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常挨打和不挨打的小孩有什么区别
教育孩子一直是困扰家长们的大难题,管教过于严厉怕孩子怯懦胆小,管教过于松弛又担心孩子误入歧途。这中间有一把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个尺度。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家长需要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至少18年,如何与孩子轻松的相处是一门学问。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大体分为两派: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派;尊重天性自由发展一派。各说各的理,众说纷纭。
“有这样一句话: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或者一群熊家长”。
1.对孩子有耐心,讲道理是没有错的,但是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起明确的是非观念。从小就要教育孩子,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原则问题必须要让孩子清楚,否则长大以后做事没有分寸,很容易吃亏,毕竟为人父母不能护着孩子一辈子,他早晚要独立面对社会。
2从未挨过打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娇气,这里的娇气说的是心理上的娇气,也就是传说中的“玻璃心”。
这些孩子在长大以后很难接受被人的批评指责,抗压能力弱,遇到困境的时候多半不知应该如何解决。由于父母从小很少说比较严厉苛刻的话,这让他觉得社会生活也像在花园里捉蝴蝶一样轻松。
3.从小到大没受过一点委屈,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稍微有一点委屈或者不公,自己就要崩溃了。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着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说过的一段话。郭德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到过自己教育儿子郭麒麟的方式。
那时候家里徒弟多,但是生活条件不好,平时吃饭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紧着徒弟们先吃,最后才轮到自己的儿子。
很多人不理解,就问他:那是你亲儿子吗?人家都给自己家的孩子吃好的喝好的,你可倒好,让孩子吃剩下的。
“郭德纲不以为意,他认为“吃亏要趁早”,孩子从小一天挨八个嘴巴,到20岁的时候内心早已百炼成钢,没有什么事会让他觉得受不了。如果天天宠着惯着,80多岁了走在大街上,别人瞪他一眼他就气死了。”
郭德纲这段话很清晰的阐释了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观点。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过分纠结,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过无数个育儿经典,却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万能钥匙,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其实无论打与不打,家长都要明确一件事,那就是孩子一定要教育。特别是在年幼的时候,孩子做事没有边界感,经常胆大包天,做出一些错事。
如果此时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反而态度不温不火,这种处理方式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我做这件事并没有什么不好。
长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观就会扭曲。这样看来,家长舍不得打孩子,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而有理有据的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并非坏事。这个观念可以说颠覆了我们近年来一直被灌输的思想,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打与不打家长在内心要有一把尺。打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按着父母心情来决定的,今天心情不好,孩子犯了小错误也打几下;明天心情好了,孩子犯了打错也轻易原谅。
如果是这样判断打与不打,就会让孩子迷茫,也无法分辨是非对错。因为他在犯错误以后,家长没有明确的指出问题,仅仅是发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
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否挨打完全取决于家长当时的心境,当他一旦养成这个意识就很危险了。
由此可见,教育孩子并不能一味的照搬书本,更不能企图一个方法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无论你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派,亦或是尊重天性自由发展一派,教育孩子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也为今后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家长们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亲身经历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相信通过更多人的分享和讨论,我们也会对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㈡ “总挨打”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有何区别呢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意思即为对待孩子应该敢于去打骂,这样对于他们的性格塑造,以及未来的成长很有帮助。
我们中国的家长可能更愿意用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但是西方的教育中,却不赞同这种做法,而这主要是大家文化和思想观念不同的原因。
当然,教育孩子要讲求适度原则,孩子犯错误确实需要惩罚,但也并非要采用打骂的形式,但在这两种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差距还是很大的,父母们可别不在意。
3.耐心教育才能提升亲子关系
想让亲子关系更好,还是要多耐心,给孩子更多的爱,并去讲授其中的道理,这样才是最理智的一种行为。
温暖寄语:
教育孩子确实很辛苦 也会让我们很无奈,但是家长一定要长远考虑,不要让情绪支配了自己的行为。
㈢ 经常挨打的孩子抗压性强,不挨打的孩子经不起风雨,是这样吗
经常挨打的孩子抗压性强,不挨打的孩子经不起风雨,是这样吗?
如今父母注重科学育儿知识方法,不认为打孩子。但诸事没有绝对,有些父母感觉,挨过打得孩子抗压能力强,而没挨过打得孩子经不住风吹雨打,因此打孩子是有必要的。但是鲜奶油母亲说起是指,客观事实确实是这样吗?我认为状况恰好反了来。
最先,挨过打得孩子抗压强度能力不一定强
为什么是这样说呢。是由于孩子在小的时候,常常挨父母的打,内心会留下阴影,面对困难和挫败情况下,畏首畏尾不由自主会选择逃避,抗挫折能力并没有提高反倒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常常挨父母的打,性情也很容易越来越内向、不自信、不喜欢说话,发展的世界被蒙住一片灰蒙蒙的雾。
㈣ 小孩每天都被挨打,这样会不会变傻 有什么影响
小男孩调皮是正常的啊,家长很头疼倒是,但是孩子虽小但也知道挨打并不能约束到他,反而经常这样会让他不在乎,故意跟妈妈作对哦。如果孩子调皮实在看不下去想要惩罚的话,我推荐借用一下国外的惩罚机制,让犯错误的宝宝在一个椅子上罚坐两三分钟,不准他动,只要动了就重新计时,刚开始肯定孩子要反抗,家长也要有耐心,这样几天宝宝就知道自己犯错误要注意哪些了,毕竟罚坐对于一个两岁的宝宝来说太难了,他心里才不愿意咧
㈤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要打屁股
我觉得不应该打屁股
1、影响亲子感情
·打孩子会导致孩子恨父母;
·使亲子感情疏远,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事后,都不敢跟父母讲。
2、养成暴力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一个常被父母打骂的小孩,容易从父母的打骂行为中,学得暴力和攻击的手段。
小孩儿不听话打屁股
3、伤害自尊心
孩子虽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对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个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挨打时,他会觉得很没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孩子做事时,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他人面前时,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了会招致父母的责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6、学会撒谎
因为害怕挨打,很多孩子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过失,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于是就有可能学会撒谎。
小孩儿不听话打屁股
7、让孩子失去内疚感
孩子犯错后,如果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却没有惩罚他,他心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会使孩子觉得一报还一报,挨完打便两清了,心理也平衡了,于是失去内疚感。这种情形,在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身上经常发生。因此,对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犯错后,激发他内心的道德自觉,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㈥ 女孩小时候会挨打吗
你好,女孩子小时候会不会挨打,需要看小女孩和家庭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女孩子比较乖巧懂事,没有做错事的情况下,家长一般是不会打自己女儿的。
但有些女孩子比较任性或者淘气,有可能因为闯祸或捣蛋而在家里挨打,或者出去和玩伴玩耍时会挨打。
挨打就是被打的意思,多指长辈、父母教训小孩。
㈦ 育儿漫画有小孩挨打
《元气囝仔》
㈧ 打骂孩子会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教育子女上面,子女都是从爸妈那边学习继承下去。古人常说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出孝子。。。等等古语。那么打骂孩子就真的是能教育好孩子吗?同济月嫂告诉您 一、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3、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以上就是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的介绍,所以在育儿的过程中,如果您采取的是打骂的方式的话,将会有可能带给孩子以上的身心创伤,非常不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同济月嫂母婴专家提醒,现在是文明法制社会,即使是父母也没有权利打骂孩子。
㈨ 家长打孩子可以报警吗
父母打孩子可以报警。
如果大人打小孩子的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不属于违法,孩子报警,警察对这类行为会警告教育一下,不会追究。
如果大人打小孩子的行为情节严重,有可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根据情节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虐待罪。
㈩ 那些从小挨打的小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很暴躁
一个孩子成长需要很多因素,并且随着环境的改变,孩子会自我教育和自我修正。不是说小时候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一定会出现心理问题。被父母打过,发生过,这在记忆中不可能抹掉,只是每个人对待这种伤害的态度不同,自我成长不同。
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回答起来,却十分复杂,主要是因为“动辄挨打被骂”的程度不同,每个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心理感受不一样。所以,对孩子长大后是否会有心理问题,影响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基本的可能性,是可以预见的。下面的讨论,把“动辄挨打被骂”的程度限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这种动辄挨打被骂,还没有达到家庭暴力的程度。
父母动辄打骂孩子,孩子会认为不够好,才被挨打,是我惹怒了父母,我做的不好,我错了。长期这样下去,长大后会自我价值感低,通过赚钱,事业,通过成就感,甚至通过炫耀朋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来证明自己足够好。
3、自我攻击。
你越打我,越不听,有些孩子,越打越对抗,甚至父母伸出手要打的时候,我会让你打,自虐。
4、容易情感隔离。
被打骂的孩子,自己的感受父母不理解,甚至忽略,长期下去,自己的感受被隔离,很难体会别人的感受,所以等父母老了,他也不会理解父母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