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网络文件可以传播计算机病毒吗
扩展阅读
alisdk文件可以删除吗 2025-07-20 04:35:54

网络文件可以传播计算机病毒吗

发布时间: 2023-05-17 06:57:23

1. 计算机病毒是怎样传播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文件拷贝、文件传送、文件执行等方式进行。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目前主要的有以下几种:通过U盘/移动硬盘传播;通过电子邮件传播;通过网页传播;通过聊天工具和下载软件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风靡,给病毒的传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径,它的发展使病毒可能成为灾难,病毒的传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务更加艰巨。互联网带来两种不同的安全威胁,一种威胁来自文件下载,这些被浏览的或是被下载的文件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种威胁来自电子邮件。大多数互联网邮卖弯闭件系统提供了在网络间传送附带格式化文档邮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档或文件就可能通过网关和邮件服务器涌入企业网络。网络使用的简易性和开放性使得这种威胁越来越严重。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闹明,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通过U盘/移动硬盘传播;
2、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3、通过网页传播;
4、通过聊天工具和下载软件传播。
如何预防电脑或者手机中计算机病毒呢?
1、及时打补丁。当我们使用电脑管家的时候,可能有时候会受到管家给我们提示我们的电脑有安全隐患,提示我们打补丁。这个时候大家有空的时候就把这个补丁打上,这样就可以提高电脑的安全性。
2、减少浏览不安全网站。不安全网站里面经常都会含有病毒,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去访问那些不安全的网站。
3、另外中裂,如果大家看到了某些文件,但是自己不清楚这个文件到底是什么,那么请慎重打开,有可能这个就是病毒。
4、经常更新病毒库。电脑管家里面的病毒库一般来说是自动更新的,所以基本上来说不用管,但是如果不是自动的,大家请记得去更新病毒库。
5、不要安装太多的杀毒软件。杀毒软件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种病毒,所以大家不要安装太多,不然杀毒软件之间会冲突,杀毒软件运行太多,电脑也会很卡。
6、重要文件提前备份好。大家一定要有重要文件备份的好习惯,毕竟电脑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就坏了,这个时候备份的文件就能解决自己电脑坏的大麻烦了。

2.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通过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软盘;2、通过硬盘传染;3、通过光盘传播,因为光盘容量大,能存储海量的可执行文件;4、通过网络传播,这种方式扩散极快,能在很短时间内传遍网络上的机器。
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汪高拿正常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计算困搭机病毒的念岩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3.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文件拷贝、文件传送、文件执行等方式进行,文件拷贝与文件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文件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宏病毒通过Word、Excel调用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文件传播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此外,常见的还有硬盘、软盘、网络、光盘、BBS 。

资料拓展: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胡轮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能够快速蔓延,又轿漏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闭做烂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资料链接:网络文库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4.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软盘传播:通过移动存储没备来传播,这旅备些设备主要包括软盘、光盘、u盘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软盘是使用最广泛、移动最频繁的存储介质,因此也成了计算机病毒寄生的“温床”。以前,大多数计算机都是从这类途径感染病毒的。

(2)硬件设备传播: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有计算机的专用的ASIC芯片和硬盘等。由于带病毒的硬盘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颂敏使用、维修等,将干净的硬盘感染并再扩散。这种病毒虽然极少,但破坏力却极强,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检测手段来预防。

(3)网络传播:目前通过网络应用(如电子拆樱毁邮件、文件下载、网页浏览)进行传播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


(4)网络文件可以传播计算机病毒吗扩展阅读: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计算病毒最基本的特点。病毒的传染性是病毒赖以生存繁殖的条件,如果计算机病毒没有传播渠道,则其破坏性小,扩散而窄,难以造成大面积的流行。计算机病毒必须要“搭载”到计算机上才能感染系统,通常它们是附加到某个文件上。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文件复制、文件传送、文件执行等方式进行,文件复制与文件传送需要传输媒介,文件执行则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径(Word、Excel等宏病毒通过Word、Excel调用间接地执行),因此,病毒传播与文件传输媒体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有关资料报道,计算机病毒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那是由于计算机还未普及,所以,病毒造成的破坏和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还不是十分大。

5. 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什么传播

通过u盘/移动硬盘传播,通过邮件传播;通过网页传播;通过聊天工具和下载软件传播。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一种可执行没则代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复氏派制、相互感染和激活再生的特性。计算机病毒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它们可以迅速传播,并且通常难以根除。它们可以将自己附加到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从一个用户复制或传输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会随着文件一起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编译器插入计算机程序中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的一组计枯核棚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可以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并进行自我复制。

6.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有自己的传输模式和不同的传输路径。计算机本身的主要功能是它自己的复制和传播,这意味着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非常容易,通常可以交换数据的环境就可以进行病毒传播。有三种主要类型的计算机病毒传输方式:

(1)通过移动存储设备进行病毒传播:如U盘、CD、软盘、移动硬盘等都可以是传播病毒的路径,而且因为它们经常被移动和使用,所以它们更容易得到计算机病毒的青睐,成为计算机病毒的携带者。

(2)通过网络来传播:这里描述的网络方法也不同,网页、电子邮件、QQ、BBS等都可以是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的途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运行频率,计算机病毒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3)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弱点传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病毒利用应用系统和软件应用的不足传播出去因此这种途径也被划分在计算机病毒基本传播方式中。

(6)网络文件可以传播计算机病毒吗扩展阅读:

网络病毒特点:

(1)感染速度极快

单机运行条件下,病毒仅仅会经过软盘来由一台计算机感染到另一台,在整个网络系统中能够通过网络通讯平台来进行迅速的扩散。结合相关的测定结果,就PC网络正常运用情况下,若一台工作站存在病毒,会在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内感染几百台计算机设备。

(2)扩散面极广

在网络环境中,病毒的扩散速度很快,且扩散范围极广,会在很短时间内感染局域网之内的全部计算机,也可经过远程工作站来把病毒在短暂时间内快速传播至千里以外。

(3)传播形式多元化

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病毒主要是通过“工作站-服务器工作站”的基本途径来传播。然而,病毒传播形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4)无法彻底清除

若病毒存在于单机之上,可采取删除携带病毒的文件或低级格式化硬盘等方式来彻底清除掉病毒,若在整个网络环境中一台工作站无法彻底进行消毒处理,就乱姿纤会感染整个网络系统中的设备。

还有可册塌能一台工作站刚刚清除,瞬间就被另一台携带病毒的工作站感染。针对此类问题,只是对工作站开展相应的病毒查杀与清除,是无法彻底解决与清除掉病毒对整个网络系统所造成的哗仿危害。

7. 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一大可能途径是什么

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传播:1. 通过电子邮件附件;2. 通过运行可疑文件;3. 通过网络聊天室、新闻组或其他在线社区;4. 通过网络文件共享;5. 通过磁盘驱动器;6. 通过下载不安全的文件;7. 通过运行不可靠的应用程序;8. 通巧好皮过网站脚本;9. 通过计算机感染的USB驱动器;10. 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11. 通过恶意插孝差件或扩展;12. 通过移动设备;13. 通过虚拟环境;14. 通过恶意应用程序;15. 通过外部存储设备;16. 通过恶意广告;17. 通过社交工程攻击;18. 通过Wi-Fi或网络打印机;19. 通过浏览器中的恶意插件袜如;20. 通过系统软件漏洞;21. 通过下载恶意程序;22. 通过利用自动更新功能;23. 通过不安全的网络连接;24. 通过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