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可以無限制發射導彈的系統
擴展閱讀
車漆掉塊可以貼上圖片嗎 2025-05-16 05:56:44
不用網可以玩的沙盒游戲 2025-05-16 05:56:43

可以無限制發射導彈的系統

發布時間: 2023-05-12 05:19:36

A. 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是什麼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

TMD計劃是美國總統柯林頓於1993年提出的,其前提是認為冷戰後"戰區彈道導彈"在第三世界國家中迅御談速擴散,並已成為美國前沿部隊及海外盟友面臨的主要威脅。美國認為,所有威脅不到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都屬於"戰區彈道導彈",只有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才是"戰略彈道導彈"。因此,TMD是相對於防禦"戰略彈道導彈"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而言的。TMD與NMD共同構成了美國"彈道導彈防禦"(BMD)構想的兩大內容,其開發工作由美國國防部彈道導彈防禦局具體負責。

"戰區"是指"美國本土以外,由一個聯合司令部和專門司令部管轄的地區"。因此,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是"用於保護美國本土以外一個戰區免遭近程、中程或遠程彈道導彈攻擊的武器系統"。

美國軍方對於戰區導彈的防衛有三種主要策略:一是在來襲導彈發射前偵察到並將其摧毀;二是在來襲導彈發射升空時將其摧毀;三是在來襲導彈飛行途中或重回大氣層時予以攔截摧毀。

TMD的設想由低層防禦和高層防禦兩部分組成。低層防禦設想包括"愛國者-3"(PAC-3)、"擴大的中程防空系統"(MEADS)、"海軍區域防禦"(NAD)系統,高層防禦設想包括陸軍"戰區高空區域防禦"(THAAD)系統、"海軍戰區防禦體系"(NTW)、空軍"助推段防禦"(BPI)。其中,"愛國者-3"、"海軍區域防禦"系統、"陸軍"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海軍戰區防禦體系"構成TMD的核心和重點開發項目。

PAC-3導彈

PAC-3是愛國者系統的最新型號,是一種集團軍和軍級機動防空系統,可發射多枚導彈同時推毀距離不等的目標。愛國者系統因在海灣戰爭中表現突出而聞名。PAC-3系統將於2001年完全升級為低層彈道導彈防禦(BMD)體系,其任務是為部隊和固定設施提供保護,抵禦近、中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固定翼或旋轉翼飛機等的攻擊。在設計上,要求PAC-3便於在世界各地部署和能用C-17或C-5飛機運輸。鎮遲碰

PAC-3由3種配置組成,均為升級產品。為了盡快給部隊提供導彈防禦手段,兩種原始的配置已於1995-1996年期間部署。第3種配置於2001年實施部署。其最終配置將全部采旦山用改型系統部件。升級後的地面雷達在其多功能、低空、威脅探測與識別等能力方面均得到提高。目標進入地球大氣層後,新型的PAC-3導彈採用猛烈撞擊的方式將其摧毀,這就是所謂稠密大氣層撞擊殺傷截擊。PAC-3的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比早期產品有了更好的改進,操作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PAC-3的發射裝置主要由地面雷達設備、截擊控制站和8部導彈發射設備組成。

海軍區域戰區彈道導彈防禦(TBMD)

海軍區域戰區彈道導彈防禦計劃涉及裝備標准導彈的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將對宙斯盾武器系統進行改進,使其能用AN/SPY-1雷達探測、跟蹤戰區彈道導彈,並用SM-2BlocKⅣA導彈將其攔截。SM-2Block ⅣA導彈由SM-2BlocⅣ導彈改進而來,增加了一個紅外導引頭,改進了戰斗部、自動駕駛儀和引信,使其能攔截戰區彈道導彈。這一計劃包括宙斯盾探測戰區彈道導彈能力的驗證。目前還計劃研製用戶作戰評估系統(UOES),以使早期參戰單位能進行試驗,並在國家緊急情況下提供有限的大氣層內防禦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

THAAD系統

THAAD的研製工作啟動於1992年,陸軍定於2007年部署。THAAD是TMD中關鍵性的一節。THAAD主要用來阻截遠程戰區級彈道導彈,THAAD的目標是要在遠處高空將導彈擊落,這樣,就可以增加防範戰區彈道導彈威脅的能力,尤其是對一些有較大殺傷力的武器,可以在遠處和高空就把它們擊落,以防後患。

THAAD系統具有攔截戰區彈道導彈所需的齊射能力。為在更高的高空和更遠的距離摧毀攜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威脅,以保證需要的防禦水平,齊射能力是必要的。

THAAD項目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用戶作戰評估系統(UOES)。該系統能對系統作戰性能進行早期評估,並在國家緊急情況下提供有限的大氣層內防禦能力。

THAAD的導彈部分由攔截導彈、托板裝運發射系統和戰斗管理/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組成。攔截導彈是命中-殺傷飛行器,它採用最新的制導、控制和殺傷飛行器技術。托板裝運發射系統使導彈發射箱、控制和發射執行平台能便於運輸,戰斗管理/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由執行THAAD任務所需的通信和數據系統組成。THAAD的戰斗管理/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還提供與戰區防空指揮和控制系統連接的通用介面,以及與THAAD雷達連接的介面。

THAAD雷達能滿足能力更強的寬域防禦雷達的迫切需求。作為THAAD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THAAD雷達提供監視和火控支援,並向愛國者導彈一類低層防禦系統提供提示。THAAD雷達利用現有的雷達技術實現期望的功能:威脅攻擊預警,威脅類型識別,攔截導彈火控,外部感測器提示,發射和彈著點判斷。特別是,THAAD雷達將具有區分戰術彈道導彈類型的能力,並能在攔截後進行殺傷評估。THAAD雷達將進行一系列綜合性能試驗,為THAAD項目進入里程碑2作準備。THAAD雷達的研製成果將成為國家導彈防禦-地基雷達(NMD-GBR)的雷達技術驗證機的基礎。

B. 中國防禦系統叫什麼

全稱中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Chinese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 。

名稱解釋陸基:武器以陸上基地或平台為常規出發基地。

中段:彈道導彈發射升空以後納孫在大氣層外的飛行階段。

反導:利用雷達和導彈系統,發射防禦導彈擊落來襲的彈道導彈。

命名原因是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的平可夫認為: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簡稱NMD,依據這樣的命名規則,中國國家導彈握茄乎防禦系統,應該稱作CNMD。

(2)可以無限制發射導彈的系統擴展閱讀:

中國的導彈防禦系統簡稱「CNMD」,已經面世的有紅旗-16C和紅旗-19攔截導彈,主要作用都是攔截敵方發射的導彈,也就是防禦導彈的作用,攔截導彈的速度必須達到5馬赫以上,在遙遠的距離外准確擊中體積很小的戰略導彈,這是非常困難的。

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比起中國來說略勝一籌,畢竟起步比中國要早,而且底蘊也是非常強大,多年來,美國砸出數萬億美元建立全球導彈防禦系統,技術實力不容小覷。

當然這些攔截導彈系統,對於一般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當然是可以攔截的,如果換做洲際彈道導彈,沒有人敢保證可以100%攔截,普通的攔截導彈可以在艦艇上使用,陸基當然也是最常見的。

C. CNMD是什麼意思

加拿大《帶孝答漢和防務評論》的平可夫認為: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簡稱NMD,依據這樣的命名規則,中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應該稱作CNMD。

中慎悉國:1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回答記者提問時稱:「1月11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蠢慧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此次試驗不產生滯留空間軌道的碎片,不會對在軌航天器安全構成威脅。

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與中國一貫奉行的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是一致的。中國在反導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

名稱解釋

陸基:武器以陸上基地或平台為常規出發基地。

中段:彈道導彈發射升空以後在大氣層外的飛行階段。

反導:利用雷達和導彈系統,發射防禦導彈擊落來襲的彈道導彈。

D. 俄羅斯擁有的無限射程核動力巡航導彈有多恐怖

北京時間3月1日17時,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了本次任期里的最後一次國情咨文。在這場創紀錄的、長達近兩小時的國情咨文中,普京總結了俄羅斯過去幾年在內政、外交和國防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其中對俄羅斯軍力的闡述,尤其是宣布俄成功試驗"無敵的"新型核導彈,最吸引眼球。
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宣稱,俄羅斯已經擁有型枯了一種射程無限的核動力巡航導彈。並在模擬畫面中展示了,導彈從莫斯科附殲租薯近起飛,然後從大西洋一路南下,繞過南美洲,最後擊中夏威夷的不可思議的飛行路線。
其實,普京展示的畫面,在歷史上,有過相應的對照。1957年,美國核能委員會選中勞倫斯國家實驗室,研製通過直接利用核反應堆的熱能驅動沖壓式噴氣發動機的可能性。當時被稱為"冥王星計劃"。"冥王星"項目的最終產品預計是一種巡航導彈,達到巡航高度後,核反應堆將達到臨界點。由於採用核動力氏者,它擁有近乎無限的射程,這種導彈可以在大洋上空繞圈飛行,直到接到命令開始攻擊。它可以攜帶多個核彈頭,陸續攻擊多個目標,就像一架無人轟炸機。在將所有彈頭發射出去後,這枚導彈將繼續飛行幾個星期,利用其低空飛行產生的音爆和反應堆的核輻射繼續製造破壞。在它最終失去動力後,導彈將會墜落,其反應堆中的核物質將會泄露出來,形成放射性沾染。當時經測算,該發動機工作5分鍾,就能製造不亞於一場核泄漏事故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所以,"冥王星計劃"後來也走到了盡頭。
俄羅斯新型「匕首」導彈系統將提升俄羅斯空天軍應對侵略的能力,可以威懾潛在敵人採取貿然行動射程幾乎無限,在超音速飛行的最後階段使用全天候導引頭可以確保在任何時間打擊目標的准確性和選擇性。高速導彈載機能在短短幾分鍾內將「匕首」導彈系統送到投彈地區。另外,導彈的機動性超過聲速數倍,可以保障導彈突破所有現役的或正在研製中的防空和反導防禦系統俄羅斯研製出核動力巡航導彈,或將改變格局

E. 俄羅斯「白楊」—M導彈系統有什麼樣的優勢

「白楊」—M導彈系統之所以引起世人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它所擁有的戰術技術性能優勢。該導彈為單彈頭式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採用多種制導方式,是一種3級固體燃料導彈,即可機動發射,也可固定發射。

該導彈長(帶戰斗部時)22.7米,直徑1.95米,導彈發射重量47.2噸,投擲重1200千克,飛行距離超過10000米,核裝葯的准確當量雖未公布,但根據某些信息可以確定,彈頭爆炸當量約為碧陸銀55萬噸,命中精度小於90米。

但並不完全是上述這些指標使「白楊」—M導彈系統成為現代化的武器系統,其主要優勢是它在穿越敵方反導彈防禦體系時的飛行和作戰穩定性能。首次使用的3台巡航固體燃料發動機功率強大,這不僅可增加導彈戰斗部的重量,也可使導彈能夠比其它俄制導彈以更快的速度飛行,大大縮減導彈在軌跡主動段中的時間和高度,同時,數十台輔助發動機、操縱儀表和設備使這種快速飛行很難被敵方預料到,從而極大地提高克服敵各種反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

雖然,在所有的「白楊」—M導彈試射中美國的偵察衛星都極力悔宴進行跟蹤,但據俄專家估計,美國人至今也不明白,該導彈是如何「跳過「美電子監測儀器監督系統的。即使美國人事先也接到了這一導彈系統的戰術技術性能參數,但他們也未搞清這一問題。看來,俄在新型武器系統中專用技術的使用不僅僅限於導彈的重量和體積指標上。

「白楊」—M導彈上安裝有準確的引導和控制系統,由於在這一系統中採用了新技術,「白楊」—M導彈的核武殺傷因素極為穩定,導彈完全沒有對電磁脈沖的敏感性,可以毫無問悉含題地發射、飛行並最終擊中地球另一端的目標。

「白楊」—M導彈系統又一個突出的性能是它可以與任何發射裝置進行統一配套。該系統可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無需專門建立新的發射裝置,該導彈完全可與現有的作戰指揮和通信系統兼容匹配,這可使導彈系統裝備部隊的費用減少一半以上。據稱,接納這一新型武器系統,只需在發射井中安裝30%的新設備,其餘的稍加改裝即可。

俄羅斯計劃在21世紀初的前10年內部署300~350枚「白楊」—M導彈系統,其中井式發射的90枚導彈將部署在改造後的PC-18(SS-19)導彈發射井中。

F. 阿斯洛克發射裝置可以發射魚叉反艦導彈和標准防空導彈嗎

美軍現役的MK41發射系統是一種通用的垂直發射系統,可以裝載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和標准防空導彈段肆,但魚叉反艦導彈不行。
早期的MK10或MK26也可發射「扮悔標准2」防空導彈、小獵犬中程艦空導彈、黃銅騎士遠程防空導彈(可裝載握缺轎核彈頭)、「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等。裝備於長灘級、萊希級、班布里奇級、貝爾納普級、特魯克頓級等核動力巡洋艦,及一些70-80年代的美國戰艦上。
但同樣不能發射魚叉。

G. 無限火力系統【主戰坦克火力系統的發展】

在21世紀高技術戰爭中,不論出現什麼新式武器,戰爭形式如何變化,集火力、機動、防護和指揮控制於一體的主戰坦克,仍然是地面戰爭的主要突擊兵器,是奪取地面戰爭最後勝利和鞏固戰鬥成果的核心力量。主戰坦克作為陸軍的主戰裝備和常規威懾力量,具有其他武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宏仿嘩,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主戰坦克的研究和發展。
主戰坦克最大的優勢是具有強大的火力,主要用於對付敵人的裝甲目標,摧毀敵方用鋼筋水泥構築的碉堡和工事。至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那更是不在話下。本文對現代主戰坦克的火力情況和未來主戰坦克的火力系統的發展進行簡要的評述。

現代主戰坦克火力的基本特點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裝備部隊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如德國的"豹"2、美國的M1、法國的"勒克萊爾"、日本的90式、英國的"挑戰者"2及俄羅斯的T-90等主戰坦克,代表了現代主戰坦克的先進水平,這些主戰坦克火力的基本特點是:

(一)火力強大
⒈採用大口徑坦克炮
增加火炮口徑是提高火炮威力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可以提高穿甲動能和破甲威力。西方國家坦克的火炮口徑,從戰後第一代、第二代的90mm、105mm,直到目前裝備的蔽行第三代主戰坦克,火炮口徑增大到120mm;俄羅斯(前蘇聯)的坦克炮,則從100mm、115mm,直到目前裝備的第三代主戰坦克,火炮口徑增加到125mm,而且還可以發射炮射導彈。
為了提高火炮的炮膛壓力,增加炮彈的初速和直射距離,延長炮管壽命,現代先進坦克炮的製造採用了許多先進的材料和加工工藝,如採用電渣重溶鋼製造炮管、在炮膛內表面進行鍍鉻處理及採用身管自緊工藝製造的炮管等。一些國家還通過增加火炮身管長度來提高初速,進一步提高火炮威力。如德國"豹"2主戰坦克火炮身管長由44倍口徑增至55倍口徑。
除了英國採用線膛炮外,其餘國家都採用滑膛炮。滑膛炮的主要優點是工藝性好,壽命比較長,在相同炮膛壓力下,能獲得比較高的彈丸初速。英國堅持採用線膛炮的原因,可能是考慮到本國坦克標准化及其火炮技術的繼承和發展問題。
下面簡要介紹兩種典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火炮情況:
●"豹"2主戰坦克的120mm滑膛炮,是由德國著名的軍火公司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於1979年正式定型,定名為Rh120型120mm滑膛炮。該炮在性能、結構和工藝等方面都堪稱"世界一流"。因此,美國的M1A1、日本的90式主戰坦克也採用這種滑膛炮。其主要特點是:結構緊湊合理,膛壓高,葯室容積小,身管外部具有熱防護套和炮膛抽煙裝置;材料和工藝性好,炮管為重型軍用裝備專用的鎳鉻鉬真空冶煉重溶鋼、冷拉整體無縫鋼管,並採用液壓自緊,炮管內表面採用鍍鉻工藝,一個炮管可發射穿甲彈650發以上;威力大,"豹"2主戰坦克的120mm滑膛炮發射現裝備的DM23穿甲彈時,其炮口動能達到10MJ,在1300m距離上可擊穿510mm厚的均質鋼裝甲。當使用第三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DM33和新研製的DM53穿大配甲彈時,其穿甲威力將更加強大。
●俄羅斯T-90主戰坦克125mm火炮,是世界上現裝備主戰坦克口徑最大的火炮。該炮整體性能先進:通過駐退機對稱布置、縮短炮尾部分和增加後座部分的導向軌道等多種技術措施,使火炮的射擊精度大大提高;採用前抽式火炮身管,縮短了更換炮管的時間;配置熱護套和抽煙裝置;火炮身管壽命高達700發~750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發射現裝備的3BБM17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為1700m/s,能在2km距離上擊穿460mm厚的均質鋼裝甲。T-90主戰坦克125mm火炮最大的特點是能夠發射炮射導彈。炮射導彈型號為9M119,最大射程5km,最佳攻擊距離為4km,最大破甲厚度為700mm。改進後的T-90主戰坦克125mm火炮,可發射新研製的9M119M炮射導彈。該彈配用串聯空心裝葯戰斗部,用於對付披掛爆炸式反應裝甲的坦克。
⒉裝備高毀傷能力的動能穿甲彈和化學能彈
現代先進主戰坦克都配用了高毀傷能力的動能彈和化學能彈。動能彈主要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化學能彈包括破甲彈、殺傷爆破榴彈和多用途彈等。第三代主戰坦克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長徑比最大達到30,彈芯材料採用高密度鎢合金或貧鈾合金,最大速度1800m/s左右。在2000m距離上,對均質鋼裝甲的垂直穿甲厚度達到450mm以上。而美國1992年服役的M829E2新型穿甲彈,其穿甲厚度已經達到700mm。第三代主戰坦克配用的破甲彈通過不斷改進,威力大大提高。俄羅斯的T-90主戰坦克配用的破甲彈,採用三級串聯的空心裝葯,其侵徹力達750mm,可擊毀裝有附加反應裝甲的坦克。西方國家主戰坦克配用的多用途彈,既能對付裝甲目標,也能對付非裝甲目標,破甲威力大,殺傷能力強。

(二)具有很高的射擊命中率
要保證主戰坦克的火力在各種氣候條件、各種地形環境及白天、黑夜的情況下,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實現"穩、准、狠"的對敵打擊,就必須對火炮進行精確控制,裝備性能先進的火力控制系統。現代先進主戰坦克普遍裝備了先進的指揮儀式火力控制系統。該系統主要由彈道計算機、與彈道參數有關的各種感測器、激光測距機、晝夜觀察瞄準裝置、火炮雙向穩定系統及控制顯示裝置等組成。採用"獵-殲"工作方式,車長使用周視瞄準裝置對目標進行搜索、觀察、探測和監視,可快速准確向炮長指示目標,下達射擊指令;如果需要,車長可超越炮長進行射擊。目前,指揮儀式火力控制系統性能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例如,炮長/車長從其觀察瞄準裝置發現目標到火炮擊發的時間(反應時間)最長不超過10s。坦克靜止對固定目標的射擊幾乎是百發百中;在2000m距離上,坦克行進間對活動目標的首發射擊命中率已經達到85%。隨著夜視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主戰坦克的夜間作戰能力大大加強,炮長/車長使用的晝夜合一熱成像瞄準儀的目標識別距離達到3000m。

未來主戰坦克火力系統的發展趨勢

未來主戰坦克火力系統發展總的趨勢是,向大威力、遠射程、全天候和精確命中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口徑火炮:一種有效的過渡性武器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英、法、德等國軍事專家組成的技術工作組,對未來主戰坦克防護技術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最後得出結論:隨著裝甲防護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新一代主戰坦克火炮的炮口動能必須達到18MJ,即比現役主戰坦克的120mm或125mm火炮炮口動能提高一倍左右,其穿甲威力至少應在850mm以上,才能有效地對付未來主戰坦克。要達到這個目標,通過改造現役主戰坦克的120mm或125mm火炮已難以達到,必須採取新的技術途徑和措施。其中,繼續增大火炮口徑,是大幅度提高主戰坦克火炮炮口動能、提高主戰坦克火力威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上述四國於1990年5月簽署了未來坦克火炮合作計劃諒解備忘錄,將未來主戰坦克火炮口徑確定為140mm。目前,研製和試驗成功140mm大口徑火炮的有美、英、法、德、瑞士和以色列等國。一旦需要,它們能很快投入生產和裝備使用。140mm火炮比現裝備的120mm火炮的威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穿甲彈的初速由1650m/s提高到1800m/s,炮口動能由9.5MJ提高到18MJ,穿甲能力(對均質裝甲)由600mm左右提高到1000mm。但是,帶來的問題是彈重和彈長也成倍增加,彈重由19kg增加到38kg,彈長由884mm增加到1500mm。致使車輛的體積和重量增加,攜帶的彈葯數量減少,所以上述國家並沒有把140mm火炮裝備在第三代主戰坦克上實際使用。針對西方國家140mm坦克火炮的發展,俄羅斯研製成功了135mm坦克火炮。140mm/135mm火炮的研製成功,代表了一個國家常規火炮技術發展水平,是一種威懾對抗力量。在新概念坦克武器(如電磁炮、電熱化學炮、激光及粒子束武器等)研製成功以前,可作為新型主戰坦克武器的一種應急和過渡性方案。

(二)電磁炮:一道難以破解的難題
現有的常規坦克炮是以火葯的化學能作為推進炮彈的能源,其火炮的熱效率只有32%左右,通常認為彈丸的初速2000m/s是極限。為了克服這一障礙,繼續提高初速,增加炮口動能,滿足未來反坦克的要求,國外特別是美國一直在努力發展電炮。其中,電磁炮利用電磁效應原理,以電磁力推動彈丸加速前進,無需推進劑,有利於突破常規火炮的初速極限,大幅度提高炮口動能。1988年,美國用實驗性的電磁炮發射質量為1.08kg的彈丸,初速達到3400m/s。但是,電磁炮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從現有的技術水平來說,發射1枚具有9MJ動能的彈丸,需要30MJ左右的電能,其電源裝置將重達10t以上�而且還要考慮發射次發彈需要的儲能裝置,這是坦克無法承受的負擔。另外,要有效地對付未來主戰坦克,電磁炮電流強度必須達到200MA�這么高的電流,若採用導軌炮,會使導軌造成嚴重的燒蝕;若採用線圈炮,因採用非接觸加速方法,雖無嚴重磨損問題,但適時控制各線圈電流�驅動線圈輸入電流要與彈丸運動保持同步�技術復雜,費用頗高。同時,能傳輸MA級電流的超強電流導線,也要依賴超導技術的突破才能生產出來。綜上所述,電磁炮雖然是未來主戰坦克武器的一種理想方案,但由於諸多技術難題尚未解決,因此,電磁炮在主戰坦克的實際應用,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三)電熱化學炮:提高火力的一條途徑
電熱化學炮是將電熱炮與化學能炮原理相結合的新型火炮。以電能在等離子發生器中形成等離子體,進入液體推進劑中後產生分子量很小的推進氣體,推動彈丸加速前進。電熱化學炮的主要特點是:利用電能與化學能的綜合能量發射彈丸,需要的電能比電磁炮減少80%左右,從而大大減少電源裝置的體積和重量;由於採用的液體推進劑的氣體分子量小於常規火葯推進劑的氣體分子量,因而消耗於內彈道的動能減少,提高了火炮的熱效率。電熱化學炮的初速可達2700m/s以上;電熱化學炮和彈丸結構,可在現有常規火炮和彈丸的基礎上改進。
因此,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英、法、德等國都十分重視電熱化學炮的研究和發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德國1999年研製成功120mm固體發射葯電熱化學炮,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提高到2l00m/s,炮口動能達到l4MJ。這些國家把電熱化學炮作為未來主戰坦克/未來戰斗系統最有發展應用前景的武器之一。

(四)發展高毀傷、精確制導和遠射程彈葯
主戰坦克彈葯的發展趨勢,一是提高彈葯的毀傷能力;二是發展精確制導彈葯;三是增強彈葯遠距離的打擊能力。
●通過加長彈芯,增大長徑比,改進彈芯材料與結構等措施,提高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威力;針對坦克的附加反應裝甲,發展具有串聯戰斗部的新型破甲彈,該彈可首先擊毀附加反應裝甲,再侵徹主裝甲;針對攜帶反坦克導彈的武裝直升機對坦克頂部的威脅,研製打直升機的新型榴彈。
●研製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利用導彈高速度和高硬度彈芯來擊穿裝甲具有明顯效果,同時擴大了射程。如美研製了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L0SAT�,激光制導、速度1500m/s、射程5000m。
●發展制導炮彈對付武裝直升機。未來地面戰爭中,攜帶精確制導反坦克導彈的武裝直升機,對坦克裝甲車輛構成了十分嚴重的威脅。因此,各國都非常重視發展用於對付武裝直升機的制導炮彈,提高主戰坦克對武裝直升機的作戰能力。如德國和英國研製的用120mm坦克炮發射的制導炮彈,能自動跟蹤目標,可對付4km以外的裝甲目標和武裝直升機。美國研製供Ml坦克炮發射的"靈巧"炮彈,"發射後不用管",靠自鍛破片攻擊頂部裝甲和直升機。
●配置炮射導彈,提高火炮威力,擴大戰斗射程。炮射導彈的主要優點是:遠距離作戰仍然具有很高的命中率和擊毀率,彌補了常規炮彈的不足。同時,炮射導彈還具有對付武裝直升機的能力,從而增強了坦克的自身防空能力。此外,炮射導彈與普通導彈相比,在彈徑相當的情況下具有重量輕、速度高的優點。根據未來戰爭大縱深、坦克面臨全方位威脅的特點,發展主戰坦克炮射導彈十分必要。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已擁有3種~4種基本類型的7種~8種型號的炮射導彈,在這個領域內處於領先地位。例如俄9M1l9M炮射導彈,最大破甲深750mm,可對付直升機。

(五)美國未來戰斗系統的武器選擇
冷戰結束後,美國取消了龐大的裝甲系統現代化計劃(ASM),提出了發展未來戰斗系統(FCS)的多種方案。據報道,未來戰斗系統計劃2006財年開始工程製造和發展,2012財年開始服役,而配置的武器系統將在2003財年進行演示。未來戰斗系統將裝備混合型武器,以便以直接瞄準和間接瞄準的方式攻擊敵人目標。未來戰斗系統考慮裝備的武器包括:
●小型動能導彈。美國正在研製一種緊湊型動能反坦克導彈。該彈長為1.22m,直徑152.5mm,重約22.7kg,以6.5馬赫或更高的速度飛行,間接瞄準的射程達8km,能對付各種先進裝甲,具有擊毀1層~3層爆炸反應裝甲的能力。
●多用途武器系統。一種能夠完成直接和間接瞄準的電熱化學炮,直接瞄準射程最大為4km,間接瞄準射程2km~50km,可發射空心裝葯彈、爆炸成型彈和非殺傷性彈頭。
●先進的火力支援系統。被稱為"廂式火箭"的先進的火力支援系統可以發射幾種不同的多用途導彈。例如,巡航攻擊導彈,可擊毀100km遠的目標。
●定向能武器。例如,激光、粒子束和高功率脈沖武器等。

(六)發展高精度、全天候的綜合火力控制系統
⒈實現目標自動跟蹤
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指揮儀式火控系統,其最大的特點是火炮與瞄準線分離,並具有獨立的瞄準線穩定裝置。炮長瞄準目標時,通過瞄準控制裝置,使瞄準線始終對准目標,火炮不是由炮長直接驅動,而是隨動於瞄準線。由於光路元件重量遠遠小於炮塔重量,穩定一個光路元件要比穩定整個炮塔容易得多,因此,瞄準線能得到高精度的穩定。同時對瞄準線的操縱也比對火炮的操縱輕松得多。所以,指揮儀式火控系統提高了坦克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精度。但是,指揮儀式火控系統並非十全十美,還存在一些技術上的問題,系統反應時間還需進一步縮短,射擊精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採用目標自動跟蹤技術提高坦克火控案系統的性能,是當前一種發展趨勢。與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相比,目標自動跟蹤火控系統具有十分明顯的優點:
●大大縮短了系統反應時間,為實現先敵開火創造了有利條件。系統反應時間,是指從發現目標到火炮射擊所需的時間。指揮儀式火控系統通過觀瞄裝置發現目標後是依靠人工(炮長)進行跟蹤和瞄準的,跟蹤過程和測定目標運動參數所需的時間比較長;而目標自動跟蹤火控系統依靠目標自動跟蹤器自動進行跟蹤和瞄準,跟蹤過程和測定目標運動參數所需的時間大大減少,因此大大縮短了系統反應時間。據報道,目標自動跟蹤火控系統攔截目標的時間比人工(炮長)跟蹤縮短80%以上。
●提高了坦克行進間射擊的命中率。指揮儀式火控系統,雖然通過穩定瞄準線使火炮得到穩定,但在坦克行進間,特別是在起伏崎嶇的道路上行駛時,由於坦克車體顛簸振動及在人工跟蹤過程中的人為因素的影響,降低了對目標的射擊命中率;而目標自動跟蹤火控系統,車長或炮長只需在發現目標並使目標進入瞄準鏡的鎖定框內後,按下鎖定開關即可實現對目標的自動跟蹤。即使目標運動到遮蔽物後面暫時消失時,自動跟蹤器仍繼續以同樣的速度跟蹤目標。當目標再次出現時,炮長就可迅速重新鎖定目標。自動跟蹤火控系統對目標跟蹤和運動參數的測量精度,大大高於指揮儀式火控系統。因此,具有很高的行進間射擊命中率。
●減輕了乘員工作負擔。由於自動跟蹤火控系統實現了對目標跟蹤和瞄準的自動化,炮長無需執行坦克行進間射擊的復雜操縱程序,只需簡單操作和監視自動跟蹤器的工作情況,大大減輕了炮長的工作負擔,增強了坦克的持續作戰能力。
⒉採用多感測器的綜合火控系統
未來綜合火控系統,將使用毫米波雷達、熱像儀、激光測距儀、電視等多種感測器,把它們結合在一起配合使用,取長補短,組成一種完善可靠的目標探測、識別、跟蹤和作戰的綜合系統,大大提高了火控系統的質量。例如,應用二代前視紅外技術發展第二代熱像儀,提高發現目標的靈敏度、解析度、作用距離以及簡化結構、減輕體積和重量等;使用毫米波雷達,能在夜間、雨、雪、濃煙、濃霧和多塵等惡劣氣象和戰場環境下工作,尺寸體積較小。對各種感測器獲得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則下加以綜合分析,並通過各種感測器顯示出來。
⒊實現火力控制系統和綜合電子系統一體化
實現火力控制系統和綜合電子系統一體化,是未來主戰坦克火力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火力控制系統作為綜合電子系統的主要分系統,其主要部件和裝置(如自動跟蹤器、火控計算機、觀瞄裝置、炮控裝置等),都將通過介面與多路傳輸數據匯流排相聯接,作為集中管理、多微處理機分布控制綜合電子系統的分系統。
火力控制系統和綜合電子系統一體化,是根據未來戰爭特點及對主戰坦克的要求提出來的。例如,未來戰爭呈現大縱深、高立體的空間形態,作戰行動更加強調實施大縱深打擊,要求未來主戰坦克還必須具有遠距離(大於4km)間接打擊的能力。而主戰坦克火炮直接打擊的有效距離一般在3km左右,目前坦克內的觀瞄裝置也不能滿足遠距離有效觀察和識別目標的要求。如果實現了火力控制系統和綜合電子系統一體化,該系統具有優良的C3I介面,形成有效的車際信息網路,坦克的指揮員/車長就可以在自己的顯示控制屏上,清楚地看見從上級作戰指揮機關發送來的、遠在幾千米、甚至幾十千米外的敵方目標情況、兵力部署、戰場態勢及戰斗計劃和作戰命令等,就像坦克配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大大的提高了戰場透明度。這樣,就可以幫助坦克指揮員/車長更加准確、有效地進行決策、指揮和控制,使參加戰斗的坦克可以選擇最有利的地形和時機,集中最有效的火力去消滅威脅最大的敵人,從而使坦克火力系統的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整體戰斗性能大大提高。

(七)發展自動裝彈機
為了減少乘員,縮小體積,提高自動化水平,未來主戰坦克將普遍採用自動裝彈機,這是基本的發展趨勢之一。目前,自動裝彈機從大的方面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T-64、T-72、T-80、T-90等為代表的車體內下置式自動裝彈機;另一種是法國"勒克萊爾"、日本90式和採用的炮塔尾艙式自動裝彈機。據報道,採用車體內下置式自動裝彈機的俄羅斯T-72坦克在海灣戰爭中、T-80坦克在車臣戰爭中,均有坦克被擊中後車內彈葯發生爆炸掀掉炮塔、給整車造成嚴重破壞的多起事例,俄軍方承認此類裝彈機尚有不完善之處。因此,俄羅斯在其新研製的"黑鷹"主戰坦克上,可能是吸取了戰爭的教訓,也採用了炮塔尾艙式的自動裝彈機。

炮塔尾艙式自動裝彈機,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全部彈葯包括應急彈和備用彈都貯放在炮塔尾部,車內不用放置彈葯,提高了安全性;二是炮塔尾艙距炮尾近,其輸彈軌跡與炮尾可在一條直線上,使裝彈過程迅速方便,射速得到較大提高;三是這種自動裝彈機設置了泄壓窗口,尾艙被擊中後可通過泄壓窗口泄壓防爆,提高了坦克的生存能力;四是尾艙式自動裝彈機設計維修都較方便。特別是在採用140mm火炮的情況下,由於炮彈尺寸和重量顯著增加,又受到車輛內部總體尺寸的約束,一般都採用炮塔尾艙式自動裝彈機。但這種炮塔尾艙式自動裝彈機也存在缺陷,例如,其炮塔尾部較大,易受來自空中的微型炸彈、爆炸碎片和反坦克導彈的毀壞。此外,炮塔滿載和空載狀態時,炮塔的不平衡問題難以解決。
俄羅斯、日本和法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自動裝彈機裝彈速度達到12發/min。美、德、英等國的的第三代主戰坦克目前沒有採用自動裝彈機。為了更好地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適應坦克行進間對高速機動目標的射擊,主戰坦克採用自動裝彈機,實現裝彈自動化,提高裝彈速度,已成為大勢所趨。同時,採用自動裝彈機減少裝填手,可以縮小坦克外形尺寸,增加坦克內部有效使用空間。因此,美、德、英等國也在積極研製高可靠性的主戰坦克自動裝彈機。
火力系統是決定主戰坦克總體性能優劣的關鍵系統,又是高新技術應用特別活躍的系統,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目前,我國主戰坦克火力系統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從發展來看,我們在新概念武器和彈葯研究、電子信息技術在火力系統中的應用研究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們必須快速新一代火力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使我國未來新一代主戰坦克盡快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更好的適應未來高技術戰爭的要求。

H. 以色列用昂貴的導彈攔截巴勒斯坦的土造火箭彈,究竟值不值得

從成本角度來看大畝,用昂貴的高精度攔截系統「鐵穹」去攔截造價低廉的火箭彈肯定不值,但以色列研發鐵穹防空系統的原因碰辯,本就是不計成本地攔截來襲火箭彈!

不過以色列雖然富有,也經不住鐵穹無限制發射,事實上鐵穹防空系統會選擇火箭彈進行攔截,而不是每一枚都會攔截。火箭彈的彈道比較簡單,一但被鐵穹防空系統探測到,會迅速計算出其著彈點,如果會落在城市,那麼鐵穹防空系統會迅速展開攔截,如果會落在田野荒漠,鐵穹防空系統也懶得去攔截,因此這么多年來鐵穹防空系統可以沒有成本壓力一直保持高效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