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可以食用的真菌有哪些
确认可食用真菌并无统一可靠的规则。别相信神话里的传说"有毒真菌剥皮后就会无毒;有毒种沸煮时会变色。"不是这样的的。烧并不能破坏它们的毒性。
学会辨认一些常见真菌,还应记住一些致命的毒菌家族,如伞形毒蕈家族。平常要随时留心扩展这方面的知识。
一、树生真菌
树生真菌生长在树干或树桩上,个体常较大,羽状,无毒,分布广。
1.牛排真菌
常着生在橡树上,顶盖鲜红,肉茎紫红色,圆盖形似一条大舌头,红色菌帽含鲜红汁液,菌肉粗糙,略有苦味,幼苗味道更好。浸泡使之发软,然后彻底焖煨。常出现于秋天。
2.多孔硫菇
菌帽直径可达30-40厘米,菌盖亮橙黄色至黄色。海绵样组织黄色多肉。着生于阔叶乔木上,尤喜橡树及其他常绿林。多为夏季出现。
3.鳞多孔菇
菌帽直径达60厘米,常群生。菌盖背面有黑色条斑,腹面白色。着生于阔叶乔木,尤喜榆树、山毛榉和假挪威械。春夏秋都能见到。挑选幼菇,彻底偎炖。
4. 胸膜牡蛎菇
群生,深蓝色贝壳状菌帽,直径6-14厘米,白色菌褶,菌肉也为白色,常年分布于阔叶乔木上。味道鲜美,可以撕成碎片煨炖,也可晾干保存。
5.蜜黄环菇
绛黄色或棕色菌帽,直径3-15厘米,白色菌褶,成熟时逐渐变成棕色。菌向白色。带状菌根。常分布于阔叶乔木和针叶木上,春夏秋季都可见其集群生菌落。撕碎后煨炖。
二、地生真菌
地生真菌生长于地面土壤中,种类很多,有些种毒性非常大。
1.巨胀球菇球状,直径30厘米,外表光滑坚韧,白色,随着生命期的延长逐渐变黄。可重达9千克。分布于夏末秋 初时节的丛林草地中。挑选完全纯白色菌 肉的幼菇,味道相当鲜美也可晾干贮存。
2.鸡油茵杏黄或卵黄色漏斗形菌 株,直径3-10厘米。外展折叠的苗褶也为黄色。集群生于树荫下,尤喜山毛榉林。夏季出现。味道相当鲜美;煨炖10分钟。
3.号角菇号角或漏斗形外表,菌 帽边缘粗糙,下塌,呈棕黑色,直径3-8厘米。手感光滑,茎干灰色条形。菌株 常分布于阔叶林中,尤喜秋季时节的山毛 榉林。炖偎后食用,也可晾干备用。
伞形真菌类中任何切开的伤口处菌肉变黄的种类都不要食用(见黄斑蘑菇)。有些幼生菌株彼此间很难区分,容易与剧毒的伞形毒蕈类相混淆。
1.Agaricus arvenis
外形类似地蘑菇,但菌帽直径可达15厘米。幼生种有着淡紫色菌褶,成熟时变为紫棕色。可以生食或烹烧。
2.A.augustus
有鳞状紫棕色菌帽,直径达20厘米,幼生种菌褶紫红色,成熟后变成墨黑色。茎有菌环。群生于夏秋季节森林中的空旷地带。味道鲜美,类似茴香。
3.A.Campestris(地蘑菇)
类似相应的栽培种,白色菌帽直径达10厘米,成熟时略带微棕色。菌褶紫红色,成熟后变为棕黑色。秋季分布于草地中,周围很少有树。生吃或烹烧都可以。
4.A.Sylvestris(木蘑菇)
与A.arvensis外形相似,不过它分布于--常为针叶林中。可以生吃或烹煮。
5.A.Xanthoderma(黄斑蘑菇)
外形与其他伞形真菌相似.但菌株破损处会出现黄色污班。基部有很显眼的亮黄色斑。它是有毒种,味若木炭,夏秋季草地及森林中都有分布,别去惹它!
6.Lepiota procera
棕黄色菌帽。长大后逐渐呈现黑斑,菌帽直径可达30厘米,菌褶乳白色,细长茎,双层灰白色菌褶。夏秋之季分布于森林及开旷草地,味同巴西坚果或杏仁。
7.Coprinus comatus(墨水帽)
圆形菌帽上有淡棕色或白色斑纹;菌褶白色,成熟后变为淡紫红色,最终变为黑色墨汁状。夏秋季节群生于开旷草地之中。采集菌褶仍为白色的幼株。记住!与酒精同时食用会中毒!
8.Tricholoma Wurr(蓝帽)
菌帽淡蓝紫色,成熟时转为棕红色,具波纹状菌边。菌帽直径达10厘米。菌褶略带蓝色,菌茎石纤维状,也为淡蓝色。秋冬季常见于混合林中。味道香甜鲜美。有些人对之会产生过敏反应。
9. Boletus elis(牛肝蕈)
棕色菌帽,直径达20厘米,厚实粗圆柱状短茎,菌肉白色,秋季分布于森林开旷地带、所有的牛肝蕈类都有一层海绵状微孔或块状菌褶。许多可食种分布于全球各地,可以采集晾干贮存。避开任何带有淡紫色或红色孢子的菌株,除非你熟悉其为可食神。因为许多具这类特征的真菌都是有毒种。
三、真菌的其他用途
许多檐状菌是极好的引火物,可用来保存火种--点燃后可以熏烧好几个小时。
1. 磨刀皮菌相当坚韧,可用来磨刀或制作软木塞、硬骨和引火物等。
2. 巨马勃菌可用来止血。
3. 树菌富含丹宁酸,可治疗烧伤
B. 真菌有哪些食用价值
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真菌,它们绝大部分属于担子菌,其可食部分是子实体。最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平菇、木耳、银耳、金针菇等。
我们来谈谈最常见的食用菌。传说法国着名小说家大仲马到德国去旅行,有一天晚上,正下着大雨,他忽然想到要吃点蘑菇,便冒着雨跑到饭店里。他一时想不起德文中“蘑菇”该怎么写,便在纸上画了个蘑菇。谁知侍者误解了他的意思,便给他送来了一把雨伞,把这位大文豪弄得啼笑皆非。
的确,蘑菇的形状很像一把撑开的伞,那小小的伞盖下,还呈放射状排列着一层像伞骨子似的“菌褶”呢!
雨后,空气清新,一道彩虹挂在天边,手拉手儿去采蘑菇吧!草丛里,小树林里,仔细瞧瞧,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它们匆匆忙忙、争先恐后地挤出各色各样的小伞。
蘑菇是这些微生物中的“巨人”。原本是生长在肥沃的田野、草原和马厩肥上的一种菌类,肉质肥腴,气味芳香,为各国人民所喜爱。
由于它们的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人类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人工培养。目前,蘑菇栽培业正向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温菲尔德有一所世界上最大的蘑菇工厂,在全长177千米的半地下式菇房里,年产蘑菇可达18000吨。
这里栽培4个不同品种的蘑菇。这些蘑菇是上乘的有益健康的佳品,1斤蘑菇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2斤瘦肉、3斤鸡蛋或12斤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无怪乎欧洲人把它称为“植物肉”。
C. 可食用真菌有哪些
在三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已把菇菌作为珍贵的食用菌了,而且就懂得食用菌的栽培。食用菌类一般都是高等真菌的子实体,在我国发现的不下350多种,常见的有蘑菇、草菇、香菇、平菇、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松口蘑、竹荪、羊肚菌、牛肝菌等多种。 这些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某些食用菌对动植物病毒性疾病有免疫或抑制作用,还能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并能溶解一定量的胆固醇,所以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
这些食用真菌野生在山林、草地、田野里。当你走进潮湿的林地上,拣起一块潮湿的朽木或几片腐叶,不用放大镜也能看见许多丝状物,这常常就是它们的菌丝体。发育良好的菌丝,能钻进木材、落叶的组织里,吸取养料。
像蘑菇等的菌丝体上,会长出一把漂亮的“小伞”,这就是子实体。子实体上面是平整的,而下面密生着许多叫菌褶的薄膜,长着能繁殖后代的担子或担孢子,能随风飞散,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安家”。人们掌握了它们的生长发育习性,可以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大量地生产了。
在高等真菌中,还有许多可以作为药用的菌类。例如有补中、固肾、益脾、补肺、止血作用的灵芝,滋阴、补肾、润肺、强精、补血提神的银耳,滋补、助消化、退热、利尿、消肿的茯苓。
还有对消化道肿瘤有较好疗效,又可治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慢性疾病的猴头,可以做止血外敷药的马勃等等。
琳琅满目、奇妙诱人的真菌大家族中,蕴藏着丰富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种类
一、树生真菌:1.牛排真菌;2.多孔硫菇;3.鳞多孔菇;4. 胸膜牡蛎菇;5.蜜黄环菇
二、地生真菌:1.Agaricus arvenis;2.A.augustus;3.A.Campestris(地蘑菇)4.A.Sylvestris(木蘑菇);5.A.Xanthoderma(黄斑蘑菇);6.Lepiota procera;7.Coprinus comatus(墨水帽);8.Tricholoma Wurr(蓝帽);9. Boletus elis(牛肝蕈)
真菌是一项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和动物每年消耗大量的真菌菌体和子实体;真菌也是重要的药材。真菌的某些代谢产物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用途,如乙醇,柠檬酸,甘油,酶制剂,甾醇,脂肪,塑料,促生素,维生素,还有矿物质——钙、铁 为人类提供营养 维持人的生理活动
D. 可食用的真菌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百灵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E. 野生蘑菇,哪些可以吃
1、猴头菌
生长环境:朽木树干、树桩或树枝。形状:球形,直径常6-10厘米,菌体白色或略带黄色,有香味,略苦。
2、枞树菌,即松茸。
生长环境:松林下,尤其喜生长于刚枝叶盖地的幼松林下,土生。鄂西北常见有2种。一种菌盖菌柄鸡蛋黄色,嫩时菌圆形下卷,成熟后伞盖上展,中间下凹,下有褶裂;一种菌体橙黄色,盖面略带灰蓝色,色泽不如前者鲜黄。
3、花栎树菌,又叫绿豆菌。
生长环境:栎类树林下或杂林下,土生。菌盖直径达6-12厘米,菌盖上面表皮呈绿色,有时呈绿豆色,平或略下凹,下面伞褶白色,有菌香气味,老时菌柄、菌盖均多生虫蛆。
4、大红袍
生长环境:栎类林下,土生。菌盖直径4-8厘米,上面表皮红色或粉红色,伞褶白嫩,老时菌柄、伞盖肉内亦生虫蛆,口嚼略有辣味。此菌有小毒,品味较差。
5、鸡爪菌,即鸡枞,又叫珊瑚菌
生长环境:箭竹、拐棍竹(龙头竹)林下,或栎类疏林下及林缘荒坡,土生。菌体呈珊瑚状,灰色,高5-8厘米。
6、羊肚菌
生长环境:杂林及灌林下,土生。特喜生过火后的火烧林地。菌体呈白色或灰黑色,菌盖呈鸡心状,外有羊肚状褶皱
7、枞菌
生长环境:多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阴湿的朽木树干上。常较密集生长,菌体白色,鲜嫩,菌柄常偏斜。
8、香菇
生长环境:多生长还海拔800-2200米翻倒栎类朽木树干上,喜群生。菌盖褐黄色,有时有白色花裂,俗称“花菇”,菌柄暗黄白色,香气较浓。
9、漆树菌,又名鸡冠菌。
生长环境:常生长在漆树或其他朽木树干或树桩上。菌体肉红色,深裂呈重鸡冠状,无伞褶,老时呈木质。
10、茅草菌
生长环境:荒坡茅草丛中或腐烂的杂草堆边。菌体白色,常呈丛生长。
11、柿树菌
生长环境:常生长在柿子树干腐朽的伤疤处或砍伐后的树桩上。菌体白色,菌盖大,肉厚,质鲜嫩,菌柄偏斜,呈成丛生长。
12、桐树菌
生长环境:常生长在油桐树腐朽的疤痕处或砍伐后的树蔸上。形状与柿树菌差不多,但菌盖较薄。
13、牛肝菌
生长环境:松林下或栎类杂林下。鄂西北常见的牛肝菌菌体呈黄色,菌盖较厚,上面不下凹,有油滑状物质,下面无伞褶,密生小孔。
14、鸡蛋菌
生长环境:常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山林下,土生。菌体白色,菌盖球形,鸭蛋状,可层层剥离。
(5)什么真菌可以吃扩展阅读:
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5、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