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反導系統最少可以把核導彈攔截在幾米之外
反導一般最有效的就是「中段」。
由於彈道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要經歷三個飛行階段:即初始段、中段和末段。目前反導主要側重於中段和末端反導。
攔截在幾米的距離來說不現實,因為核彈的空爆殺傷效果最好,一半在空中幾百米的距離。
以末端反導為例,攔截距離基本都在萬米高空,這樣攔截到導彈才能夠減少威脅。
「愛國者-3」反導系統主要負責攔截1.5-2萬米高度的來襲導彈。與其相當的還有俄羅斯的S300、S400 ,法國的紫苑防空導彈,美國標准3海基防空反導系統。
和彈的威力:
百萬噸級的核武器空爆發生在超大級的現代化大都市會是個什麼情景:
最初幾秒的強烈光輻射和貫穿核幅射讓6.3公里內與炸點直視范圍內的暴露人群立即死亡,五光十色的鏡面玻璃牆圍的反射作用會讓躲藏在大樓背面的人們在光輻射下暴露無余,無數建築在高溫下開始起火燃燒;接踵而至的沖擊波將所有玻璃幕牆會化為無數的玻璃霰彈橫掃大街小巷,滿載汽油的上百萬輛汽車帶著烈焰飛到數個街區外傳播火種。
核爆炸引發的火災以及摩天大樓倒塌,它造成的傷亡可能會超過核爆本身。除此之外還有核武器的第四種殺傷效應——放射性沾染,在一切結束之後,它還要糾纏數年,其殺傷范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風力風向等氣象因素,更取決於事後消洗作業和醫療救護工作的效率。
當然大城市不光是放大核彈的二次效應,它也不是沒有好處:地鐵里的人群的生存概率很高,鋼筋水泥的森林對遮擋光輻射和減弱沖擊波作用不小,稍微厚實點的磚牆或幾十厘米厚的土層便能擋住致命的貫穿核輻射,迷宮般的建築讓救護人員消洗放射性沾染爭取了時間。
在爆炸當量為100萬噸級或更大威力的核爆炸中,核塵埃將升入同溫層,抵達29公里的高空。核爆炸產生的塵埃究竟能上升多高取決於核彈的大小。
一顆當量為100萬噸級的核彈爆炸,能炸出一個直徑為數百碼的坑,拋出的碎石達幾百萬噸,其中1萬至3萬噸極小的核塵埃微粒將上升到同溫層。
2. 中國現在的反導彈系統能不能攔截美國的核彈
能,特別是二炮基地,美國人視之為心腹大患,可以攔截50千米一下的任何導彈,還具有一定的攻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