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長期系統訓練可以增加血漿容量嗎
擴展閱讀
賣車可以發圖片嗎 2025-05-15 18:09:20
2014年arpg游戲可以轉職 2025-05-15 18:00:28

長期系統訓練可以增加血漿容量嗎

發布時間: 2023-05-11 13:56:06

『壹』 運動後血壓變化的原理

運動員安靜時血壓偏低,是由於長期的運動訓練使血液循環系統神經、體液的調節機能產生的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化反映在對動脈血壓的影響上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安靜時迷走神經的緊張性增強,同時交感神經緊張辯頌性減弱,使心搏徐緩,心動周期延長,特別是舒張期延長。這樣,心臟收縮期射出的血液能有較充分的時間流向外周,大動脈存留的血量相對減少,使舒張壓下降。
(二)運動員經過長期的訓練,尤其是耐力訓練後,血液流變性有某些改變,呈現「運動員血液」(詳見運動員血液章),血漿容量增加比紅細胞容量增加更多,使安靜時紅細胞壓積顯得減少,血液相對稀釋,血粘度下降,因此安靜時血壓有所下降。
(三)運動員安靜時機能節省化,使單位體表面積的心輸出量低於一般人,由於心輸出量較低,血壓也相應較低。
(四)對於中老年運動員,由於長期的運動鍛煉使小動脈管壁的彈性隱雀不致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弱,能保持較好的彈性,加之安靜時交感神經的緊張性減弱,灶灶早交感縮血管神經對小動脈血管的沖動發放也相應減弱,所以外周阻力較小,使血壓能保持相對較低的水平。
男子力量性運動員安靜時血壓偏高,有人認為可能與力量性訓練所致的肌肉發達使外周血流阻力增加有關,也可能與心臟肥大使室壁厚度/左室內徑值增加使射血力量增大有關

『貳』 貧血與劇烈運動有什麼關系

項目一般包括100米、200米和400米,屬於講求速度性的短距離田徑項目。這個項目在技術動作方面比較簡單,表現為動作周期性的重復。從事短跑項目訓練的運動員,其神經靈活性高,有一定的速度爆發力,而肌肉力量是速度的基礎,因此增加肌肉力量是短跑項目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同時需要有較強的無氧代謝能力,能在短時間缺氧的情況下保持高效率的代謝水平。所以短跑訓練的目的是提高運動員的肌肉爆發力,同時讓運動員獲得很強的糖酵解供能能力。長期大強度耐力訓練會引起血漿容量增加,大強度運動引起紅細胞破壞加劇,加上訓練中大量出汗增加了鐵的丟失以及鐵攝入量不足等原因,容易導致運動員發生「運動性貧血」。作為女性運動員,由於生理周期的原因,通過經血丟失鐵較多,更容易發生貧血症狀,影響訓練效果和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因此在訓練期內應該注意盡量避免發生這種情況。合理營養是科學化訓練的保障。對於女子短跑項目的運動員,要綜合項目訓練和女性生理特點兩方面的營養需求特點進行周全考慮。除了保證正常膳食營養,還需要補充強化運動營養食品,以提高訓練水平和防止出現「運動性貧血」。運動性貧血營養補充。首先是提高肌肉力量和爆發力。康比特純乳清蛋白粉是優質的乳清蛋白,作為肌肉的合成原料能明顯幫助肌肉生長。康比特純肌酸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同時幫助形成身體內部良好的肌肉生長環境。為了達到最佳增肌增力效果,大派可以採用含糖的運動飲料(康比特健身飲)沖服。運動性貧血防治營養措施。根據引起「運動性貧血」的幾個原因,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有的放矢解決問題:服用生血中葯—悄仿雀——長白景仙靈,刺激機體生成更多的紅細胞;補充優質鐵源———康比特生血鐵,增加機體鐵的攝入;補充強抗氧化劑———番茄紅素,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保護細胞膜,防止紅細胞遭到破壞,從而起到維持紅細胞濃度的作用。運動性貧啟早血其他的營養需要。大運動量訓練後,人體通過汗液排泄,丟失了大量電解質和維生素,因此運動員應該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和維生素。服用專業運動飲料康比特健身飲可以解決這一系列的營養問題。如果訓練強度很大,還可以考慮補充維生素制劑,如康比特維他保,更充分地滿足運動員訓練比賽的需要。

『叄』 運動員貧血的原因和機制是什麼

樓主!你這貌似屬於運動性貧血!!

運動性貧血是指由於運動引起血紅蛋白濃度下降,紅細胞減少,出現暫時性的貧血現象。其產生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認為有發下幾種原因:
1(1)運動引起高血漿容量反應,血紅蛋白濃度相對下降(即血漿稀釋引起的相對性貧血)。

運動訓練,特別是耐力運動可引起血漿容量的明顯增加,這是機體對訓練的一種適應反應,可增加以及的每搏量和最大排血量。同時運動訓練也伴隨有血紅蛋白增加的程度較小,因而表現出相對的血液稀釋狀態即血紅蛋白濃度偏低,測試的結果顯示貧血。但又有人認為血漿容量增加,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相對下降,不蔽段是真正的貧血。他們指出雖然單位體積內血紅蛋白,紅細胞宏碧譽壓積降低,但總血量仍是增加,總血紅蛋白量也增加。此外,機體還可以通過心輸出量來代償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的相對下降,以保證組織的供血、供氧。

(2)紅細胞機械性損傷、破壞、溶血。

從事耐力性項目的運動(如競走、長跑等)特別是女青少年運動員容易發生溶血或血紅蛋白尿。這是由於運動時肌肉收縮、擠壓、摩擦,特慧枝別是足底組織和血管被長時間的磨擦擠壓,加上運動時缺氧缺血和組織損傷,引起紅細胞膜通透性和細胞形態的改變導致溶血。當溶血發生時,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下降。這時機體就會動員紅細胞生成素系統加速紅細胞的生成,同時,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素與游離血紅蛋白結合,生成血紅蛋白-血紅素結合素復合物。當溶血嚴重時,血中游離的血紅蛋白濃度就會過高,當其超過血紅素結合素的結合能力時,多餘的游離血紅蛋白就由腎臟排出,發生血紅蛋白尿。出現血紅蛋白尿是機體嚴重溶血的標志,它不但會導致貧血而且會嚴重損害運動員的身體健康。

(3)血紅蛋白的再合成減少

血紅蛋白的生成或紅細胞的再合成減少或不足,都可以引起體內貧血。因為,血紅蛋白的再合成需要有足夠的鐵、蛋白質、維生素B12和葉酸。不少學者認為運動性貧血與長期缺鐵有密切的關系,缺鐵或鐵不足就會使血紅蛋白再合成減少而導致體內貧血。

2 貧血的症狀

貧血會導致血液送氧的能力及血液黏滯性降低,甚至可能會引起缺氧現象,影響心臟功能,有下列的症狀:

a易疲勞、肌肉無力(缺氧引起)。

b蒼白。

c中樞神經系統不正常,如頭痛、頭暈、不安、思考不集中、沮 喪等。

d心跳速率不正常或心臟衰竭。

e免疫力降低。

3 貧血的診斷標准:通常情況下,男性的血紅蛋白(Hb)高於女性。國外診斷貧血的Hb標准為:女<12.0g%,男<14.0g%。國內成人標准為:女<10.5g%,男<12.0g%。14歲以下的兒童少年,男女均為<12.0g%。如果運動員的血紅蛋白低於前述正常標准即可稱為運動性貧血。

4 貧血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血紅蛋白對氧運輸起核心作用,血紅蛋白的濃度決定了血液的攜氧能力。因此,貧血對依靠有氧供能的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有明顯的影響。但是有人認為短期運動性貧血是對耐力運動的早期適應性反應,對運動能力有無影響還有爭議。多數學者認為,貧血對有氧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貧血會造成最大攝氧量下降,經輸血處理後最大攝氧量可以增加的實驗結果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嚴重貧血時血稠度降低為水的1.5倍。從而會引起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液增多,心輸量比正常大1倍以上。運動時心臟不可能超過心力儲備泵出更多的血,因此就會發生組織缺氧,輕者使工作能力或運動能力下降,出現運動後乳酸增加和恢復期延長,重者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

5 運動性貧血的防治
a補充鐵、蛋白質、維生素B12、葉酸等,這樣可增加貧血運動員的血紅蛋白濃度和提高最大攝氧量。

b加強營養,注意補充含蛋白質、維生素B12、葉酸、鐵、維生素C等豐富的食物,以保證血紅蛋白的正常合成。

c必要時可酌情減少運動量。

d中醫中葯對治療貧血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可以根據辯證診治的原則,給予補氣補血之類的葯物如當歸、熟地、雞血藤、黃芪等內服,效果會更好

『肆』 血液中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數量低於正常值時稱為貧血因運動引起的這種血紅蛋白數

一、運動對血量的影響

正常成年人血量為體重的7-8%

循環血量,安靜狀態下,大部分的血量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動

貯存血量,另一部分血鍵納衡量瀦留在肝、脾等處,流動緩慢,血漿較少,紅細胞較多,約10%

運動時,貯存的血液被動員,使得茄瞎循環血量增加。

運動時,骨骼肌血流量比安靜時可增加4-20倍,心肌增加3-5倍,內臟、皮膚等部位的血流量比安靜時減少2-5倍。

血容量,人體循環血量的總量=血漿容量+血細胞容量。

一次性運動對血容量的影響

取決於,運動強度、持續時間、項目特點、環境溫度、濕度、熱適應、訓練水平。

短時間大強度運動

血漿容量和血細胞容量都明顯增加,而血細胞容量增加較明顯。

總血容量增加,主要是由於儲血庫里的血被動員入循環,使循環血量增加

血液相對濃縮,可能是由於儲血庫的血中血漿量相對較少,血細胞容量較大,進入循環血中使血細胞濃度相對增高。

長時間耐力性運動

血容量的改變,主要由血漿水分轉移情況決定

血液濃縮

血液稀釋

由於種種原因引起紅細胞的溶血,腎臟和消化道也常常排出少量紅細胞,但一般數量極少,對循環血中紅細胞總數影響不大,紅細胞不會發生顯著變化。

體內產熱增加,通常以出汗的方式散熱。

溫度越高,運動強度越大,或運動時間越長,血漿的水分損失也越多。

二 紅細胞與運動

1 紅細胞的生理特性

紅細胞在血管中流動時可因血流速度和血管口徑不同而暫時改變形態,這種變形能力是影響血液的流變性的重要因素。

紅細胞的壽命平均為120天。

正常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紅細胞約450萬-550萬個,平均為500萬個

成年正常女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紅細胞約380萬-460萬個,平均為420萬個

作用:運輸氧和二氧化碳、緩沖血液的酸鹼度。

2 血紅蛋白的功能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成分,是一種結合蛋白質。

紅細胞攜帶氧和二氧化碳的技能是靠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完成的。

氧合作用,血紅蛋白中的亞鐵在氧分壓高時(肺內),易與氧結合,生成氧合血紅蛋白

氧離作用,在氧分壓低時(組織內),與氧容易分離,把氧釋放出來,供細胞代謝用

血紅蛋白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緩沖血液酸鹼度

用於評定運動員機能狀態、訓練水平,預測運動能力

變化與紅細胞變化一致

3 運動對紅細胞數量的影響

一次性運動對紅細胞數量的影響

長期運動訓練對紅細胞數量的影響

運動性貧血:經過長時間、系統的運動訓練,尤其是耐力性訓練的運動員在安靜時,其紅細胞數並不比一般人高,有時甚至低於正常值,被診斷為運動性貧血。

區別真貧血和假貧血

國內運動員所採用的檢測貧血的指標是按照臨床醫學的方法和稿做標准,以單位容積中血紅蛋白的含量和以單位體積中紅細胞的數量進行評定。

耐力項目運動員紅細胞容量增加15%,但血漿容量增加的更多。

由於運動員血容量增加與紅細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漿量為前提

所以血細胞容量的相應指標如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趨勢。

雖然單位體積的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不高,但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總量較高。

4 運動對紅細胞壓積的影響

5 運動對紅細胞流變性的影響

6 血紅蛋白與運動

運動員血紅蛋白正常值的評定

我國成年男性血紅蛋白濃度為120-160g/L,成年女性為110-150g/L。男運動員不超過170,女運動員不超過160。

血紅蛋白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運動員的運動能力:

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值,出現貧血,氧和營養物質供給不足,導致工作能力下降。

血紅蛋白高於正常值,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和壓積增多,血流的黏滯性增大,造成血流阻力增加和心臟負擔加重,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引起身體一些列的不適應和紊亂。

因此,保持血紅蛋白值在最適程度范圍,可使運動員達到最佳機能狀態,這也是科學地進行訓練的有效途徑之一。

血紅蛋白主要用於評定某個訓練周期或階段,不能用於評定每次訓練的情況,應結合其他指標,如無氧閾、尿蛋白、心率等。

血紅蛋白的應用主要針對有氧工作為主的項目

血紅蛋白指標與運動員選材

理論上,可以把運動員的血紅蛋白分為6個類型。但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只有4個類型:

偏高波動小者、正常波動大者、正常波動小者、和偏低波動小者。

實踐證明,以血紅蛋白值高、波動小者為最佳,能耐受大負荷運動訓練,從事耐力性項目運動較好。

血紅蛋白值偏低波動小者為較差。

每周或每隔一周來測定,1-2個月後知道結果

該指標在耐力性項目或速度耐力性項目運動員選材時可做參考。

『伍』 安靜時運動員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壓積下降具有哪些意義

經過長時間的系統的運動訓練,尤其是耐力性訓練的運動員在安靜時,其紅細胞數並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於正常值,被診斷為運動性貧血。
由於運動員血容量增禪大加與紅細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漿量為前提,所以血細胞容量的相應指標如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趨冊襲襪勢。雖然單位州激體積的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不高,但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總量較高。

『陸』 體育鍛煉對血液循環系統的影響有哪些

鍛煉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在運動過程中,一是能量消耗大幅度增加;二是伴有氧債,氧債是指機體需氧量與供氧量之間的差值,在鍛煉中產生的氧債,在鍛煉後必然要償還,即鍛煉後要繼續供給較安靜狀態時需氧量為多的氧。一般人在運動時呼吸肌運動增強,而對腹壁、胃腸的機械按摩作用,滾橡州從而使機體的消化功能增強。如果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青春期是青少年的身體從兒童向成人轉變的時期。青少年的身高、體重在這一時期會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體育鍛煉在這一時期就顯示出了它的巨大作用,有資料表明,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青少年比不愛活動者,身高平均增高4—9厘米,體重平均增加4—9公斤,胸圍平均增多2—5厘米。這是因為,身材的高矮主要取決於脊椎骨和下肢骨的長短。骨骼的生長需要我們積極進行體育鍛煉,跑、跳等動作加快了血液循環,給骨骼的生長一個良好的刺激,增加了它的牢固性。體重的增加,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肌肉的增長,鍛煉可以使肌肉發達,使你全身散發著力量。

在運動中,心肌興奮性提高,冠狀動脈擴張,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增強,肌凝蛋白與肌纖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強,從而提高心肌的收縮力。長期堅持鍛煉可使心肌糖原含量、肌紅蛋白、已糖激酶活性增加和心肌攝取血糖的能力增加,氧化血乳酸的能力和組織呼吸能力增強,心臟的功能儲備提高。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心肌增粗有力,心臟的「儲備力」極強。
在鍛煉過程里,由於肌肉活動使機體對氧的需求增大,同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增加,因而刺激呼吸中樞,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以攝取更多的氧和排出過多的二氧化碳。長期運動鍛煉的人,他的呼吸肌發達,胸廓運動和膈肌收縮幅度增大,胸腔容積增大,從而使肺活量增大。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進行劇烈大蔽活動時,每分鍾的呼吸量較平時可增加10倍,甚至如散更多,他們的「生命力」顯得更為鮮活。其實,青春期正是人體內臟器官逐步發育的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千萬不要失掉了這個絕好的鍛煉時間

『柒』 運動員血液的特徵

運動員血液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一)纖維蛋白溶解作用增加
大約40年前已經知道運旁枯答動或以刺激組織釋放纖維蛋白溶酶,能激活纖維性蛋白的溶解作用。近年來更進一步研究認為運動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適度地參加運動訓練能中等程度地增加纖維蛋白溶解作用。無論是休息狀態或靜脈血栓形成閉塞性的刺激後,進行5分鍾的功率自行車運動到參加馬拉松跑,都可以增加纖維蛋白溶解作用。5分鍾激烈運動後的纖維蛋白溶解作用的增強可以保持90分鍾。關於運動對纖溶能力的影響已在前面作了介紹(具體見本章3.2)。「運動員血液」的纖溶能力增加與一般人進行一次運動所出現的纖溶作用暫時性增加是不同的。首先,「運動員血液」纖溶能力增加是由於長時間系統的運動訓練所引起的適應性改變,纖溶能力與訓練年限成正比。其次,「運動員血液」纖溶能力增加不是一時性的,只要保持有規律的經常性運動,就可使纖溶能力的增加持續性的存在。另外,「運動員血液」的纖溶能力增加並不完全表現為「亢進」,而是具有雙向性調整作用,即對纖溶能力不足的通過運動訓練可調整變為增加,而對於過分「亢進」的,通過運動作用又可調整變為正常。雖然也有文獻指出馬拉松運動員偶有深部靜脈血栓形成,但發病率極少,可能是運動時損傷所造成。大量研究證明,經常性運動訓練有助敗答於抗血栓形成。運動員血液的纖溶能力增加是訓練的良好反映。
(二)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釋
運動員血液的第二個特徵表現為血容量增加,這種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漿容量和紅細胞容量都增加,但是由於血漿容量增加相對於紅細胞容量增加更顯著,所以形成紅細胞壓積減少和單位容積中的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血液相對稀釋變薄運慧。Sanny等認為,運動訓練使人體血漿容量相對增加更多的機制是因為血漿蛋白總量增多,尤其是白蛋白總量增多,使膠體滲透壓升高,促使更多的水分貯留在血液循環之中。白蛋白分子量小於球蛋白,占蛋白質膠體滲透壓65%。耐力訓練的運動員血漿總蛋白量比一般人增加28克,其中86%為白蛋白。l克血漿蛋白可以貯留水分14~15毫升,28克蛋白質共可增加血漿量約390~420毫升。由於血漿蛋白增加也伴隨著水分的相應增加,所以雖然總血漿容量增加,但單位容積中的血漿蛋白濃度仍與一般人相似。至於紅細胞增多的機制至今仍不太明了,有人認為是緊張訓練和比賽時紅細胞的工作性溶解作用增加,紅細胞減少而刺激加強了紅細胞的生成機制有關的。還有人認為因運動時腎血流量降低,使腎小管近旁細胞促使紅細胞生成素分泌增多。所以如果對運動訓練所引起的血容量、血漿容量、紅細胞容量變化的絕對及相對關系不能正確地了解,就會對運動員血液的特點作出錯誤的判斷和結論。
(三)血粘度降低,血液流變性改善
耐力訓練引起血粘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血液相對稀釋,除了紅細胞壓積增加較少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多數血漿不對稱蛋白質,例如纖維蛋白原也得到了稀釋。因為對血粘度影響最大的是血液中不對稱蛋白質的濃度,在這些蛋白質得到了稀釋後血粘度較容易出現下降,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加是促使血粘度下降的第三個原因。此外血漿本身粘度下降也起一定的作用。運動員血粘度下降的生理意義在於改善了血液的流變特性,使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明顯減少,有利於血液對各器官及工作肌灌注,改善微循環,增強血液的攜氧能力和運輸營養物質的能力,也加快對代謝廢物的排出率。
(四)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加
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加是運動員血液的又一特點。有關運動對紅細胞變形能力的影響,在前面章節已有介紹,此處略。

『捌』 運動員血液的生理意義

運動員血液的適應性表現對人體的生理意義在於:
(一)血容量增加更有利於增大運動時的心輸出量,對於提高總體的運動能力尤其是有氧耐力意義重大。在運動競賽中,有人採用自身血液回輸的辦法來改善心輸出量,最大有氧能力,提高血液的運氧能力,並取得較好的效果即說明增加血容量的意義。所以血液回輸法已被作為「血液興奮劑」禁用。
(二)運動員血液由於粘滯性下降,血容量增多,這些因素有利於減少血流阻力,加快血流速度、使營養物質、激素等運輸以及代謝物排除更迅速;也有利於體溫調節和大強度運動時散熱,使有足夠多的血量流到皮膚。
(三)減低因運動時血漿水分轉移、丟失而造成的血液過分濃縮的程度。從血液流變學的角度來認識是有利於維持正常的血粘度和血流速度,滿足機體運動中代謝、運輸的需要從而維持運動能力。運動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大量的流汗易使血漿水分喪失過多而出現高滲狀態,這將危及紅細胞的變形能力,產生血液流變學的異常,影響血液對組織灌注,也降低運動能力。近年對馬拉松跑等超長距離項目的運動員血液流變學進行研究的結果發現,男性和女性馬拉松運動員跑後紅血球濾過能力明顯降低(—20%),血漿滲透壓明顯升高,兩種變數之間呈高度負相關,血漿纖維蛋白原粘度無明顯變化。馬拉松跑後紅細胞濾過能力下降的機制目前還不太清楚。一般認為影響紅細胞變形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種:①紅細胞表面積與容積的比值;②紅細胞內部粘度;③紅細胞膜的彈性。
高滲血漿可以影響上述所有三種因素,因此可以認為是運動時影響紅細胞濾過能力的最常見原因。此外,血漿中乙醇、葡萄糖和尿素濃度增高也能降低紅細胞的濾過能力,據物仿推測在運動時可能沒有血漿滲透壓影響大。實際上,觀察紅細胞形態學的變化也表明,血漿滲透壓升高是使紅細胞濾過能力降低的主要的原因。馬拉松運動員跑後血液中呈皺縮、粘附狀態的紅細胞增多,表明由於血漿滲透壓升高使紅細胞內部水分丟失。還有資料報道,引起血漿滲透壓升高原因是血漿容量降低及血漿中電解質濃度升高。運動訓練的作用在於增加了血漿容量,血液相對稀釋,這可以解釋為是機體對運動時血漿水分喪失過多、血液相對濃縮的一種代償性適應,運動時血漿滲透壓升高,在運動後的恢復期不僅使血漿滲透壓能降低恢復到正常水平,還能降罩腔纖低到超過正常水平,使血液相對稀釋(當然此處所指的滲透壓降低到超過正常水平並非指出現低滲狀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機體下一次運動時血液濃縮,經常從事運動的人血液的機能適應便出現血容量增多並且血漿容量相對增加更多。這種變化反過來又有利於運動時機體的機能需要,促進了運動能力所以說運動員血液的粘度下降,血液相對稀釋是對運動的一種適應性反應。訓練水平高的人安靜狀態血漿粘度及纖維蛋白原的濃度在正常的低限范圍圓碼,定量運動時血漿濃度和纖維蛋白原雖然也升高,但其幅度低於一般人。
另外,也有資料報道,高水平運動員運動時血漿容量沒有明顯減少。原因是由於運動時淋巴液的迴流加速,高水平運動員淋巴迴流速度比一般人快。淋巴液中含有較高濃度的蛋白質,進入血液後有利於貯留血漿水分,減輕血漿滲透壓的升高。
(四)血漿清蛋白濃度升高,有利於運載脂肪酸供能。根據Coyle(1985)報道,耐力訓練引起血容量的適應性變化是可逆的,停訓一個月左右運動員血容量減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