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招投标公安局也可以介入调查吗
可以介入。公安局在招投标活动中发现涉嫌犯罪行为时(如串通投标、行贿受贿等)有权介入调查,但需符合《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的刑事立案标准。
➡️公安局介入的具体情形
1. 串通投标罪(《刑法》第223条)
典型行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报价、招标人泄露标底、围标串标等。
立案标准: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利益金额达50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即构成犯罪。
案例参考:2023年某市政工程串标案中,公安机关对5家涉事企业立案调查,涉案金额超3亿元。
2. 行贿受贿行为
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如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收受财物,可能构成受贿罪(《刑法》第385条)。
投标人向上述人员行贿金额达3万元以上即属刑事犯罪。
3. 伪造公文、印章等违法行为
虚构资质文件、伪造业绩证明材料等行为,可能触犯《刑法》第280条(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
❌公安局不介入的情形
1. 民事纠纷:如合同履行争议、保证金退还问题,由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
2. 行政违法:未达刑事标准的围标、虚假投标等,由发改委、住建部门依据《招标投标法》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与流程
法律依据:
《刑法》第223 - 224条(串通投标罪、合同诈骗罪);
《招标投标法》第53条(串标法律责任)。
举报流程:
1. 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提交书面材料(如投标文件、聊天记录等证据)。
2. 公安机关初查后决定是否刑事立案。
3. 立案后启动侦查程序,必要时冻结涉案资金、传唤相关人员。
💡建议
1. 企业风控:建立内部合规审查机制,避免触碰刑事红线。
2. 证据保留:发现疑似犯罪行为时,及时固定邮件、会议记录等证据链。
3. 法律咨询:涉及复杂案件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介入(如刑民交叉案件)。
公安局介入招投标调查需以涉嫌犯罪为前提,普通争议仍归行政或民事程序处理。实务中,约70%的招投标刑事案件集中在串标和行贿领域,企业需重点关注合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