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可以如何形容
擴展閱讀
可以馴化動物原始人游戲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圖片 2025-05-18 03:53:44

可以如何形容

發布時間: 2022-02-21 02:05:12

⑴ 人,到底可以怎樣形容

古人早有說過:「日久見人心」。這個人如何,聽別人說的只能是做一個參考,實際如何還是要相處過才知道!「未可全拋一片心」大概就是怕遇人不淑而來的吧!!

⑵ 「詩」可以用怎樣的形容詞來形容的

  1. 意境深遠,意味深長,豪放大氣,大氣磅礴。美輪美奐,如夢似幻,渾然天成,深情,凄苦,悲涼,柔美,柔和,婉轉等。

  2. 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

  3. 中國古書名,《詩經》的簡稱。

⑶ 政府可以如何形容

皇上身邊的丫鬟,哈哈

⑷ 女人十幾歲可以用豆蔻年華形容,那二十、三十和四十分別可以怎麼形容

十三四歲——豆蔻年華

出處:唐代詩人杜牧的著名的七言絕句《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十五歲——及笄之年

出處:《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發簪)貫之。

十六歲——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出處:唐代詩人李群玉《醉後贈馮姬》「桂影淺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二十歲——桃李年華

出處:明代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二十四歲——花信年華

出處:宋代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花信,開花時期。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

三十歲——而立之年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四十歲——不惑之年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可以如何形容擴展閱讀:

古代對女子年齡的其它稱謂:

二~三歲稱孩提;七歲稱髫年;幼年泛稱總角;十歲以下稱黃口;十二歲稱金釵之年;出嫁稱梅之年;三十歲稱半老徐娘。

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40歲稱不惑,50歲稱知天命,60歲稱耳順,70歲稱古稀,80歲稱杖朝,90歲稱合耄耋,100歲稱樂期頤。

參考資料:

新華網——在古代,你的年齡怎麼說

新華網——古代對女子各年齡的稱謂

⑸ 擅長可以如何形容

非常擅長
專門擅長
最擅長
很擅長
不擅長
特別擅長

⑹ 能力如何形容

超強的能力

⑺ 山可以怎樣形容

風光秀麗,山清水秀,依山傍水,山高林密,崇山峻嶺,湖光山色,
不可阻擋,驚濤駭浪,
表明山上長滿樹木,河水或湖水清秀;「依山傍水」,形容地理位置好,後面依靠山嶺,旁邊還有河流。表現山脈連綿或山峰險峻的樣子,如「山高密」,形容山勢很高,樹木很密;「崇山峻嶺」,形容山嶺很高、很陡。表現水域的美景,如「湖光山色」,形容湖水與周圍的山林很協調;第四組4個詞語主要形容水勢.洶涌,不可阻擋。如「驚濤駭浪」,形容波濤翻滾,令人心驚膽戰

⑻ 可以怎麼形容元曲

1、民間性。元曲是人民群眾的戲曲,與聖殿神曲、宮廷詩劇不同,它是市民和農人的藝術;
2、廣泛性。元曲題材極為廣泛,絕不局限於朝政權位、貴胄家事之類,涉及士農工商,婦幼老弱各種人間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種社會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態掩蓋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樣而復雜,既是現實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間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劇,也有大喜劇,悲與喜相互轉換、涵融,追求團圓結局;
6、藝術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藝術硬功將歌、話、舞、斗緊密結合,虛擬與實演相生,形態與神理兼備。

元曲是元朝文學的主流。蒙古人統一中國後,給漢人以殘酷的 和非常不平等的待遇,形成長期劇烈的民族沖突,他們破壞了 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化制度,從前看作是上品的讀書儒生,這時
卻下降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了,這使得中國的學術思想淪入了黑暗時期,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卻是一個重 要的時期,前人所認為卑不足道的民間文學,大大地發展起來 ,代替了正統文學的地位,而放出了異樣的光彩,這一新興的文學,正是大眾所欣賞的曲子與歌劇。

所謂元曲,實包含兩個部份:一是散曲,一是雜劇。散曲可以說是元代的新體詩,雜劇是元代的歌劇;散曲可以獨立,同時又是構成元代歌劇的主要部份;雙方關系非常密切,但它們卻各有詩的與戲劇的獨立生命。曲是詞的替身,無論從音樂的基礎或是形式的構造上,都是從詞演化出來的,詞本起於民間,流傳於歌女伶工之口,既便於書寫情懷,又宜於歌唱,原是一種通俗文學。他們在舊的歌曲中求變化,在新起於民間的小調中求資料,接著有樂師來正譜,文人來修辭,後來作者漸多,曲調日富,漸漸的形成一種與詞不同的的體裁,而成為一種繼詞而起的便於歌唱的新興文學了。大凡一種新文學體裁的發展,都是由簡而繁,由不規則而規則,散曲中最先產生的是小令,由小令而變成合調,在變而為套曲,小令就是民間流行的小調,經過文學的陶冶,變成為曲中的小令;由小令合調再進一步,將曲的形式再擴大其組織的,是謂套曲,通稱為套數,亦名散套,也有稱為大令的。
由元曲作品精神的發展來看,大略可分為前後兩期。這兩期的界限正當元人統一中國不久的時代。前期的作品,比較鮮明的表現著曲中特有的民間文學的通俗性、口語化,以及北方民歌中所表現的直率爽朗的精神與質朴自然的情致,宋亡之後,由於南北文學的合流,在後期的作品裡,漸漸的離開民間文學的精神,在修辭和表現方面,注重含蓄琢練的手法,而步入於雅正典麗的階段。因此,前期作品中高遠的意境,清新的語言,潑刺的精神,到了後期便漸漸的減少了。我們讀了關漢卿、馬致遠諸家之作,再讀張可久、喬吉之作,這一種演變的狀態,是非常明顯的。

⑼ 狐狸可以怎樣形容

狐狸可以用狡猾來形容。

狡猾 [ jiǎo huá ]

詭計多端,不可信任。

詳細釋義

1、詭詐刁鑽。亦指詭詐刁鑽之人。

魯迅 《吶喊·狂人日記》:「獅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2、機靈。

老舍 《自傳》:「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

3、指情意深厚。

(9)可以如何形容擴展閱讀

近義詞

一、奸刁 [ jiān diāo ]

亦作「奸刁」。狡詐。

葉聖陶 《倪煥之》六:「『這可不盡然,』 冰如 不覺搖頭。『質朴的底里藏著奸刁,平安的背後伏著紛擾,將來你會看出。』」

二、刁滑 [ diāo huá ]

釋義

狡猾。

茅盾 《子夜》十一:「她打算用點手段從這刁滑小夥子的心裡挖出真話來。」

三、陰險 [ yīn xiǎn ]

表面和善,內心險惡。

茅盾 《一個女性》三:「人們既使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無邪氣,卻也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陰險鬼祟。」

四、狡詐 [ jiǎo zhà ]

狡猾奸詐。

巴金 《秋》四七:「他不知道狡詐,他更不懂權變。」

五、奸詐 [ jiān zhà ]

亦作「奸詐」。虛偽詭詐。

馮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 宮少尼 ﹞前幾年在外面跟從 王柬芝 的經驗,使他更明白表兄是個奸詐的人。」

⑽ 生活方式可以怎麼形容

形容生活方式的詞語
(1)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
(2)聲色犬馬的生活方式
(3)露宿街頭的生活方式
(4)隱居草野的生活方式
(5)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