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生产预拌混凝土过程中,如需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应遵守哪些规定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调整有质检组长负责按以下要求进行:
1.调整依据
⑴骨料含水率、颗粒级配或粒径发生明显变化。
⑵胶凝材料需水量比出现较大波动。
⑶减水剂减水率发生变化。
⑷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发生明显变化。
⑸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产生混凝土的状态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2.调整原则
⑴调整要有足够的理由和世笑依据,防止随意调整。
⑵调整时,水胶比不能发生变化,不得影响混凝土质量。
⑶要做好调整记录。
3. 调整方法
调整方法按以下表进行:
生产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方法
4.配合比调整的权限
生产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以试配记录为基准,质检组长有以下调整权限:⑴砂率搜察含:允许调整±2%。
⑵外加剂:允许调整胶凝材料总用量的±0.2%。⑶用水量:允许调整±10kg以下。
在以上允许调整范没棚围内如仍不能满足要求,质检组长应及时向试验室主任或质量负责人汇报。
2. 请问混凝土配合比怎么调整呀,分哪几种情况
按照工程中实际使用的材料和搅拌方法,根据计算出的配合比进行试拌。混凝土试拌的数量不应少于表10-39所规定的数值,如需要进行抗冻、抗渗或其他项目试验,应根据实际需要计算用量。采用机械搅拌时,拌合量应不小于该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四分之一。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 表10-39
骨料最大粒径(mm)
拌合物数量(L)
31.5及以下
15
40
25
如果试拌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或保水性不好,应在保证水灰比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检验混凝土强度用的基准配合比。混凝土强度试块的边长,应不小于表10-40的规定。
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边长 表10-40
骨料最大粒径(mm)
试块边长(mm)
≤30
100×100×100
≤40
150×150×150
≤60
200×200×200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块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是按上述方法得出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或减少0.05,其用水量应该与基准配合比相同,但砂率值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时,尚需试验混凝土的坍落度、黏聚性、保水性及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作为代表这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基本性能。
每种配合比应至少制作一组(3块)试件,标准养护28d后进行试压;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同时制作多组渣岩返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的试压,以便提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以后仍必须以标准养护28d的检验结果为准,据此调整配合比。
经过试配和调整以后,便可按照所得的结果确定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由试验得出的各水灰比值的混凝土强度,用作图法或计算求出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相对应的水灰比。这样,初步定出混凝土所需的配合比,其值为:
用水量(mw)——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值,并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值或维勃稠度加以适当调整;
水泥用量(mc)——以用水量乘以经试验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枣谈
粗骨料(mg)和细骨料(ms)用量——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按选定灰水比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
按上述各项定出的配合比算出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计算值ρc,c:
ρc,c=mc+mg+ms+mw (10-14)
再将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实测值除以表观密度计算如饥值,得出配合比校正系数δ:
δ=ρc,t/ρc,c (10-15)
式中 ρ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
ρc,c——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当混凝土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上述确定的配合比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混凝土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δ,即为最终确定的配合比设计值。
3.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应符合哪些规定
1.根颂态租据试拌配合比及其分别增减水胶比和砂率后得到野兆的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宜绘闭宴制强度和胶水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对应的胶水比;
2.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作调整;
3.胶凝材料用量应以用水量乘以确定的胶水比计算得出;
4.粗骨料和细骨料应根据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
4. 如何调整沥青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级配
调整沥青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级配步骤如下:
1、目标配合比设计
(1)混合料类型与级配范围的确定
(2)原材料枝态的选择与确定
(3)矿料级配选用
(4)进行马歇尔试验
(5)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6)路用性能检验
2、拌合机振动筛筛孔的选择
3、拌合机单仓走料也要控制准
4、确定生产配合比
(1)冷料仓流量的调整
(2)确定各热料仓矿料配合比例
(3)确定沥青用量
5、生产配合比验证
参考《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及质型扒量控制》里面有具体做法、猛租源设计的要求及解决办法。
5. 混凝土比例怎么调
混凝土的比例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成本调整水泥、骨料和粉煤灰的用量。如下:
一、设计要求及材料情况
1、设计要求:C30承台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坍落度120mm~160mm。
2、材料情况:华新P.O42.5水泥,fce=45.0;粗骨料:采用湖北阳新5~25mm及25~31.5mm的两种碎石进行搭配,组成5~31.5mm的连续级配碎石,按5~25mm: 25~31.5mm=8: 2(重量比)的比例配制;细骨料:浠水巴河Ⅱ区中砂,Mx=2.7;外掺料:武汉青源Ⅱ级粉煤灰;外加剂:山西武鹏WP缓凝高效减水剂。
二、计算
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20mm~160mm,取单位用水量为215kg,掺加1.7%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δ=22%,则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
4、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兄派亮有
水泥用量:mc0= mc×(1-16.5%)=270 kg。
粉煤灰用量:mf0= mc×16.5%×1.3=69.3kg。
减水剂用量:mFDN0=( mc0+ mf0)×1.7%=5.77 kg。
6、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则有:
mc0+ mf0+ ms0+ mg0+ mW0= mcp
mso/(mso+mgo) ×100%=βs
得:细骨料ms0=757kg,粗骨料mg0=1136kg。
则混凝土配合比:mc0: ms0: mg0: mf0: mFDN0: mW0=270:757:1136:69.3:5.77:168
= 1 : 2.80:4.21:0.26:0.021:0.62
三、根据规定,水灰比比基准水灰比减少0.03,则水灰比w/c=0.49
1、单位水泥用量
mc=mwo/w/c=168/0.49=343kg
2、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
水泥用量:mc1= mc×(1-16.5%)=286 kg。
粉煤灰用量:mf1= mc×16.5%×1.3=73.6kg。
减水剂用量:mFDN1=( mc1+ mf1)×1.7%=6.11 kg。
3、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39%,则有:
细骨料ms1=730kg,粗骨料mg1=1142kg。
则混凝土配合比:mc1: ms1: mg1: mf1: mFDN1: mW0=286:730:1142:73.6:6.11:168
= 1 : 2.55:3.99:0.26:0.021:0.59[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试配时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5L。
2 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先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必控指标,再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可选指标。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自密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胶比不变、胶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剂用量合理的原则下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或砂的体积分数等,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应根据试拌结果提出混凝土强羡宽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3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5.2.2条中第2款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
4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验证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以该结果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
5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羡禅计要求的龄期时试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 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
6 应根据试配结果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
7 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宜采用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模拟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
配合比设计
四个阶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而选择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1]
设计要求
强度要求
满足结构设计强度要求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首要任务。任何建筑物都会对不同结构部位提出“强度设计”要求。为了保证配合比设计符合这一要求,必须掌握配合比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使用材料的质量波动、生产水平、施工水平等因素,正确掌握高于设计强度等级的“配制强度”。配制强度毕竟是在试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土强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强度的因素较多,因此,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实际生产强度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
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根据工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生离析和泌水,易于浇筑和抹面。
满足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设计提出的抗渗性、耐冻性等耐久性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结构设计未明确的其他耐久性要求,如严寒地区的路面、桥梁,处于水位升降范围的结构,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环境的结构等。为了保证这些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不仅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同样重要的工作就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应对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优选,选用良好的原材料,是保证设计的混凝土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基本前提。
满足经济要求
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成本,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配合比设计不仅要合理设计配合比的本身,而且更应该对原材料的品质进行优选,选择优质价格合理的原材料,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仅有利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而且也是提高混凝土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6.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怎么调整
所谓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是指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森灶敏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调整步骤:设试验室配合比为胶凝材料: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 1:(x-y*m-z*n):y*(1+m):z*(1+n)。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顺利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混凝土工程的成本。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201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200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和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的相关标准。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2.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3.混凝土应有良好的耐久性;
4. 在满足上述的要求时,尽量减少成本,增加效益。
200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于2001年4月1日起施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原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55-96)同时废止。
这次改标,主要是对原行业标辩槐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进行了修订此枝。
7. 试验时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怎么调
试验室试配和调整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试验,测坍落度,观测粘聚性和保水性。调整方法是:⑴测得的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且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很好,则此配合比即可定为供检验强度用的基准配合比,该盘混凝土可用来浇制检验强度或其他性能指标用的试块。⑵如果测得的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但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则应加大砂率,增加细集料用量,或减小粗骨料最大粒径,或使用细一点砂子,重新称料,搅拌并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该盘混凝土不能用来做检验强度的试块。⑶如果测得的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即混凝土过干,则可把所有拌合物(包括做过试验以及散落在地的)重新收集入搅拌机,加上少量拌合水(事先必须计量)并同时加入使水灰比不变的水泥量。重新搅拌后再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保水性、粘聚性。如一次添料后即能满足要求,则此调整后的配合比即可定为基准配合比。如果一次添料不能满足要求,则该盘混凝土作废。重新调整用水量(水灰比不变)或砂率,称料、搅拌、直到检验合格为止。⑷如果测得的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即混凝土过稀,则此盘混凝土不能再继续其他试验。此时,应降低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水灰比不变),重新称料、搅拌、直到检验合格为止。调整要注意方法和原则:①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用水量;②调整砂率;③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第二步是进行强度调整。强度检验及水灰比调整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配合比。其水灰比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即上述第一步合格的配合比,另外的水灰比较基准配合比分另增减0.05;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通过调整水泥用量来变化水灰比。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每种配合比至少做一组28天标准养护试件,为了快速检验,每种配合比可做三组---三天、七天、28天试件。
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此时保持水灰比不变。再将28天强度进行灰水比--强度的线性回归。得到灰水比与强度的线性关系,再漏哗裂按配制强度找到相应的灰水比。从而得到强度合格的配合比。
第三步是进行表观密度调整。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返闭算值的2%时,即得试验室配合比。当二者之差超过2%,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均乘以校正系数。表观密度校正系数=
表观密度修正:将得到的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芦型即得配合比设计值。
8. 如何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纤戚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这里所说的干燥状态知乎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 %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 %的粗骨料。这就是说,试验室给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种材料用量都应是以干燥状态为基准的。而施工现场用的混凝土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不管是雨雪天还是晴天,均有一定的含水量,尤其是细骨料。按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设计出的配合比,实际生产中应将设计配合比调整成为施工配合比。我国的常规做法是检测现场骨料的含水率,毁猛陵然后从用水量中扣除骨料的水分,适当补充水分所占重量的骨料。
9.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试拌与调整的步骤如下:
(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宜与生盯镇肢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
(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146的规定;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3)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旅轮物的性能。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4)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 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5)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6)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时试压。
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应以标准养护28d强度或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凯世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 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