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才能把字变大
如果是设置网页字体大小:打开IE点击/查看/在字体大小上选择你想要的字体大小。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字库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它、使用它。一般来讲,一款字库的诞生,要经过字体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字体制作人员一笔一划的制作、修改,技术开发人员对字符进行编码、添加程序指令、装库、开发安装程序。
测试人员对字库进行校对、软件测试、兼容性测试,生产部门对字库进行最终产品化和包装上市等几个环节。对字体厂商而言,推出一款什么样的字体,还要经历市场调研、专家研讨等环节,以保证推出的字库具有市场竞争力。
同时,字体的字形以及编码,也要遵循国家语言文字的相关规定,保证字库产品符合标准。开发一款精品字库,往往需要付出2-3年的艰苦努力,是一项需要投入各种人力、物力、财力,充满激情和创造性工作。
字体设计
字体均由人工设计。字体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它们是由各个字体设计师设计-即绘制或构建而成。这些设计师通常默默无闻地劳动,但其作品却被我们每天使用。
字体如何帮助信息传播?
字体设计是技术限制与人类阅读需求之间的不断对话。在金属活字时代,需要将每个字符嵌入固体金属板内。
2. 书法写字如何控制字的大小
在行草书的书写当中,有的字大,有的字小,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像这样的写法,有没有规律可循,什么时候该大,什么时候该小呢?
这个问题在书法当中属于章法方面的问题。书法在技术上有三个部分:点画、结构、章法。在一篇作品中,特别是行草书,有的字写的很大,有的字写的很小,参差不齐,这样的情况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严格来说,是没有固定的规律的,否则会显得做作。但是,也有一些方面是有小规律的。古代的书法前贤写的字,也是大小参差,如梅花分落,雪花飘飘,有的大,有的小,看起来非常自然。这样的作品往往是在高水平中的自然形成,不是刻意求之。如果刻意求之,就会“求之愈深,失之愈远”。我们今天要说的规律呢,大概是前人所没有注意到的,或者是没有讲到的。
一、写字如说话
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特别是写行草书的时候,就像在说话一样。我们说话时,有些字有逻辑重音。比如说:“您吃饭了吗?”,“吃”字就是逻辑重音。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也是这样,在我们语言中的逻辑重音,也是逻辑重“字”。这些字该加重写。如果在语言中,发音是轻的、弱的字,在写字时也应该写轻,写小。
例如:“我的笔”三个字中,“的”字在发音中是轻音,写出来也应该比较小。
像这样写出来,就感觉比较舒服,因为他跟说话的发音是吻合的。但是,如果将“的”写的重而大,就会很难看的。
因此,在行草书中的字应该是大还是小,是由你说话的速度、节奏和读音来决定的。我们在写行草书时,是用笔在“说话”!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作品中,书家根本不是在创作,而是在说话,在和读者交流!作品中字的大小都是一种自然表现,刻意地求取是不行的,
再比如李白的名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疑”字是重音,“是”字是轻音。写出来后感觉也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将“是”字写的很大,就会很不舒服。
二、字形决定大小
在名字当中,有些字是大字,比如王羲之的“羲”字,这个字应该写的大一些,“王”“之”应该相对小一些。
另外,姓氏应该写的重一些,尤其是当姓氏笔画比较少的时候,名字应该写的轻一些,尤其是当名字笔画多的时候。例如:“丁鸿”。
如果写反了,就会很难看了。
因此,我们在写字时,说话的读音以及文字的字形可以决定字的大小和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