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什麼運動可以使身體協調
擴展閱讀
怎樣在圖片上加文字變黑 2025-05-15 06:37:43

什麼運動可以使身體協調

發布時間: 2023-01-19 06:09:14

㈠ 怎麼樣鍛煉身體協調能力

讓我們看一看影響協調能力發展的因素。 (一) 遺傳因素 協調能力與神經系統的功能水平關系極大,而神經系統的功能是不易受後天因素影響的,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這就是運動員協調能力個體差異很大的重要原因。例如,目前國內最好的籃球中鋒之一——王治郅 其父母年輕時均為優秀的運動員,父母的遺傳因素使得他具有良好的協調能力,為其在籃壇上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運動員個體其它運動素質的發展水平。動作速度、彈跳力、柔韌性等運動素質與協調能力關系密切,這些運動素質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完成動作時把握動作技術的空間、時間、節奏等特徵以及各部肌肉用力的協調配合。而這些都反映了協調能力的發展水平。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協調能力的發展要依賴於其它運動素質的發展與提高。 (三)運動技能的儲存數量。運動技能是條件發射的建立,運動員運動技能儲存的數量越多,越能順利地建立新的條件反射、掌握新的技術動作,從而可以表現出良好的協調能力。(四)運動員個性心理特徵。運動員的協調能力與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信心堅定、意志頑強等心理品質有直接關系,這些心理品質影響到協調能力的發展與提高。通過這些年是工作實踐也發現,凡是上述心理品質好的運動員,其訓練效果好、協調能力上升的快,從而使其競技能力得到新發展與提高。 最後,怎樣進行協調能力的訓練呢? (一) 協調能力訓練的主要手段 1, 不習慣的各種身體練習。在訓練中,我們主要採用後退跑接轉身跑、橫向交叉步跑等手段。 2, 反向(鏡面)完成動作。兩個隊員面對面站立,模仿對方動作。 3, 改變已習慣的動作、速度及節奏。 4, 以游戲的方式完成復雜的動作。 5, 要求「創造性」地改變完成動作的方式。如:在進行行進間上籃練習時增加內容,採用球繞身體一周或繞跨下後上籃。 6, 利用不習慣的組合使已掌握的動作更加復雜化的練習。 7, 改變動作的空間范圍。 8, 充分利用各種器械或自然環境條件做各種較復雜的練習。 9, 適時用信號或條件刺激物讓運動員做改變動作的練習等。 (二) 協調能力訓練的實施 1, 有針對性發展各種協調能力。在籃球項目上,要發展運動員能根據臨場變化,及時改變動作,組合運用的協調能力。 2,增加運動員運動技能的儲備發展協調能力。運動員運動技能儲備越多,就越有利於協調能力的發展,並為形成新的更復雜的協調能力創造條件。尤其對青少年籃球運動來說顯得更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增加運動員運動技能儲備的訓練中,要根據運動員的具體情況選擇哪些有利於促進協調能力發展的運動技能,並特別注意提高運動員的「空間感覺」,可讓運動員多做在運動的空間、時間和用力上不相同的練習;各種改變方向的跑、躲閃、轉身的練習;各種調整身體方位的練習;各種追逐性的游戲;以及對各種信號做出應答性的練習等 3,發展協調能力的訓練應與發展其它運動素質的訓練組合起來進行。在發展運動員運動素質的訓練過程中就包含有協調能力的訓練,但並不是運動素質發展了,就必然會提高協調能力,因為協調能力的一個重要反映,就在於將發展了的運動素質通過合理的技術充分發揮出來,並轉化為運動成績的提高。所以,要將運動素質的發展與協調能力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這就要明確哪些運動素質與協調能力關系密切,哪些訓練手段既有利於素質的發展又有利於協調能力的發展。一般地講,平衡能力、反應速度、彈跳力、動作速度、速度力量以及各關節的柔韌性等運動素質與協調能力關系密切;各種綜合性的練習、游戲以及其它球類運動等 4 是促使素質和協調能力同時發展的良好訓練手段。其中,平衡能力對協調能力的發展十分重要。平衡能力是指保持身體穩定姿勢的能力。提高平衡能力的主要手段有:選擇各種復雜的練習,讓運動員主觀感受到保持平衡的困難;採用先失去平衡而後又保持平衡的練習;採用旋轉後保持規定姿勢的練習;採用改變訓練環境或條件的練習,如改變訓練的地形、設置障礙物的練習等。4, 在籃球技、戰術訓練中注意發展運動員的協調能力,特別是發展專門技術的協調能力。

㈡ 哪些運動可以鍛煉協調性的

跳繩是身體協調性最好的運動項目,其次是跑步。
跳繩因為上肢要甩繩,下肢要跳繩,四肢及身體必須很好的配合,才能持續的完成。
跳繩雖然簡單,但要跳好,還是非常要難度的。
如果每天能,跳30分鍾左右的繩,半年下來可以行動敏捷,身輕如燕了。

㈢ 鍛煉小孩協調能力最好的運動

煉孩子身體的協調性具體方法驟如下:

1、 交叉拍腳,站好位置,彎曲左腿,抬到右腿前方,用右手拍打左腳,用左手拍打右腳。然後彎曲左腿,左腳抬到右腳,然後用右手拍打左腳,否則用左手拍打右腳。前面兩個,後面兩個。

㈣ 什麼運動可以提高手腳協調能力

  • 跳舞、跳繩可以提高手腳協調能力。

  • 跳舞可以使人的眼睛、耳朵、手腳並用,達到提高手腳協調的效果。

  • 跳繩:

  1. 跳繩是一項極佳的健體運動,能有效訓練個人的反應和耐力,有助保持個人體態健美與協調性,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2. 跳繩運動的裝備十分簡單,只需一條繩、輕便衣服及一雙舒適的運動鞋便可;此外,跳繩所需的場地也不大,無需租借特別場地,參與人數不限,可單獨一人或多人進行。除花樣跳繩外,也可按一定距離,邊搖繩邊跑向終點,比賽速度。

  3. 跳繩每小時消耗體內熱量約1000卡路里,並且使人心律維持在與慢跑大致相同的水平,不過它卻可以避免因跑步而產生的膝、踝關節疼痛的困擾。

㈤ 怎樣提高身體協調性

提高身體協調性的辦法有很多,比如拳擊運動,跳繩運動,但我認為跳繩是協調性的,最好運動,建議身體協調性差的人們,多練習一些跳繩的動作,身體的協調性會快速增加的,堅持鍛煉很關鍵

㈥ 有什麼簡單運動可以鍛煉身體協調性

跳繩是身體協調性最好的運動項目,其次是跑步。
跳繩因為上肢要甩繩,下肢要跳繩,四肢及身體必須很好的配合,才能持續的完成。
跳繩雖然簡單,但要跳好,還是非常要難度的。
如果每天能,跳30分鍾左右的繩,半年下來可以行動敏捷,身輕如燕了。

㈦ 協調性訓練30個動作

協調性訓練30個動作如下:


縱跳、前後跳、側跳、方形跳、轉向跳、跳躍轉向、側向交叉步、手腳反向動作、站蹲撐立、平衡步、樹式、向上抬手、上犬式、穿針引線、折回跑、停起練習、持球8字擺振。

站立拋接球、坐拋接球、拋球向前後跑向前接球、蹲互推、站立跳起互推、站蹲撐立接球、坐蹲立接球、翻滾接球等、陀螺翻滾、左腳內曲用右手碰、單雙跳、弓箭步跳、深蹲跳。


之後就是鍛煉身體使其有足夠的對反應作出的相應機能。再次就是練習反應神經。最後當然就是需要多方面適應各種情況。(因為只通過一種方式鍛煉反應是有局限性的,要知道人在習慣一種事務之後,對其的熟悉程度越高,下意識的成分就越高,這能提高該項目的能力,但是對於其它的應激的提高就會打折扣。比如,一個打乒乓球的,反應能力不一定比同樣反應能力下打羽毛球的,要知道運動習慣也會左右結果。)

經常鍛煉協調性有什麼好處

鍛煉身體協調性不僅增強體制,還讓你的人看上去更協調,更精神有氣質。平時我們打球跳舞時,能更流暢不容易受傷。是運動員,模特都要練的一項項目。

㈧ 協調性訓練動作有哪些

1、平衡步:提高身體平衡性以及四肢協調性。

起始姿勢抬起雙手至與肩同高;將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方的方式沿直線走;向前走,抬起後腿,然後暫停1秒,接著每條腿邁20步。

2、樹式:提高身體平衡性,強化小腿與軀干協調性

豎直站立,將足底放在對側大腿內側,保持腹部收緊,雙手成祈禱的姿勢,保持10~30秒換對側重復此動作。

3、向上抬手:提高肩部,胸部頸部背部整體協調性。

站立,手臂放與身體兩側,吸氣從兩側抬起你的手臂,伸直軀干繼續抬起手臂直至手臂位於頭部正上方。向上延展你的手臂且掌心相對,保持10~30秒。

4、上犬式:打開胸部,強化肩部腹部協調性,增肌後背柔韌性。

起始於低位平板支撐。向上抬起你的軀干且臉朝向前方。足背放在地面且伸直手臂,保持膝蓋和大腿抬離地面,保持這個動作10~15秒。

5、穿針引線:提高肩背部協調性。

起始於四足中立位,背部放平放鬆呼吸。一隻手臂從胸部下方穿過並向對側延展,同時旋轉手臂。接著換對側手臂,重復此動作30~50次。

㈨ 最簡單的什麼戶外運動可以增加身體的協調

最簡單的協調身體的戶外運動就是跳繩。而且跳繩在室內也可以。花式跳繩更能鍛煉身體的協調性。

㈩ 如何鍛煉孩子身體的協調性

1、單腳站立、另一隻不能碰到地面、站立的腳不能移動、身體盡量保持穩定、堅持1分鍾。

2、跳躍法,雙腳合並向前跳,落跳,接著向左跳,最後向右跳;跳完這樣一個動作後,雙腳站立的地方盡量是保持在開始的地方,重復20-30次。

3、轉向跳,雙腳合並,跳起的同時身體往左轉動180度落地站穩,再跳起身體向右轉動180度落地站穩,重復30次。

4、站擅,先站立,然後下頭,再雙手支地面,雙腳同時往後直,然後再收回雙腳,恢復站立姿勢。

5、跳繩練習,單腳跳繩,左右腳不停的替換,跳繩時要保持勻速,呼吸也要保持一定的節奏。

(10)什麼運動可以使身體協調擴展閱讀:

協調性訓練法之頻率愈是基層要愈高,當然,如果是兩公尺以上長人,動作仍不協調,頻率也要高。在准備期每星期之頻率以二到三次較佳,動作項目最少十項,每項動作最少練習三次到五次。

協調性訓練處方之安排,由於它是一種強化訓練,所以在准備期與鍛煉期中,必須打好基礎,在調整期與比賽期中,就沒有專項的協調性訓練了。在處方安排上,可依據上述訓練法所列的二十個項目,再加上教練另編項目來操作。強度以70%,頻率以每星期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