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大部分文字都字母化,为何我国的汉字依然是象形文字
一、稳定的农耕生活让汉字得到固化汉字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根基,诞生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并由此开始了自身绵延数千年的传播历史。同时,汉字还对东南亚进行了辐射,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地,为他们的文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汉字作为当今世界中唯一保留的象形文字,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它之所以可以如此稳定地存在,具体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是稳定的农耕生活让汉字得到固化;其二是对外来入侵的抵抗保护了汉字的发展。
中国长期以来都过着稳定的农耕生活,这在根源上就保障了汉字的发展基础,首先固定地带的交流,对于文字的需求会更高,让文字能够更早的出现;其次,甲骨以及之后的竹简、纸张都让汉字获得一种依凭,能够通过记录而获得固化。
同时,汉字及早地固化,让汉字难以被改变,于是即便有女真、满族、蒙古族的统治,他们在文字领域上往往是被汉化,他们自身的文字反而被抛弃。而其他的文明古国,往往因为自身的灭亡,导致了象形文字的灭亡,中国历史的绵延,极大地保护了汉字。
❷ 如何避免汉字的滥用
应重视法定依据和现实需要。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汉字书写应用情况不容乐观。提笔忘字,或张冠李戴,或别字连篇,如咳(刻)不容缓、饮(引)以为荣、骑(奇)乐无穷、一戴(代)天骄等。笔者以为,汉字的书写正步入尴尬的境地,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首先,规范汉字书写。这一点,学校要作出表率。教师身体力行练习“三笔”字,写出规范字。强化学生手写训练,记牢汉字,对汉字书写有必要尝试等级达标,提高书写水平。其次,重视语文教育。应将语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英语水平低就拿不到文凭或职称,汉语水平低照样拿文凭??进行汉语水平测试已势在必行。第三,发挥媒体示范作用。电影、电视、网络、报社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拒绝不规范语言,纠正公众场合不规范用字。正确使用汉字,杜绝错别字。设立“中国汉字节”如何皋利民近年来,韩国开展了一连串文化活动: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抢注江陵端午祭文化遗产;最近,又将汉字申遗,中国人再次惊诧。中华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笔者以为,应设立“中国汉字节”。汉字是我们祖先最伟大的发明。如果没有文字,中华民族将处于一片茫茫黑暗之中。但这伟大的发明为何赶不上这样节那样节?设立“中国汉字节”,加以发扬,传承和保护。曾记得从小学到大学课程都开设写字课,并排入课表。近来,从前的汉字圈国家开始有了重新恢复使用汉字的需求与热情,汉语热和孔子学院使汉字又一次的大步走向全球。据此,所开设的汉字写字课要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并重。
❸ 怎样保护汉字的文化不被消失
这东西不用保护,只要有说汉语的,有中国人,汉字的文化就不会消失。何况文化已经形成一个大概况,足以影响人,五千年所构筑的文化传统和底蕴,哪能那么轻易就消失或者被破坏。呵呵,我想你是担心现在文学的没落和英语的普及,这些阻挡不了文化的,文学没落但并不代表会消失,因为每天还有使用汉字的人;英语的普及不会冲击汉字,因为使用汉字的传统和习惯已经根深蒂固。
❹ [急]历史问题!古老文字为什么会消失中国文字为什么能沿用至今,一脉相承
只有汉字一直沿用至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为什么呢?
文字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古文字都是由图画演变出来的,象形字就是最早的文字。但是,象形字只能表现有形可像的物体(严格讲,应该说象形字只能记录表现有形可像的物体的词),对那些抽象事物和比较复杂的事物,就无法用象形的办法加以表现了。怎么办呢?最初,人们就利用一些简单的记号来表现抽象的事物,利用已有的象形字稍加改造的方法来表现比较复杂的事物,或组合几个象形字表现更加复杂的事物。用这些办法造出的字,都是表意字,即用字形表现词的意义。用这样的方法虽然可以造很多字,但毕竟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当社会发展到必须记录整句整句的语言时,他们只能用同音(或近音)替代的办法,即用一个与要写的词声音相同的字去临时替代。这个被借的字虽然在意义上与要写的词并无关系,但由于两者声音相同(或相近),当人们日后再看到这句话时,由于有上下文的作用,它仍能提醒人们它所记录的是哪个词。在古汉语里,这个方法叫做假借。假借的方法使用多了,人们自然会发现:造字不仅可以从词义上着眼,即用字形表现词的意义;还可以从词的声音着眼,即用字形表示词的声音。当人们自觉运用这个方法时,就是在造表音字。用一个现成的字(或对它略加改造)去代表某一个语音,是一个很自然很容易的方法,很多民族都可以使用。不过,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感受:使用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之民族,会觉得很方便;使用多音节词为主的语言之民族,有时会觉得不太方便,因为一个词需要用多个字去记录。不过,这只是开始阶段的感受;这一阶段过后,人们会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由于词义引申和假借的结果,同音词必然多,而表音文字不能在字形上区别同音词。为了防止误解,他们可以把原有的单音词作为词干,用加不同前缀或后缀的办法区别同音词。加的语素不多,问题解决得很好。这个办法于是就广泛运用起来,结果是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变成了多音节词为主的语言。多音节词为主的语言,每个词要用多个符号去记录,开始会觉得不方便,于是就把符号加以简化,用的时间长了,会觉得这个问题不大。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摸索,表音文字经过反复的改进,有的保持了音节文字,有的则发展为音素文字。由于任何词语都有音,用表音方法可以为所有词语造字%A
❺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保护汉字文化的措施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随着中国的强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中国的文化,那么汉字就只是第一步。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一些外国人确实表现的还不错。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经过了几千年的不断演变,最终基本形成了七种字体: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甲骨文
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 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现在在全世界都刮起了一阵“汉字热”的风气,有的外国人对汉字的了解和学习都比我们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并继承老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呢!!!
❻ 为了保护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我们自身应该怎么做
写作思路:可以写上好语文课,学习语文扎实的基本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百词听写、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说写普通话,创设良好说写氛围,提倡学生收看电视节目中的汉字听写比赛。
正文:
享誉世界的中国汉字文化在信息时代正面临着潜伏的危机,如何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找回汉字书写乐趣,从小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提高全民的汉字水平,是势在必行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需要做好3方面的工作:
1、上好语文课,学习语文扎实的基本功。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百词听写、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通过开展类似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性健康竞争的意识,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又检验了学生实际运用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说写普通话,创设良好说写氛围:
提倡学生收看电视节目中的汉字听写比赛,如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新闻联播等益智类节目。结合普通话宣传,在全校倡议读书活动,开展读书交流会等,营造书香校园,有益于学生受到良好文化品位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
❼ 如何肩负起保护我国汉字文化责任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我们的书写语言,也是我们的书面文字,它是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现在使用汉字的频率是越来越少。多人不会写汉字,不会读汉字。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肩负起汉字的文化责任,在学习方面我们要写规范的汉字,读规范的汉语语音。积极弘扬我国的汉字的文化,把中国的汉语言文化推向世界。
❽ 怎样用实际行动维护汉字的尊严
维护汉字的尊严同维护其他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的尊严是一样的,首先要端正态度,不拿汉字开玩笑,对汉字使用的规范性不将就。当发现汉字使用不规范的行为时,主动去制止,并探究正确的用法,向不了解的人进行知识普及。
另外,注意不要矫枉过正。目前网络上有很多流行语,是借用谐音或其他手段对原有词语的幽默化解读。对于这种信息,其实不必过于焦虑,也不用完全批判,只要确保大家并非无意识的误用,而是在了解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一笑了之而已即可,不必上纲上线。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处在学习阶段的小朋友们的引导,务必告诉他们正确的汉字和表述,避免他们过于频繁接触网络用语而不了解正确用法。
❾ 如何保护藏语言文字的想法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保护。
1、立法保障。提倡对藏语文保护与发展不能仅限于政府的行政行为,而是应该有法律的保障,一部藏语文学习、使用和发展的正式法规将会成为一次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史上的一次飞跃。
2、藏族有志青年各显神通,促进藏语言的保护与发展。面对藏语逐渐成为弱势语言的窘境,西藏青年志士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借国内外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的经验,做出一些贡献和成就。比如,开通西北民大雪域文化网、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藏文网等藏文交流网站,开创了藏文网络媒体:设计各种网络藏语交流群体,互相分享藏语文知识:设计各种藏文输入法,实现藏文与计算机信息化的结合:积极推行实现统一字体、积极使用国际标准编码藏文字体,大力提倡使用国际标准编码的藏文字体Himalaya版,使得藏文排版、藏文电子邮件收发、藏文网站建设、课件制作等等领域的藏文处理能已力达到与英文和汉文相同的级别,促进藏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藏文化的信息化。
3.开发网络技术,实现网络资源与藏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随着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西藏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藏族老师的整体素质也得到显着提高。民间机构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藏语版的网络资源,给学校提倡建议使用,并免费给藏族老师教授相应使用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课件等手段更好地“教”,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更好地“学”。比如:可利用中国藏族中学网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也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入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网络资源与藏语文教学的结合,产生了巨大的良性效应,激发了更多学生学习藏语文的热情。
❿ 历史上我国有什么保护汉字的措施
中国历史上的汉字改革主要有如下:
1,仓颉造字,很多说法是仓颉是一个文字归整工作者,他只是把原始华夏人类的记号文字整理然后确定标准。
2,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统一文字。把春秋战国之前各国的文字,都统一为秦朝小篆。
3,始于秦而兴于东汉隶书。隶书方便书写,始于秦朝,但是秦朝太短,还没有来得及推广就灭亡了,西汉与东汉是隶书兴盛的王朝。隶书的兴起,方便书写,普及了中国文字。为中国文字之后世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都是隶书的变种形。
4,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推行的简体字。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字。这也是全国性,政策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