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可以从网上自学手工艺品制作吗
可以。
手工艺品,俗称“民间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的品种非常繁多,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油纸伞、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
民间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的品种非常繁多,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油纸伞、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
❷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1
活动目标:
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
二、讨论制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
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
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
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
四、作品欣赏,幼儿与教师共同评价
活动反思:
1、色彩水滴的太多,纸太湿不好展示或颜色过多堆积在一处看不出变化。
解决方法:垫在桌子上的报纸应该换成厚一点的白纸,滴染的手怎么握瓶、如何将聚集的色水散开,应该有教师的第一次示范。
2、学生虽然看了很多种折法后染出有规律的图案,但拿到宣纸后不知如何下手。
解决:这个地方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了,光让他们看宣纸的折痕他不能记住这种方法,需要他们接触一件作品,亲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并在这时,启发他们发现,折起来染,打开后才出现的这种效果,这个时候,有必要将一个已经滴好的染纸作品示范打开,也能一并强调打开时要注意不要弄撕了,这是第二次必要示范。
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分工的方式
可以有个本组作品计划,摆在前面的小展示台上,这样每个同学做的作品不一样,而且还能促使他加快速度。在美术课上还有很多动手试一试的机会,我觉得今后在设计这些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难易层次,最主要是要把细节的要求提清楚,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动起来,才可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成就感,更有兴趣的参与课堂。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2
一、活动目标
1、继续了解民族工艺――扎染,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扎染制作活动。
2、体验制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制作的幼儿作品展示
2、各种形状的布、橡皮筋
3、红、黄、蓝、绿四色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第一次制作的作品展示
1、谁的作品扎染成功了,为什么?(扎紧了)
2、谁的作品没有扎染成功,为什么?(没扎紧)
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扎的紧一点?(可以多绕几根)
(二)欣赏老师的第二次制作
1、为什么会一朵花上出现几圈花纹?(扎了几圈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为什么会出现几朵花?(扎几次橡皮筋)幼儿思考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三)老师提示
1、如果染完颜色后,橡皮筋拆不开可尝试用剪刀
2、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幼儿尝试扎染制作活动过程
(五)作品展示
幼儿说说最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3
设计意图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在活动时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所以我的活动领域为社会与美术的整合,名称为《奇妙的扎染》,年龄段为大班。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小朋友们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现代化,慢慢的有些传统的东西就会被遗忘。本活动以中国的扎染工艺为活动对象,帮助幼儿从生活中提升美的经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亲自制作扎染手帕,感受古老的扎染工艺,感知民间艺术的神奇与伟大。本主题主要呈现的只是让幼儿了解扎染的美丽和现代扎染方法的一个小方面,扎染还有许多传统和现代的色彩、图案和花纹,,还须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去认识、学习和探索。
活动目标
1、技能: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尝试制作出螺旋纹,
2、情感: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3、认知:欣赏传统扎染作品和现代扎染作品的特点,初步了解扎染是中国传统工艺
活动重点:学习扎染技艺之一的螺旋纹
活动难点:制作过程中宁手帕和扎橡皮筋的动作
活动准备
手帕、橡皮筋、染料、滴管、图片、手套、音乐、防水衣、视频、纸芯
一、游戏导入
1、老师出示白手帕用变魔术的方法展示螺旋纹手帕
2、师:哪一张手帕更美呢?(幼儿回答)
3、师:你们猜一猜这么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呢?(幼儿猜测)
二、介绍扎染
1、老师说出方法是扎染
2、师:这个方法叫做扎染
3、师:到底什么是扎染呢?请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看一看
4、老师介绍扎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
5、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做扎染吗?(幼儿回答)
活动过程
师: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中所看到各种工具,对我们的纺织品进行捆、缝、夹等,你们在图中看到了哪些工具呢?(幼儿回答)师:结扎后要做什么呢?
(幼儿回答)师:然后再进行染色,这就叫做扎染。
师:由于我们的扎染技术历史悠久,结扎方法多,染色出来的花纹也很丰富,所以现在我们的手工扎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用传统的扎染,另一种是现代的扎染。
老师播放传统扎染作品的图片,幼儿观察
师:看,这就是传统的扎染作品,他是什么颜色的.,都有哪些花纹呢?它的花纹是我们生活当中能够看见的东西吗?(幼儿回答)
师:传统的扎染作品颜色叫做蓝靛色,它的颜色来自于自然界中一种叫做板蓝根的植物,花纹主要来自于我们生活当中可以看见的动物、植物、和人物。
老师播放现代扎染作品,幼儿观察
师:到了现代,我们的扎染作品和花纹发生许多变化,看,这就是现代的扎染作品,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哪些花纹呢?(幼儿回答)
师:现代扎染作品颜色丰富,花纹都是一些奇形怪状的,现代扎染的花纹更多来自于我们的想象和创造。
三、尝试学习制作扎染
1、师:了解了扎染,你们想制作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吗?
2、老师为大家介绍今天学习扎染图案叫做螺旋纹,它是用纸芯和橡皮筋来进行操作的
师:小朋友们要认真看哦,我一会儿要考考大家
3、老师播放制作方法的视频(幼儿观看视频)
4、老师结合PPT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复述制作方法,老师并强调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5、讲解到拧螺旋纹时,老师单独出示视频,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学拧螺旋纹
6、接着一次强调橡皮筋的捆法
师:帕子拧好后像一个小花卷,接着开始捆橡皮筋,用十字交叉的方法,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橡皮筋捆好之后是这样的。接着开始染色,在染色时,小朋友要注意尽量将颜色上满。
7、老师请幼儿操作,在操作前老师要强调规则
师:8位小朋友为一组,在制作扎染时要保持安静,使用后的材料请放回托盘里,先完成作品的小朋友,请先将桌子擦干净,将卫生纸放回托盘中,请小朋友抬小椅子有秩序的上座位。
8、幼儿操作,老师在旁协助并进行辅导
四、展示作品
1、老师请先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整理好桌子后,到候场区准备做好模特步的准备师:请先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检查一下桌面干净吗?将桌面擦干净,把纸放回托盘里,接着将自己的螺旋纹手帕放在桌面上,小手像熨斗一样将帕子整理平坦,整理好的,小朋友可以先想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待会儿走模特步为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哇塞,小朋友们制作的螺旋纹太漂亮了,我都等不及要把美丽的扎染螺旋纹展示给大家瞧一瞧,小朋友们快拿上自己的螺旋纹作品到老师这里来准备。
2、老师请小朋友站成一长排
师:我们今天做的扎染花纹叫什么名字?(幼儿回答)小模特们,准备好了吗?
五、活动延伸
师:我们的螺旋纹手帕还有点湿,我们一起拿出去将它晒干吧!大家一起去把手帕晒干吧结束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初步了解了扎染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在活动当中,通过图片小朋友能够自己去观察、发现扎染技术的变化,在观看的视频的过程中强调了活动当中的难点动作,小朋友们操作拧螺旋纹的动作大多数
活动反思
幼儿是作出来的,只有个别幼儿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在捆橡皮筋的时,许多还需要老师进行协助,但是到最后上色后,展示效果时,整体效果时非常好的,重难点基本上也解决了,活动效果较好,但是,在以后的活动当中要练习捆的动作。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4
【设计意图】
根据本班课题计划,最近一直在进行扎染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扎染活动兴趣非常浓厚,自己尝试制作手绢,活动中我结合了以前所学的扎染方法,并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差异将操作材料分为四组,通过此活动来完成本节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扎染技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皮筋、白色布、剪刀、染料、弹球、大小不一的珠子、细铜丝等。
2.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扎染的手帕四块。(圆形、四角花、斜线花纹、曲线花纹)
【活动过程】
1.以谜语形式导入。(手绢)
2.出示四块不同扎染方法做成的手绢,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这是什么?
与普通的手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你喜欢那一块手绢?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扎染的方法。
像大海波浪一样的曲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斜线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四角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4.出示图稿和作品,启发幼儿产生设计和扎染手绢的欲望。
(1).出示图稿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绢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那些花纹?
怎样才能出现这些花纹呢?(在不同的地方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作品,引导幼儿比较异同。
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绢,看看和设计的一样吗?如何进行修改?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扎染一块漂亮的手绢。
6.放轻音乐,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已具备扎染的技能设计的,在开始部分,我有目的选择了四块具有代表性扎染方法的手绢引导幼儿欣赏,启发孩子过渡到自己设计图稿自己扎染,孩子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个别孩子起初在设计图稿、扎染方法和染色中显现出茫然,但通过一次次的操作,每次扎染中意想不到的变化,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扎染活动的无限魅力。
小网络:手绢最初由头巾演化而来;也叫手帕,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用来擦汗或擦鼻涕等。现正逐步被纸巾替代。另外,手绢是部分剧种所用的道具,用双手舞动或转动以增加戏的效果,如二人转等。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5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知扎染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2、通过亲身创作,了解简单的扎染方法,体验扎染的乐趣。
3、萌发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扎染花布一块。
2、细铁丝若干、调好的染料若干瓶(红、黄、蓝、绿)、纯棉小手帕20块、展板。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扎染花布,感受扎染的艺术美。
1、出示扎染花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花布的结构。
2、教师小结,引出扎染方法。
二、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扎染。
1、通过分段欣赏视频,让幼儿简单的了解扎染艺术。
2、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幼儿知道古代和现代扎染上的不同。
3、小结:以前呀,一般只有蓝、白两色,现在有许多颜色进行套染,当然,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工具、布料、扎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三、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步骤。
1、教师介绍今天的扎染工具和示范简单的扎染方法,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的步骤。
2、通过出示更多的扎法,激发幼儿扎染的兴趣。
3、小结:咦,不同的扎法为什么染出来都有白颜色的地方呢?对呀,扎染就是把布扎紧了,让染料染不进去,从而形成了各种花纹。
四、幼儿尝试操作,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
1、教师简单交代操作要求,幼儿自由扎染。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在扎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到展板上。
2、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六、拓展经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可以呈现出更精致、更复杂的图案。
七、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自豪感。
1、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小结:看来,我们的扎染工艺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扎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工艺,相信我们小朋友一定能把更多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让它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扎染,注重培养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扎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扎染》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古老的扎染工艺。
2.尝试进行扎染创作。
3.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和创作的多样性,体验扎染的乐趣。
活动重点 :
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和创作的多样性。
活动难点:
尝试进行扎染创作。
活动准备 :
1、视频、PPT课件。
2、材料准备:已经扎染好的T恤;各种棉布制作的小T恤、小围巾、小手帕、小头巾等;各类绳子;可利用的辅助性材料(夹子、筷子、管子、笔等)、颜料。
活动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穿着扎染衣服进入教室。
师:这件T恤好看吗?它与普通T恤有什么不同?
小结:原来,扎染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工艺,把白色的布进行捆扎,再浸染上颜色就可以在布料上留下美丽的、有趣的花纹了。
二、欣赏图片,感受扎染之美。
1、去布料王国欣赏美丽的布料宝宝。
师:你喜欢哪个布料宝宝?为什么?
原来用扎染的方法可以做出这么漂亮的花纹和图案。
2、出示白布。
师:布料王国里这个布料宝宝没有人打扮它,你愿意来帮助它吗?布要怎么扎、怎么染呢?我们一起去学本领吧。
三、欣赏视频,了解扎染的过程和简单方法。
1、师:视频中老师先做什么?怎么扎?扎好之后做什么?之后是如何染上颜色的?
师幼小结扎染过程:折布--扎布--染色--晾干--打开。
2、出示其他扎法,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扎法。
师:你想怎么捆扎布料宝宝呢?
四、幼儿尝试扎染。
师: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去生活馆打扮布料宝宝吧。
要求:
五、展示评价作品。
小结:原来扎布的方法不一样,染出来的花纹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扎染的神奇之处,这就是扎染的魅力。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布料宝宝去布料王国里走T台秀吧!
❸ 喜洲古镇扎染哪里看
喜洲古镇里的商铺里就有许多扎染工艺品,如稻田边的蓝续古法扎染体验店。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

喜欢骑行的游客们,可以租用一个小电驴或者是自行车骑行游古城河环洱海, 这会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古镇里的老街小巷、田园风观,还有洱海边的海风。都是不能错过的风景线,所以喜欢骑行的话直接骑行游更方便 。
喜洲古镇推荐旅行穿着服饰:
来大理旅行很推荐入乡随俗,喜洲的红墙和稻田会偏向适合穿着白色的波西米亚或民族服饰、用头绳编上几条小辨子,拍照时和当地的建筑或风景更契合
喜洲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转角楼原为喜洲城北村村民杨如轩的旧宅,建于1945年是喜洲古镇民居建筑中结构、造型最为独特的历史建筑。
❹ 扎染作品
下面是一张扎染作品图片,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2007年,云南大理周城的张仕绅被确定为扎染国家级传承人。 2011年,海安县申请的南通扎染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焦宝林被评为南通扎染技艺省级传承人。 大理市周城璞真综艺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❺ 什么是“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方法一般是把丝绸或棉布经过折叠、缝合、抽拉、捆扎等方法处理,然后用靛蓝浸染,浸染后晾干,拆去缝、捆、扎线,脱去浮色,由于扎结处染料难以渗透,形成白底,与着色部分相辉映,形成对比,使织物深蓝底色上呈现出美丽的白色花纹图案,色彩斑斓,朴素自然,具有机染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
(5)扎染作品可以在哪个网站看扩展阅读
扎染的历史:
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染织工艺,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两代便有扎染。出土文物中,自东晋以迄唐代,均有纹缬品实物出现;文献中,如《二仪实录》称:“秦汉间有夹缬法……陈、梁间贵贱服之。”东晋南北朝时,该染织物广泛用于妇女衣着。
唐朝,古都长安就已十分流行。皇室贵族、嫔妃女眷,争相选用,风靡一时。扎染的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鹿胎缬、青碧缬、蜀缬诸花纹。曾有蝴蝶、梅花、水仙、鱼子多种纹样。并随“丝绸之路”远销西亚地区。
扎染的现状:
现在有关研究单位在继承发扬民间扎染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国外扎染技术,创造了多种扎、捆、缝、叠的方法,运用多种染料和染色手法,使扎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闪射出新的光彩。
❻ 四年级上册美术2,3,课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2课花手帕
[分析]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染缬,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为了创造多种艺术特色,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古代民间艺人发明了许多印染方法。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绞缬(今称为扎染)、蜡缬(今称为蜡染)、夹缬(今已失传)。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
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
“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教材中呈现了纸手帕的制作基本过程和方法:1.折。将方形生宣纸或皱纹纸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如田字格、米字格(主要的方法)、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2.造型设计。学生随意染制一两幅纸手帕后引导学生分析制作要领:色彩不宜过多,3—5种即可;角、边、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可决定图案的形成等。3.染制。染制分浸染和点染两种,还可运用撞水法,即用清水点已经染了色的地方,用水将色挤向四方,从而显出淡色斑痕……4.干后打开,呈现作品。教材中呈现的几幅纸手帕作品,在折法、染法、色彩搭配等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活动二”的设置即制作扎染作品。工场扎染比课堂要复杂得多,一般要经过染前处理一捆扎布料一浸水一染色一冲洗晾干一熨平完成等工艺程序,色料的配置需用专门的印染色料,并加入食盐等,使染色后不褪色。而教材中呈现的扎染只需要三个大的制作过程:1.把白布进行捆扎。2.将捆扎的白布放入色料中浸染。3.松开捆扎的绳线把染了色的布展开,就可以见到深色底浅白色的花纹,清新雅致,令人喜爱。扎染的图案,其花纹有着鲜明的特色,呈现出特有的艺术效果,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布料染色不匀,染出的色晕和肌理被看作扎染的“灵魂”.其自然而朦胧的美,含有抽象的成分,恰好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教材中提供了学生学习的范例,其中包含了多色扎染和单色扎染。多色扎染作为欣赏可向学生作介绍.重点在单色扎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上,特别是扎的方法,如捆扎、夹扎、缝扎、包扎等手法的运用。
学习屋中对染缬工艺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提供了一幅蜡染作品作为课题的延续和发展。有兴趣的学生和老师也可以在此做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二、教学目标◆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三、教学思路
本课目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使用纸材和布料、水性颜料以及绳线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材料的特点,要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
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本课围绕一个“染”字,设计了两个相关的学习活动:一是运用纸材染手帕;一是运用布料染手帕。同是柒手帕,染料相同:水溶性染料,如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颜料掺水稀释、书写用红或蓝墨水均可。材质不同,涉及到的染制程序、方法发生变化:纸材先折后染;布料先扎后染。教师在进行教学处理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保持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趣味性。
活动一的教学安排可考虑:欣赏感受——方法指导——观察分析——自主表现——评析交流。教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题,先出示一些课前制作好的花手帕,从欣赏角度直入课题,以花手帕绚丽的色彩、奇特的纹样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表现的欲望。然后教师对制作浸染纸手帕的方法步骤作总结,并当场示范。接下来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不同形式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浸染时要注意的事项(色不宜过多、过杂、过散;浸染要到位;折叠方式要有变化等)。
活动二的教学安排可考虑:尝试表现——方法指导——创作表现——评析交流。纸材染前可先折,布料染前可做怎样的处理呢?学生尝试将布料进行染前处理后,教师可选择一松一紧、扎法相同地进行染色实验,明了扎结松紧对纹样的影响,然后出示使用不同扎法染出的纹样,引导学生在扎法上做文章,以期染出各具特色的扎染手帕来。
两个活动的作业展评可采用悬挂式,建议采用互评和自评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地谈谈制作过程中的感受、体会与情绪。四、教学选择
扎染花手帕的布料以棉布为佳,麻布、丝绸以及包装布、细帆布、人造棉等也可以选择。如果没有新的布料,将旧的浅色衣物裁剪后也可以染制花手帕。
本课中的两个活动设置建立在民间手工艺的基础之上,如果本地区有此类手工艺,教师可以将教材做进一步的教学处理,作为课程开发,形成地区特色。如根据蜡染的制作要领,将热蜡滴在浅色布料上,染制仿蜡染手帕等。
活动一的教学安排也可考虑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践,师生共同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与组织者,帮助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探索,并引导学生总结动手制作的经验。教师还可以提供学生学习卡,记录学生小组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如:
我们的小组成员
我们遇到的问题
我们解决的方法
我们作品的特点
……
活动二的教学安排也可考虑课前让学生从书籍、网站等媒介中收集有关扎染的信息和资料,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扎染的一些相关知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更自信、更积极。五、教学建议
为了减少颜料的耗费,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示范制作手帕时应当及时展开让学生看纹样的整体效果,在学生“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但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教师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即可。同时也可教会学生同样的处理方式。
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课前应督促学生准备好各种必备材料,还可以带好塑料袋或竹筷,教学中应注意整洁、卫生。六、教学资料
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1.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2.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小。
扎的方法与纹样对比欣赏:
1.将布呈长条形抓成一束,用棉线干手握处开始环绕,此时需紧密的绕紧,绕的宽度越大,染制完留白处越大,完成后,将纸头打结固定,即可施入染料中。
2.将布抓起一小角后,用绳线或橡皮筋捆绑,每一小角都会成为染后的一个小圈,数量、大小皆可自行选择。
3.在布的四角直接打结,不使用绳线,染制完成的图案有一种晕染的效果。
4.将布从中心抓起一小角后,用绳线或橡皮筋绑出一个个环结。捆绑的圈数越多,染好后的图案也会越丰富。
折叠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田字格、米字格以外,还可以呈辐射状、扇形折叠,以及任意折、揉纸团等。
扎染纹样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运用,如:扎染服饰、扎染壁挂等。
[教案]何娟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2课花手帕(一)
年级
4年级上册
执教
何娟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实物
方法指导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视频展示台
CAI呈现折法图示
视频展示台
视频展示台
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CAI呈现纸手帕作品
教材
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音乐
浮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实物
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实物
方法指导
1.观看短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①捆扎布料。
②浸染布料。
③展开呈现。
录像
CAI呈现扎染作坊背景.
视频展示台:
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CAI呈现
教材
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音乐
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实物
[教案]东晖小学卢璨老师《花手帕》说课稿
说课者:卢璨东晖小学
老师们: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教材第七册第2课《花手帕》。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后反思。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
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齐放,其中历史悠久的“染缬”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我所授的内容为活动一——染制纸手帕。
“活动一”即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不同纹样的一方纸手帕。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花手帕》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使用纸材和水性颜料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材料的特点,要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因而在备课上我结合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讲授示范的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教学目标: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制订了以下教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操作领域:掌握染制纸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图案美丽的纸手帕。
教学难点是: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保持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趣味性。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欣赏感受——方法指导——观察分析——自主表现——评析交流。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启发法2.演示法3.交流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平等,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赏、做、评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折法多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多种折叠纸巾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意见,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具体如下:
(一)欣赏感受
1、展示实物布手帕,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纸手帕的特别之处
以前的布手帕是我们的常用物品,很少有人会仔细欣赏其图案美。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用过之后就随手丢弃的白色纸巾。于是,我在教学一开始就展示了几块实物布手帕,而后又出示了用彩色水浸染出各种美丽图案的纸巾,纸手帕的艳丽花纹一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正在他们诧异布手帕和这种手帕的不同之处时,我让几个孩子上台自己触摸两种手帕,感受材质上有何不同,通过体验学生说出了此手帕的材料是纸材。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激发学生也想亲自动手制作一方美丽“纸手帕”的强烈愿望。
2、引出本课课题——《花手帕》。
(二)方法指导
1、在让学生了解纸手帕的制作步骤有哪些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随意的拿出一张纸巾折叠了几下,请一位同学上台自行用彩水染制。通过很明显的分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折——染。
2、折法启示
1)将以前学过最基本的两种折法田字格和米字格通过课件直接展示,学生回顾并跟着课件的演示动手折叠。
2)折完基本折法后,提问学生:你能在这两种折法的基础上折出其它不同形状来吗?小组间同学进行折法演变的探讨和尝试。请代表上来演变不同的折法。
3)学生演示后,老师小结:在这两种基本折法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原来还可以折出这么多形状。课件展示老师演变基本折法后折的几种形状,如在田字格基础上演变出的“川字格”“州字格”“井字格”;在米字格基础上演变出的“双米字”“两端辐射”“中心辐射”等折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染形。
3、染法示范
1)老师用浸染、点染的方法示范染纸,让学生分析折叠后的纸巾哪些部位适合用浸染、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点染。并且观察浸染时间的长短对染色有何影响。
2)师生共同总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要注意色彩的控制,以一种颜色为主,与其它色彩要注意深浅的搭配;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控制,浸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面积大,反之则吸色少,染色面积小。
(三)、观察分析
欣赏课件里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为什么?
(四)、自主表现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每人分别折叠出三张不同折法的纸巾,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三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1)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喜欢的理由?
2)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总结:灵巧的手加会创新的脑,平凡也能幻化出神奇。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按教材是推荐用生宣纸和皱纹纸染色完成,在准备前期可以说我是花了很多心思来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因为当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即会变暗哑;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后。我就想用餐巾纸是不是会更合适。首先餐巾纸本身的意义就是手帕;再者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自行反复尝试。在染制了范品之后,我就觉得效果非常好,彩水的鲜艳性在纸巾上丝毫没有减弱,而且吸水性恰到好处。因此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学生在展开纸手帕发现美丽得出乎他们意外时,我看见他们是异常兴奋的,在我总结全课话说到一半“我们只要有一双灵巧的手,一个善于创新的脑……”一个学生在下面脱口而出“我们就能将平凡幻化为神奇!”。学习的热情也在这种成就感中得到了极大的激励。
文章来源:《长沙市芙蓉区教学服务网》
太长了发不上去
第三课在http://www.5ykj.com/Health/meisu/25508.htm有图片的
这个图片就能发一张还是
您自己看吧。
❼ 关于扎染的论文
注意:仔细看,跟着我的步骤来,至少你能整出一篇东西来,而且是等搜索不到的文章. BAIDU一搜都有的我们老师直接咔嚓掉! ★★★我是研究工程类课程的,不是代写论文的,仅仅提供资料并进行探讨而已. 个人提示:★★★揭示论文代写真相,警惕代写陷阱★★★ http://iask.sina.com.cn/b/12189436.html ★★★★在我的个人中心有"维普资讯"的账号密码和"CNKI"的使用方法,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烦提出,我尽快更新. 有人说我一直用类似的答案回答,但是我不得不这么做。学会自己搜索数据库对写论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没有人会在网上真得写一篇论文出来,即使是收费的,也仅仅是东凑一点西拼一点而已,还不如自己去找呢! 您也可以去以下网站找资料,然后使用我个人中心的账号查看下载全文,各数据库资料相通的.如果实在下载不了,也可以提问索取全文. ★http://www.cnki.net/index.htm(如果上不去,换http://www.e.cnki.net/)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期刊类文章维普里有一模一样的,可以直接下),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 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索取全文参看http://iask.sina.com.cn/b/10076171.html 搜索结果如: 1. 扎染的分形仿真研究 被引次数:1次 韩启明 文献来自:微计算机应用 2004年 第01期 扎染而成花纹,以各种花卉及常见自然界动植物形象为主,形色自然,产生回归大自然的绝妙效果。分形(Fraetal)几何,1975年由IBM公司B ... 扎染和分形,自然和机理相通,本文据此提出对传统扎染的分形仿真研究。1扎染的机理1 ... 2. 享誉天下扎染 文献来自:科学大观园 2007年 第16期 扎染已在自族地区成为民问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帝进献的贡:钻。扎染采用民间占老的手工_印染下_艺制成。布料以棉自布或牛帛麻染两道上}i‘,技术关键是线扎乒12、和染色技艺。扎花扎花,原名扎疙瘩,即了}:白J乍 ... 3. 云南白族扎染艺术研究 张义妮 导师:李纶 文献来自:昆明理工大学 2006年 硕士论文 在这过程中形成的白族扎染及其图案艺术,是中国传统绞缬艺术的代表之一。白族扎染融合了白族的人文气息、自然景观、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在很多方面反映了白族的文化艺术、生活情趣、审美等特征,是白族经济与文化的重要组成 ... 4. 和妈妈一起做扎染 陈燕燕 文献来自:幼儿教育 2005年 第10期 经过扎染处理使白布产生各种花纹,再将布进行缝制,漂亮手工包就做好啦!手工包的故事:工具和材料:直接染料(化工店购买)白色棉布纱线等***制作步骤:首先将整块棉布任意捆扎,扎完后留出较长的线头,为后面的拆线作准备(图 ... 知道商店里扎染的手工包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奇妙的扎染过程吧! ... 5. 抗菌解毒的白族扎染 徐何珊 徐晋燕 文献来自:文明 2007年 第03期 扎染已在自族地区成为民间时尚,1.和寸也成自句皇帝进献的贡.钻。扎染“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川线、绳(现在也川塑料纸)等l ... 6. 白族之乡扎染美 罗正友 文献来自:市场报 2004年 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特别在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10世纪,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 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 ... 7. 浅谈手工扎染的审美特征 张松鹤 文献来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4期 一、手工扎染的特殊性 手工扎染有着自身的艺术语言和特殊的艺术 表现形式。制作者在掌握了扎染的各种技艺之 后,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内在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就能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扎染作品。手工扎染 的特殊性还在于,任何一件 ... 8. 扎染,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王洪伟 文献来自:旅游 2007年 第07期 因为在这里除了有闻名遐迩的蝴蝶泉外还一直沿袭着白族已有300余年历史的扎染传统制作手工艺和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走进周城村只见这里的每家每户的门外都有着一条弯曲的石板路 ... 9. 《扎染艺术》教学设计 周莉 文献来自:中国美术教育 2004年 第05期 卜学习民间扎染工艺的基本技法并制作扎染布o2、扎染服装.的设计和撇。 教学目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扎染艺术,了解民间扎染的历史起源与基本技法 ... 10. 关于白族扎染的文化思考 刘傅森 文献来自:大理文化 2007年 第01期 一西南夷纺织说到扎染前,首先必须说说纺织。因为没有纺织也就没有布帛、丝锦,没有了诸如此类的载体,也就不可能有在载体上的任何涂染的美术工艺。我国纺织的历史从现存的史料看,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或西周。在商代和西周的墓葬中,都曾发现过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