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怎样防电信诈骗内容
扩展阅读
可以驯化动物原始人游戏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图片 2025-05-18 03:53:44

怎样防电信诈骗内容

发布时间: 2023-01-02 04:55:42

① 怎样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

防范电信诈骗: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
2.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
3.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② 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内容

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内容有如下:

1、网络防骗第一条,不贪便宜要记牢。

2、心莫贪,擦亮眼,绷根弦,防诈骗。

3、QQ视频可造假,认真核对不轻信。

4、网络诈骗不难防,不贪不给不上当。

5、紧绷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

6、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7、冻结财产别轻信,“安全账户”是陷阱。

8、天上馅饼含陷阱,电信诈骗要留心。

9、保护自身信息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③ 预防电信诈骗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电信诈骗的措施有:
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
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
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
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等。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虽然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误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况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一般说来,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之所以能轻易得手的关键。
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
6、贪求美色的意识;
7、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等。
诈骗的主要形式有:
1、熟人。借关系进行诈骗,此类骗子往往是冒名顶替或以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的。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或出于热心肠,上当受骗;
2、中介。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此类诈骗案件有上升的趋势。而此类骗子就是利用同学急于找到好的兼职、家教的心理,以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
3、特殊身份。此类骗子多以能人的名义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气功大师、医生等,对找工作等难办的事表示完全有能力解决;
4、帮助。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进行诈骗,此类骗子多以走失的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名义进行诈骗;
5、小利。以小利益取信,进行诈骗为实,此类骗子极为狡猾,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④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人群主要包括四大类:大学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及农村地区人群。防范电信诈骗要做到“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单位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⑤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⑥ 怎样防范电信诈骗

法律分析: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等。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⑦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
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
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
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等。
有什么诈骗形式?
1、冒充公检法等机关诈骗
以“法院传票、信息泄露、涉及洗钱”等为由,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警方不会通过110电话号码直接拨打用户,绝不会通过电话远程做笔录方式办案,更不会要求受访者提供个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同时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因此,遇到公检法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及将钱转到“安全账户”等情况时,切勿相信。
2、中奖诈骗
通过QQ、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送中奖提示信息,并利用在互联网上设置的虚假网站诱导事主误入中奖陷阱,以让事主缴纳税费、公证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收到类似的可疑短信时,不要轻易回复或者轻易按照可疑短信的内容操作,可以登录机构官方门户网站或拨打官方热线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在对方要求汇款时,要多方查证、核实情况或多同亲朋好友商议,不要轻易汇款。
法律依据:《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⑧ 防电信诈骗的小知识

1. 幼儿园防电信诈骗小知识(防范电信诈骗的小技巧)
幼儿园防电信诈骗小知识(防范电信诈骗的小技巧) 1.防范电信诈骗的小技巧
1.接到电话,不管对方是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电话: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途径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转账汇款的,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2.接到电话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电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事情,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骗子设的局。

3.接到电话一谈到是公检法等人员一律挂断电话:现在骗子都会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银行账户存款异常等情况以所谓的保护为由来进行诈骗。

4.所有短信,只要让点链接的,一律删掉:这种是典型的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的诈骗手段。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微信里有很多类似于算命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会在后台盗取你的手机号,让你输入名字去匹配就会盗取你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2.小贴士: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第一招: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绝对不可轻易汇款,应该第一时间报警。

第二招:非正常号码,如0019等开头的号码为境外来电,请勿轻易回复;不法分子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号码,不要轻易相信来电显示的所谓“官方号码”。

第三招:了解基本的金融常识,坚持使用常用熟悉的渠道。如要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可先咨询银行网点工作人员。

第四招:千万别泄漏银行卡密码。用户银行密码等私密资料在银行系统中多为非明文储存,银行工作人员无法直接看到,任何银行工作人员电话要求用户告知密码以进行核对的行为都是非正常的,需要严加提防。

第五招:公安民警、税务工作人员绝对不会打电话指导被害人如何转账、设密码;公安部门也绝不可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如对犯罪分子所述情况有不确定性,应通过110、当地税务公开热线等官方电话核实情况。

第六招:犯罪分子从一个渠道掌握到的信息都是片面有限的,应在不提供更多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冷静要求对方提供更多信息,或是要求其从官方渠道(APP通知、官网通知等)内进行操作,勿轻信短信、邮件等渠道中的链接等信息。
3.防范电信诈骗有什么小窍门
各种诈骗犯罪中骗子的目的是骗钱,最终要通过银行转账、银行卡转账的形式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所以无论骗子如何花言巧语、危言恐吓,大家一定要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有疑问直接拨打110进行咨询或报警。在这里重点提示大家: ? 一、牢记3个“绝对不会” ? 1、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绝对不会使用打电话的方式开展案件侦查工作,通知你涉嫌犯罪、洗黑钱、贩毒等,也不会通过网络或传真给你下达“法院传票”等法律手续。

? 2、司法机关等执法部门绝对不会打电话要求群众转账汇款。 ? 3、司法机关绝对不会设立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

这些都是骗子利用群众对 *** 一些执法部门工作程序的不了解实施的骗局。 ? 二、缴纳电话费安全常识 ? 1、催费电话时电信部门对客户使用正常客服电话,通过电脑语音进行提醒的一种商业服务手段,不会涉及到涉嫌犯罪这样的话题。

? 2、电话欠费是不可能直接转接公、检、法机关等执法部门的。 ? 3、电话欠费最好到电信部门的营业网点,与营业员面对面进行。

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与子女进行联系,以保证您财产的安全。 ? 三、来电显示的常识 ? 1、对来电显示要有基本常识,对于一些不是子女、亲友的电话,不熟悉、不像是正常座机或手机号码的电话,可以不接听。

? 2、接到冒充各类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诈骗的,一定要注意来电显示上的电话类型,尤其是电话前带有 “00019”的号码不要理睬。 ? 3、如对方称是某法院或公安局民警,不要天真地按照对方的提示去核实是否存在这个单位,因为骗子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可以捆绑这些电话,有疑问,一定要拨打110报警或咨询。

? 四、相信自己和家人 ? 1、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千万不要相信。

? 2、中老年人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依靠以往的社会经验急于对情况做判断和决定,没核实情况前不要转账。声称为您提供公证账户、安全账户进行存款保护的,都是骗局。

? 3、经常与子女通电话了解子女的情况,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要坚持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了解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 五、子女要尽到义务 ? 1、要常回家看看,经常提醒在家里的中老年父母,保守好家庭以及个人的银行账号、银行密码、家庭住址等各类信息。

? 2、在外地工作或不能经常看望父母的子女,要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告诉老人自己的近况,将自己了解的一些防范常识和电信诈骗案例向老人讲解。防止受骗。

? 3、年轻人接到短信或电话诈骗的现象时常发生,也会听到类似的案例。 请不要一笑了之随手删掉或忘掉。

把这样的短信和诈骗电话当作骗子对你的防范提醒,立即将骗子的伎俩转告父母,严防亲人被骗。 ? 六、提高警惕邻里互助 ? 1、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或自称公安、检察院、法院电话的中老年人,要立即挂断电话,不与其进行通话,以免被诱惑、恐吓、威胁而陷入骗子的圈套。

? 2、运到上述情况一时与子女联系不上,可找邻居商量。因为骗子的电话可能您的邻居也接到过,相互提醒,可有效地避免上当受骗。

? 3、老年人在结伴锻炼或购物时,可以将自己知道的电信诈骗手段作为谈资,可以起到相互提醒, 共同防范的效果。
4.预防电信诈骗内容
预防电信诈骗内容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段和花样主要如下: 1、退税诈骗。

犯罪份子通过非法渠道获悉购车人的电话号码后,冒充国家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购车人谎称要退车购税,诱骗购车人到ATM机上按其指令操作以此骗走购车人银行卡上的存款。 2、中奖诈骗。

犯罪份子假冒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公证处工作人员,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谎称其中大奖,叫受害人将“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 等存入其指定银行帐号,其再向受害人兑现支付“奖金”,以此骗取受害人钱款;部分犯罪团伙雇用人员到我市城乡推销奖票或附有刮奖的产品宣传单,受害人刮开后大多都会中10万或20万以上的巨额大奖,犯罪分子又慌称以“支票”形式全额兑现“大奖”,叫受害人将“中奖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等存入其指定银行帐号,以此骗取受害人的钱款。 3、培训诈骗。

犯罪份子假冒消防、税务、工商、海关等国家机关、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以传真形式向公司、企业等单位发“培训通知”,要求其派员参加培训,并叫公司、企业将“培训费” 打到其指定的银行卡帐户上,以骗取钱款。 4、家人遭遇意外诈骗。

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及其在外地打工、学习、经商的家人的电话号码,先故意电话滋扰身在外地的家人,待其不耐烦而关机后,犯罪份子迅速打通受害人电话,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杀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叫受害人赶快将“抢救费用”或“赎金”打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5、朋友急事诈骗。

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打通受害人电话后以“猜猜我是谁”的形式,顺势假冒受害人多年不见的朋友,谎称其到受害人所在地的附近遇到嫖娼被罚、交通事故赔钱、生病住院等“急事”,以借钱解急等形式,并叫受害人将其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6、虚假购物诈骗。

犯罪份子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低价“推销”时尚商品或手枪、 *** 、信号接收器、遥控监听器、特殊功能眼镜等违禁物品,以交“风险抵押金”、“税款”、“手续费”或“先付款再发货”等名义,叫上当受骗者将现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财。 7、冒充黑社会杀手诈骗。

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的姓名、移动电话、家庭电话等信息,以手机短信或打电话的手段向受害人谎称其受黑社会的雇请要加害于受害人及其家人(宰手断腿、挖眼割鼻等),给受害人造成心理恐惧,让受害人“出钱消灾”,诱使受害人将钱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款。 8、ATM机贴假提示诈骗。

犯罪分子将银行自动取款机(ATM机)的插卡口破坏,并在银行自动取款机(ATM机)贴上假冒的“银行提示”,诱使取款人打其假提示上的假银行服务电话咨询求帮,由假假银行工作人员套取得取款人银行卡号及密码后,骗走取款人的银行存款。 9、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诈骗。

犯罪分子捏造受害人在某商场的消费记录,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以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受害人,宾提出要帮助受害人的信用卡升级,步步诱骗受害人泄露银行卡密码后,骗转走受害人存款。 10、虚假招工、婚介诈骗。

犯罪分子以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发布虚假的招工、婚介信息,以交报名费、面试费、服装费、介绍费、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使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户,以此骗取钱款。 11、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发布可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等虚假的业务信息,以提前交纳手续费、税款、利息、代办费等名义,诱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户,以此骗取钱款。 12、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或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发布有快速致富及技术资料要转让的虚假信息,以提前支付定金、转让费、公证费等名义,诱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户,以此骗取钱款。 13、虚构信息威胁诈骗案。

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或电话,以虚构投毒、公布隐私、绑架、爆炸或以举报受害人违法等为要挟,欺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号内。 14、虚构反洗钱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公安、检察、法院工作人员,利用手机短信或电话向受害人谎称有人举报其银行存款涉嫌洗钱犯罪行为,假意为了受害人的资金安全,套取受害人存款开户行及银行卡(存折)卡号(存折帐号)、密码号后窃转走受害人存款或以叫受害人将存款转到其提供的“安全帐户”的手段,骗走受害人存款。 15、冒充小姐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及电话号码,假冒小姐、坐台女,虚构自己曾经和受害人有嫖宿行为,谎称自己或家人遇到急事和困难,以要求资助、不然就要举报相要挟,欺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号内。 16、冒充电信、公安、银行工作人员诈骗。

近期,又有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
5.防范电信诈骗的小技巧
1.接到电话,不管对方是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电话: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途径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转账汇款的,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2.接到电话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电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事情,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骗子设的局。3.接到电话一谈到是公检法等人员一律挂断电话:现在骗子都会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银行账户存款异常等情况以所谓的保护为由来进行诈骗。

4.所有短信,只要让点链接的,一律删掉:这种是典型的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的诈骗手段。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微信里有很多类似于算命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会在后台盗取你的手机号,让你输入名字去匹配就会盗取你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6.如何防范电信诈骗,记住这个口诀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手段的一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形式是多种多样,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防范:

1、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3、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7.如何有效预防电信诈骗
您好。

希望下面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先强调一点,电信诈骗是不法分子利用通讯手段进行诈骗操作,跟中国电信没有直接关系。

面对电信诈骗要做到三不一要。

“一不”: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二不”:不透露,就是要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或向亲戚、朋友、同事等核实情况。

“三不”:不转账,要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诈骗分子得逞。

“一要”: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联系电话等详细情节,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挽回损失。

⑨ 电信诈骗怎么预防

一、电信诈骗怎么预防
1、预防电信诈骗的方法如下:
(1)不贪心额外或者超额利益的人,电信诈骗分子是无计可施的;
(2)有悖常理的故事坚决不信;
(3)账户、密码或者资金抵押绝不提供,对那些要求预先提供资金保证、担保的,更要坚决拒绝。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条
【盗窃罪】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诈骗罪】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实施诈骗的行为,导致当事人陷入错误的认知或者是维持错误的认知;
2、当事人基于错误的认知,处分了自己的财物;
3、行为人获得了财物;
4、对方遭受了损失,欺骗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可以是言语的陈述,可以是实物的展示,也可以是利用当事人错误的认知。

⑩ 如何防止电信诈骗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防止电信诈骗:
1、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
2、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
3、核实诈骗分子的真实身份。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