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嬰兒觸覺訓練方法
嬰兒觸覺訓練方法
嬰兒觸覺訓練方法,我們生活中隨著小寶寶的成長逐漸的長大,訓練寶寶的觸覺很有必要,但有時家長卻並不知道該怎樣去做這一項訓練,那麼,以下來了解嬰兒觸覺訓練方法
嬰兒觸覺訓練方法1
1、 對於寶寶的觸覺訓練,首先要通過物體刺激,比如不同的玩具,以及寶寶的安撫奶嘴或是磨牙棒等等這一些物體,讓寶寶抓咬和啃,這是最初的觸覺訓練。但是在訓練時一定要注意使用物品的安全性,要做到無毒並且不能有細碎的飾物。
2、 還可以買兩個質量好點的爬行墊,讓寶寶通過小手小腳丫來踩一踩和摸一摸,感覺爬行的樂趣,這也是很好的觸覺和爬行同時訓練的較好方法。
3、 如果家庭有條件還可以購置一個小型綵球池,裡面放上大大小小的軟硬的海綿球和橡膠球。通過粗糙度不一和軟硬不同,材質不一樣,也可以訓練寶寶的觸覺敏感程度。
4、 等寶寶再稍大一點的時候,要帶寶寶走進大自然,讓他感受一下綠色的樹和小草,小動物的皮毛等等。也可以讓寶寶玩水玩沙,玩泥巴等,這些都是訓練觸覺的方法。但是要注衛生一定,不玩耍後要洗手。
寶寶進行早教的方法
1、寶寶語言能力的訓練
在寶寶6個月後,就已經能夠模仿身邊人的發音,學會了叫「爸爸」、「媽媽」。這個時候,爸爸媽媽除了在寶寶耳邊多與他交流外,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多多和朋友接觸,讓寶寶和你的朋友一起玩耍,能夠盡可能多接觸外界環境,訓練寶寶能夠適應不同環境,並鍛煉寶寶的語言能力。
2、寶寶認知能力的訓練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給寶寶買一些識字卡片來訓練寶寶。不過,建議爸爸媽媽最好購買有圖片的卡片。
3、寶寶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用一些小游戲來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同時,這也是能夠開發寶寶大腦的訓練。
4、寶寶手指觸覺的訓練
給寶寶做手指觸覺的訓練能夠讓寶寶鍛煉手指的靈活和精確度,也是同樣能夠開發寶寶大腦的。可以讓寶寶抓取蘋果、獼猴桃、橡膠玩具、金屬玩具、糖豆、手機……等等一系列不同形狀、不同質感、不同重量的物品,增強寶寶手指觸覺的感受。
5、寶寶爬行能力的訓練
訓練寶寶爬行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訓練,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四肢協調能力,而且在爬做信行中能夠讓寶寶接觸身邊的不同事物,開闊寶寶的視線,促進寶寶的身心發展。
嬰兒觸覺訓練方法2
3個月寶寶早教課程
1、運動能力
俯卧抬頭
嬰兒一個月後頭部可逐漸抬起,家長可用一些帶響的或色彩鮮艷的玩具在前逗引,讓嬰兒聯系自己抬頭。抬頭動作從抬起45度到90度,逐漸穩定。2個月的嬰兒一般能抬到45度,個別嬰兒可達90度。這種俯卧抬頭的'聯系不僅鍛煉了嬰兒頸部、背部的肌肉力量,而且有助於增加嬰兒的肺活量。
頭豎直
每日適當地豎立起抱嬰兒數次,讓嬰兒聯系將頭豎起,一般2個月嬰兒頭可豎10餘秒至1-2分鍾,聯系豎頭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還可講嬰兒背部貼住母親胸部抱,這樣嬰兒面前是一個廣闊的空間,有很多新奇的兄胡帆東西引起嬰兒的興趣,使得孩子更主動的聯系抬頭。
2、認知能力
視覺
視覺是人的感覺系統中最重要的,大多信息都是靠視覺來傳達,這時可對嬰兒施行一些專門的視覺訓練。方法:嬰兒仰卧時可在其上方20-30厘米處懸吊一些嬰兒感興趣的玩具,如彩色的環、鈴、球,最好是紅色的,或放一些能發聲的玩具,每次最好放一件,經常調換或變換位置。
聽覺
除了在視覺訓練及動作訓練伴隨時有一些聽覺訓練,無論是躺著或抱著時,家長可在嬰兒的不同方向用說話聲、玩具響聲或音樂聲等訓練嬰兒尋找聲源。聽覺訓練要注意所用的聲音刺激要柔和、動聽,聲音不要羨雹連續很長,否則嬰兒會失去興趣、停止反應。
3、語言能力
感知語言
自出生開始家長就要對嬰兒多說話,此時嬰兒雖不能說話卻能感知語言,要給嬰兒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利用各種機會及各種游戲動作與嬰兒說話。
發音
可對嬰兒發不同的單音節,如啊、噢、嗚等,重復發這些音以教嬰兒發音,當嬰兒自動地發出這些單音後,家長要給予應答和適當的鼓勵,如帶有表情的贊揚、撫摸、抱等。
4、社會行為能力
生活規律
嬰兒來到世上首先是要培養生活規律,家長要了解嬰兒的特點,逐漸養成按時吃、喝,按時睡眠的習慣,並可開始訓練醒來把尿,掌握大、小便的規律,逐漸建立起大、小便的條件反射。
家裡有三個月寶寶的家庭一定要積極對寶寶進行必要的教育,通過教育可以讓寶寶學會更多的東西,可以讓寶寶發育生長得更快,每一個動作做得更加標准。可以讓寶寶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哦。
嬰兒觸覺訓練方法3
2個月寶寶早教方法
1、繼續嬰兒撫觸
如果你堅持為寶寶做撫觸,現在你和他應該都已經很享受這個過程了。即使你是剛剛開始給寶寶做撫觸,你也會發現寶寶非常喜歡和你的這種親密接觸。如果有條件,你最好能每天為寶寶做兩次撫觸,可以安排在他起床後和洗澡後的時間。
2、大運動能力訓練
你可以要選擇在寶寶不餓、不困、情緒比較好、吃奶後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給寶寶進行趴卧練習,一般每天做兩到三次,這可以鍛煉寶寶的頸部和上臂的肌肉力量,為他學習翻身、坐、爬打好基礎。練習時你要在寶寶對面和他一起趴著,這會讓寶寶更樂意練習。
隨著寶寶年齡增長,可以逐漸延長他趴卧的時間。寶寶喜歡跟著音樂活動四肢,你也可以找機會或利用音樂幫助他活動四肢,這也有助於寶寶四肢的力量和協調性的發展。
3、視覺練習
雖然新生兒更多時間在睡覺,但是他一樣喜歡你的關注(你可以撫摸他或和他交談)。「說話」是寶寶與人交流的工具之一,雖然此時的寶寶還不會說單字,但是你會發現寶寶發出「咯咯」、「咕咕」的聲音,這是他想要進行交流的早期嘗試。你給的回應越多,就越能鼓勵寶寶和你「交談」。你可以通過模仿寶寶的聲音,或者製造新的聲音吸引他,他很喜歡模仿學習的。
4、嗅覺練習
小寶寶是出了名的嗅覺靈敏,有研究表明,寶寶在出生後的第一周內就能辨識出自己媽媽乳汁的味道。所以,你不妨讓寶寶來個嗅覺大發現吧。你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身邊有顯著味道的各種東西(但不要太刺激),來讓寶寶體會,比如香皂,甚至是醋,看看寶寶聞到特殊味道的時候會不會轉過頭去呢?這有助於寶寶的嗅覺發育,而嗅覺靈敏的寶寶將來吃飯會更香呢。
『貳』 「體能智商」 從0歲開始!嬰幼兒體能運動秘笈大公開
「體能智商」 從0歲開始!嬰幼兒體能運動秘笈大公開 「體能智商」對台灣的父母而言可以說是一個頗新的概念。不少家長都知道運動的重要性、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透過運動才能促進身體發展。但你知道運動也有助大腦發展、提升智力嗎?什麼是「體能智商」?體能智商與寶寶大腦發展有什麼關聯?身體不同部位的活動對大腦的 *** 也不一樣?
體能智商=動作能力發展商數
大多數人對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指數)和EQ(Emotional Quotient,情感指數)這兩個名詞不陌生,但你知道什麼是PQ嗎?所謂的 「PQ」就是「體能智商」 (Physical Quotient),體能智商簡單來說就是動作能力發展商數,它大致上可以分為大肌肉動作、精細動作和語言能力等3個部份,這些能力的發展表現與大腦息息相關。 透過神經發展年齡和生理年齡的相互比較,我們可以確定孩子的體能智商是優越(平均值以上)、標准(符合平均值)抑或是遲緩(平均值以下) 。
有鑒於體能與大腦發展密不可分,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專家格連‧杜曼將孩子從出生到6歲的大腦發展分成7個階段,並將其與動作能力結衡禪檔合制訂出一個「行動發展量表」,根據大腦不同發展進程對應動作發展狀況。首先 剛出生~1個月 的寶寶主要是發展早期腦乾和脊髓,此時寶寶的行為僅止於反射性反應,還無法自行移動身體,多半隻有手、腳的動作。接著 1個月~2.5個月 會發展腦干及早期皮質下區,寶寶開始會用腹部貼地、以手腳對側爬行。 2.5~7個月 發展中腦及皮質下區,寶寶可以用不同側的手掌及膝蓋爬行。 7~12個月 發展初始皮質,寶寶走路時會展開雙臂以維持平衡。 12~18個月 發展早期皮質,寶寶此時走路不再需要張開雙臂平衡,而是可以自如地擺動雙臂。 18~36個月 發展原始皮質,寶寶無論走路或跑步都可以用對側手 *** 叉動作。直到 36~72個月 ,咐亂大腦會發展原始皮質,寶寶有能力靈巧地使用單腳活動。
延伸閱讀:翻身‧坐‧爬‧站‧走,寶寶粗動作大解碼
嬰幼兒運動 可促進大腦發展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兼任講師吳端文表示, 體能運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各襲碧部位的肌肉,還可以促進大腦發展、提升智力 。以1歲以下的寶寶為例,0~6個月的寶寶可以做的運動包括翻身、坐穩/平衡、匍匐爬、趴地玩和轉圈;7~12個月的寶寶可以做的運動則包括快爬、扶著牆站著走、爬上/爬下椅子(或沙發、床)、蹲下和站起等。
她指出, 寶寶大約到了2~4個月就可以讓他練習握住媽媽的手指做仰卧起坐的動作 ,這個動作帶動頭部、胸部所運用到的頸部曲肌、腹肌可以增強消化功能,上肢和肩、背肌肉在活動時可以 *** 本體覺,且寶寶在運動過程中會擴胸,這有助提高腦部血氧含量、促進腦細胞間的連結。 0~6個月的階段特別需要訓練的動作是「趴」。因為趴可以強化本體覺、促進自我調節,有助寶寶更規律的吃、睡,減少哭鬧並且更容易獲得安撫 。寶寶在趴的時候需要撐起上半身,此時肩膀、肩胛、頭部和上背部的肌肉會收縮進而 *** 本體覺,且趴姿比仰躺(寶寶仰躺時可能會踢腿或摸玩具)需要用到更多大肌肉群。也因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媽咪從寶寶出生開始每天挪出一段固定的時間讓寶寶趴在肚子上,並協助寶寶進行Tummy Time的活動。「 Tummy Time 」包括趴著以及匍匐前進等,寶寶在活動過程中可以藉由「抬起頭」、「挺胸」來學習控制頭部動作與鍛煉頸、背、肩的肌力,同時可以促進視覺發展、提昇平衡感、減少扁頭和臉部不對稱的機率和提昇平衡感,好處多多。
漸進式練習 寶寶一旦「變臉」就停止
至於 7~12個月的寶寶,媽咪可以為寶寶進行「懸吊」動作的鍛煉 。有些人會擔心寶寶在做懸吊式動作時手臂會無法支撐甚至脫臼,有些人則擔心平衡活動所做的搖晃會傷害大腦。但吳端文強調, 所有嬰幼兒體能運動的基礎就是「安全」。只要遵循運動規則、落實防護措施,毋須擔心寶寶會受到傷害 。媽咪可以准備一個符合標准規格的體操墊或瑜珈墊,並在寶寶活動范圍內排除所有可能會讓寶寶撞到頭或倒下來壓到寶寶的物品。運動時須漸進式練習,讓寶寶的身體逐漸習慣、適應運動節奏,一旦寶寶在運動過程中「變臉」,露出想哭或排拒的表情就要馬上停止。
吳端文分析,爬行、貼地爬、手膝並用爬樓梯都是很棒的有氧運動。這些運動的功能就像大人的慢跑一樣可以 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加速腦神經細胞發育 。媽咪平常就要多給孩子機會練習這些動作、創造運動的環境,畢竟練習才是讓孩子體能進步的不二法門。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兼任講師林茂勛補充,孩子若在 1歲前就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不僅有助身體整合原始反射、促進下一階段自主動作的產生,也可以為接下來粗動作發展鋪路。且適當運動可以幫助大腦分泌多巴胺與血清素、穩定情緒 ,寶寶白天消耗大量體能,夜間便可以順利入眠,建立規律的作息,可以說是為未來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
延伸閱讀: 這套親子瑜珈,可以讓寶貝晚上睡得好,還能幫媽咪甩掉多餘肉肉!
以下分享二階段6種寶寶體能運動,一起做做看吧!
「體能智商」 從0歲開始!嬰幼兒體能運動秘笈大公開0~6個月寶寶三種體能運動
軟墊運動(前庭訓練)
Step1. 讓寶寶面向自己趴在軟墊上,抓住軟墊一側,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軟墊。
Step2. 讓寶寶維持趴姿,前、後、左、右加速移動軟墊。
Step3. 輪流抬起軟墊的左側和右側,使軟墊與地面呈45 度。
Step4. 從寶寶後方抬起軟墊,使軟墊與地面呈45 度,讓寶寶頭下腳上呈現滑溜梯的姿勢。
輔助器材: 軟墊或枕頭。
運動頻率/強度: 這個階段的運動以溫和為主,媽咪在訓練過程中須不時觀察孩子的反應,一旦孩子出現不適就要立即停止。
功效: 利用軟墊的旋轉、速度、傾斜等多元 *** 提升前庭功能,強化孩子「聽覺」、「視覺」以及「語言」的學習力,讓孩子可以專注的聽、看,並開始牙牙學語。
目標: 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聽、去看和學習語言,並強化反應力。
小提醒: 這個動作沒有任何風險,媽咪不必太過擔心。
大球背部運動(大肌肉訓練)
Step1. 將寶寶抱起面向大球,兩手分別抱穩寶寶的胸腹與大腿根部,讓寶寶挺直背部,再將寶寶的上半身靠近球面。
Step2. 寶寶的雙手碰觸球面。
Step3. 寶寶用自己雙手的力量將身體撐起來。
Step3. 寶寶雙手離開球面,保持背部挺直。
輔助器材: 軟質大球。
運動頻率/強度: 有鑒於大肌肉訓練是身體發展的基礎,只要孩子沒有表現出不適,每天運動次數不限。
功效: 訓練頸、背、臀和腹部肌肉,讓孩子能夠抬頭挺胸、挺腰,為坐和站做准備。此外,大肌肉運動可以穩定情緒並提升睡眠品質。
目標: 促進知覺、增進身體各部位協調靈敏度。
小提醒: 使用軟質大球的用意是避免讓孩子不小心撞到頭而受傷,假使家中沒有大球,可以在桌面上鋪一塊軟墊做練習。
手指仰卧起坐(手部訓練)
Step1. 將寶寶面向自己放在軟墊上,雙膝夾住寶寶的腿固定寶寶身體,再伸出雙手大拇指讓寶寶握住。
Step2. 把手指舉高靠近自己的身體,讓寶寶順勢抬起上半身。
Step3. 盡量抬高手指(愈高愈好)讓寶寶雙臂伸直,背部與地面(盡量)呈90 度,再慢慢放下手指讓寶寶回復平躺姿勢。
輔助器材: 軟墊或棉被。
運動頻率/強度: 每天大約可以做3~4次。運動過程中須隨時留意孩子的反應,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如不耐煩、不高興、疲憊)就要立即停止。
功效: 訓練雙手抓握功能、提升手的靈巧度,讓上肢肌肉更有力,連帶鍛煉從頸部、腹部到背部的大肌肉群,為未來的單杠運動做准備。
目標: 能夠靈活使用雙手。
小提醒: 做這個運動時一定要在地上鋪設軟墊或被子,以便孩子累的時候可以隨時躺下來休息。
延伸閱讀: 寶貝常哭鬧、便秘或脹氣?瑜伽達人傳授兩招讓寶貝穩定情緒、頭好壯壯!
7~12個月寶寶三種體能運動
大球運動
(前庭訓練)
Step1. 讓寶寶面向自己坐在球上,雙手扶穩寶寶,用彈跳的方式上下擺動寶寶的身體。
Step2. 使寶寶的身體倒向右邊,讓他出力穩定身體(此時仍要扶住寶寶)、保持平衡。
Step3. 使寶寶的身體倒向左邊,讓他出力穩定身體(此時仍要扶住寶寶)、保持平衡。
輔助器材: 軟質大球。
運動頻率/強度: 運動時間長短端看孩子的狀態而定,搖動、擺動的幅度可以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
功效: 「上下擺動」和「左右搖動」等姿勢的變動會 *** 前庭並提昇平衡感,讓孩子在坐、站、走或跑的時候保持穩定,降低跌倒機率。
目標: 提昇平衡感和學習力。
小提醒: 媽咪應該用漸進溫和的方式讓孩子逐漸習慣在大球上運動,須避免猛烈搖晃大球,以免孩子受到驚嚇或產生不適。
觸碰運動
(大肌肉訓練)
Step1. 將寶寶抱起面向牆上的玩具,雙手穩定寶寶的身體。
Step2. 雙手往下移至寶寶的髖部,讓寶寶挺直背部。
Step3. 雙手再往下移至寶寶大腿根部或膝蓋的位置,讓寶寶用自己的力量把背部挺起來,雙手觸碰玩具。
輔助器材: 玩具或鏡子(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
運動頻率/強度: 一天大約做3~4次,先激發孩子對玩具的興趣,再逐漸拉長訓練時間,加強肌力和肌耐力。
功效: 這個運動有助強化頸、腰到臀部的軀干肌肉,讓孩子在坐、站或走的時候挺直背部。此外,訓練這些大組的肌肉群可以提升本體覺,讓孩子有更理想的進食和睡眠,並集中注意力、增加做事情的專心度。
目標: 促進軀干挺直並提升神經的穩定度。
小提醒: 運動前須移除周遭可能讓寶寶撞到頭的掛飾,運動過程中須穩穩抱住孩子的身體以免孩子掉落地面。
呼拉圈運動(手部訓練)
Step1. 將呼拉圈平舉離地,讓寶寶面向自己抓住呼拉圈。
Step2. 將呼拉圈緩慢升高,讓寶寶順勢抬起雙手。
Step3. 將呼拉圈抬高到寶寶雙手可以伸直的位置,讓寶寶嘗試雙手握住呼拉圈吊掛在上面(若寶寶力氣不足,讓寶寶雙手呈現吊掛姿勢即可,身體毋須離地)。
輔助器材: 呼拉圈或表面平滑的小棍子。
運動頻率/強度: 一開始訓練最好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之後再視孩子的情況延長時間。
功效: 這種吊單杠的姿勢可以訓練孩子的抓握能力,強化手的握力、臂力及肌耐力,順勢運動手指和上肢, *** 觸覺和本體覺。
目標: 讓手指發揮抓握能力,充份運用手部功能。
小提醒: 地上最好鋪設軟墊以免孩子不慎跌倒、掉落而受傷。
『叄』 在嬰兒床上懸掛玩具,應該避免哪些誤區呢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都會購置一些搖鈴或者玩具,懸掛在孩子床的上面。這些搖鈴能在孩子小的時候還不能坐起來自己玩具的時候,給孩子帶來很多快樂。嬰兒床上懸掛玩具可以鍛煉孩子視線追山漏亮隨的能力,刺激孩子視覺的發育,還有一些能夠播放音樂的懸掛玩具,可以刺激孩子聽覺的發育,孩子還可以伸手去觸摸,也能鍛煉孩子手眼協調和精細運動的發展。但是父母在選購和懸掛這些玩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問題,以防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損傷,那麼主要要注意以下兩點。
此外再給孩子床上懸掛玩具之後,也要讓孩子經常改變看玩具的角度。這樣讓孩子的眼睛從各個方向感受光線,也可以預防孩子的斜視問題。
『肆』 一歲內寶寶的精細運動該如何訓練
寶寶的生長發育都遵循著一定規律,而其中又可劃分為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
粗大運動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三抬四翻六坐九爬」,而精細運動更多在於寶寶的手上。
從小鍛煉動手能力,有助於智力發育。手上的動作越復雜,越能促進大腦的思維功能,寶寶常見的撕紙就屬於精細運動的鍛煉之一。
1個月:小手緊攥成拳頭
2個月:能開始抓家長的手指
4個月:能抓握物品並能一定程度上搖晃
6個月:能用手掌、手指以及大拇指抓住物品,並且能指出方向
9個月:能使用拇指和食指撿起細小的東西,並能抓東西吃,用吸管杯喝水
12個月:會指東西和堆積木
精細運動包括指尖抓握、握力、左右對稱的小肌肉協調、手眼協調、手腕旋轉與穩定、手指靈活性和拱手能力,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小 游戲 來鍛煉。
1 -2個月: 讓寶寶平躺在床上,隨他自由揮動拳頭,並觀察和吮吸自己的手
4-6個月:
①懸吊玩具吸引法:
先讓寶寶用手摸一摸玩具,而後推遠一些,讓寶寶試著伸手去夠。
距離保持讓寶寶剛好能觸摸到卻又抓不到為好,寶寶重復幾次之後,快要失去耐心之時,再將其往前拿,讓寶寶有能力將其抱住。
注意事項: 玩具的材質需要較為輕盈,適合抓握
②手指運動:
將帶有聲響的玩具放在寶寶身前,而後引導他伸手抓握,並讓寶寶拿在手中擺弄。
與此同時,還能引導寶寶進行敲、搖、推、撿等動作。
③雙手交替:
在陪寶寶玩耍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連續向一隻手遞玩具。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孩子面前演示如何將手中的物品傳遞到另一隻手上。
7-12個月:
①抓握:
讓寶寶練慣用手抓起積木感知形狀、稜角。還可以將積木塊放在身前,訓練手指配合抓起的動作。
②對擊玩具:
讓寶寶的兩只手上都有玩具,並引導寶寶進行對擊,發出聲音時,家長可以鼓掌予以激勵。
③鍛煉食指:
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用食指勾取物品,這其實是鍛煉的一種方式,父母不妨試著讓寶寶撥動轉盤、滾球,以及按鍵等。
④從握緊到放手:
給寶寶多種玩具選擇,訓練有意識地將玩具防止在指定的地方。
家長可以在旁邊做出示範,並用語言進行引導。
從握緊到放手的這個動作,是受意念控制的,能增強手-眼-腦的協調能力。
一歲內寶寶的精細動作是 訓練不了 的,因為寶寶的腦,神經,肌肉等都發育不成熟,還完成不了精細動作。
接下來我介紹下嬰兒期孩子的特點,以及生理上的發育特點,最後說一下生理發育和學習的關系,即世差成熟勢力說。
第一,乳兒期的特點
一歲內的寶寶還屬於乳兒期(1個月左右到1周歲),這個時期乳兒的特點是:
(1)從吃奶過渡到斷奶,逐漸學會吃普通食物。
(2)從躺卧狀態、完全沒有隨意動作到可以用手操作物體和直立行走等隨意動作。
(3)從完全不能說話過渡到能夠掌握一些簡單的詞,並與其他人進行最簡單的語言交流。
乳兒期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人類三大本質特點——直立行走、雙手動作、言語均出現。
第二,嬰兒期的生理發育
剛出生的嬰兒大腦是成人腦重的25%,36個月時已接近成人的腦重,大腦皮質到2歲腦各部位大小比例基本類似於成人。
嬰兒大腦是按照基因結構的順而發展的,遵循著頭尾原則和遠近原則。嬰兒出生時大腦兩半球還不能正常發揮功能,皮質處於彌散狀態。
嬰兒大腦兩半球在解剖和功能上都存在著差異,大腦單側化就是在其大腦某個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過程。
第三,嬰兒期動作的發展
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行走動作的發展和手的運用技能的發展。
(1)從整體動作到分化動作,從全身到局部。
(2)從上部動作到下部動作。
(3)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
第四,關搜寬皮於成熟勢力說
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通過雙生子爬梯實驗,論認為支配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有二,即成熟與學習,並認為成熟更為重要。格賽爾認為,兒童心理和動作的發展是一個順序模式展開的過程,這個巧弊模式是有機體的成熟所決定的。
結合雙生子爬梯子試驗,格賽爾得出結論,在兒童尚不成熟時,學習的效用很小,只有當兒童內在的條件准備好後,學習才能起作用。
格塞爾的理論證明,在任何行為後面都潛藏著它自身的生物學基礎,成熟機制在復雜的發展程序和自我調節的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成熟決定了心理與行為的發展,盡管兒童行為的習得離不開學習、教育和 社會 影響等環境因素,但脫離成熟而侈談教育是不妥的,甚至是有害的。
就記得用嘴吹:小孩子吹紙巾 揉成紙
精細動作的基本動作有:
1、拉
2、抓
3、握
4、捏
5、抱
6、打
大一點的孩子手指操:
1、2-3歲手指操,小手拍拍
2、3-4歲手指操鱷魚來了
3、4-5歲,你拍一我拍一
4、5-6歲,玩石頭剪刀布
5、6歲以上,搶打鳥,15秒內完成是最厲害的,10秒內非人類哈哈哈
寶寶剛出生就會緊握著小拳頭,寶寶慢慢長大,小拳頭慢慢的可以送到嘴裡,咂的滋滋有聲,那麼 一歲內寶寶的精細運動該如何訓練?
剛出生的寶寶就已經有了握持反應,如果媽媽把手指塞到寶寶的小手裡,小寶寶就會很自然地抓住媽媽的手不放
隨著時間的增長,小寶寶會把手放進嘴裡吮吸,滿月後的寶寶會把手放在眼前細看,到兩三個月時會把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
但此時,小手還不能主動張開,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放一些帶有細柄的玩具在寶寶手裡。
還可以,每天將她抱在懷里,用玩具或者食物引逗寶寶伸手抓,不要把食物放在寶寶抓不到的地方,只要能抓到手,就達到了 游戲 和訓練的目的。
這時候的寶寶手的活動范圍擴大,兩只手能放在胸前,一起經常把手放在眼前,這只手拿那隻手玩,或者翻來覆去看著自己的小手。
這個時間段的精細動作訓練,可以是配合兒歌教寶寶玩手指 游戲 ,媽媽可以跟著兒歌編出相應適合的手部動作,和寶寶一起 游戲 。
這時的寶寶小手已經能做很多細微的動作,如減小軟糖,小餅干,玉米花等,這樣可以訓練寶寶的小肌肉運動和手眼協調動作。
在寶寶,能有意識的將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礎上,訓練寶寶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並教寶寶將小的物體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將積木放入盒子內,反復練習,訓練寶寶的觀察力,讓寶寶學會解決簡單問題。
或者拿一支帶蓋的塑料茶杯放在寶寶面前,讓寶寶打開蓋合上蓋的動作,然後讓寶寶練習,只有大拇指與食指槍背開掀起來,再蓋上反復練習做對了,變成單打,這樣以走進我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的准確性。
10~12月
這個時間段的寶寶,已經對畫筆很感興趣了。可以給寶寶一直給量寶寶帶小花板上隨意的畫。
塗鴉可以,訓練手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也有助於寶寶學習使用筷子,勺子等小工具。對之後拿筆姿勢打好基礎。
總之,訓練寶寶的精細運動可以很好的鍛煉寶寶的抓物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三抬四翻六坐九爬,從寶寶一出生,我們當媽的就聽到過這樣的口號,強調大運動發展的重要性。與之相對應的精細運動有時卻被忽視了。
所謂精細運動: 就是手的抓握,手眼協調能力。
精細運動發展與孩子的智力發育有密切關系。中國古話說的「心靈手巧」就是這個意思。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是精細運動發育很關鍵的一年。對孩子而言,手的動作,代表著他的智慧,因為大腦用來處理來自手的感覺信息和指揮手的運動 占的比例最大 。
大腦有許多細胞專門處理手指、手心、手背、腕關節的感覺和運動信息,所以精細運動能力的培養越早越好!
一歲內寶寶的精細運動主要就是鍛煉寶寶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家長可以藉助一些玩具來幫助訓練。
總之,訓練一歲內寶寶的精細運動,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多讓寶寶自己 探索 ,家長在旁邊協助,如果寶寶做得好,家長別忘了鼓勵哦。
寶寶除了經常用嘴巴 探索 世界,手也是他認識周圍新鮮事物的重要工具。所謂心靈手巧,手的控制能力直接反映大腦的成熟發育。特別是手部從全手掌抓握,到拇指和他指的拿捏,再到拇、食指的精細對捏,體現的都是中樞神經的控制能力。
發育特點:新生兒存在一個握持反射,會反射性地抓住放入手中的物品;到第2個月時,他的手眼協調性會增強;到第3個月,他的兩只小手就可以握在一起,長時間拿住小玩具,此時雙手將會是他最感興趣和最方便的「玩具」。
訓練小 游戲 拍拍手
讓寶寶舒適地平躺在媽媽身上。媽媽舉起寶寶的兩只手,在他視線正前方晃動,吸引寶寶對手的注意力。一邊念兒歌,一邊輕輕拍動、擺動寶寶的小手,讓寶寶的視線追隨手的運動。
好處:這個 游戲 可以鍛煉寶寶的手部技能,促進小肌肉和運動能力的發展。
發育特點:到了這個階段,寶寶的運動不再局限於剛出生時的反射行為,你會發現他的動作和姿勢更加協調一致,並且變得更有目的性。例如,他會有意識地握住物品,並逐漸能把抓住的物品放入嘴中,能撕紙,能將蓋在臉上的毛巾扯掉等等。
訓練小 游戲
1、拿取玩具
將積木、小車、小球、小動物玩具等放在桌子上,抱著寶寶坐在桌旁,指示他自己伸手去拿取玩具。
好處:伸手夠取靜止不動的玩具,是初步鍛煉寶寶手眼協調的一種方式。
2、看書翻頁
准備一本色彩豐富、簡單易懂的插圖紙質書,並和寶寶一起閱讀,每講完一頁就指導寶寶去翻頁,經過多次練習後讓他學會一次只翻一頁。
好處:這不僅能訓練寶寶的手部技能、發展觸覺,而且有利於促進親子交流。
發育特點:寶寶已經能自如地抓起玩具、互相敲打了。他喜歡用手指摳洞洞、按按鈕,還能用拇指食指捏起小物件,而不是「手掌一把抓」。積木玩具比較適合這一年齡段寶寶,可以練習抓握、敲擊、搭建圖形,激發寶寶的想像力,發展手眼腦協調和立體感知。
訓練小 游戲
1、玩具分類
准備幾個收納箱,給寶寶做示範:將玩具按不同顏色一件一件揀起,分別放入不同的收納箱中,每揀一件就給寶寶看一下,同時配以解說「紅色的,綠色的……」。重新把玩具混在一起,協助或提示寶寶把玩具分類放入收納箱中。
好處:這 游戲 可以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以及觀察思考能力。
2、壘高塔
寶寶能夠自己坐穩後,給他准備一些堆疊玩具(比如積木或圓環),鼓勵他在動手的同時保持坐立平衡。寶寶最初的興趣可能在於把積木推倒,而不是把它疊起來;不過,到了9-12月齡左右,他就能夠將兩塊積木搭在一起了。
好處:可以鍛煉寶寶手部動作和空間感知能力
3、用手吃食物
當寶寶已經添加輔食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將小饅頭、小饃花放在寶寶的餐桌上,讓他練習自己用手抓著吃。其他小物品也是可以的,目的是讓寶寶逐漸學會用拇指和食指捏取。
好處:有助於寶寶拇指、食指的精細鍛煉。
溫馨提示:嬰幼兒時期是心理與生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年齡越小,發展越快。特別是0~1歲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更是日新月異。在這階段適當地給予早教訓練,會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很大的促進和提升作用。
一歲以內的寶寶,對於精細運動,你想訓練,當然是有辦法的。
這個時期的寶寶,我們好驚訝的發現,寶寶一旦學會了移動自己,他會馬上開始 探索 周邊環境的一切,凡是摸的,抓的,蹬的,撓的,咬的,看的,聽的等等,無所不用其極的去 探索 。
1歲以內的寶寶都會爬行,而爬行時,寶寶的手掌會支撐著身體前移,有時候會左右擺晃,很不穩定,但慢慢的,孩子自己就會找到平衡,並快樂的讓自己爬起來。
這種爬行,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也沒有明確的去處,寶寶只是出於好奇,自己可以移動,雙手支撐帶來的感覺,讓會寶寶覺得很奇妙。
寶寶爬的時候,會很興奮的。如果你在身邊,請鼓勵寶寶繼續,誇獎寶寶的行為。這會使得很有成就感,變相的鼓勵孩子爬行,促進身體協調性的整體發展。
寶寶會以拽東西的形勢,讓自己站起來,一點一點,一次一次,當他站起來的時候,家長的麻煩也就多一分,因為要看護一個剛剛獲得行走能力的寶寶,並為了著迷的寶寶,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
寶寶的拉拽動作,就是寶寶這個階段的精細動作,如果家長在旁邊,請不要干涉他的行為,他在利用自己的身體,完成人生的第一次褪變,從爬行轉向直立行走。
他成功了,他的肢體更加協調,他的動作更加精準。這個過程,爸爸需要訓練的,反而是自己要剋制,讓寶寶自己來完成就好。
不知各位家長發現沒有,一歲左右的寶寶,對高外的東西,物別是他接觸不到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於是他會反復練習攀爬,去爬他接觸不到的東西,一探究竟。
這時如果家長在身邊,請加以注意,千萬不要讓寶寶摔到自己。安全第一。
這些都是對寶寶精細動作的訓練,請家長積極配合,保證寶寶安全的情況下,為寶寶提供一個自由 探索 ,自由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空間吧。
END:楊楊爸親子驛站,專注 育兒 、兒童心理、親子教育知識學習研究與分享。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發展表現在手指尖上。
一歲以內寶寶的精細動作主要是: 手的動作。
寶寶一開始拿物體時,先是四指與掌心的對捏,然後再發育到用拇指與食指捏物。
前2個月: 讓寶寶學握物,大人可以用兩個手指從寶寶的第五手指伸入手心,寶寶會握住大人的手指,也可以用搖浪鼓讓寶寶握,讓寶寶反復練習握物,等寶寶能握住東西時就會嘗試把握住的東西放入口中試吃,寶寶握物是由無意漸漸到有意,經常學握物可以鍛煉手指的屈伸,讓寶寶由原始反射的無意握物過渡到有意握物。
3一4個月: 可以從固定的物體發展到去碰移動的玩具了,可以在寶寶的床頭安置一個顏色鮮艷、可以讓寶寶用手去夠的床鈴,大人開始牽著寶寶的小手玩,讓小鈴叮當響起來,玩過幾次後讓寶寶自己動手去讓床鈴響起來,經過多次的實踐,寶寶會自己動手讓鈴響起來。
玩手也是一種 游戲 ,父母會發現寶寶會常常玩自己的手,兩只手在眼前互相握著,手指亂動,所以父母千萬勿用手套裹住寶寶的手,寶寶是在學本領,如果寶寶指甲太長可以用指甲剪幫寶寶修剪一下,這樣就不能傷到寶寶的臉了。
5一6個月: 這個時候寶寶會用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共同握物,可以把東西拿穩,可以讓寶寶玩搬玩具的 游戲 ,把玩具從這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玩具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時,玩具會表現出響聲,表示自己很驚喜、快樂的情緒,這種玩具要帶有顏色、玩的時候會發出聲音最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7一8個月: 進一步練習拇食指對捏的動作,可以選用旺仔小饅頭訓練,訓練開始時,先給寶寶吃兩個,寶寶知道好吃的,當再一次看見小饅頭時,寶寶會伸出手去拿,寶寶一把抓,把小饅頭緊緊握在手心裡,把整個拳頭往嘴裡送,寶寶怎麼也吃不著,急得嗷嗷叫時,這時大人要示範給寶寶看,手把手地教寶寶如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饅頭來往嘴裡送,當寶寶知道必須要用拇食指去對捏才能將小慢頭放嘴裡吃,寶寶必然會努力去學習、模仿拇食指對捏的動作。練習不能持續太久,練習吃三、四個就可以了。
9一10個月: 繼續訓練寶寶手的精細動作,可以讓寶寶學習擰瓶蓋,然後再蓋上的來回動作,這個動作一開始對寶寶是有難度的,大人可以先擰開一半讓寶寶擰開另一半,等寶寶擰開後又蓋上蓋子,一來一回的動作讓寶寶很好奇、很興奮的狀態,寶寶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擰起來,當寶寶擰成功後,大人要表揚寶寶,寶寶會擰得更起勁,動作也越來越熟練。學會擰開擰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大人們要耐心引導寶寶,當寶寶掌握了這個動作,就可以試著讓寶寶拿好吃的東西往瓶子里投的動作,一邊吃一邊投,是寶寶最喜歡的 游戲 了。
11一12個日: :這個階段的寶寶的手越來越能幹了,可以教寶寶拿蠟筆學著亂畫一通,大人先握住寶寶的手畫,寶寶看到手動時出現有顏色的線條時,就會很高興自己拿筆去畫,鼓勵寶寶用左手扶紙,右手拿筆去畫,在紙上亂塗。
寶寶一歲時發生的運動里程碑可能看起來彼此無關,但實際上它們是按順序發生的。發展通常是從頭到腳,涉及到頭和胳膊的技能比涉及到腿和腳的技能發展得早。運動控制也從身體中心向外發展,這意味著你的寶寶將能夠控制她的軀干之前,她可以操縱她的手指和腳趾。
一歲寶寶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發育里程碑和訓練方法,家長收藏。
頭控制
新父母被教導的第一件事就是支撐嬰兒的頭部,因為嬰兒要到3個月大才能自己做。
一旦他的頸部肌肉加強,他將能夠做「迷你俯卧撐」,將頭部和胸部都抬離地面。
在大約7個月大的時候,你的寶寶就可以完全控制他的頭部,並能長時間保持頭部穩定,同時坐在你的腿上或直立著。
如何幫助寶寶發展頭部控制:
1、把你的寶寶趴在床上或者地板上,每天這樣做幾次,幾分鍾即可,讓他練習。
2、引誘寶寶抬起頭來。在他面前放一面不會碎的鏡子或一幅大照片,或者面對面地坐在地板上。
手的精細動作
大多數嬰兒在3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揮動或拍打物體,這種沖動很快就會變得更加微妙。
在5到6個月的時候,你的孩子應該掌握視覺引導的觸摸,這意味著她能夠看到一個物體,並伸手去抓它。
8到9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拿起東西了。當你的寶寶學會用拇指和食指抓東西的時候,她會撿起小得出奇的東西——例如,食物碎屑,甚至是地板上的一根。你得密切注意嬰兒,因為她會被引導去吃她拿起的任何東西。
嘗試以下4個建議,鼓勵寶寶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1、安裝一個嬰兒床健身房。這樣他就可以在頭頂的物體上擊球了。
2、當你的寶寶仰卧在地板上時,在他上方懸掛一些吸引眼球的物品。在他頭上7-20厘米的地方搖晃它們,讓他有機會碰到他們。
3、為了幫助你4個月大的寶寶練習抓東西,給她買搖鈴或者嚼上去有很好質感的東西,可能會鼓勵她堅持抓東西。
4、把幾件玩具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讓她趴在地板上或者床上抓東西。
翻身
雖然控制他們笨拙的頭部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翻身是一個里程碑。
在4或5個月,你的寶寶將能夠只在一個方向上滾動。
她可能要到6到7個月才能改變自己的方向。
你可以這樣鼓勵寶寶翻身:
1、為寶寶提供足夠的練習空間和機會。經常把他們放在爬行墊子上或者床上。
2、表揚孩子。當她練習滾動時,和她交談並鼓勵她。
3、在她身邊拿一個有趣的東西,比如搖鈴或嬰兒鏡子。這可以引起她的注意,並誘使她翻滾她的身體看到它。
坐起來
在大約4個月大的時候,嬰兒能夠在支撐下坐著。
一旦嬰兒可以翻身,坐起來就不會太遲了。當嬰兒學會坐起來時,他們對世界有了全新的看法。所以這對他們和他們的父母一樣令人興奮!
6個月大的時候,你的寶寶可能會成功地坐在高椅子上,1歲之前的某個時候,她會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完善坐著的藝術。
如何幫助寶寶練習坐姿:
1、當你盤腿坐在地板上時,把他放在你的腿上,面朝外。你的胃和腿會為他的背部提供必要的支撐。
2、把寶寶放在標准枕頭或u型枕頭上。讓他體驗坐在你的監督下的感覺。
3、把寶寶放在標准枕頭或u型枕頭上。讓他體驗坐在你的監督下的感覺。
爬行
在開始會走之前,嬰兒可能會用手和膝蓋爬起來。
在8到13個月之間,你的孩子將獲得某種形式的運動。父母經常把爬行和走路看作是孩子身體上最重要的里程碑。雖然這非常令人興奮,但你應該記住,每個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獨特的節奏發展的。如果你擔心寶寶的運動能力的發展,可以咨詢醫生。但大多數嬰兒會遵循一種可識別的學習運動模式:
許多嬰兒先學會向後爬行,但不久他們就學會向正確的方向爬行。
並非所有的嬰兒都以同樣的方式爬行。事實上,有些人根本不爬,而是堅持在一個成年人牽著他們的手走路。另一些則是用腳底彈跳,用腹部快速移動,或者「熊走」,四肢伸展爬行。
無論寶寶選擇哪種運動方式,這個階段都會給她帶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 探索 的機會。
試著用這些簡單的 游戲 來鼓勵你的寶寶學習運動技能:
1、爬玩。這對於正在學習移動的嬰兒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在寶寶身後爬,說:「我要抓住你!」然後爬開,鼓勵她跟著。試著躲在一件傢具後面,讓她「發現」你。
2、創建一個障礙球場。用你的寶寶可以練習爬行的東西填滿房間。讓他從被子上爬過去!
走路
首先,他可能會站起來。
接下來,他會來回搖擺,努力向前。
他會發展出不同的走動方式,比如搖晃、旋轉、翻滾和腹部扭動。
大約一個月後,你會看到他開始朝著真正的爬行前進。
安全提示
既然你的寶寶在四處走動,你就有必要給他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玩耍。這意味著保護你的孩子免受潛在危險,同時也保護你的貴重物品。
父母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看到孩子在成長的各個階段中所經歷的驚奇、挫折和快樂。每一個階段都是獨特而精彩的。享受和珍惜這些時刻,發現和感受寶寶的沒一點變化!
『伍』 三個月嬰兒運動訓練
三個月嬰兒運動訓練
三個月嬰兒運動訓練,健康的身體要從兒時就著手,寶寶在三個月的時候,已經有了一些全身肌肉的運動,所以可以著手進行一些身體上的鍛煉,那麼三個月嬰兒運動訓練有什麼內容呢?
三個月嬰兒運動訓練1
三個月的寶寶就能從仰卧翻到側卧,這時護理寶寶的爸爸媽媽可以訓練寶寶翻身。
1、有側睡習慣的寶寶,學翻身比較容易,只要在他右側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再把他的左腿放到右腿上,形成交叉的姿勢,再將其一隻手放在寶寶的胸腹之間,輕輕地扶寶寶左肩,輕輕在背後向右推,寶寶就會轉向右側。
這樣練習幾次後,家長不用推寶寶的肩膀,只要將寶寶的腿放好,用玩具在前面逗他,寶寶就會為了夠玩具而自己翻過去了。以後不用放腿就用玩具逗寶寶就能翻了。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訓練寶寶從俯卧變成仰卧。
2、沒有側睡習慣的寶寶,家長可以讓寶寶仰卧在床上,手拿著能發出響含凱聲的寶寶感興趣的玩具在他側邊逗他,並對小寶寶說:「寶寶,來拿玩具。」訓練寶寶從仰卧位翻到側卧位。寶寶成功的翻到側卧後,把玩具給寶寶玩一會兒,休息一下。
有些寶寶在一段時間內會非常喜歡翻身,而一些寶寶有可能跳過翻身這個階段,直接學會坐。只要寶寶在不斷學習新本領,精神狀態還,對什麼都感興趣,爸爸媽媽就不用擔心。 寶寶一般都是先學會從仰躺翻到俯卧,然後再學會從俯卧翻到仰躺,一般每日訓練2—3次,一次5分鍾左右,要看寶寶的狀態。等寶寶的動作熟練了,就可以稍微增加訓練時間。
三個月嬰兒運動訓練2
對於3個月的寶寶,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早教:
一、運動能力上:
1、大動作能力:
抬頭訓練談搜喚,其中包括豎抱抬頭和俯卧抬頭。給寶寶被動做嬰兒操:寶寶仰卧,抓住寶寶兩手,上舉、平舉、前舉、放下等,媽媽嘴裡配合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
2、精細動作:
輕輕撫摸寶寶的雙手,按摩手指。訓練寶寶能夠用小手握住媽媽的手指或細棒;
3、俯卧抬頭:
嬰兒一個月後頭部可逐漸抬起,家長可用一些帶響的或色彩鮮艷的玩具在前逗引,讓嬰兒聯系自己抬頭。抬頭動作從抬起45度到90度,逐漸穩定。2個月的嬰兒一般能抬到45度,個別嬰兒可達90度。這種俯卧抬頭的聯系不僅鍛煉了嬰兒頸部、背部的肌肉力量,而且有助於增加嬰兒的肺活量。
4、頭豎直
每日適當地豎立起抱嬰兒數次,讓嬰兒聯系將頭豎起,一般2個月嬰兒頭可豎10餘秒至1-2分鍾,聯系豎頭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保護好。還可講嬰兒背部貼住母親胸部抱,這樣嬰兒面前是一個廣闊的空間,有很多新奇的東西引起嬰兒的興趣,使得孩子更主動的聯系抬頭。
二、認知能力上
3個月的認知能力與感觀靈敏:
懸掛一些色彩鮮艷,能發出一些聲響的東西,讓寶寶集中視力、視聽;聞各種氣味,如食品香、化妝品味、各種植物香和其它無害氣味等等,開發嗅覺能力;
視覺
視覺是人的感覺系統中最重要的,大多信息都是靠視覺來傳達,這時可對嬰兒施行一些專門的視覺訓練。方法:嬰兒仰卧時可在其上方20-30厘米處懸吊一些嬰兒感興趣的玩具,如彩色的環、鈴、球,最好是紅色的,或放一些能發聲的玩具,每次最好放一件,經常調換或變換位置。
聽覺:
除了在視覺訓練及動作訓練伴隨時有一些聽覺訓練,無論是躺著或抱著時,家長可在嬰兒的不同方向用說話聲、玩具響聲或音樂聲等訓練嬰兒尋找聲源。聽覺訓練要注意所用的聲音刺激要柔和、動聽,聲音不要連續很長,否則嬰兒會失去興趣、停止反應。
4、情緒與社交能力: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媽媽要經常在寶寶的視線內走漏唯動,同時對寶寶說話和微笑。使寶寶注視您,讓寶寶的`視線追隨您移動的方向。或者,訓練寶寶能注視玩具的搖晃,並隨著玩具發聲,手足舞動。
5、視覺語言:布置識字環境,字寶寶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說、常見的事物:「媽」、「爸」、「門」(貼在門上)、「窗」(貼在窗上)等,經常將字寶寶指給他看,讀給他聽;
6、將《啟智音樂》作為生活的背景音,訓練他聽音與節奏感,接受優美的旋律。
【適合3個月嬰兒的早教游戲】
這一階段寶寶能熟悉自己媽媽,在眾多人群中會投向媽媽懷抱,聽到媽媽的聲音也會探頭尋找。寶寶學會玩手了,可以練習照鏡子,在鏡中移動不同物體,辨認其不同的特徵,並引發探索外界的興趣。
◆拍打吊球
把懸掛玩具改成帶鈴鐺的小球,媽媽扶寶寶的小手去拍擊小球,球會前後搖擺並發出聲音,吸引寶寶不斷擊打它。寶寶還不會估計間隔,手的動作也欠靈活,經常拍空,好不容易擊中,球又跑了,再想擊中就十分困難。可再用球的搖擺和鈴聲吸引寶寶。
每次玩時改變小球懸吊的位置,以免長時間注視形成對眼。玩過後把小球收起,防止盯視。練習拍擊一個活動目標,可進一步練習手眼協調,為4~5個月時捉住吊起的玩具做准備。
◆用肘卧撐
寶寶俯卧,可移動的鏡子擺在寶寶頭側,寶寶喜歡看鏡中的自己,會努力把上身撐起。媽媽幫助寶寶把一側肘部放好,寶寶會主動把另一側也放好,使整個胸部都撐起來,擴大視野,而且寶寶會伸一隻胳膊去取身旁的玩具。這同樣是鍛煉頸部上肢和胸部肌肉,同時擴大視野,使寶寶能看到過去看不見的事物。
◆單肢遙控
寶寶仰卧,吊一個大花球在寶寶能看到的地方,拉一條繩索,一頭系在球上,一頭系在寶寶手腕。媽媽扶著寶寶的左手搖動,會牽動大花球上的鈴鐺作響。媽媽鬆手讓寶寶自己玩,寶寶會舞動四肢甚至晃動身體去使鈴鐺作響。寶寶發現揮動左臂鈴鐺會響後,媽媽給寶寶把輪子再換一隻手綁,然後再輪流綁到左、右腳踝上。
這是一種鍛煉感覺統合和選擇性專一的游戲。由看到聽,到支配全身無選擇運動,感覺統合過程,鍛煉大腦專門指使選擇肢體活動,對益智十分有用。
◆坐抱
媽媽左臂托著寶寶,讓寶寶靠坐在媽媽的胸前,媽媽用右手取一些玩具讓寶寶雙手拿著玩,或托著寶寶坐在桌前,把玩具放在桌上,讓寶寶用手去取或夠,或推動桌上的慣性小車。
通過這個游戲,可讓寶寶學習坐的姿勢,為以後練習拉手坐起打基礎,寶寶坐起來後,可雙手同時活動,為雙手協作提供機會。
◆翻身90度
寶寶學會側卧後,還會從側卧翻到俯卧或仰卧,這種翻身幾乎是無意的,是由身體重心的偏移決定的。3個月前後,寶寶自己能做90度翻身,或由仰卧到側卧。媽媽也可用玩具逗引加上適當的幫助使寶寶翻身。
讓寶寶把翻身的動作由無意上升到有意,由身體重心偏移決定變為自主決定。
◆母音答話
媽媽經常同寶寶說話,使寶寶經常發出母音。兩三個月的寶寶喜歡說雙母音,或拉長一個母音,媽媽要用誇張的口形同寶寶說話,會使寶寶也發出聲音同媽媽對話。
寶寶自小喜歡喊叫是語言發育良好的開始,要鼓勵寶寶說話,父母一邊照料寶寶一邊同他講話就會激起寶寶與人對話的興趣,寶寶獨處時也會自己發聲自娛,或者對著玩具說話。此時的發聲是為以後早日學話做准備。
◆見人就笑
常抱寶寶到公園或人們休息散步的地方,媽媽同四周的人打招呼,也讓寶寶接觸生人。人們喜歡孩子會逗寶寶,寶寶也會報以微笑。這是孩子社會化訓練的第一步:學會用笑同人打招呼。而從來不見生人的孩子見人就躲開,或者不敢正面看人,逐漸養成害羞的性格,沒有招人喜歡的本領。
要讓寶寶學會主動招呼人,養成大方開朗的良好性格。
◆識別爸爸
爸爸要主動同寶寶玩耍,寶寶會感到父母是不同的,爸爸的胡須、氣味、聲音以及強健有力都與媽媽不同,多數寶寶都喜歡讓爸爸抱,把自己舉得高高的,經歷一些驚險但感覺更加有趣。尤其是男嬰,更喜歡驚險刺激,喜歡爸爸豪爽的笑。寶寶開始覺察辨別兩個不同的人,一種是媽媽,一種是爸爸,都很愛自己。
三個月嬰兒運動訓練3
1、抬頭練習:對一個月內的寶寶進行訓練時,可以讓寶寶俯卧在床上,家長在寶寶頭頂上方唱歌或者用玩具發出聲音吸引寶寶,一開始吸引寶寶抬頭,逐漸可以達到讓寶寶抬頭挺胸的效果。每次練習可根據寶寶情緒控制在3-10分鍾內,每天可重復數次。
抬頭練習能很好地鍛煉寶寶脖子和脊椎的力度,在新生兒時期就經常進行俯卧位練習的嬰兒,滿1個月的時候就能將頭抬起數秒,頭能擺正不歪,抱起來時脖子不會太軟;2個月時可以在俯卧位抬頭呈45度,到了3個月時就能用雙臂支撐著挺起頭和胸部,上舉到90度。
抬頭練習不但能鍛煉頸肌、背肌和胸肌,加快寶寶的發育,而且寶寶抬頭後周圍環境的一切都會映入眼簾,他就能睜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更好地探索著這個五彩繽紛的未知世界。
2、轉頭練習。媽媽讓寶寶面超前,背靠著媽媽胸腹,抱起孩子。寶寶的頭頸部由於靠在媽媽身上,比較容易豎起頭。此時,讓爸爸或者其他人在寶寶旁邊邊用玩具逗引他邊說:「寶寶看這邊,爸爸在這呢!」
寶寶會隨著玩具出現的方向左右轉頭尋找,他會覺得很有趣。轉頭運動同樣可以訓練寶寶的頸部肌肉,而媽媽這種抱姿也為寶寶直視周圍環境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每次練習5分鍾左右,時間不宜過長。
3、足蹬練習。寶寶俯卧練習抬頭的時候,會存在匍匐反射,雙下肢仍然交替做蹬的姿勢。這是家長要用手頂住寶寶的足底,給他一點蹬的力量。這樣做有利於促進身體各部分動作的協調,促進小兒大腦感覺統合正常發展。
4、翻身練習。3個月時,讓寶寶仰卧,在寶寶的一側拿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訓練他從仰卧位翻至側卧位。開始時家長用手托住嬰兒一側的手臂和背部慢慢推向一側,幫助小兒翻身。
冬天衣服穿得比較多,翻身可能有一定困難,可以安排在臨睡前或洗澡前練習。每日2-3次,每次幾分鍾。堅持鍛煉可以使腰部的肌肉力量增加。
5、扶站練習。寶寶2-3個月大時,用雙手托住嬰兒腋下使其站立,讓他體驗直立的感覺,在鍛煉腿部力量的同時為以後的成長打好基礎。
大動作訓練的目的是幫助寶寶盡早掌握運動技巧,促進運動機能的發展。但家長切記凡事應有度,切勿揠苗助長,適得其反。要牢牢遵循「寶寶喜歡則繼續,寶寶不喜歡就立即停止訓練」的原則。身體的健康需要堅持不懈的鍛煉,而心靈的健康則需要細心的呵護。