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苏州园林的思维导图 急急急!
苏州园林的思维导图如下:
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
Ⅱ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图片欣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不论是苏州园林的秀美还是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无不显露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今天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布局角度的特点。
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庭院式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平面布局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
Ⅲ 想去苏州旅游,到苏州的哪里可以观赏到苏州园林之美
想去苏州旅游,到苏州的哪里可以观赏到苏州园林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此话无疑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美,苏州有大大小小的园林200余处,中国四大园林是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再就是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苏州无疑挤占了半壁江山,这两个园林毕竟有他的过人之处才能力拔头筹,当之无愧,所以我建议你去留园和拙政园。留园以精巧、隽秀、典雅见长;拙政园则以广大、多景、丰物而显耀。
Ⅳ 苏州园林主要的着名的有哪几个
苏州园林主要的着名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
拓展资料:
一、苏州园林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干坤”。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二、发展历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苏州古典园林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5月30日,“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旅游文化推介会30日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举行,通过旅游宣传片、图片展、VR(虚拟现实技术)体验等多种形式向法国民众展示苏州古典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独特魅力
三、所获荣誉: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Ⅳ 江苏有哪些旅游景点好玩的地方
江苏好玩的景点有:
1、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
Ⅵ 苏州园林哪个最有特色
苏州四大名园:
1、狮子林
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原是五代吴越广陵王的池馆,如今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崇阜广水”、“城市山林”而着称。
整个园林以清幽古朴见长,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巧于因借,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沧浪亭外临清池古树苍苍,垒叠湖石,曲栏回廊,因此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6)哪里可以搜索中国古典园林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四大名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仅有的四座中国古典园林,它们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园林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1],分别为: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江苏省苏州市留园。
拙政园江苏省苏州市 编号121-74
颐和园北京市海淀区 编号122-75
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 编号123-76
留园江苏省苏州市 编号124-77
2015年3月,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四家园林管理单位,就如何相互借助优势平台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中国四大名园合作框架意向书。
Ⅶ 古代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其地理位置有什么特殊要求
众所周知,我的东方园林是以我国的古典园林为代表,是以自然山水形式为主,着称于世界的独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按照所有者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照造园形式分为:自然式(自由式)、规则式(整齐式)、混合式;按照地域分: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那么古代园林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呢?
一、宫殿和楼阁
(1) 亭。是古典园林造园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小巧灵活,形体多样,最具有民族田格和地方色彩,用来点缀风景也最容易出效果。造园家对它从形体设计,选址定位建筑施工,到油饰彩绘,都作为珍品精心处理。苏州拙政园单是中园部分,就应心遂意地布置了上十座亭子,各个形体优美,炭址适宜,寓意不同,无外不恰到好外。游览拙政园不说观赏别的景物,单是这些亭子也足以使你欣赏不已。园林中的亭子多数都建在游览线上。苏州是中国园林之城,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苏州游园。但从2020年初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前往园林游园的老年人游客和儿童游客逐渐减少,园林游园的游客主要是成人游客。苏州园林的历史演变发展为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创意发展的空间,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已经在该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斋。在园林中大多作静修、读书、休息之用,可以是一座完整的小园,如北京北海的静心斋;也可以是一个庭院,如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更多则为一幢小屋。 其实“斋”不像宫殿、寺庙、陵墓那样有一个具体的建筑形态,它的讲究并不多,建造方法也因主人的喜好而不同。据《中国古代建筑辞典》里介绍,“斋”,并不代表任何一种建筑形式,只是一种幽居的房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