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目前的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實現單兵
擴展閱讀
早期氣胸可以運動嗎 2025-05-16 00:08:18

目前的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實現單兵

發布時間: 2023-05-11 23:45:54

A. 北斗一號有哪些功能

使用2顆衛星組建導航系統是美國吉奧星公司率先提出的,但美國和歐洲的公司在這方面的研製均遭遇挫折,而中國卻首先實現了這項衛星導航定位的創新工程。

其基本原理是採用三球交會測量,利用兩顆位置已知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為兩球心,兩球心至用戶的距離為半徑作兩球面,另一球面是以地心為球心,以用戶所在點至地心的距離為半徑的球面,三個球面的交會點就是用戶位置。

這種導航定位方式與GPS、GLONESS所採用的被動式導航定位相比,雖然在覆蓋謹薯范圍、定位精度、容納用戶數量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但其成本低廉,系統組建周期短,同時可將導航定位、雙向數據通信和精密授時結合在一起,使系統不僅可全天候、全天時提供區域性有源導航定位,還能進行雙向數字報文通信和精密授時。

另外,當用戶提出申請或按吵配預定間隔時間進行定位時,不僅用戶能知道自己的測定位置,而且其調度指揮或其他有關單位也可掌握用戶所在位置,因此特別適用於需要導航與移動數據通信相結合的用戶,如交通運輸、調度指揮、搜索營救、地理信息實時查詢等,而在救災行動中起作用顯現尤為明顯。

「北斗一號」導航衛星選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總重約2300公斤,衛星設計使用壽命8年。衛星採用三軸穩定方式,由有效載荷(轉發器、天線)、電源、測控、姿態和軌道控制、推進、熱控、結構等分系統組成;衛星本體為2000mm1720mm2200mm的立方體箱形結構,分為服務艙、推進艙和載升晌指荷艙。

2000年10月31日,「北斗導航」衛星01星發射,11月6日成功定點於140°E;2000年12月21日,「北斗導航」衛星02星發射,12月26日成功定點於80°E。兩顆衛星順利完成在軌性能測試,性能參數滿足研製任務要求,利用兩顆衛星構成了雙星導航定位系統,為用戶提供導航定位服務。

2003年5月25日,「北斗導航」衛星03星發射,6月3日成功定點於110.5°E,它將作為備份星使用。2007年2月3日成功發射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04星,是接替01星繼續服務的。也就是說,北斗雙星導航定位系統由2顆靜止軌道導航試驗衛星和1顆在軌備份星以及地面控制中心站(有2副天線)和「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已經投入運行的「北斗一號」試驗衛星導航系統主要能為服務區域內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實時定位服務,可在中國及周邊地區為單兵、車輛、艦船和飛機等用戶提供精度為20~100米的定位服務,通過它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信息,其授時精度可達20納秒。

「北斗一號」導航衛星雙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建立,「快、好、省」的邁出了我國衛星導航系統重要的一步。該系統將導航定位、雙向通信和精密授時結合在一起,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森林防為、災害預報以及其他特殊行業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等服務,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成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道路中斷,通信中斷,震中附近的重災區失去了與外界的一切通信聯系,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緊急調撥上千台「北斗」用戶機配備一線救援部隊。在此次救援活動中,「北斗一號」試驗衛星導航系統所具有的覆蓋范圍廣受地面影響小、定位報告及時等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成為救援指揮部和前方救援人員最有力的通信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72小時黃金搶救時間」的最有效利用。這也是我國第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成功應用的典範!

B. 北斗三號系統正式開通,北斗三號系統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

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中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建設目標:

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其建設目標是為中國及周邊地區的中國軍民用戶提供陸、海、空導航定位服務,促進衛星定位、導航、培野襪授時服務功能的應用,為航天用戶提供定位和軌道測定手段,滿足武器制導的需要,滿足導航定位信息交換的需要。

(2)目前的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實現單兵擴展閱讀

功能特點:

北斗系統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北斗系統空間段採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高軌衛星更多,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二是北斗系統提供多個頻點的導航信號,能夠通過多頻信號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務精度。三是北斗系統創新融合了導航與通信能力,具有實時導航、快速定位、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服務五大功能。

工程意義:

北斗提供全球服務以後,各行各業應用北斗的信心倍增,全面布局北斗產業。比如與交通運脊察輸、農林牧漁、電力能源等傳統應用領域業務融合不斷深化。同時,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北斗正在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速融合。新信號還催生了新產品,支持北斗三號新信號的22納米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導航定位晶元,體積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已實現規模化應用。配激

C. 中國的北斗星導航系統都有哪些戰略意義

當前全球有四大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美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格羅納斯(GLONASS)系統、歐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統、中國的北斗系統。作為國內首家被授權從事北斗系統運營服務業務的企業,北斗星通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的衛星應用近年來發展迅速,但絕大多數應用都是建立在美國軍方主導的GPS系統之上。一旦美國關閉應用,後果不堪設想。中國必須有自主的衛星系統,這也是建立北斗系統的意義之一。
我國目前正在加速建設的北斗系統,可為全球用戶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在軍事方面,該系統可為單兵、車輛、艦船和直升機等提供精度為20~100米的定位服務,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信息。如交通運輸、調度指揮、搜索營救、地理信息實時查詢等。
不僅如此,在商用方面,北半系統也同樣被賦予了不可取代的時代性意義。「TD的基站此前需要使用美國GPS系統來獲取精確時間(時鍾同步),目前我們也支持國內的北斗系統。」中興通訊TD產品總經理段玉宏告訴CBN記者,基站工作的切換、漫遊等都需要精確的時間控制,而中國此前一直依賴美國的GPS系統。上世紀90年代,美國正式向全球開放GPS信號的民間使用。到今天,從航海導航、工程測繪,近到登山遠足、乘車出行,都離不開GPS系統的幫助。在市場最大的個人消費領域,GPS一直處於壟斷地位。
毫無疑問,要打破GPS在中國的壟斷地位,唯一的辦法就是力求發展自己的衛星定位。目前國家已明確了在對於涉及國家經濟、公共安全的重要行業領域必須逐步過渡到採用北斗衛星導航兼容其它敬判衛星導航系統的服務體制,因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移動通信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隨著TD-SCDMA系統商用進程的加速及我國北斗導航首稿轎系統的完善,我國自行研製的者肆時間同步技術將會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中得到廣泛應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設計院相關人士表示,目前TD網路採用的華為、中興、大唐移動、普天等TD設備商的設備,都在著手採用新型授時方案,繞開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其中就利用了我國自主發射的北斗衛星作為時間信號源,使用北斗衛星與GPS衛星雙模授時。
據報道,今、明兩年我國將發射10顆左右「北斗二號」導航衛星,計劃2015年建成由35顆左右衛星組成的星座,實現全球定位,這一計劃也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筆者認為,擁有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無論是在軍事戰略、民用領域還是商業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北斗」的運用將影響未來世界信息產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