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P 诊所简易门诊
天天的工作项目之一就是跟GP(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医生)negotiate (协调交涉,讨价还价),一干就是十年。总能听到很多负面的说法, 诸如GP无能!GP没用!说到底大家遇到的GP也就那么一两个,反聩的也就是那一两个GP的情况。不象咱这种一天因为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情况,电话里抑或面对面跟不同的GP们交涉。什么样的都遇到过,也深刻体会他们的苦衷。尤其是budget control(配额)真的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他们也是配合NHS的现有规章制度,尽量将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限度的用途,让更多人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他们类似于一个国内大医院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个门诊--简易门诊(方便门诊)。
很多人给GP(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医生)翻译成家庭医生, 其实这个不算准确的翻译也是误解和很多怨声的根源。传统的家庭医生是以前的富有家庭付费请来的负责家人健康的医生,现在的GP其实更象是一种共享家庭医生。他们负责涵盖的范围超出于单一的家庭,这就意味着在时间和精力上实际用于单一家庭和个体时不能与传统的家庭医生相比。之所以说GP诊所是简易门诊,因为他们职能类似,处理的是非紧急的病情。同时担负患者本身对分诊和自身症状认识不足时需要的专业认识和协助。当然一般的头痛脑热、感冒发烧、炎症感染也就顺便处理了。因为大多数情况如病毒感染等等并无特效药,开一些缓解症状或者让你自己去药房买类似非处方药也是常规操作。尤其是在NHS需要收处方费时。而有些情况如肌肉酸痛等在病因去除/身体适应后会自行缓解,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当时GP一个人问诊查体10分钟的时间有限,如果本人或carer(照顾者, 所有负责照顾病人的人含亲友都可以这么称呼。)在那有限的时间内不能给出有效信息,而GP又非常不凑巧的没能看/查出问题,那么误诊的可能性就很多。尤其是当基数是百万计是,这个概率即使低于万分之一也是数百。所以我们被打发回家观察也是有一个常被大家忽视的医嘱:一旦病情变化/加重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医务人员帮助!
GP在NHS规定普通门诊一个患者只有10分钟,如果是慢性病人的annual review(年检)或其他已知需要超过这个时间的预约必须提前预约double appointment(加倍预约时间)或特殊加时。否则预约会被取消或另行安排。其实NHS即使不收费,budget control(配额)还是大概£50/次门诊,不过这个账单不是给私人,而是NHS处理并存档。这个门诊收费GP和必要时安排的practice nurse(门诊执业护士)是一样的收费。如果家里有持访客签证的客人可以暂时注册在家人用的GP诊所,按私费病人收费处理。£50/次的这个费用就在每次10分钟的门诊时产生账单。
GP这里处理不了的问题会转专科,也有GP发现是需要及时送医院处理的,那么他们可以直接联系相关的部门,患者直接通过急诊或入专科就诊。而这所有的都是以病人的病情为准,没有人情或其他。NHS的条条框框在那里,他们必须遵从,这是没办法的事。所以要想得到该有的处理就需要自己或帮自己的人能够准确描述病情,足够的交流技巧也是需要的。不是所有的病情都是在缺乏主诉时依旧显而易见。心脏病发作缓解的病人跟999闲聊家常,信誓旦旦的跟999接线员说自己不是心脏病发作亦无心脏病发作史也是被我遇到过。如果不是我要求电话交给我,她老人家会直接跟999接线员友好再见。那样的情况还真就遇到过。结果是999接线员听完我的病史病情阐述,8分钟内急救员救护车都赶到,现场拉心电图出来后直接送最近的可以做心脏支架的医院,四小时内手术完成。
很多私人医疗保险已经给GP作为把关人,所以有私人医疗的患者可以告诉GP。这样在refer (转专科)时速度很比普通的NHS系统内快很多。但是具体的也要看病情和等的人多少来定。当然最快的是直接付费,这样可以完全跳出NHS的框架也不用在乎私人医疗保险的条款和协作单位,直接给搜索的范围扩大到所有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如果个人对当地的信息不了解,也可以要求GP提供辅助信息和必要时帮助预约。一个私人专科医生家访价格在£300+/次,门诊£150+/次,特别有名的专家价格可能更贵。具体的根据他们的私人门诊的网站信息或电话电邮secretary (秘书)预约,他们的费用含秘书工资经营场地费还有执业保险等等。但是理论上关于私费这一块,你不问的话,GP不可以说,否则会有推销收费服务之嫌。有些时候不是必须要看专科医生,仅仅一个检查就可以,比如CT, 按NHS规定达不到检查标准或等很久。而你个人觉得非常有必要就可以要求GP帮助联系私费CT, 一般三天之内就能安排检查。当然有条件自己也可以联系,运气好第二天的都能约上。
NHS其实还提供翻译服务的,虽然现在很多时候因为预约不到合适的翻译未必能实现这个承诺。但是提前通知GP诊所有这个需求,还是有可能会被安排。这对语言非母语又自己找不到合适的人陪同就诊翻译非常有必要,否则就诊时交流不畅的误诊可能性更高。
B. 医生的收入到底高不高,为什么很多医生说他们收入很低
大家都羡慕医生的收入较高。但是,为什么又有很多医生朋友却始终认为自己的收入实在太低了呢?
对此,我们认为中国的医生收入并不算高,甚至医疗行业还排不到薪资最高行业的前十名内。但是,现在各家医院“以药养医”问题比较严重,也造成了严重的医患茅盾,希望将来医生的收入与自己的能力挂钩。这样医生可以凭着精湛的医疗技术拿高薪酬,医患茅盾就会得到缓和。那么,中国的医师收入究竟算不算高呢?为什么很多医生都说自己的工资收入太低呢?
第一,培养一个医生的前期投入太大。做医生至少需要8年时间,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如果家境不好,需要你养家糊口的,恐怕也撑不了这么长时间。试想,其他行业学个二三年就毕业了,而读医疗专业却一学要8年以上。别人大学毕业只有20多岁,而学医者硕士或博士毕业都要30多岁了。显然,一个刚毕业只拿3000多学实习的大专生,与学了十多年的医学硕士相比,医生拿相对高一些的工资并不算过分。
第二,从可替代性的角度来看,国内医生拿的工资收入也并不算很高。社会上很多工作是可以替代的,你不愿意干,换其他人也可以,所以这样工作一般工资收入都不高。比如超市收银员、饭店服务员等。而医生在某个领域研究了很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的医生各家医院抢都抢不过来,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三,医生工作强度较大,加班加点是常态,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不多,也很少有私人时间。有的人过年过节好不容易在家休息,只要医院里一个电话,就要去救死扶伤。而且,现在医患茅盾也大,医生也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你认为,在机关事业单位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拿5000元/月,而医生整天累死累活拿6500元/月,算不算过分呢?我觉得一点也没过分。
第四,中国医师平均薪酬报告,只是告诉我们,医师的平均收入是6500元/月。而能拿到6500元/月的医师起码要工作十几年,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常一般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医师收入恐怕也只有4000多元。所以,如果只看中国医师的平均工资,你会觉得医师收入不算太差,但是要知道通常有60%以上的医师是拿不到这么高的平均收入的。
第五,在欧美国家,医师是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的。所以,从医者的年收入在25万美元左右,而普通美国人的年收入也就是5-6万美元之间。显然,医师的收入要高出普通打工者几倍。在欧美国家医生算是高收入群体。而在国内,医师的收入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并没有进入到社会薪酬前10名的行业中。反而是娱乐界演员的收入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在国内,很多人都觉得医生工资薪酬很高,这主要是医生工作稳定、收入又略高于普通人。但实际上,医师行业比较特殊,无论从前期投入、工作强度、可替代性等角度来看,中国医师的收入水平并不算高。而且这个医师平均工资也只是少数医生能拿得到,多数医生的收入还达不到6500元/月的水平。医师这份职业,对普通人来说实际上是没什么可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