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的U盘是工作在3.0状态下吗
您好,看您选择的电脑USB接口是哪一种了,必须电脑接口和U盘的接口都是USB3.0的才算在3.0状态下工作,否则任何一个是USB2.0就是在2.0状态下工作了。
⑵ 怎么知道自己的U盘工作在2.0模式下
效果不好?
1 偏色注意白平衡
2 曝光注意不要太相信机器,可用曝光补偿或增加减小光圈或快门速度。
3 个人喜好P和S档,但注意ISO。
4 顺光是最好拍的,逆光要小心,看2
5 建议细读说明书,吃透机器。多看CTRL-C,CTRL_V的东西。
数码相机拍摄技巧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 1200 dpi 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 6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 2400 dpi 的扫描仪同级。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 200 万 ~ 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 35 mm 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 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对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总之,相机是拍摄的结束,之前的过程才是关键。
4、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
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色温在数码中被遗忘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
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6、 几个误区
习惯使用UV滤镜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UV镜是必备之一。但由于DC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UV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UV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就,UV就不必了。
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要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S75的快门延时近0.1S,比用快速胶卷的胶卷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漠视后期处理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进行后期加工,但有人会认为这已失去"保真"的真实含义了。其实它仍是在摄影创作的基础上,经创意构思,运用各种数码技术手段,将摄影素材优化或组合,从而化平淡为神奇的重新创作的艺术作品。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见图)。能够进行照片编辑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优点之一。
7、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运用在于实践
不一定是"工多艺熟",但要想"艺熟"就必需要"工多",数字摄影也不例外。所以,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拍摄时,注意记录拍摄时所用的相机设置和光线条件,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有LCD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多种曝光的图像吧,这样,最终至少会有一张好照片。
⑶ 怎样选择U盘模式
U盘的模式有以下几种:USB-HDD,USB-HDD,USB-HDD+,USB-ZIP+,USB-CDROM,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特点,可以根据特点选择主板支持的U盘模式。
1、USB-HDD:硬盘仿真模式,DOS启动后显示C:盘。此模式兼容性很高,但对于一些只支持USB-ZIP模式的电脑则无法启动,特别是老式机型。
2、USB-ZIP:大容量软盘仿真模式,DOS启动后显示A盘,FlashBoot制作的USB-ZIP启动U盘即采用此模式。此模式在一些比较老的电脑上是唯一可选的模式,但对大部分新电脑来说兼容性不好,特别是大容量U盘。
3、USB-HDD+:增强的USB-HDD模式,DOS启动后显示C:盘,兼容性极高。其缺点在于对仅支持USB-ZIP的电脑无法启动。
4、USB-ZIP+:增强的USB-ZIP模式,支持USB-HDD/USB-ZIP双模式启动(根据电脑的不同,有些BIOS在DOS启动后可能显示C:盘,有些BIOS在DOS启动后可能显示A:盘),从而达到很高的兼容性。其缺点在于有些支持USB-HDD的电脑会将此模式的U盘认为是USB-ZIP来启动,从而导致4GB以上大容量U盘的兼容性有所降低。
5、USB-CDROM:光盘仿真模式,DOS启动后可以不占盘符,兼容性一般。其优点在于可以像光盘一样进行XP/2003安装。
⑷ 制作启动U盘怎样确定工作模式
一般用hdd模式或zip模式成功的机会最大。fdd模式成功机会小。所以一般建议用前两种。另外如果主板比较老的话,建议用zip模式。
⑸ 怎样才能知道U盘工作在2.0模式下
你电脑支持2.0,U盘也是2.0,肯定就是工作在2.0的模式,不可能工作在1.1。
⑹ 怎么查看U盘 工作模式
用HDD。
HDD,Hard Disk Drive的缩写,即硬盘驱动器的英文名。最基本的电脑存储器,我们电脑中常说的电脑硬盘C盘、D盘为磁盘分区都属于硬盘驱动器。目前硬盘一般常见的磁盘容量为80G、128G、160G、256G、320G、500G、750G、1TB、2TB等等。硬盘按体积大小可分为3.5寸、2.5寸、1.8寸等;按转数可分为5400rpm/7200rpm/10000rpm等;按接口可分为PATA、SATA、SCSI等。PATA、SATA一般为桌面级应用,容量大,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家用;而SCSI一般为服务器、工作站等高端应用,容量相对较小,价格较贵,但是性能较好,稳定性也较高。
HDD模式和FDD模式建议在ZIP模式不能正常工作时再试用;
ZIP模式是指把U盘模拟成ZIP驱动器模式,启动后U盘的盘符是A:
HDD模式是指把U盘模拟成硬盘模式;特别注意:如果选择了HDD模式,那么这个启动U盘启动后的盘符是C:,在对启动分区进行操作时就容易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装系统时安装程序会把启动文件写到U盘而不是你硬盘的启动分区!导致系统安装失败。所以请尽量先选择ZIP模式。
FDD模式是指把U盘模拟成软驱模式,启动后U盘的盘符是A:,这个模式的U盘在一些支持USB-FDD启动的机器上启动时会找不到U盘,所以请酌情
使用。
另外如果U盘容量超过了256M,就只能用HDD模式,小于等于256M可以用ZIP模式。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利用U盘来做启动盘,如果你的U盘足够到,那么开可以把系统放在U盘里,哈哈到那时你就可以用U盘来安装操作系统了!
以下是怎么怎么用U盘来启动的方法:
重启电脑,在系统自检的界面上按Del键进入BIOS
设置(如果是特殊BIOS,请参考主板手册后确定按哪个键进入BIOS),进入BIOS FEATURES SETUP中,将Boot Sequence(启动顺序)设定为
USB-ZIP(或USB-HDD、USB-FDD,请与你制作的U盘工作模式对应)第一,设定的方法是在该项上按PageUP或PageDown键来转换选项。设定好后
按ESC一下,退回BIOS主界面,选择Save and Exit(保存并退出BIOS设置,直接按F10也可以,但不是所有的BIOS都支持)回车确认退出BIOS设
置。
注意:有些主板(尤其是老主板)的BIOS中不支持U盘启动,所以会找不到相应的选项。
注意事项:
1、制作启动盘之前请备份好U盘上有用的数据,最好能完全格式化一遍U盘。
2、有NTFS分区的硬盘或多硬盘的系统,在DOS下硬盘的盘符排列和在Windows中的顺序可能不一样,请大家自行查找确定,以免误操作。
3、如果启动U盘在使用中发生问题,请试试下面的方法:
①换成其他的工作模式(ZIP、HDD、FDD);
②选择DOS启动菜单中其他的选项;
③更换一个不同品牌的U盘重新制作一次;
④把U盘拿到其他品牌的电脑上试一下能不能正常工作。
4、U盘启动盘出现问题主要原因:
①主板不支持U盘启动(或支持的不完善);
②某些DOS软件(尤其是对磁盘操作类的)对U盘支持的可能不是很好。
③U盘是DOS之后出现的新硬件,种类比较繁杂,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的。
⑺ USB设备工作模式的区分
1:ZIP模式是指把U盘模拟成ZIP驱动器模式.启动后U盘的盘符大多是A:
2:HDD模式是指把U盘模拟成硬盘模式;特别注意:如果选择了HDD模式,那么这个启动U盘启动后的盘符是C:,在对启动分区进行操作时就容易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装系统时安装程序会把启动文件写到U盘而不是你硬盘的启动分区!导致系统安装失败。所以请尽量先选择ZIP模式。
3: FDD模式是指把U盘模拟成软驱模式,启动后U盘的盘符是A:,这个模式的U盘在一些支持USB-FDD启动的机器上启动时会找不到U盘,所以请酌情使用。
4:CDROM 就是USB的光驱
FDD是软驱模式,u盘插上就相当于一个软盘。 ZIP是一种大容量软盘模式(IOMEGA公司推出的一种大容量软盘驱动器),效果和上一个差不多。 HDD是硬盘模式,插上就相当于个硬盘。
bios中的设置的意思是
USB ZIP 指USB接口压缩盘
USB HDD 指USB接口的硬盘
USB FDD 指USB接口的软驱(不常用)
如果说启动的话,推荐做成CDROM格式的,最大的好处是不会感染病毒,不过需要你的主板支持才可以。不过制作的过程有点麻烦。
用HDD的方式也是可以的,我就是用的HDD的方式安装的WINPE,也是很好用的。毕竟只是在重装系统的时候才用。
具体的制作方法以及所需软件,制作步骤,推荐你到下面这个网站去看看,是专门的关于制作启动盘的
http://usbpc.ttsite.com
通过软件来实现
usboot 可以将U盘制作成启动盘
迅雷上又资源下载
⑻ U盘几种工作模式的区别
HDD模式和FDD模式建议在ZIP模式不能正常工作时再试用;
ZIP模式是指把U盘模拟成ZIP驱动器模式,启动后U盘的盘符是A:
HDD模式是指把U盘模拟成硬盘模式;特别注意:如果选择了HDD模式,那么这个启动U盘启动后的盘符是C:,在对启动分区进行操作时就容易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装系统时安装程序会把启动文件写到U盘而不是你硬盘的启动分区!导致系统安装失败。所以请尽量先选择ZIP模式。
FDD模式是指把U盘模拟成软驱模式,启动后U盘的盘符是A:,这个模式的U盘在一些支持USB-FDD启动的机器上启动时会找不到U盘,所以请酌情
使用。
另外如果U盘容量超过了256M,就只能用HDD模式,小于等于256M可以用ZIP模式。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利用U盘来做启动盘,如果你的U盘足够到,那么开可以把系统放在U盘里,哈哈到那时你就可以用U盘来安装操作系统了!
以下是怎么怎么用U盘来启动的方法:
重启电脑,在系统自检的界面上按Del键进入BIOS
设置(如果是特殊BIOS,请参考主板手册后确定按哪个键进入BIOS),进入BIOS FEATURES SETUP中,将Boot Sequence(启动顺序)设定为
USB-ZIP(或USB-HDD、USB-FDD,请与你制作的U盘工作模式对应)第一,设定的方法是在该项上按PageUP或PageDown键来转换选项。设定好后
按ESC一下,退回BIOS主界面,选择Save and Exit(保存并退出BIOS设置,直接按F10也可以,但不是所有的BIOS都支持)回车确认退出BIOS设
置。
注意:有些主板(尤其是老主板)的BIOS中不支持U盘启动,所以会找不到相应的选项。
注意事项:
1、制作启动盘之前请备份好U盘上有用的数据,最好能完全格式化一遍U盘。
2、有NTFS分区的硬盘或多硬盘的系统,在DOS下硬盘的盘符排列和在Windows中的顺序可能不一样,请大家自行查找确定,以免误操作。
3、如果启动U盘在使用中发生问题,请试试下面的方法:
①换成其他的工作模式(ZIP、HDD、FDD);
②选择DOS启动菜单中其他的选项;
③更换一个不同品牌的U盘重新制作一次;
④把U盘拿到其他品牌的电脑上试一下能不能正常工作。
4、U盘启动盘出现问题主要原因:
①主板不支持U盘启动(或支持的不完善);
②某些DOS软件(尤其是对磁盘操作类的)对U盘支持的可能不是很好;
③U盘是DOS之后出现的新硬件,种类比较繁杂,而且目前绝大多数的....
⑼ 怎么查看U盘 工作模式
一般情况下选HDD是可以的,但是有的要选ZIP或者其他的,如果都不行的话就需要用光盘引导了!
⑽ 红米k30u盘模式怎么开
手机U盘模式是默认开启的,支持OTG功能的都可以使用U盘,需要OTG转接线
使用OTG连接外接存储设备,请将OTG线插在手机的USB孔上,可以连接外接的USB设备了哦~
手机使用OTG功能连接U盘后会自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