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针线活的各种缝法
包边缝:也叫毛边缝,用于装饰布片边缘,还可以用于锁扣眼。
1)沿着布片边缘表面出针;
2)将线绕过布片,动作1出针处前方再入针,针目可自己调整;
3)拉紧线段;
4)重复动作2至3;
5)完成线迹。
藏针缝:也叫贴布缝,用于将B布缝在A布上或滚边条的缝合。
1)A布背面入针,B布表面出针;
2)由A布的对称点入针;
3)在B布往前约0.3厘米出针;
4)重复动作2至3;
5)完成后的线迹。
缩缝:用于制作缩口。
1)由圆形布片表面入针,往前约0.5厘米处出针;
2)再往前0.5厘米处入针;
3)以平针缝前进,针目约0.5至0.7厘米;
4)完成。(拉紧缝线可以收缩开口)
疏缝:用于将表布、铺棉和里布暂时固定
1)将表布、铺棉与里布三层依次排列;
2)将疏缝线单线打结,由布片中心点入针;
3)往前约2.5厘米处表面出针;
4)再往前2.5厘米处表面入针、出针;
5)最后一针回针不打结;
6)以中心点向外缝十字状;
7)再缝45度对角线;
8)缝制时可用汤勺辅助。
这个示例是疏缝的其中一种用途,是针对下面“压缝”进行准备的。
㈡ 中国习俗大年初一能缝针吗
中国习俗大年初一不能动针线,民间有“初一动了针钱,挑了龙筋长(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针眼”的说法。
大年初一习俗:
初一拜祭岁神:拜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初一,是专指农历每月第一天,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自然每月的第一天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最重要的要算正月初一了。大年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第一个初一,自古就有很多习俗,比如聚财、饮酒,放炮仗、占岁,拜年等。
大年初一禁忌:
1、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因此,新年的第一天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要多说写吉利的话,如“恭喜发财”、“财源广进”“金榜题名”等。
2、大年初一忌讳打碎盘子、碗等玻璃、陶瓷制品,如果不小心打碎了,要赶紧说一句“碎碎平安”,这样才能化险为夷。
3、不能动针线,民间有“初一动了针钱,挑了龙筋长(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针眼”的说法。
4、不能动刀和剪刀,民间有“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的说法。
㈢ 电脑平车自动倒针不倒针,怎么调
电脑平车不能倒针,原因是没有设置与针同步动,解决方法如下:
1、第一步是调整针。在中间有一颗螺丝钉,先松开螺钉,然后手柄并向右转动,然后将其拧紧。
㈣ 正月18可以用剪刀和针吗
一般正月十八不动针的说法比较少。
老一辈人认为,在正月的时候,最好是都不要动针线,特别是不能做一些针线活。因为针属于利器,容易破坏一个人的财运,有的地方认为只能正月后才可以动针线,如果动针线了,一年都得受累,所以过年的时候不能动针线,保佑一年平安;也有的地方说是初五后,因为初五后俗称破五,一切禁忌都可以打破,所以正月十八是可以动针线的。
人们认为一年中,正月忌针的日子有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初五、初六、初九、初十、十五和十六,还得加上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和二月初三两天,据说这两天比正月里的“忌针”更甚,称为大“忌针”, 二月二破针为扎龙眼,此日动针线会一年害眼病,二月三破针为贼盘龙,此日动针线还会招来偷盗的人。
事实上,这不动针线活主要是想让家里的妇女过年期间休息一下,是对家里妇女劳动的一种认可。忙碌了一年,过年还不休又等到何时?况且过年准备家人吃喝可不是简单的事,最累的就是动针的人,确实需要休息。
㈤ 百度上都说正月初七不能动针线,我初七动针线了,怎么破解这个谜团啊
破解的方法 就是 ,在 不自己 家的八仙桌上面 焚香点蜡,供奉着针线,晚上不能吃饭。。。
自己家没有 八仙桌,那 就没有办法 了 。不能借 不能 买,借了 买了就 心不诚.
㈥ 惊蛰为什么不能用针和剪刀
在惊蛰当天梳头在古代来说是为在太岁头上动的意思,所以不能梳头,至于动针线就更不行了,因为针线是用来蛰的,所以惊蛰当天也不用动针线,查看了有关惊蛰的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解。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㈦ 中秋节能否动针线
能。
当中秋节遇上“民族团结进步月”,当传统节日邂逅“非遗”文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近日,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太阳城社区组织开展了“飞针走线绣团圆 民族团结一家亲”刺绣活动,以“团结、团圆”为主线,一针一线绣出和谐,绣出团结,绣出各民族大团圆。
社区邀请到银川市非遗传承人石梅教居民制作“石榴包”。活动开始前,石梅向大家讲解了“石榴包”的寓意:“布料选择了传统的粗麻布,双色互搭,黄色代表炎黄子孙,绿色代表绿水青山,整体表达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决心和信心。
中秋“石榴包”
石榴象征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拉绳的结扣选择了中国结,寓意中华民族九九归一。”带着对家庭、对国家的美好祝愿,居民们上下翻飞手中的针线,很快便绣出了雏形,再配上拉绳和结扣,一个个精美的“石榴包”便呈现在大家眼前。
刺绣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阳城社区将非遗刺绣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