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时候可以不戴口罩
等到疫情结束了就可以不带口罩了。
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
此外,以下三种情缓判况,可以不佩戴口罩:
第一、在户外人少处活动(如步行、骑行或锻炼),能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时。
第二、独处或独自驾车时。
第三、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时。
以下情况必须要佩戴口罩:
(1)处于商场、超橘仔市、菜场、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人行道红绿灯等候区等室外场所时。
(4)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核酸检测等健康检查时。
(5)扰伍改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7)收取快递时。
2. 面对疫情口罩短缺对普通民众而言,有哪些场景可以不用戴口罩
其实面对这次疫情最主要短缺的物资就是口罩,口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由于情况特殊,大部分口罩都救灾一线了,那么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口罩如此短缺,肯定需要特别的珍惜。平时的生活当中能不出去的话就尽量不出去,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口罩。另外大家也需要注意比如说空旷的公园,室内通风良好的办公室等等场景是可以不用戴口罩的。下面就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哪些场景可以不用戴口罩。
口罩现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谓是一票难求,价格也是一涨再涨,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尽量减少使用口罩,如果说能不出去的话,尽量待在家里面。在这里提醒一下,在家里面的人们一定要做好消毒以及室内通风等等问题。
3. 哪些情况可以不用戴口罩
3月17日,在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第十五次新闻发布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四川省卫生管理协会副会长张建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组织专家讨论后,提出以下建议。在12种情况下,不得戴口罩:
1、农、林、牧、副业渔民外出务工时,如农田、林滩、牧场、草地等;
2、施工现场、野外考察、高空作业等室外人员不密集的场所,特殊行业和岗位需要戴口罩的除外;
3、在单位(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员工如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4、人员固定,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5、开放场所,如公园、风景名胜区、绿道、街道等;
6、在人少的地方活动,如散步、散步、骑自行车、购物等;
7、家中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8、室内外运动;
9、独自一人,如在办公室、实验室、仓库等;
10、独自驾驶;
11、当健康的家庭成员和朋友一起开私家车时;
12、一般一岁以下的婴儿不能戴口罩,容易引起窒息。
(3)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佩戴口罩扩展阅读:
同时,张建新也提醒我们以下9种情况应戴口罩:
1、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者;
2、接触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在医疗机构或者医院探望病人时;
4、机场、火车站、高速火车站等人口密集场所;
5、乘坐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6、在封闭拥挤的商场、超市、银行、理发店、美容院等公共场所;
7、医疗机构、饭店、宾馆、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
8、与疫情有关的疾控、警务、安全人员;
9、出租车、公交车司机、空姐等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