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制作 » 颜体楷书文字的文怎样才能写好
扩展阅读
可以驯化动物原始人游戏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图片 2025-05-18 03:53:44

颜体楷书文字的文怎样才能写好

发布时间: 2023-01-05 22:58:32

⑴ 颜体应该怎样练才能练好

颜楷

“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


他笔下的楷书浑厚圆润,气势恢宏,字如其人,他的字和他的性格是完全吻合的,刚正不阿,凌然正气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的特点。
颜体字的结构特征可以用圆、齐、均、疏四个字来概括。
平正求稳 疏朗大度
左右均衡 圆润饱满
雄建秀润


1、逆锋起笔,欲右先左,笔锋是锥形的,如果起笔不运用逆锋,那么,线条的起端也就成了锥形,这就需要要通过回转的办法把线条的起端处理圆润;藏锋入笔
露锋起笔即按运笔方向顺入
2、45度按 ,即侧锋,顾名思义,即行笔时笔尖在写出笔画的一侧,
3、中锋行笔
中锋多见于楷书,是楷书中主要运用的笔法,中锋即行笔中笔尖一直处于笔画的中间,写出的笔画雄健有力
行笔,行笔时保持平稳,行笔过程中在保持平稳的前提下轻微抬起。
4至横划中间较细,然后渐行渐按,细腰横之中有“重一轻一重”的变化较大
5,收笔时在行笔尾处轻轻向上45°,然后重按,掉转笔锋,往左上回笔。

⑵ 颜真卿真迹首次考古发现,颜真卿的字迹都是怎样的怎么能练好

颜真卿的字结构恢宏,自成一派,要想练好字,努力刻苦是必不可少的。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发掘唐代元氏家族墓大时发现了颜真卿书写的墓志。从这方墓志可以非常清楚,非常直观的感受到颜真卿青壮年时代书法的魅力熠熠生辉。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是承前启后的宗师级人物。他师从多家名师,还吸收了隶书,篆书,北魏书法的笔意与神韵,创造出一种稳健厚重,遒劲,宽博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楷书。后世称之为颜体。我个人认为颜真卿的字有以下的特点:

要想练好字,不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从一笔一划写起,从一横一竖练起。所谓夏练酷暑,冬练三伏,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够有所成功。就像千层之台,起于累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⑶ 如何学习颜体

颜体-- 如何学习颜体心经 颜真卿的书法开拓了崭新恢宏的书法艺术境界。从特点上讲,颜体形神兼顾,柔中带刚,其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讲,颜体字形体端庄、阳刚劲拔、丰腴雄浑、数美并举,足以为后世习书者立则;从时代上讲,有唐一代书法上承晋宋书法之余绪,但又能不拘一格,融旧出新,“颜体”一出,遂成为盛唐气象的鲜明标志之一。“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中年作品以《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为代表,此时其书法风格尚未形成,但结体谨严,清丽俊秀,老年代表作品首推《颜勤礼碑》,此时其书艺外拓开张,刚劲雄强,其丰腴浑厚、端庄秀美的风格已然形成,且用笔结体多有古拙之趣。如《麻姑山仙坛记》等。 颜真卿书法艺术的境界,即“颜体”境界,应从陶铸化育它的阔大气象来考察,由于“颜体”的成熟、定型是作者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的结果,所以才促成了其稳健厚重和端庄丰腴的笔风。颜真卿的楷书总体特点就是:雄强圆厚、庄严雄浑。具体说来,其楷书在字体方面,丰腴雄浑、柔中带刚、很有骨架感。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章法严谨磅礴、井然有序。但是作为初学“颜体”的朋友,也存在许多难点。由于颜体多筋,棉里藏针,柔中带刚。使得“颜体”入门比较难学,而且入门阶段不容易把握要领。但颜体有几个很明显的笔法特点,我们在学习颜体时掌握了这几个特点,就可以驾轻就熟,登堂入室了。那么,颜体字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圆、齐、均、疏。所谓“圆”,就是颜体字中的竖钩都是用转笔且把转后的竖画写成弧形,如:“司”“水”等字,其实两字的左边笔画组合也微带弧形。又如:“义”字,不但撇捺有弧度,而且两笔的交叉处显得有点低,这就使整个字显得圆了。 所谓“齐”,就是颜体字多以平正求稳,在书写时通常将一字中大的部分收缩,小的部分展开。如“公”字,便是将其“八”适当收缩,而把“厶”放宽,使其上下齐平。 所谓“均”,就是在对左右结构的字的处理中,颜字很少采用大小搭配、正斜相依的构字方式来取势,而是多采用左右均衡的处理方法,如县(县)、领、绝等字。 所谓“疏”,就是颜体字给人以疏朗大度、开阔平稳的感觉,这是因为颜体字在书写时采用了内疏外密的处理方式。如:风、国、彦等字。这种处理方式正好与其他书体的处理方式相反,其不同寻常的字体结构处理方式确实是正中有险、方中带奇。体现了颜氏独特的审美理念。 此外,还有个别笔画,如他的横笔,笔画的起端圆润如蚕头,捺笔收尾时,先用力顿挫,再轻挑出尖,末端略成分叉,酷似燕子的尾巴。他的这些运笔及字形结构上的独特艺术风格,开创了我国书法艺术的新局面。那么学习颜体字,用什么样的毛笔比较好?是不是选一个好毛笔,练字时进步就较快?一般选用狼毫或者羊毫都可以,在毛笔的选择上,是因人而异的,通常选用中锋羊毫即可。假如我要去买毛笔,那怎么样才能区分狼毫或者羊毫呢?一般,棕色的是狼毫,白色的是羊毫,狼毫比羊毫更有弹性,但是白色的现在也有兼毫的,就是同一个笔头羊毫、狼毫都有,这种笔比较适合初学者使用。初学颜体字时,该如何选字帖,在字帖的选择这个问题上,有什么秘诀或讲究?颜体字字帖很多,其中,《多宝塔碑》最适合初学者。因为这本字帖是“颜体”尚处于第一境界时的代表作,通过练习该字帖,可以掌握颜体沉着、雄毅的笔法特点。等练到稍有颜体字基础以后,可以换用其他的颜体字帖。尤其是颜体成熟期时的代表作品,如《竹山堂连句》《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字帖。说完了用笔和选笔,紧接着就要说纸了,因为咱们中国的书法艺术讲究笔墨纸砚不分家,用什么纸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练字不是说什么纸都能行,我小时候就是用报纸练的,结果没有练好,或许就是没有选好纸的原因吧?这也不能一概而论,练书法选纸很重要,但纸也不是唯一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练书法讲究要持之以恒,讲究一个“恒”字,绝对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是这样,那书法永远也练不好。言归正传,说起用纸,尤其是对于初学书法的人,可选用现在市面上一般流行的书法专用纸,如米字格纸、回子格纸、田字格纸,等等。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纸呢?因为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他很难掌握字的间架结构,选用这样的纸练字,就可以很好地规范字的形体,不走样;而且长期这样练下去,就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暗示,有利于书法练习。如你要掌握好字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半包围等等,就要按规范仔细去练,这样才能写好字。另外,练习书法还有一种描红纸,也是初学者可以用的,这种纸上有已经用双钩写好的字,练习者只要将墨填进去就可以了,但要要注意:1。不要把字写得溢出字框。2。要把字写得饱满,字框中也不要留出空白。3。写得不好也不要重笔,这是写毛笔的忌讳,这个字写不好,还有下一个字。每写完一个字,都要对应字帖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下一字中改进。写完一遍红字后,再用墨在下一张红字上写一次。这次要注意,仍然要看着字贴写,否则会越写偏离越大,之所以要先写一遍,是因为红的颜色很刺眼,对大脑有一定的刺激,可以加深记忆,再写一遍可以增加练习的次数。但这样练字,进步不是很快,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希望听众不要误会。因为练字是因人而异的。当你选用上面的纸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大概三个月左右,就可以用没有边框的毛边纸来联系书法了。此时,你心中已有了字的结构,这样练字,进步就更快了。但值得一提的是,毛边纸虽然没有边框约束你,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字的法度,一定要按你练的那种字的规范去写,切不可信马由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期间,还要多看法帖,看那上面是怎么运笔的。要注意字的笔画、笔式及笔势。练字一般用什么墨汁比较好?至于墨汁,对于初学者,讲究不是很多,一般的墨汁就可以了,如一得阁墨汁。但一得阁墨汁比较浓,书写时需适量加水,这样毛笔的笔锋就不会滞涩了。在学习颜体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更好地掌握其笔法特点,写好“颜体”书法?大家都知道,笔法一般决定于运笔方式。“颜体”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要“润”,即饱满,另一个就是他的字在骨髓里有一股如刀似剑般的气势,抓住这两点,可以说就掌握“颜体”字的大概了。但知道这些仅仅是皮毛而已,接下来就要讲如何发挥它的要领,即落笔时如何写出各种笔画,表现各种书风,虽然“颜体”字其间变化多端,有独特的像落笔与起笔的运笔方式,行笔时的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的方式,笔锋的运用等等,都需要我们在练习时留心注意和体会;听起来好像有些多,但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我就将“颜体”字的运笔分成七点,略加分类叙述。 那么“颜体”字的运笔大概分为那几大类,这些运笔方式是不是练习“颜体”字的不二法门?我在练习“颜体”书法的过程中,将“颜体”字的运笔方式分为:1、起笔与收笔;2、提笔与顿笔;3、转笔与折笔;4、方笔与圆笔;5、藏锋与露锋;6、收笔。至于是不是不二法门,关键在于练习者的体会了,唐代的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我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也不能过于迷信前人或先辈的经验,无论练习哪种书法,都重在自我的体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游刃有余,自由出入于书法的殿堂了。对于练习书法的人来说,起笔和收笔是写好一个字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掌握“颜体”字的起笔和收笔。颜体字的起笔,应注重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清朝的书法家包世臣说:“起笔处,顺入者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无缺锋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笔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以上两点,是学好颜体的起步关键,我们在练习时应多加体会。下面就是第二小点了,也就是提笔和顿笔,提笔和顿笔是一个字的风骨和神韵所在,我们在练习时应注意什么?你练习书法时,你会明显感觉到一个字的完成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替作用而形成的,“顿”就是将笔往下压,也就是屈笔锋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使字成形。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而且在提、顿之中又包括更细微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巧。这就需要练习自己去体会了。颜体的转笔与折笔不像柳体或欧体那样,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练习“颜体”的转笔和折笔时,应该注意什么?所谓的“转”,就是圆润笔画的运笔方式,“折”则是画方的一种运笔方法。张廷相曾说:“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其中,如果细分的话,“折”也可以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在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思略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止,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笔画外角成圆形,转动幅度较大。蒋梦麟曾以图形说明这种运笔方式的精要,并附诗云:“翻转突折成直角,绞转毫滚心如旋。”这需要练习者在练习时多加体会。方笔和圆笔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但这两种笔式在颜体字中处处可见,那么什么是“颜体”字的方笔与圆笔呢?所谓方笔和圆笔的运笔方式,一般都是讲求整体的效果。说白了,方笔就是突显笔画的骨气,写字时要注重字的间架结构,要让整体架构明了,方直而不失轻巧,凝整沉着、苍劲挺拔。圆笔就是着重突出一个字笔画的圆润和丰腴,它着重于笔画笔式的肉感,张隆延说:“方笔平直而精严,圆笔委曲而奇诡。”说的正是这样。 不管练习哪种书法,练字时都很讲究毛笔的运笔方式,一般最常见的就是藏锋和露锋这个问题了,对于藏锋和露锋,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谈到笔锋,可以延伸出偏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诸法,对于笔锋的用法,是学习书法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假如练习书法时,毛笔的中锋恪守一法而没有变化,那就是习字的大忌,是死法。其中以藏锋与露锋最重要。藏锋就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将笔锋自然外露。徐浩说:“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即写字时若不隐藏笔锋,则写出的字缺乏含蓄之深韵。但对于藏锋和露锋,也不能只偏重于一方,在写字时只有做到两者相得益彰,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才能使写出的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得书法之要。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颜体”字的收笔了,收笔是一个字的最后一笔,也是练习书法的关键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握“颜体”字的收笔呢?或者其要领是什么?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收笔的确是一个难点,尤其是颜体字的收笔,更是如此。颜体”的收笔,规范的笔法应该是先顿笔再逆锋收笔。

⑷ 怎样写好颜体书法

颜真卿的行草书具有既凝练浑厚,又有纵横跌宕的特色。他用笔气势充沛,巧妙自然,并有篆籀气息,但他的行草书仍不失魏、晋的准绳。颜真卿的书法理论,流传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运笔的方式前面已经谈过了,接下来就是要发挥它的要领,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但多虽多,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大约分成七点,略概分类叙述:

起笔与收笔:

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上述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

提笔与顿笔:

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终使字成形。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其中又包括更细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巧。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转笔与折笔:

除了上述之提与顿外,转笔与顿笔也需要重视。“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折”则是画方的方法。张廷相曾道:“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其中,细分古书所见,折亦可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蒋梦麟曾以图形说明,并附诗云:“翻转突折成直角,绞转毫滚心如旋。”此例足可明见。

方笔与圆笔:

这部份较为复杂,讲求整体的效果。依前面所提过的起、收,提、顿、转、折,在书写时,放慢些许速度,使运笔较更稳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将之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萧散超逸。而方笔则是在上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了,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沈着,苍劲挺拔。张隆延道:“方笔平直而精严,圆笔委曲而奇诡。”极为称道。

藏锋与露锋:

谈到笔锋,可延伸出偏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诸法,对于笔锋的用法,重要可知。若书法笔中锋无变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锋与露锋最重要。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露外。徐浩云:“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此句话甚是明白。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则不得中道即为病。两者得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即得其道。
执笔松紧:

执笔的松紧自古即有多种论解,求紧者是因为执笔时紧才能拿稳,不使字无力,求松者是因为若拿笔太紧,会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其实他们意思都相近,只是重点论分不同罢了。

拿笔太松,运笔时易脱笔,手上无劲,当然拿不稳;拿笔太紧,则有碍运转,一样不好。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之道。
枕腕:即将手腕枕于桌上写字,只靠手掌运笔,范围较小,不宜书写大字。
提腕:把手肘枕于桌上写字,范围变大,宜写中字。
悬腕:将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势固定,由手掌及肩膀运笔,活动范围大,宜写大字,为三法中最难者。

另外执笔时需稳固,支撑点出力,协助运笔,惯力于活动处,保持姿势优美,挺背正视,切记执笔时手需注意四个要点:
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笔管上,稳固的持者。
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笔即可。
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手掌竖:意思是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细节就有赖读者自行体会。
运笔是书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领,则再怎么写也没用。所以书法以此为重。运笔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运法,二是腕运法,三是肘运法.书法家张廷相曾说:“运笔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

指运法:

指运法是运笔的其中一个持法,做法是将左手垫于右手之下。通称枕腕式。亦可放一重厚物于右手腕之下代替,而这样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动,因此只能书写细短的笔画,适合用于小字。但若书写草书的小字时,也不适合使用枕腕式。因为此法较不灵活,写时会缺乏一股流动之气,无法表现其气概。总之,指运法书写时最稳且牢固,可作为练习运笔的第一步骤,由此而进步至提腕或悬腕,就较容易许多。因此,初学者当多加练习。

腕运法:

腕运法就是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提腕式。而此法将腕部提起,活动范围就较枕腕式大,可以书写较大的中字。但也不适合书写于大字,因为肘部仍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

肘运法:

肘运法是连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来运笔,一般通称悬腕式。而此法以肩膀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最大,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欲尽善尽美,此法非熟练不可,不然大字无法逞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各不得要领是也。
1、座位:
座位适当,姿势自然易于正确,大致是以身体各部安置舒适,且易于书写为准。其要点如下:
座椅需正对桌面,不宜偏斜。
座椅高度,约与膝同,作时能两脚及地踏稳,不至于悬脚虚浮。桌面高度,随人而定。太高太低皆不好。
桌椅之距离,以能挺直体干为度,所谓桌椅零距离即桌椅之距离为零,乃最理想者。
2、姿势要领:
座位妥稳适当,身体各部位易得要领,运笔便能得心应手。详尽如下:
臀部平坐椅面。
两脚张开与肩同宽,着地踏稳,上半身略为前倾。
腰背伸直,稍向前俯,不可弯曲。
胸部挺起,距桌缘约五公分,若倚靠桌缘,便无活动之余地。
腹部微缩。
左手按纸,稳定躯体。
右手执笔,或枕腕、提腕、悬腕,各依执笔要领行之。
头部正而略为前俯,两眼正视,不宜偏斜。
此外,需放轻松、自然,全神贯注,然后完全发挥书写最大功能。

立姿:
部份较大之书法字乃需站立书写。姿势与坐姿相近,要领如下:
站立书写不用座椅,桌之高度以使上半身微俯为标准,约在腰上下,过高过低均不宜。
桌与身体之距离与坐姿近似,不可倚靠桌缘,至无活动之余地。
两脚张开,与肩同宽,不可平立,右脚需踏前一步站稳。
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并稳定躯体。
上半身略为前俯,不可弯曲,藉右脚左手,使其平稳。
头部亦随上半身自然微俯,两眼正视,不可偏斜。
心情轻松自然,精神尤须贯注。
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赵体楷书的章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规律。

其一,整齐一律。楷书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是仍然以从右至左为佳。

⑸ 如何写好颜真卿的楷书字,交流一下吧

颜真卿幼承家学,并广学博览,书法风格历经三变:第一阶段以清健为主,源于母族殷氏;第二阶段,唐朝广德(763—764)以后,趋于圆劲,楷书以《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为代表;第三阶段,更为雄健,楷书以《自书告身

为代表。

《多宝塔感应碑》是颜书留存下来的最早的碑刻,是为千福寺和尚费全写的墓碑。颜真卿书写此碑时44岁。此碑用笔一丝不苟,清劲腴润,点画皆有法度,秀媚多姿,结体谨严端庄,字形千变万化而神气一贯,点画千姿百态而中规中矩。全篇一气呵成,自始至终,无一懈笔,是历代学书者初学时的优秀范本。

有志学习颜体字的人,从《多宝塔感应碑》人手,学习到颜字的平正、秀美、大气和规范。然后再学《颜勤礼碑》,学到颜字的清劲、腴润和特有的风格。最后要学习《颜氏家庙碑》《自书告身》等颜体代表作,学到颜字的厚重、高古博大的风格。如此能够融会贯通,就会取得成就。

⑹ 学习颜体楷书需要注意哪些问

学习颜体楷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颜体字是我国书法史上阳刚之美的典型代表,雄强、浑厚、朴茂、端庄……是颜体书法的特色。由于颜真卿一生立身刚正,不畏权贵,大义凛然,其人品与书品高度统一,所以其书备受历代书家推崇,自唐以来,学习颜体者代不泛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力日渐强盛,时逢盛世,颜体受到了众多习书者的喜爱,学习颜体蔚然成风。如何学好颜体字?学习颜体字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是颜体爱好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谈谈我们在学习颜体楷书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一是“雄强”与“剑拨弩张”。“雄强”是颜体字的典型特征,历代书家无不为之折服。学者容易犯的毛病是过分追求雄强,把笔画写得抛筋露骨,给人以剑拨弩张的感觉。蔡邕在其书法理论着作《九势》中说:“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这句话说的是书法的线条犹如美女,其美在外表现为肌肤,在内表现为筋、骨、肉、精、气、神。只有内在俱全者,“肌肤”才美。若我们只强调骨而忽视了其他东西,“肌肤”必然不美,所写出来的笔画就会觉得干枯或剑拨弩张。所以我们要注意笔力的锻炼,注意书写时线条的圆润感。
二是“对称”与“变化”。颜体字开阔对称,给人以端庄之感。但我们在学习颜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颜体字变化的一面。过分的强调对称,缺少变化,虽然端庄,却了无生气,让欣赏者如看美术字,味同嚼腊,这样的字与颜体字大相径庭。如“大”、“夫”、“天”等字,在书写的时候,横画、撇画稍稍左移,捺画右伸且厚重,对比强烈,打破绝对对称,富于变化。
三是“正面形象”与“姿态”。颜体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字距行距茂密,富有拙味,给人以正面形象,然而这不等于颜体字没有姿态,没有生动的一面。我们透出颜体的方正认真的体会体会,就能看到其楚楚动人的一面。所以我们学习颜体字在注意方正的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字的姿态,要体会颜体字气势连贯、笔势飞动的一面。
四是“筋书”与“墨猪”。颜体体态、笔道丰健,以“筋”胜,史称“筋书”。初学者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笔画强调粗壮的一面,用笔较重而无力。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谓之筋,多肉少骨者谓之墨猪。”“筋”书给人于力感,有坚韧不拨的感觉。所以我们学习颜体字一定要注意其“筋骨”,切勿过份强调粗壮以成墨猪。
五是“宽博”与“松散”。颜体字外紧内松,结字疏朗,有些部首各自独立端正,给人以大气磅薄的感觉。但“宽博”不等于“松散”,“各自独立”不等于不相互照应。初学者往往强调宽博,在书写时刻意过分拉开各部分的距离而使结字失之松散,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六是“法度”与“自然”。颜体字法度森严,每笔每画起止有度,非常讲究。但我们在强调“法度”的同时,也要注意颜体字“潇洒自然”的一面。有些初学者笔笔重视法度,书写十分僵硬,整体视之如力士嗔目握拳,极不自然。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的体察,就可以看到颜体字书写也很潇洒,给人以“自然”的感觉。
要写好颜体字,不仅要勤奋练习,更需要体察品味,察其貌,品其神,这样才能写出形神兼备的颜体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