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怎样快速熟悉朝花夕拾所有内容
扩展阅读
可以驯化动物原始人游戏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图片 2025-05-18 03:53:44

怎样快速熟悉朝花夕拾所有内容

发布时间: 2022-12-30 09:03:05

⑴ 中考语文名着导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名着导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朝花夕拾》:掌握作者及全书内容(概括内容、对其评价)、主要作品篇目及其主要内容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全书简介 :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它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内容分析

一、《狗•猫•鼠》

主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

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主要思想:

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阿长与山海经》

主要内容:

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山海经》

主题思想:

怀念长妈妈(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三、《二十四孝图》

主要内容: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主题思想: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四、《五猖会》

主要内容: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及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主题思想: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五、《无常》

主要内容: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形象,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主题思想: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要内容: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主题思想: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七、父亲的病

主要内容:

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主题思想:

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表明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同时作者也在其中变现了对封建社会的深恶痛疾,文中最后一段,作者在封建社会的习俗上呼唤自己的父亲,反而令父亲不能走好。

八、《琐记》

主要内容: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主题思想: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九、《藤野先生》

主要内容: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文中记述的作者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考试风波(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主题思想: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本文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名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展现你我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体现出了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十、范爱农

主要内容:

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开始鲁迅和他有一些小误会,导致范爱农故意针对他。后来鲁迅回到故乡,谋了一份校长的差事,偶然遇到了范爱农,两个人解除了误会并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鲁迅的学生写了一些和反动派斗争的内容,请求以鲁迅的名义发表,鲁迅同意了。后来当时的领导(反动派)看到这些文件,命人抓鲁迅。鲁迅虽不怕这些,但因与其学生,一些斗争派,意见不合,不得不离开故乡,去往南京。不久后鲁迅得知了范爱农与友人游湖时落水身亡,怀疑他是自杀。有评论说范爱农是鲁迅的影子,文章表达了鲁迅对范爱农命运的感叹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主题思想: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介绍

阿长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父亲出自《五猖会》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范爱农出自《范爱农》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相关练习

一、填空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3、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7、《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8、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9、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10、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11、《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12、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3、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4、《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15、《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16、鲁迅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的看(《儿童世界》)而感到中国儿童的可怜。

17、《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有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又勤劳的保姆(长妈妈),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又没有民族歧视的恩师(藤野先生)、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正直、倔强与懦弱的朋友(范爱农)、严厉、慈爱的(周伯宜)和自私、阴险的邻居(衍太太)及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18、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观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4、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5、《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

A、有 B、没有

6、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

A、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7、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8、《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9、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是(A)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0、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B)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D、琐记

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B)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先生

三、简答题

1、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答: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2、鲁迅为什么会时常回忆起藤野先生?目的是什么?

答:原因: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目的: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3、《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答: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4、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主要内容。

答:《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2018备战中考:语文名着必考知识点

语文名着的份量在试卷的比重越来越多,所以读名着也就成了初中生的阅读必修课。这里是一些简要的名着问题,你都能回答上来吗?

1.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着名的文学形象就是__________,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__________》。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着中另一位英雄人物_______的故事。

武松

3.古代的岁寒三友指什么?

松、竹、梅。

4.着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

蒲松龄。他的一部着作《聊斋志异》。

5.我国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

大意失荆州。

6.我国古典名着《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7.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大闹天宫。

8.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

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1.《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12.《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13.《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晴雯,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14.《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贾宝玉;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

15.《水浒传》中宋江率军战胜方腊以后,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隐。由李俊带头,在太湖小结义。

16.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17.《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哪一位?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18.世界名着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是什么?

法国巴乐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法国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俄国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

19.《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着名小家笛福。鲁滨逊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冒险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斗志。

20.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着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

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21.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着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22.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着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23.《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24.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25.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26.《三国演义》中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⑵ 朝花夕拾的十个题目怎样用一句话记住

《朝花夕拾》的十个小短篇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可以按照首字记忆,调整一下顺序,减缩成一句话,如
狗阿二不从父五锁范腾 (狗阿二五无从父五琐范藤)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
《阿长与》——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童年生活的乏味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误人的 实质
《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范爱农》——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⑶ 《朝花夕拾》的思维导图怎么做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
历和体验的文字。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又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鲁迅的这些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鲁迅伟大斗争精神、牺牲精神的写照。鲁迅就是中国脊梁的象征。鲁迅的温度和光辉,就是中国脊梁的温度和光辉。

鲁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人格化代表。鲁迅学贯中西,但他的魂魄、他的根脉,都是深扎于中国大地的,是典型的中国气象、中国风骨、中国意蕴、中国味道。鲁迅的温度和光辉,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温度和光辉。

鲁迅之于中国,有如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泰戈尔之于印度,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歌德之于德意志,但丁之于意大利,是国家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

近代以来的中国,鲁迅是一座高峰,一个标志。作为一个巨大的思想存在、文化存在,鲁迅标志着中华文化所曾达到的新的历史高度。

⑷ 朝花夕拾的每篇简介

朝花夕拾的共有十篇。其中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无常》等,每篇简介如下: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4)怎样快速熟悉朝花夕拾所有内容扩展阅读: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⑸ 《朝花夕拾》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共计10篇。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着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5)怎样快速熟悉朝花夕拾所有内容扩展阅读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⑹ 朝花夕拾的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概括: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他从农村到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他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⑺ 朝花夕拾重点内容(详细)

《朝花夕拾》阅读要点
一、 基本常识
1.《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被选入初中教材;小说集《呐喊》、《彷徨》,其中《社戏》《故乡》《孔乙已》选入初中教材。
2.《朝花夕拾》原题是“旧事重提”,用“朝花夕拾”做题的好处是显得含蓄,而且富有文采,原来的文题则显得直白。
3.《朝花夕拾》十篇分别是:对猫的讨厌和仇恨《狗·猫·鼠》、怀念长妈妈《阿长与》、批评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描绘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无常》、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范爱农》。
二、内容与主题。
1.《狗•猫•鼠》
①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②主题:用“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
①关于长妈妈的几件事: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②长妈妈的特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
③我的感情:实在不大佩服——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④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
①作者反感的几个故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哭竹生笋”“卧冰求鲤”。作者对此评价是: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②主题: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4.《五猖会》
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②主旨:批评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作者不是批评父亲,而是批评封建教育。
5.《无常》
①无常的特点: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具有人情味。
②作者借无常讽刺现实中所谓的“正人君子”,揭露了现实社会没有公理。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百草园中的乐趣:四季美景和快乐生活、美女蛇的故事;
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不得问与教学无关的问题、老师体罚(教育方法落后)、学习内容艰深、只是读书(教学方式落后)。
②主题: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束缚。
③对私塾先生的评价:方正、质朴,极有学问。文章没有批评私塾先生之意,作者批判的矛头是指向封建教育的。
7.《父亲的病》
①“名医”奇特的药方引子: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
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②作者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③衍太太叫我们在父亲临死前大声叫喊,使父亲离去也不能平静,这使作者非常的内疚。
8.《琐记》
①衍太太的劣行:让小孩子吃冰、给孩子看淫书、鼓动孩子打旋、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卖等。
②到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求学经历,揭示学校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③作者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
①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几件事:订正我的讲义、纠正我的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临别赠相片等。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②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电影事件、匿名信事件。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③对比、衬托的写法。
10.《范爱农》
①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他生性孤傲耿直,爱憎分明,作者怀念这个人,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②本文虚构过多,结构松散。

⑻ 朝花夕拾有哪些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内容概述:《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回忆散文集,作品内容撷取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各个时期的生活片断,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察,则作者的情感、思想、志趣可大略地窥见一斑。

因此,《朝花夕拾》既是了解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的重要资料,也展示了《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之外鲁迅思想的另一个侧面,是研究鲁迅博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另一把钥匙。

在《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旨在抨击、诅咒“反对白话,妨害白话”的封建余孽和复古的遗老遗少。作者叙述了幼年时看到《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老莱娱亲”写年届七十的老莱子装成婴儿的样子,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学婴儿啼哭,还在地上翻滚打跌,以此来讨长辈的欢心,展示自己的孝顺,“郭巨埋儿”讲汉朝郭巨因为家贫,无法赡养老母,打算把儿子活埋,这样可以省出口粮来供养母亲。老莱子的孝顺明显得很虚伪,很做作,也很肉麻;郭巨的示孝方式则是残忍的、畸形的。无论是老莱子还是郭巨的孝顺都透示出封建孝道的腐朽、虚伪和残酷,透示出对于人性的扭曲和扼杀。以《二十四孝图》来教育未及涉世的儿童,无疑会毒害、腐蚀他们纯净的心灵。作者借此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批判了封建教育的陈腐和没落,并且联系现实,对仍在反对新文化运动,提倡复古的遗孽们喷出无情的怒火。

在《朝花夕拾》中,《五猖会》也是一篇抨击封建教育的作品,迎神赛会是小孩们极渴望参加的活动,“我”有幸得一机会,可以前往离家不远的“东关”看五猖会去。然而,临乘船出发时,却被父亲喝住,强令“我”先背出王仕云的《鉴略》方可参加。

我满腔的兴致顿时消失,“如浇了一盆冷水”,后来的游玩及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了。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

在《朝花夕拾》中,《琐记》里记录了“我”诀别故乡绍兴城,前往南京求学的生活经历。现实的教育使“我”看清了绍兴城里人们的丑恶面目。

由于家境困难,“我”只好到南京去上免费的水师学堂,然而学堂里依然充溢着陈腐的封建习气,于是又改投矿路学堂学习。

在这里,“我”在迂腐的课程之外接触了《天演论》、《时务报》、《译学汇编》等宣传新思潮的报刊书籍,正是这些报刊书籍打开了“我”的眼界,更新了“我”的思想,使“我”决定到日本去留学学习新的知识,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案。

《藤野先生》取材于作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经历。“大概是物以稀为贵”,“我”一到鲜有留学生的仙台,便受到了礼遇。学校里的老师藤野先生对我关怀备至,为我修改讲义;上解剖课时,又细心地安慰“我”,展现了毫无民族歧视、朴实而又热忱的崇高人格。作者对藤野先生终其一生都怀着尊敬和感激之情,他把他的照片悬挂在自己的书桌前,时时鞭策着自己努力向前。这篇文章还记叙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由来,那是因为有一次在电影里看见一个同胞为日本人枪杀,围观的一群中国人反而大声喝彩,这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使作者明白:即使国民性格如何健全,如果思想愚钝麻木,也还是一群乌合之众,无法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只有唤醒了他们的灵魂,改造他们的劣根性,才能从根本上拯救他们,文艺恰恰是唤醒灵魂的有效武器。

⑼ 《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朝花夕拾》必考知识点如下:

一、人物形象

1、《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2、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3、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4、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5、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艺术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猫狗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三、重点内容

1、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2、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3、《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4、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无常》

5、《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朝花夕拾》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它的思想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⑽ 朝花夕拾重点内容(详细)

朝花夕拾每篇内容概括:

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10)怎样快速熟悉朝花夕拾所有内容扩展阅读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

他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他在格式上不断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构架。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又不为所囿,而是大胆超越,自成一体。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