内部在不通电时也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只不过其运动是无规则的,通电时才定向移动,B项错误;分子晶体常温下也有呈固态的,如I2、S等,C项错误;原子晶体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故D项正确。
答案:D
6.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是重要晶体类型。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能导电
B.在镁晶体中,1个Mg2+只与2个价电子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C.金属晶体 和离子晶体都可采取紧密堆积方式
D.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中分别存在金属键和离子 键等强烈的相互作用,很难断裂,因而都具有延展性
解析:离子晶体中没有自由离子,故不导电,A项不正确;金属晶体中有电子气,能导电,金属晶体中的电子气属于整个晶体,故B项不正确;D项中离子晶体没有延展性,D项不正确。
答案:C
7.氯化硼的熔点为10.7 ℃,沸点为12.5 ℃。在氯化硼分子中,氯—硼—氯键角为120°,它可以水解,水解产物之一是氯化氢。下列对氯化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化硼是原子晶体
B.熔化时,氯化硼能导电
C.氯化硼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
D.水解方程式:BCl3+3H2O H3BO3+3HCl
解析:首先根据性质推导该晶体是分子晶体还是原子晶体,再根据具体晶体的性质判断选项。因为BCl3的熔沸点较低,故应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熔化时不导电,故A、B错;又因氯—硼—氯键角为120°,则可确定BCl3为非极性分子,C错。
答案:D
8.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表,则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Na2O Na AlF3 AlCl3 Al2O3 BCl3 CO2 SiO 2
920 ℃ 97.8 ℃ 1 291 ℃ 190 ℃ 2 073 ℃ -107 ℃ -57 ℃ 1 723 ℃
A.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
B.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不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
解析:本题通过学生思维的易混淆点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不属于离子晶体,A错;在含有H原子的共价分子中,H原子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B错;CO2和SiO2分别属于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C错;Na的熔点低于AlCl3,D对。
答案:D
9.下列晶体分类中正 确的一组是()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A NaOH Ar SO2
B H2SO4 石墨 S
C CH3COONa 水晶
D Ba(OH)2 金刚石 玻璃
解析:从构成晶体的粒子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去判断晶体的类型。NaOH、CH3COONa、Ba(OH)2都是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的离子晶体,纯H2SO4中无H+,是分子晶体。Ar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相互结合为分子晶体,石墨是混合晶体,水晶(SiO2)与金刚石是典型的原子晶体。硫的化学式用S表示,实际上是S8,气体时为S2,是以范德华力结合成的分子晶体。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加热时逐渐软化,为非晶体。
答案:C
10.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无机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抗腐蚀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类型相同的是()
A.硫酸钠和金刚石
B.冰和干冰
C.晶体硅和水晶
D.苯和四氯化碳
解析:氮化硼超硬耐 磨、耐高温,是一种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A项中的硫酸钠是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A项错误;C项中的两种物质均为原子晶体,熔化时均破坏共价键,C项正确;B、D项中的四种物质都是分子晶体,熔化时都破坏分子间作用力,B、D项错误。
答案:C
11.氮化碳结构如下图,其中β 氮化碳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成为的超硬新材料。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β 氮化碳属于原子晶体
B.β 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
C.β 氮化碳的化学式为C3N4
D.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
解析:图为网状结构,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氮化碳晶体为原子晶体,每个C和4个N形成共价键,每个 氮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所以氮化碳的化学式为C3N4,由于N的非金属性比碳强,所以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
答案:B12.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
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解析:CaF2晶体中,Ca2+占据8个顶角、6个面心,故CaF2晶胞中含Ca2+的个数为8×+6×=4;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原子与4个C原子相连,而碳碳键为2个碳原子共用,C原子与C—C键个数比为1∶2;由于是气态团簇分子,其分子式应为E4F4或F4E4。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3.(16分)C60、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和氯化铯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石墨仅表示出其中的一层结构):
(1)C60、金刚石和石墨三者的关系是互为。
A.同分异构体 B.同素异形体
C.同系物 D.同位素
(2)固态时,C60属于(填“原子”或“分子”)晶体,C60分子中含有双键的数目是。
(3)晶体硅的结构跟金刚石相似,1 mol晶体硅中含有硅—硅单键的数目约是NA。
(4)石墨层状结构中,平均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5)观察CO2分子晶体结构的一部分,试说明每个CO2分子周围有个与之紧邻且等距的CO2分子;该结构单元平均占有个CO2分子。
(6)观察图形推测,CsCl晶体中两距离最近的Cs+间距离为a,则每个Cs+周围与其距离为a的Cs+数目为,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次近的Cs+数目为,距离为,每个Cs+周围距离相等且第三近的Cs+数目为,距离为,每个Cs+周围紧邻且等距的Cl-数目为。
解析:(1)所给三种物质均为只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2)C60中只含碳元素,且不具有向空间无限伸展的网状结构,所以为分子晶体;C60的分子中的总的价电子的数目为60×4=240,由图示可知已成键的价电子数为60×3,所以可形成的双键的数目为=30。
(3)由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碳原子都与相邻的碳原子形成一个单键,故每个碳原子相当于形成(×4)个单键,则1 mol硅中可形成2 mol硅硅单键。
(4)石墨层状结构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正六边形共有,即对每个六边形贡 献个碳原子,所以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的数目为×6=2。
(5)题给出CO2分子晶体的一部分。取任一顶角的CO2分子,则与之距离最近且等距的是共用该顶角的三个面面心上的CO2分 子,共3个;而该顶角被8个同样晶胞共用,而面心上的分子被2个晶胞共用,这样符合题意的CO2分子的个数为=12;在此结构中,8个CO2分子处于顶角,为8个同样结构共用,6个CO2分子处于面心,为2个同样结构共用。所以,该结构单元平均占有的CO2分子的个数为8×+6×=4。
(6)以图中大立方体中心的Cs+为基准,与其最近的Cs+分别位于其上、下、前、后、左、右的六个方位;与其次近的Cs+分别位于通过中心Cs+的三个切面的大正方形的顶点,个数为4×3=12;与其第三近的Cs+分别位于大立方体的8个顶点上;每个Cs+周围紧邻且等距的Cl-数目为8。
答案:(1)B(2)分子30(3)2(4)2(5)124
(6)612a8a8
14.(13分)(1)氯酸钾熔化,粒子间克服的作用力是;二氧化硅熔化,粒子间克服的作用力是;碘的升华,粒子间克服的作用力是。三种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2)下列六种晶体:①CO2②NaCl③Na④Si
⑤CS2⑥金刚石,它们的熔点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填序号)。
(3)A、B、C、D为四种晶体,性质如下:
A.固态时能导电,能溶于盐酸;
B.能溶于CS2,不溶于水;
C.固态时不导电,液态时能导电,可溶于水;
D.固态、液态时均不导电,熔点为3 500 ℃。
试推断它们的晶体类型:
A;B;
C;D。
(4)下图中A~D是中学化学教科书上常见的几种晶体结构模型,请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
A;B;
C;D。
解析:(1)氯酸钾是离子晶体,熔化离子晶体时需要克服的作用力是离子键;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化原子晶体时需要克服的作用力是共价键;碘为分子晶体,熔化分子晶体时需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由于原子晶体是由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所以原子晶体的熔点;其次是离子晶体;由于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相比要小得多,所以碘的熔点最低。
(2)先把六种晶体分类。原子晶体:④⑥;离子晶体:②;金属晶体:③;分子晶体:①⑤。由于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所以金刚石的熔点高于晶体硅;CO2和CS2同属于分子晶体,其熔点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故CS2的熔点高于CO2;Na在通常状况下是固态,而CS2是液态,CO2是气态,所以Na的熔点高于CS2和CO2;Na在水中反应即熔化成小球,说明它的熔点比NaCl低得多。
答案:(1)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SiO2>KClO3>I2(2)①⑤③② ④⑥
(3)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
(4)氯化铯氯化钠二氧化硅金刚石
15.(12分)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 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NiO、FeO、Mg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NiO(填“”)FeO;某同学画出的MgO晶胞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改正图中错误:;
(3)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
(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解析:(2)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有关,其他因素相同时,离子半径越大,晶格能越小;(3)由信息可知NiO与氯化钠的晶胞相似,所以Ni和O的配位数均为6;(4)La在8个顶点,所以晶胞单独占有的La原子的个数为=1;Ni有4个位于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心,有一个位于体心,有4个在上下两个面上,所以晶胞单独占有的Ni原子的个数为+1=5。
答案:(1)[Ar]3d84s2或1s22s22p63s23p63d84s2
(2)>⑧应为黑色(3)6 6(4)LaNi5
16.(11分)上海世博会场馆,大量的照明材料或屏幕都使用了发光二极管(LED)。目前市售LED,材质基本以GaAs(砷化镓)、AlGaInP(磷化铝镓铟)、InGaN(氮化铟镓)为主。已知镓是铝同族且在铝的下一周期的元素。砷化镓的晶胞结构如图。试回答:
(1)镓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2)砷化镓晶胞中所包含的砷原子(灰色球)个数为,与同一个镓原子相连的砷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3)N、P、As处于同一主族,其氢化物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用氢化物分子式表示)
(4)砷化镓可由(CH3)3Ga和AsH3在700 ℃时制得。(CH3)3Ga中镓原子采取杂化。
(5)比较二者的第一电离能:As(填“”或“=”)Ga。
解析:(1)镓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ⅢA族,故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1。(2)根据“均摊法”:灰色球个数为()+()=4。由晶胞图可知与同一个镓原子相连的砷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3)由于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NH3的沸点,由于AsH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PH3,故AsH3的沸点高于PH3。(4)由于Ga原子周围只有3对成键电子对,故其采取sp2杂化。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2)4正四面体
(3)NH3>AsH3>PH3
(4)sp2(5)>

H.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一般情况下,熔沸点的高低排序

一般来说(就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比较,没说“一定”)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非金属晶体,的熔沸点高低比较一下排成队列应该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各种金属晶体之间熔点相差大,不容易比较.你写的"非金属晶体"激宴,在化学的"晶体"中,没有这个分类.化学中的晶体总共有: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混合晶体(如:石墨)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档正沸点越高.HF、H2O、NH3等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①、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②、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O、F与H之间(NH3、H2O)
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H?F-—H?F-—H?←代表氢键.
⑤、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2、H2、Cl2等.
举例: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O3、P4等
分子极性
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
如:CO2、CS2(直线型)、CH4、CCl4(正四面体型)
极性分子明蠢银: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的.
举例
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l、NO、CO等
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
如:NH3(三角锥型)、H2O(折线型或V型)、H2O2

I. 如何理解原子空间排布决定晶体性质

原迅余子空间排布决定晶体性质理解为:
1、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从而使晶体内部各个局部的宏观性质是相哗昌庆同的,而且具有固定的熔点和规那么的几何外形。
2、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乱握有规则排列而成的固体,或者说晶体的基本特征就是长程有序。

J. 谁能帮我讲一下初二物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答:固态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从宏观上看,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呈对称性的形状,如食烂桐盐呈立方体;冰呈六角棱柱体;明矾呈八面体等。而非晶体的外形则是不规则的。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机械强度、导热性、热膨胀、导电性等,称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却表现为各向同性。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或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是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而熔化。晶体和非晶体所以含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主要是由于它的微观结构不同。组成晶体的微粒——原子是对称排列的,形成很规则的几何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排列成不同的形状,就在宏观上呈现为晶体不同的独特几何形状。组成点阵的各个原子之间,都相互作用着,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静电力。对每一个原子来说,其他原子对它作用的总效果,使它们都处在势能最低的状态,因此很稳定,宏观上就表现为形状固定,且不易改变。晶体内部原子有规则的排列,引起了晶体各向不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原子的规则排列可以使晶体内部出现若干个晶面,立方体的食盐就有三组与其边面平行的平面。如果外力沿平行晶面的方向作用,则晶体就很容易滑动(变形),这种变形还不易恢复,称为晶体的范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沿晶面的方向,其弹性限度小,只要稍加力,就超出了其弹性限度,使其不能复原;而沿其他方向则弹性限度很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拉力而仍满足虎克定律。当晶体吸收热量时,由于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疏密不同,间距不同,吸收的热量多少也不同,于是表现为有不同的传热系数和膨胀系数。非晶体的内部组成是原子无规则的均匀排列,没有一个方向比另一个方向特殊,如同液体内的分子排列一样,形不成空间点阵,故表现为各向同性。当晶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时,其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温度也开始升高,但并不破坏其空间点阵,仍保持有规则排列。继续吸热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时,其分子、原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可以破坏其有规则的排列,空间点阵也开始解体,于是晶体开始变成液体。在晶体从固体向液体的转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破坏晶体的空间点阵,所以固液混合物的温度并不升高。当晶体完全熔化后,随着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又开始升高。而非晶体由于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则,吸收热量后不需要破坏其空间点阵,只用来提高平均动能,所以当从外界吸收热量时,便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玻璃、松香、沥青和橡胶就是常见的非晶体。多数的固体晶体属于多晶体(也叫复晶体),它是由单晶体组成的。这种组成方式是无规则的,每个单晶体的取向不同。虽然每个单晶体仍保持原来的特性,但多晶体除有固定的熔点饥租坦外,其他宏观物理特性就不再存在。这是因为组成多晶体的单晶体仍保持着分子、原子有规则的排列,温度达不到熔解温度时不会破坏其空间点阵,故仍存型拆在熔解温度。而其他方面的宏观性质,则因为多晶体是由大量单晶体无规则排列成的,单晶体各方向上的特性平均后,没有一个方向比另一个方向上更占优势,故成为各向同性。各种金属就属于多晶体。它们没有固定的独特形状,表现为各向同性.有固定熔点的物质是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是非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